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十八章 追踪到天涯海角


  追捕于秀波注定了是一条艰难曲折的路。

  在孙继强团伙里,于秀波和姜小东是两个最狡猾的家伙,既有狼的凶残,又有狐狸的奸诈。
  于秀波身高1.75米左右,长瘦睑,高直鼻,小眼睛,一字嘴,略显其貌不扬。别看这副等容不能令人恭维,眼下却成了警方全力追踪的重要角色。
  却说孙伟一行循线追踪已至海口。
  这次跟他来的是朱吉泽(专案四大队长)、孙志伟(中队长)、张洪琪、李石、李伟斌、付洪俊、蒋伯权等人。
  其中朱吉泽精明强干,出类拔萃,在全市各区县(市)的刑警大队长中是一流的;张洪琪则是“老大哥”,虽然一身糖尿病,但也是一把好手;李石人称“猛张飞”,干活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5月15日早晨18时许,孙伟一行打车直奔市里,先找海口市公安局。
  北国的初春时节,在海口早已是热风扑面。浓雾在海南岛上弥漫,潮湿闷热的空气里,不时传出几声雄浑的轮船汽笛声。濒临大海的海口市区楼群在雾幔中时隐时现。
  对于初次来到海口的孙伟等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别具韵味的天涯城市。
  出租车司机是个十分健谈的中年人,一路上他的嘴也没闲着,半秃的头顶和憨厚的脸相构成了一副十分滑稽的模样。
  主动和这些身穿便衣的东北汉子搭讪,一日浓重的当地口音虽然让侦查员们听不大懂他的话,但孙伟等人也不多话,一边观望着车窗外飞快闪过的热带景物,一边听他喋喋不休的劳叨,姑妄听之。
  作为侦查员来说,也许任何情况对他们都有用。
  当听说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长就是东北佳木斯人时,大家眼睛一亮,好像听到了知音!
  这下好了,真没想到这里还会有“东北老乡”!
  孙伟想,老乡奔老乡,虽说他们并不认识,但冲着天下警察是一家,又是老乡的份上,对此行的任务也倍增了几分信心……
  不料,事情却远非他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在刑警支队办公室,那人接待了他们。
  但不冷不热、不卑不亢的神态让他们感到了几分凉意。
  孙伟说明来意,递上证件。希望支队帮助他们完成这次艰巨的追捕任务。
  “对不起,琼海县不归我们管。这事你们可以找公安厅。”
  那人将证件递还给孙伟,表示爱莫能助。
  孙伟也就将请求“出人出车”的话头咽回了肚子里。转而问道:“省公安厅怎么走?”
  “噢,这个你们出去可以自己打听。”
  孙伟、朱吉泽、张洪琪等人心里十分寒冷!
  事实上,海口市公安局与海南省公安厅只相隔两条街区,可没人点破,让初次到这里的人生地不熟的孙伟等东北侦查员们找起来,可就费劲了——如果说琼海县不归他们管因此也就显得冷漠还能让孙伟理解的话,最让他伤心的却是这一点!
  东北来的同志,为了一个紧急案子,又是枪案,帮助联系一下,派车给送到省公安厅,接接头,是很正常的事。
  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到,怎能不让这几个他的“东北老乡”和同行心凉?
  出了门,孙伟对身边有些沮丧的侦查员们说:“咳,这事要是在咱吉林,咱绝对做不到。算啦,咱自己摸吧。”
  是啊,如果吉林省公安厅就在吉林市的话,海口的同志办案到了吉林市公安局要找省公安厅,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这么做,最少也得出人出车把人生地不熟的同行送过去,帮他们接上头。
  结果一路打听下去,虽然近在咫尺,却十分难找,最后一位热心的出租车司机把他们拉进了省公安厅。
  在这里,他们受到了真诚而热情的兄弟般的接待。
  有关处的几位处长听说他们此行的任务后,立即拿起电话按了一组号码。
  片刻,刑警总队大案科科长孙XX应召快速赶回。
  处长说:“这是吉林来的几位同志,有个大案,你先把手里的案子放一下,全力协助他们把工作做好。”
  “是!”
  处长又转向孙伟等人:“你们可能还没吃早饭吧?一路辛苦,先吃饭,休息休息。一切我会安排。”
  然后,处长又给琼海县公安局打了电话,通知刑警大队长马上到海口来。
  前后不到一小时,却遭受两种际通,风尘仆仆的侦查员们感慨颇多!
  人家的工作做得热情、到位。
  一小时以后,刚刚吃完饭,琼海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长丰凯已经驱车100多公里赶到海口。
  不到10分钟,孙伟、朱吉泽、张洪琪等人坐上琼海县公安局的越野大吉普直奔琼海。
  到了琼海,按照孙伟的请求,与当地警方共同研究了排查方案。
  几位警官陪着他们来到公安局通讯中心资料室,辨认最近由刑警大队、治安大队等部门办理的涉案人员照片上,有无他们要找的嫌疑人。
  他们面前放着一部高清晰宽大型电脑。
  电脑打出一张张罪犯的全身、侧身和头部特写照片。
  其中有两次,按照要求停住的画面是两个东北籍犯罪嫌疑人的面孔,两个瘦小的脑袋由于被拍摄时灯光过于强烈,两双眼睛里全是惊恐和痛苦的目光。
  “这两个人是吗?”
  孙伟、朱吉泽、张洪琪、李石等吉林侦查员们认真地辨认着。最后,摇摇头。
  这两个家伙有点像于秀波,但不是。
  孙伟望着昏暗中的琼海县同行,希望他们能尽快帮助他们找到于秀波。遗憾的是他们此时手里掌握的唯一线索,只是偌大的一个“琼海县”。
  跟他们在一起的那几位刑警同行,不愧为熟悉当地情况、有琼海县会说话的“计算机中心”之称,他们的脑袋里储存着通讯中心资料室查不到的信息。
  “开灯。”
  其中一个老警官回头问孙伟:“这里面没有那个人,是吗?”
  孙伟语调平缓、思路清晰地回答道:“没有。于秀波是负案在逃的通缉犯,他在流窜到海南岛后,已经没人知道他的身份,吉林方面也仅仅知道他现在琼海,但他此刻到底藏在哪儿?看来我们的第二步,只有按常现,按照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对县内的重点、复杂场所进行严密排查。”
  “对,我们就这么办!”对方几位同行完全赞同他的意见。
  于是,在当地警方的大力协助下,他们对琼海县的汽车站、饭店、旅馆、客栈、酒吧、舞厅和暂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进行了地毯式的突击大清查。
  在大清查中,又有一个意外的发现。
  真是万万没有想到,在琼海的吉林籍男女青年竟然也多达好几十个!
  女青年大多在那里当坐台小姐或卖淫,做着各种各样的“生意”。
  经过两天的细致工作,孙伟等人将吉林人在此活动的底数彻底摸清了。
  最让孙伟高兴和没有料到的是,这些人中竟有大部分男孩、女孩都是桦甸市新兴街的人(与于秀波同住一条街),且都认识于秀波!
  刑事侦查工作中,侦查员距嫌疑人“越离越近”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也是正常的。在没有最后确认犯罪嫌疑人就在眼前之前,谁也不能将哪个重要线索轻易地排除,予以否定。
  这些桦甸市新兴街青年的出现,让孙伟等侦查员们不由觉得抓获于秀波已指日可待!
  然而,“越离越近”并不等于真的就是。
  它像海市蜃楼,像迷宫,充满了诱惑,激起了侦查员们破解它们的激情。然而,侦查的最终结果,又常常使人们大失所“
  望。这种失望的打击是巨大的,也是以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为代价的。
  孙伟他们遇到的情况就是这样。
  这些人的暂住地点(出租屋)被迅速摸清。
  于秀波究竟藏没藏在这些人中?
  据事先秘密侦查发现:他们中有一个人极像于秀波。
  说不定就是于秀波!
  孙伟立即与琼海县的同志研究了抓捕措施,从严从细,周密部署,确定方案。
  为了万无一失,防止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开枪拒捕,第二天午夜行动前琼海县公安局派出10多名刑警,全副武装,头戴钢盔,身穿防弹在,乘坐两辆汽车前往。
  漆黑的夜空中,暑气蒸人。
  赶到抓捕地点,刑警们迅速将出租房包围后,孙伟在正面埋伏处向出租屋里面观察。发现大敞四开的窗户里面的灯光下,有一个人特别像于秀波!
  他又把米吉泽。张洪琪叫来偷偷辨认,因为他们中没有人当面见过于秀波,只从照片上看过并印在了心里,他们也认为正是于秀波!
  事不宜迟!
  “老孙,怎么办?”配合行动的刑警大队孙大队长低声问。
  “抓!”
  语音未落,孙伟不顾年纪稍大,一马当先冲进去。
  大家蜂拥而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还未等屋里的人明白发生了什么事,那个十分像于秀波的家伙早已被孙伟等人拿下!并把其他几个人也全部控制起来。
  那一瞬间,大家都特别激动和高兴。
  紧紧按着“于秀波”脑袋并将他一把提起的孙伟忍不住骂了一句:“操你妈的于秀波,你可叫我们逮住了!”
  是啊,几番辗转,几番周折,几番辛劳、艰难和较量,此时终将狡猾亡命的重要犯罪嫌疑人于秀波捉到,怎能不令人豪情万丈,激动万分!
  “哎呀!不不不不……”被抓住的那家伙脸色青白,大叫冤枉,“我不是于秀彼,你们抓错人了……”
  他的这一番辩白当然没有效用。
  带回刑警队。
  就是到了刑警队明亮的灯光下再次辨认,大家仍然认定这个人就是他们万里寻踪的于秀波无疑!
  可是那个青年却坚持说他真的不是“于秀波”!
  根据对于秀波的“通缉令”,在孙伟的记忆中真于秀波后背应该纹有一条青龙,为了确认他到底是不是于秀波,侦查员们把他的上衣脱掉。
  结果,脱下来一看,他后背果然从上到下纹有一条大龙!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