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十五章 风云突变 巴拿马再起烽烟


  古巴事件告一段落.巴拿马再起烽烟。诺列加翻云覆雨.最终却进了美国人的监狱。
  一条巴拿马运河.流淌着民族的耻辱。但是.一顶“贩毒“的帽子.就连苏联人也只有沉默。
  兔死狐悲.埃斯科瓦尔已无话可说.但谈判并不能让麦德林贩毒集团再度“中兴”。
  巴拿马,一个神奇的国家,夹在浩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狭长的国土就像拉丁美洲中的一个精致的领结,连接在两个大陆板块之间。如果没有这么一个“领结”,那么两个大洋之间也就畅通无阻了。所以,人们便开凿了一条举世闻名的巴拿马运河。
  让巴拿马出了大名的,除了一条巴拿马运河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是有“毒品王国”之称的哥伦比亚的近邻。因此,巴拿马又是林贩毒集团将大批可卡因输入北美毒品市场的陆上咽喉要道和必由之路。除此之外,只有取道风高浪险的加勒比海域了。
  从80年代开始,巴拿马事实上就成了麦德林贩毒集团陆地上的“白色通道”。尽管哥、巴边境崇山峻岭,双方又有重兵把守,还有许多神出鬼没的缉毒部队,但是,双方走私毒品的马帮和车队仍然络绎不绝。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巴拿马有一位号称“铁腕将军”的强权人物曼努埃尔·诺列加。
  前文已经介绍过,诺列加这位具有印第安和哥伦比亚混合血统的私生子,不仅对安第斯山脉生长的古柯叶和加工后的可卡因情有独钟,而且是一位玩弄权术的传奇人物。
  在他成为巴拿马国防军总司令的同时,也成了麦德林贩毒集团一号头目埃斯科瓦尔的密友。当年埃斯科瓦尔被哥伦比亚政府作为全国最大的通缉犯进行追捕时,无路可逃的他便乘坐私人的“云雀”号飞机,径直飞往巴拿马,大摇大摆地降落在巴拿马机场。埃斯科瓦尔并没有由此成为诺列加手中的“猎物”,反而成了他的座上宾。不仅如此,诺列加还把自己在严的巴拿马国防军总司令部让出来,充当埃斯科瓦尔同哥伦比亚政府讨价还价的交易所,并由他亲自出面充当谈判双方的“经纪人”。尽管当时哥伦比亚总统夸尔塔的特使、哥伦比亚前总统阿方索是哥伦比亚政府谈判代表,是一位既体面且有身份的大人物,但谈判的对手却是一位本国政府通缉的要犯。这场谈判本身就令人感到可笑而又滑稽。更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的是,如此对比悬殊的谈判,却让政府通缉的要犯成了谈判桌上的赢家——埃斯科瓦尔不仅从此逍遥法外,而且几乎是明目张胆地我行我素,继续从事他的贩毒勾当,而且把这种毒品走私生意越做越大。
  这种结果的出现,如果要深究其中的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当时的夸尔塔政权的确垂青于麦德林贩毒集团的“可卡因美元”,二是巴拿马的强权人物诺列加也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从中斡旋,埃斯科瓦尔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从此,诺列加与哥伦比亚的麦德林贩毒集团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诺列加出生在麦德林市的话,他一定会同埃斯科瓦尔一样,成为又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毒枭。然而,诺列加偏偏出生在多灾多难的巴拿马,因此,他的过人之处只能表现在巴拿马政坛的权力斗争之中。
  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壮元”——埃斯科瓦尔能在“毒品王国”逞一时之雄,成为一代毒枭,而诺列加却能在巴拿马政坛权力斗争的旋涡中搏击风浪,独领风骚,成为巴拿马权力斗争中的一代枭雄。
  从1981年出任巴拿马国防军总司令,到1988年登上巴拿马总统宝座为止,在这短短的6年多一点的时间内,诺列加像一位演皮影戏的老手一样,牵动手中那根看不见的“线”,让五位巴拿马总统像一个“皮影人”那样,“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似的离开了总统的宝座,最后将这个万众瞩目的位置据为己有。
  尽管他是一个国防军总司令,但巴拿马人却不认为诺列加能做到这一点,仅仅是依靠手中的枪杆子,才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军变”,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沾了那知名的巴拿马运河的光。
  巴拿马运河是巴拿马人用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自己的国土上开凿出来的一条运河,但是最后获利的却是美国人。因此,维护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就是维护巴拿马人民的利益,诺列加正是摸准了巴拿马人的这个脉搏,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985年,巴拿马总统巴尔雷塔被赶下了台,原因就是他违背了诺列加总司令的意志,背着他和巴拿马人民同美国政府勾结,出卖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1988年,诺列加又废黜了一位巴拿马总统。这位总统名叫德尔瓦列。
  早在半年前的1987年夏秋之交,德尔瓦列总统就风尘仆仆地奔波于巴拿马城和美国的白宫和五角大楼之间,希望依靠美国人的力量,将诺列加这位强权人物扳倒。德尔瓦列总统同美国总统里根先生多次协商,总想找出一套逼诺列加“自动退休”的计划。只有这样,他的总统才做得像个总统,而不会像他的那些前任总统一样,一个个都成了这位总司令的“儿皇帝”。
  德尔瓦列要同美国人做成这么一桩买卖,他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巴拿马运河的主权,这也是唯一能让美国人动心的东西。因此,里根政府便当即表示,只要德尔瓦列总统舍得拿出巴拿马运河这唯一值钱的东西,他们将会不顾一切地成全他。所以诺列加一生中所犯的最大的“过失”,就是不应该维护巴拿马运河的主权。这样做尽管有惠于巴拿马人,但最终还是得罪了美国人。
  于是,他又同德尔瓦列总统开始较劲了。
  1988年1月6日,德尔瓦列总统以检查身体为由又亲自来到美国,走过熟悉的白宫,同美国人继续洽谈这笔“生意”。
  美国人的许诺让德尔瓦列总统的胆子壮起来了,回国后他立即采取行动,终于在一个月以后的2月25日,在电视台面对巴拿马人庄严地宣布:
  “罢免国防军总司令诺列加的一切职务!”
  诺列加此时正在家中看电视,他从电视中看到总统熟悉的面孔之时,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听到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听到这句话后,诺列加再也没有心思看电视了。他连电视机都来不及关就急忙提着枪冲出了家门。
  这是一个下雨的夜晚。诺列加冲出家门后,冒雨来到车库前,推开车库门迅速倒出自己的座车,然后在雨中驱车驶过还很平静的大街,径直来到国防司令部大楼。停下车后他同样没有顾得上关车门,而是直奔自己的办公室。
  他的办公室就是巴拿马国防军的指挥中枢,失去了它就失去了一切。当德尔瓦列总统还在电视台慷慨陈词时,诺列加也拨动了那台红色的专线电话,向巴拿马国防军各部口授一道命令:
  “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动用一兵一卒!”
  向部队下达命令之后,他又拿起那台白色的电话机上的话筒,将巴拿马所有的国会议员都召集到了总统办公室。
  当德尔瓦列总统从电视台回到总统办公室时,他脸上的兴奋和喜悦顿时消失了,因为他看到的是站在门口杀气腾腾地迎接自己的诺列加和所有的国会议员。此时,他的双脚开始颤抖,他真不想跨过总统办公室的大门。但是,他最后还是强作镇静,很勉强地走了进来。
  一个决定巴拿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临时紧急议会,就这样在德尔瓦列极不情愿之中仓促召开了。
  “为什么要违背宪法罢免国防军总司令?”
  “罢免国防军总司令诺列加将军为什么不召开国会讨论,不通过我们?”
  所有的议员众口一词,向德尔瓦列总统提出一连串的质问。只有诺列加一个人默默坐在德尔瓦列的对面,一只手紧握枪柄,两只冒火的眼睛在注视着对方。
  德尔瓦列总统一时被质问得满头大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他只是一边不停地用袖子指着脑门上的汗珠,一边不时地用眼睛瞟一下子诺列加紧握枪柄的手。他真担心他会突然拔出枪来,他知道他那支手枪中已经填满了子弹。
  在议员们一阵阵的质问当中,德尔瓦列已无招架之力了。这时,他突然想起了20天前的2月4日,美国佛罗里达州首府迈阿密法院的执法官曾宣读过一份起诉书。这位法官在起诉书中列举了大量的证据,指控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巴拿马国防军总司令诺列加,不仅是麦德林贩毒集团的支持者,是该集团一号头目埃斯科瓦尔的密友,而且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多次亲自参与毒品走私活动。这份起诉书说,根据上述罪征和有关法律,被告曼努埃尔·诺列加应判处有期徒刑145年,并处以罚款114万美元……。
  想到这份起诉书,这位巴拿马总统便心中有底了。他突然理直气壮地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说:“我之所以要作出罢免诺列加将军的决定,是因为他多次参与安德林贩毒集团的毒品走私,极大地败坏了我国……”
  “胡说!”
  诺列加这时突然真的拔出手枪拍案而起,把手枪重重地往桌上一摔,大声说:
  “这完全是美国人的诬蔑和造谣,是为了把我赶下台而找的借口。这是他们一贯的手法。而你作为巴拿马的总统,德尔瓦列先生,你难道还不明白吗?”
  德尔瓦列无法回答诺列加的问题,他只是在考虑自己的命运。因为他知道在座的议员,大部分是诺列加的亲信,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害怕他手中的枪。诺列加的私人卫队,已经奉命包围了总统府。他的嫡系部队“2000年”营已将坦克和装甲车开进了城里,在全城戒严。
  总统府的这次紧急议会,尽管剑拔弩张,但一切都按照诺列加的意图进行。诺列加决定让德尔瓦列靠边站去,自己取而代之。为了做得体面一些,他还打算先找一个“过渡总统”来掩人耳目。他并不为这么做感到为难,他完全有绝对的把握把这些事摆平。
  会议的进程果然在诺列加的预料之中。许多聪明的议员都明白,德尔瓦列总统将会从今晚开始,永远地离开这个总统府,这里将又要换上一位新的总统了。于是,大家使异口同声地指责德尔瓦列的卖国行为,通过了罢黜他的决议。在诺列加的暗示和授意下,一致“选举”了教育部长帕尔马为巴拿马“代总统”。
  总统府外面的夜雨停了,巴拿马的又一次改朝换代也结束了。这时,已经是2月26日的凌晨6点。诺列加将军和新当选的代总统帕尔马,还有其他几位内阁成员,在武装警卫的护送下来到了电视台。
  清晨6时30分,在同一座电视台,用同一个话筒,诺列加庄严地宣布了罢免德尔瓦列总统的决定——一场互相罢黜的闹剧,前后相隔才10个小时,这不能不让所有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震惊。
  从电视台回来之后,诺列加立即派出军警包围德尔瓦列的私人住宅,并封锁了所有的通道,然后进行搜查。
  德尔瓦列面对灭顶之灾。这时,他只有在一位仆人的指导下,换上清洁工的衣服,掀开住宅后门边的下水道的盖子钻了进去。这位忠心耿耿的仆人带着这位昨天还是总统的人,慌慌张张地沿着黑暗而肮脏的下水道朝前走去。最后,他们终于带着一身的脏水和臭气,逃进了美军驻巴拿马部队的南方司令部。
  诺列加独揽大权之后,他公开向美国提出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要求。对于这一要求,美国人当然不好明目张胆地予以拒绝。于是,只好双管齐下。一方面采取拖延的援兵之计,并在背后大肆攻击诺列加本人,把他同麦德林集团的交往拿出来大做文章,争取把他赶下台,另外找一个听话的人当总统;另一个方面就是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巴拿马实行惯用的“经济制裁”。
  所以,政变后的1988年是巴拿马灾难深重的一年。
  继1987年停止20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和6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之后,美国政府又于1988年3月2日正式开始,先冻结了巴拿马政府在纽约银行的5000万美元的外汇存款,随后,又扣押了3月份应付的560万美元的运河使用费。与此同时,美国法院又进行无理裁决,冻结了巴拿马政府从纽约市共和国银行转到国内去的l000万美元的现金……。
  在一系列的经济卡压下,巴拿马政府拿不到美元,不得不关闭国际金融中心所属的12家国内银行和l00家外国银行。巴拿马仅有的600家工业企业,有300家被迫停产关门,同时关门的还有100家建筑公司。大批商店破产,全国失业的职工高达25%至30%,每天依靠教会的救济过日子的穷人已增加到7万人。
  巴拿马,一个仅有200万人口的小国,面对这种超负荷的经济危机,已经到了全面崩溃的边缘。大街上,整天是成千上万的失业者和饥民在游行示威。许多学校也停课了,学生们也走到了街上。整个国家处于动荡之中。
  这时,大多数饥饿的巴拿马人,想到的再也不是运河的主权和国家的尊严,而是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于是,一些人便开始迁怒于新上台的诺列加,鼓动和策划他下台,以缓解美国人的经济封锁。
  4月的一天,以巴拿马国家警察部队总司令马西亚斯为首的一批军官,竟准备发动兵变。他们带领一批军官冲进国防司令部,要求诺列加辞职下台。
  但是,诺列加并没有为马西亚斯的阴谋所吓倒。他一得到消息之后,立即派遣他的嫡系部队“2000年”营和大批的国防军,迅速挫败了兵变。事后,他又改组了陆军参谋部和全国各军区,实行“换马”和调防,稳住了军权,也稳住了国家的政局。
  与此同时,诺列加还采取紧急措施,下令对所有国营企业实行军管,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派出大批的军警在街头巡逻和布防,把一切都控制在军队的掌握之中。
  稳定了局势之后,诺列加又通过政府领导的工会组织做失业者的工作,及时动用国家储备,用现金支票从国外购进大批的食品。他命令部队把这些食品装进一个个的食品袋,向饥饿的群众分发这种“尊严食品袋”以鼓励巴拿马人共赴国难,共渡难关。同时还由政府组织了许多“大众市场”安抚人心。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又牢牢地掌握了军权,因此,诺列加政府并没有毁于一旦。
  美国政府见经济封锁并没有迫使诺列馆下台,又对巴拿马进行军事威胁。从1988年3月中旬开始实行经济封锁的同时,到4月中旬,仅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美国政府竟三次向巴拿马运河地区增兵,总数达到了2760人。再加上美军南方司令部常驻巴拿马五万人的军队,和穿越巴拿马运河的两艘“冲绳等”大型攻击规,到4月中旬为止,美军进驻巴拿马的总兵力已同巴拿马本国的兵员总数相差无几,而在武器装备方面更是几倍、十几倍于巴拿马军队。
  然而,在如此严峻的大兵压境之时,诺列加依然没有屈服。在巴拿马的国家电视台里,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位“铁腕将军”的誓言:
  “我们决不会在美国人面前低声下气,我们也决不会在这殖民主义庞然大物面前投降!”
  “巴拿马运河属于巴拿马人民,最后的胜利也一定属于巴拿马人民!”
  诺列加以一种不可动摇的勇气和人格的力量,终于稳住了巴拿马的局势,让这个多灾多难的弱小国家,艰难地度过1988年的危机。
  但是,到了1989年,诺列加参与贩毒的指控,又成了美国政府置他于死地的借口。因为只有这种借口,才能堵住国际舆论的嘴巴。
  1989年1月,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布什走进了白宫总统办公室,在椭圆形的办公桌前开始发号施令。
  近年来,毒品贸易使美国的确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受害国之一,每年的经济损失近l000亿美元。如果加上给美国私人企业造成的520亿美元的损失,那么,两项的总和占全美国民产值的10%,而美国庞大的军费开支也才占国民总产值的7%。这笔损失实在怵目惊心。美国公民中吸毒的人数有增无减,到1989年竟达2500万人之多,这又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更不要说因为吸毒而引发的抢劫、凶杀、强奸、卖淫等其他社会犯罪。
  当新上台的总统布什从美国缉毒总署的情报部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他决心来一个大的行动。在国家安全会议上,他把禁毒作为主要的内容之一,要求有关部门立即确定打击目标,雷厉风行,给国内国外的贩毒集团来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于是,诺列加参与贩毒的指控又旧事重提,关于他的一系列贩毒情报又被送到布什的办公桌上。
  其中一份情报写道:
  中央情报局驻巴拿马情报处发回情报,有确凿证据表明,巴拿马首脑人物诺列加将军是南美贩毒集团的支持者,他向麦德林贩毒集团及其他贩毒团伙提供机场、海关、码头和军队,赚取“可卡因美元”。据估计,诺列加每年接受贩毒集团的“买路钱”达1500万美元之多,而他自己的大量个人资产,大多为贩毒所得…
  还有一些情报说:
  诺列加是南美哥伦比亚麦德林贩毒集团头目埃斯科瓦尔的密友,他们在70年代就合作走私毒品。诺列加为安德林贩毒集团及埃斯科瓦尔提供大量的方便,贩毒头目经常出入巴拿马城及哥、巴边境,但诺列加从未向我国司法机关及世界缉毒组织报告过。
  据纽约警方向国务院呈交的报告说,巴拿马寄往美国的外交邮件中藏有大量的可卡因,但因对方享有外交豁免权,警方只有开绿灯。
  除了这些危言耸听的情报外,还有一些更加具体的“罪证”:
  1984年2月10日,诺列加以巴拿马军事首脑身份访问我国,趁机将100万磅大麻偷运送我国,警方虽然当场发现,但并未没收;
  1985年4月1日,哥伦比亚麦德林贩毒集团一架贩运可卡因的飞机抵达巴拿马国际机场,将2000公斤可卡因装入巴拿马空军C-130大力神运输机,进入我国,到我国后,这两吨可卡因去向不明;
  1987年10月8日,美军驻巴拿马运河第12特别空降师M旅103团发现一座可卡因仓库,但其中的毒品却被巴拿马警方强行运走,指挥抢运毒品的巴拿马军事指挥人员,手里拿着诺列加亲自签署的命令……
  根据上面的情报和“罪证”,美国政府决定以贩卖毒品罪再次向诺列加提出指控,并决定将这位巴拿马元首逮捕到美国受审。
  美国政府这种决定可谓是一箭双雕:一是为了缉毒,二是为了永久占有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因为到目前为止,巴拿马还没有第二个像诺列加一样的硬汉,敢于同美国人公开宣战。
  两种目的孰轻孰重,布什总统和他们的议员们心中有数。
  但是,巴拿马虽然是一个地少人不多的小国家,但它毕竟是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在联合国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美国人将这样一个主权国的元首,像抓一个毒贩一样抓到美国来,关进美国的监狱,这恐怕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非议。尤其是据某国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表明,当时能与美国抗衡的另一位世界“霸主”苏联正在向巴拿马运河区渗透。苏联的最大情报机关克格勒正派员在巴拿马收集情报,并准备秘密约见诺列加,准备在巴拿马城建立情报站。
  这一情报,的确让布什对美国的决定踌躇了一番。如果苏联染指巴拿马,而自己又要一意孤行,那么,说不定又会造成一次全球性的战争危机。
  为了遏制苏联的行动,又能出师有名地逮捕诺列加,美国政府便开展了外交攻势,布什总统先后与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总统德斯坦、德国总理科尔、意大利总理佩尔蒂尼、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和澳大利总理基廷等盟友和国家首脑进行了对话,其中还包括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表明了美国政府准备逮捕诺列加的理由和行动,并希望能得到各国的理解和支持,来一个全球性的扫毒大行动。
  美国白宫的热线电话马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反应,许多国家首脑都纷纷给布什一个明确的答复:表示支持美国政府的扫毒行动,并预祝成功。就连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面对美国政府这种正大光明的理由,也无法表示反对,尽管他知道美国人真正的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国际社会的态度,让布什总统心中踏实了许多,即使逮捕了诺列加,也不会引起世界时局的动荡。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借口,美国的海陆空三军就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包围巴拿马的国防军司令部,公开地捉拿这位“铁腕将军”诺列加了。
  但是,这样的“借口”迟迟没有来临。诺列加从1988年之后,一直在致力于巴拿马的治国大事,就像一位总统的“总统”一样,想方设法使巴拿马早日走出困境,好像并没有发现他与哥伦比亚麦德林贩毒集团有什么新的来往,也没有发现他同大毒枭埃斯科瓦尔有新的行动。
  正当美国政府在等待他们需要的“借口”出现时,突然,一个意外的机会不期而至——
  1989年10月2日星期一凌晨2点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美国国防部长切尼惊醒了。
  切尼敏捷地抓起听筒,里面马上传来上任才一天的美国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的声音。
  鲍威尔向切尼报告说,据刚刚获悉的可靠情报称,巴拿马国防军“乌拉卡营”营长菲瓦塞·希罗尔迪决定在10月2日上午发动政变,推翻诺列加。希罗尔迪要求允许他的妻子和家人暂时躲进驻巴拿马的美军基地,并且请求美国出兵封锁美洲大桥和阿马多公路,以保证他的政变成功。
  切尼一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顿时露出极度的兴奋。他当即表示同意希罗尔迪的妻子和家人到美军基地避险。至于封锁美洲大桥和阿马多公路的事,切尼却犹豫了一下,他只对鲍威尔说:“待我立即请示总统之后再给你回话!”
  美国总统布什接到切尼的专线电话之后,对是否出兵一事他也拿不定主意,只好对切尼说:“上午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内。阁紧急会议。”
  他也只有听听那些高参们的高见。
  10月2日上午8时半,内阁紧急会议召开。国防部长切尼通报了情报之后,所有的与会者一致表示:
  “届时见机行事,封锁道路!”
  9时整会议结束,也同时向有关部队下达了上述命令。仅14分钟以后,驻巴拿马美军就完全占领了各交通要道,随时配合希罗尔迪率领“乌拉卡营”的兵变。
  这时,切尼和鲍威尔等一批军事首脑,正聚集在五角大楼的指挥中心,紧盯着那面墙上的大屏幕,密切注视巴拿马的动向。
  然而,一个意外的消息传到五角大楼:
  希罗尔迪决定上午的政变取消,改到下午3时。
  紧接着,又一个消息传来:
  下午3时的政变取消,改为晚上8时。
  夜幕降临了,那幅大屏幕前的人们又全神贯注,翘首以待。谁知又一个情报传来:
  晚上8时的政变取消,改在明天(10月3日)上午进行……
  此时切尼还没听完这一报告,就摔掉手中的大铅笔,大骂:“希罗尔迪,你这个猪!”
  这时,切尼同鲍威尔都不约而同地想到:这很可能是诺列加投下的一个圈套,同这个希罗尔迪共同密谋,引诱美国人上钩,或者是同美国政府开个“玩笑”,以试探对方的态度。
  想到这里,他们都不由得有点担心。互相交谈了几句话,鲍威尔建议,暂不宜向总统布什报告,只有静观其变。
  切尼点了点头,立即向驻巴拿马美军司令部和所有行动的部队下达了一道死命令:
  “见风使舵,任何人不得轻举妄动!”
  然而,就在美国人疑虑重重,举棋不定的时刻——10月3日早晨8时,巴拿马政变发生了!
  这天早晨,诺列加将军像往常一样,亲自驱车来到国防军司令部大楼上班。然而,当他刚一把车停在每天的老地方走下车来,他就被希罗尔迪指挥的“乌拉卡营”的几位士兵扣押了,并把他关进了一间作为临时监狱的秘密地下室。紧接着,“乌拉卡营”控制了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大楼。
  此时,带着政变成功的兴奋和紧张,政变的总指挥希罗尔迪迫不及待地来到国家电视台,站在历任总统和诺列加将军多次站过的地方,用几乎是同一只话筒向巴拿马人宣布:
  “各位公民早上好!在此,我,巴拿马国防军‘乌拉卡营’营长莫瓦塞·希罗尔迪郑重宣告:原国防军总司令诺列加将军已被扣押,国防部已被控制。这是一次纯粹的军事行动,不涉及任何政治交易。而且特别说明的是,美国人没有参与这次政变。我们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就是强行让诺列加将军交出大权,自行隐退,恢复军人的威信、人民的尊严和1968年的革命方针,结束由他主宰多年的军人政治……”
  希罗尔迪的宣言传遍了巴拿马,也传到了美国军方司令部。有意思的是,希罗尔迪的妻子和家人并没有躲进美军基地。也许是由于紧张、疏忽或者是太顺利了,一直到将诺列加扣押以后,希罗尔迪都没有把政变的消息通报美国政府。结果严阵以待的美军南方司令部司令瑟曼中将在这次政变中,完完全全地作了一次“壁上观”,没有帮上任何一点忙,就连进列加被捕的消息都不知道。
  这一切,对美国政府和国防部及南方司令部,都是一个很好的嘲弄。搞得国防部长切尼在布什总统面前几乎无法交差。
  然而,这次政变的成功却是那么短暂。
  希罗尔迪在电视台的讲话还没有完,诺列加的命令就通过看押他的士兵,传到了国防部的亲信和他们的嫡系部队“2000年营”营长的手中。于是,一个营救诺列加的方案很快诞生了。
  仅仅在4个小时以后,巴拿马国防军总司令部上空就冒起了一个个巨大的烟柱,爆炸声接连不断。“2000年营”的士兵和其他部队,高喊着“与将军同生死”的口号,向司令部大楼发起了猛攻。营救部队向希罗尔迪等政变分子发出最后通牒。
  “立即释放诺列加,否则后果自负!”
  面对营救部队猛烈的进攻,希罗尔迪这位侥幸取胜的政变者乱了方寸,他最后不得不向美国人求援。
  当天中午12时18分,两名政变部队的中校军官驱车来到美军克莱顿基地,紧急请求会见他们。
  克莱顿基地指挥官西斯内罗斯上校立即向南方司令部请示,南方司令部司令瑟曼将军同意会见他们。但他明确告诉西斯内罗斯少校,美军愿意帮助希罗尔迪的政变,不过,他们一定要把扣押的诺列加将军交给美方审判。
  政变部队的这两名中校当场拒绝了。
  出兵援助一事搁浅。
  巴拿马政变分子不愿交出诺列加的消息也迅速传到了白宫。
  布什总统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会见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商量对策。
  对于总统的所谓“对策”,鲍威尔将军当然心领神会。他马上说:
  “巴拿马现在是群龙无首,一片混乱,我们正好趁此机会,派出我们的海军陆战队和伞兵部队进军巴拿马城,以调停的名义找到诺列加,然后迅速将他弄到美国来。我想,这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们的士兵完全能办得到。”
  布什总统听完鲍威尔的建议后,正要征询切尼的意见时,那台红色的电话机又响了。原来是国务院接到美国驻巴拿马使馆的电话,声称政变部队准备把诺列加引渡到美国。
  布什放下电话,正要对这两位军事首脑说什么,那台白色的电话又响起来了。
  布什总统听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
  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得到的情报说,今天上午,诺列加将军根本没有去巴拿马国防军司令大楼上班,而是从家里直接去了外地视察,政变部队扣押的根本不是诺列加本人,而是他的一位替身……
  “简直是胡闹!”
  布什总统还没有等对方说完,就摔下了电话,狠狠地骂了一句。
  “诺列加到底在哪里?”
  布什总统和他面前的几位高级幕僚也都给搞糊涂了。他们只好下令首先查明诺列加的下落,再决定出兵和引渡事宜。
  ——原来这个情报,也正是营救部队使出的一条援兵之计。他们知道,如果想搞清楚诺列加的下落,那位搞了多年情报工作的总统是不会轻易下令出兵的。只要他一下令调查,营救部队就赢得了时间和主动权,完全可以抢在美国人之前救出诺列加将军。
  布什果然中了这条奸计。
  就在美国人犹豫不决和进行调查时,政变部队终于挡不住营救部队的进攻。不到两个小时的激战,政变部队的总指挥希罗尔迪就宣布投降,释放了诺列加将军。这种结果给美国人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连想都没有想过。
  被扣押了6个小时的诺列加将军,又回到了国防军总司令部,恢复了他的霸气。当天晚上他又在电视台露面了,带着神采奕奕的笑容发表了强硬的演讲。他说:
  “虽说美国人插手和支持了这场政变,但政变对我来说,就像抛掉一顶帽子一样轻松和随便……”
  一场政变的闹剧上演了6个小时,就过早地谢幕了。这场闹剧虽然给了美国人一个机会,但是他们却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反而给诺列加留下了一个笑柄。因此,美国人绝不会由此而罢休,如果不除掉诺列加,根据1977年同巴拿马的托里霍斯将军签订的新条约,1999年12月31日以后,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就一定会完全属于巴拿马人民的。
  于是,美国政府便再次以禁止贩毒为借口,公开入侵巴拿马,活捉诺列加。
  1989年12月10日凌晨。
  几架美国最先进的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奉命从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悄悄地飞临正在酣睡中的里奥哈托镇。
  里奥哈托镇位于巴拿马首都的南部,突然被一连串的爆炸声惊醒了,一时火光冲天。F-117隐形轰炸机在这里投下一颗颗重达900磅的巨型炸弹,从此拉开了美军入侵巴拿马的战幕。
  轰炸了里奥哈托镇之后,美军立即将战火推向巴拿马城,一场大规模的军事入侵立刻席卷整个巴拿马。
  一批批的重型炸弹落在巴拿马国防军的营房、机场、坦克集结地和弹药库之后,几架巨型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又接踵而至,夜空中美军第13空降师、第6机械化营和第87步兵师所属的第5营等几千名士兵从天而降,迅速占领了正在燃烧的巴拿马城交通要道、政府办公楼和广播电台。与此同时,美军驻巴拿马运河区的部队也倾巢出动,越过运河边界,占领了巴拿马各重要城镇,一路向巴拿马首都扑来。
  这次入侵的主要目标就是活捉诺列加,美军一*一特种部队奉命首先直扑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大楼。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获得的准确情报,19日晚诺列加就住在司令部大楼。种种迹象分析,他绝不会在这么短的几小时内,又是在深夜突然离开办公室。
  但是,当美军冲进了大楼,冲进了诺列加的卧室时,仅仅找到了诺列加的一只公文包和被褥里一个浑身发抖的赤身裸体的北欧女郎。还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就是一支印有诺列加名字的古巴雪茄还在燃烧。
  “诺列加在哪里?”一位美军军官用枪指着这位北欧女郎喝道。
  但是这位女郎无论如何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她只能告诉这位军官,那支雪茄是她拍的,诺列加当晚根本就没来这里过夜。可是,美军还是从一只大文件柜里拉出了一位吓得浑身发抖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也是一丝不挂,但他根本不是诺列加。美军终于相信了这位女人的话,也没有时间去理会这对男女的私情。他们要找的是诺列加。
  那么,诺列加到底在哪里呢?
  冲进大楼的美军几乎将大楼翻个底朝天,但仍然一无所获。
  原来,这位总司令的确不是等闲之辈。早在48小时之前,他就判断出美军会入侵巴拿马。从19日开始,每隔10分钟,就有一架美军巨型运输机降落在运河区美军基地。诺列加根据这一反常的迹象判定,美军入侵的时间就在20日深夜。
  于是,在12月19日,诺列加就下达了一道密令:除了留小部兵力守卫重要的军事目标外,所有的正规军都换上便衣,潜出巴拿马城,然后就在里奥哈托镇不远的地方集结待命。
  战争果然按照诺列加的判断爆发了。但是巴拿马军队却没有遭到重大的损失。
  入侵的美军在欢呼自己的胜利,白宫发言人菲斯沃特也在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美军在巴拿马的军事行动已经取得空前的胜利,贩毒分子诺列加即将被押往美国受审。
  但是,就在这时,美军驻巴拿马的南方司令部大楼却传来一阵轰轰的爆炸声。紧接着,几百名巴拿马武装部队人员冲进了大楼,将美军在巴拿马的这个老巢给一锅端了。
  原来正在美国人得意忘形之时,诺列加就率领潜出城外的部队进行了反击。
  在美军南方司令部被炸毁的同时,巴拿马的军队在科隆市。巴拿马城周围也趁美军立足未稳之时,全面发动猛烈进攻。一时让入侵的美军损失惨重。
  入侵的美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一时措手不及,只好向五角大楼发出紧急求援的信号。切尼和鲍威尔等人一时还反应不过来,连总统布什本人也被诺列加这突然的行动给震住了。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军队无论如何也输不起,否则,将会在国际社会永远抬不起头来。
  于是,五角大楼在取得布什同意之后,又迅速发出新的命令:
  火速向巴拿马空运2000名海军陆战队。
  抓住诺列加赏美金100万元。
  面对美军新的行动,诺列加又用他的秘密电台,号召巴拿马人团结起来,继续同美国人斗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诺列加的讲话,激起了巴拿马人强烈的反美情绪,许多美军驻地都遭到了袭击。但是,那100万美元的重赏,却让诺列加成了一块诱人的肥肉,引得美军官兵和巴拿马国许多反对诺列加的人,都像猎狗追逐猎物一样,对他进行追踪。一发现他的行踪就穷追不舍,告密的电话、纸条一个又一个地传到美军南方司令部和情报部门那里。
  诺列加这时已意识到自己的危险的处境,随时都有落入美军和反对者手中的可能。但是,10年情报局长的经历使他并没有绝望,他知道只要留得一条命在,巴拿马就不完全是美国人的天下。经历了几次惊险的追捕之后,诺列加最后不得不抛弃电台,离开保护他的“2000年”营,一个人单枪匹马,开着一辆军用吉普与美军周旋。
  于是,“诺列加失踪”的情报又接连不断地传到了白宫和五角大楼。但是,没过多久,诺列加又出现在科隆市或其他城市,又利用当地的电台发表一次演说,然后又神秘地“失踪”了。
  这样的游击战让美国人大伤脑筋,如果再抓不到诺列加,实在是太没面子了。眼看1989年的圣诞节快到,布什早已下令,一定要在圣诞节前结束巴拿马事件。于是,一个更大规模的追捕行动又在圣诞节前展开。
  四天四夜过去了,美军除了不时听到诺列加的声音之外,依然一无所获。不过,与美军周旋了这么多天的诺列加,这时也已精疲力尽,疲惫不堪了,想尽快找到一条逃生之路。
  12月24日,诺列加突然得到一个消息:与自己平时往来密切的梵蒂冈大使馆至今仍是一块“净土”,没有成为美军滋扰和搜查的目标。这个消息给了他强烈的求生勇气和信念,他决定躲过梵蒂冈使馆。
  通过简单的联络,罗马天主教的发言人表示同意接受诺列加的要求,为他的避难提供方便。
  于是,12月24日中午,诺列加就悄悄地驱车来到梵蒂冈驻巴拿马大使馆,被使馆人员请了进去。逃亡了几天几夜的诺列加,终于得到了片刻的休息。
  但是,诺列加逃进梵蒂冈大使馆的消息,在20分钟以后就传到了白宫。布什总统亲自致电梵蒂冈教皇保罗一世,向他施加压力,请他下令交出诺列加,并派出总统特使黑格将军匆匆飞往教廷,同教皇面谈,商谈逮捕诺列加的事宜。与此同时,美军驻巴拿马南方司令部及入侵巴拿马的各部,立即派兵将梵蒂冈驻巴拿马大使馆围得水泄不通,甚至连下水道出口处都派上了岗哨。顿时,诺列加成了瓮中之鳖,插翅难逃。
  教皇特使何塞·塞瓦斯蒂安·拉沃亚奉教皇之命,飞往巴拿马城,对诺列加宣示“主动劝喻”。人们尚不知道诺列加是否在天主面前忏悔过什么,但消息灵通的记者们注意到,威严的罗马教廷只用“休息”一词,而非用“避难”一词来解释诺列加的行为。
  在拉沃亚向诺列加宣示主的“教谕”的同时,美军除在使馆外炫耀武力之外,还开展了强大的心理攻势进行“攻心战”。他们别出心裁地在使馆门前架起十多只高音喇叭,大肆播放杰克逊的摇滚舞曲《无处可逃》。高分贝的乐曲就像飓风一样,摇撼着大使馆的门窗,也震撼着诺列加的心灵。
  诺列加这时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在大使馆的那间小屋里走来走去。他透过窗户,看到大使馆墙外,坦克、装甲车和全副武装的士兵像铁桶一样,将大使馆团团围住。而空中则盘旋着一架架武装直升机。这一切,让诺列加这位铁腕人物不由得想到:如今真的是无处可逃了。他没有想到,那位天才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这首舞曲,竟是为自己而作。
  小小的梵蒂冈大使馆哪里挡得住美国政府的这种压力,他们终于向诺列加发出了最后通谋。贩毒的罪名又是那样无懈可击,何况高明的布什总统又早已在国际社会做好了“铺垫”。即使是在梵蒂冈,在万能的主的身边,也无法找到真理和公正。诺列加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经来临了,就是主,也无法拯救自己。
  于是,他开始作好了“下地狱”的准备。
  10天以后的l990年1月3日晚8时30分,紧闭了10天的梵蒂冈使馆的大门打开了。一身戎装的诺列加将军出现在门口通红的眼珠,严峻的神色,始终保持一位巴拿马将军平日的威容。
  高音喇叭声停止了,一切喧闹都变得鸦雀无声。只有雪白的军用探照灯的光柱,将这扇大门和站在大门周围的人照得一片白。无数的美军官兵和远处的巴拿马城的居民,都在静静地注视着站在大门口的诺列加,似乎被他的出现震惊了。然而就在这时,几名美军特种兵走上前去,“咔察”一声给他戴上了一副特制的不锈钢手铐。
  一个时代结束了,诺列加的眼光掠过这些士兵和人们的头顶,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城市和人民,然后他在四名美军士兵的架持下,向一架直升飞机走去。
  此时,无数的照相机和摄像机在闪着光,摄下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群外传来巴拿马人的哭声……
  直升机发动了,轰鸣的马达声震动着巴拿马城的所有巴拿马人的心,甚至全世界也为之一震。直升机升上了夜空,在漆黑的夜色中,坐在舷窗边的诺列加将军看到了一条白色的河道和一片片温馨的灯光。他知道那是举世闻名的巴拿马运河。他留恋的目光凝神了片刻,然后闭上了眼睛仰头靠在坐垫的靠背上。
  他的眼里似乎有泪在流……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举行了终审判决,判处诺列加145年监禁,终生不得保释。随后,诺列加被押往有“恶魔鬼”之称的美国马里恩监狱。他从此将在铁窗中度过他的后半生。这是美国所有的监狱中管制最残酷的一座监狱,监狱长哈曼是一位以虐待犯人为乐事的“虐待狂”。但是,哈曼这一次却表现得异常的人道和正常,非常欢迎这位大名鼎鼎的罪犯的到来。
  原来,他希望诺列加写一部(我的故事)的自传体小说,他的一位出版商朋友告诉他,这部(我的故事)可以卖到l00万美元,同时还可以让他的马里恩监狱从此名扬世界。
  就是在监狱,诺列加也无法逃脱美国人的算计。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是一名令世人深恶痛绝的贩毒分子。有谁来为他“平反”呢!
  诺列加的厄运令他的密友、哥伦比亚麦德林贩毒集团的一号头目埃斯科瓦尔震惊。
  诺列加的悲剧发生在哥伦比亚的“黄金行动”之后。“黄金庄园”的毁灭、麦德林贩毒集团头目之一加查的被击毙,已经让埃斯科瓦尔和莱德尔等人焦头烂额。现在,自己的密友诺列加又成了美国人的阶下囚,这一系列打击,不能不令埃斯科瓦尔怵目惊心。
  几乎是从美军入侵巴拿马的那一天开始,埃斯科瓦尔就一直关注着诺列加的命运和事态的发展。没想到事情很快就有了结果,这结果似乎在埃斯科瓦尔的意料之中,但又在他的意料之外。一位国家的元首沦为另一个国家的囚犯,这无论在世界外交史还是国际法上都难以找到先例。更令埃斯科瓦尔不能理解的是:对于这么一件震惊世界的国际事件,所有国家几乎都在保持沉默,甚至连一直同美国抗衡的苏联政府,都没有表示异议。
  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
  答案已不言而喻。
  因此,埃斯科瓦尔不得不使出同政府“对话”的一招。他认为唯有如此,才可以保存麦德林集团的利益,才会使自己和其他的兄弟们,不会像诺列加那样,被关进美国人的监狱。
  但是,谈判并不是麦德林贩毒集团的中兴之路,一场新的厄运又接踵而来。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