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精神

作者:姜士林

  去年,亿万军民搏击滔滔洪水,战而胜之,举世皆为中华儿女的紧密团结和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而叹服;今年,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以后,全国上下同仇敌忾,所表现出的强烈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再度使整个世界感到震惊。
  当此之际来纪念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周年,我们由衷地充满敬仰之情。是这位博大精深的圣哲创立了儒学文化,而以儒学文化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赖以内聚国人、外御强敌、发奋图强、振兴国家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之所在。
  自尊自信自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是以儒学“天下为公”的思想为基础的。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也是历代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正是有了这样的理想,才在延续不断的历史过程中逐步熔铸了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相传的自尊自信自强意识。
  必须强调的是,自古以来的自尊自信自强意识,不仅存在于个体理念之中,而且更主要的是存在于人们的群体理念之中。儒学文化强调集体观念,仁者爱人,仁义礼智信,讲的都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维系群体乃至社会的协调与安定。在这样的前提下,个人才能从社会取得回报。而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也只有自尊自信自强,才能使每个人有所得,达到天下为公。作为儒学知行观统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把为个人与为社会的自尊自信自强统一了起来。
  有理想追求,有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升华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这种精神,首先表现为使个人承担起维护民族和国家尊严、促使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民族责任和历史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涌现了或者是为维护民族尊严、国土完整,或者是为了变法改革、图新除旧而不怕牺牲个人生命的无数仁人志士。古人的自尊自信自强意识,不仅包含着千百年来所积淀的一种宝贵的民族情感,而且包含着更为深沉的理性观念。这种理性观念,在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在本质上升华为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
  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新世纪即将到来,中华民族正在奋发腾飞的今天,深入认识和估计孔子思想的价值,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北京文理工科学院院长)

  《人民日报》 (1999年06月26日第6版)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