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二十七章 “火炬”战役



          “火炬”战役一开展 战局出现新局面
           非洲军团被歼灭 魔王犹如坐火山

  正当蒙哥马利突破阿拉曼防线向西追击隆美尔军团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将军统率的英、美联军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海滩登陆,全世界人民久已盼望的代号为“火炬”的西北非战场开辟了,从而使反法西斯战争出现了新局面。
  1942年11月8日1点30分,盟军的大炮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正在沉睡的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急忙从床上爬起来。当他获悉盟军在地中海南岸法属北非登陆后,丧魂落魄,紧张不安;他在5点30分赶快从慕尼黑打长途电话到罗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齐亚诺。驸马爷又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丈人公。这个素日威风凛凛的意大利“领袖”,被这个意外的消息惊呆了,很长时间说不出话来。
  “法属北非”,包括法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东与阿尔及利亚为邻,南与西属撒哈拉接壤,西临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是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1912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北部狭长地区和南部的一个地区划为西班牙的“保护地”。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隔海与西班牙、法国相望,东部与突尼斯、利比亚接壤,南部与尼日尔、马里、毛里塔尼亚交界,西部与西属撒哈拉、摩洛哥相邻,面积约238万平方公里,1830年起沦为法国属地。突尼斯位于非洲北端,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东南与利比亚接壤,西与阿尔及利亚相邻,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1881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法国投降后,维希政府在“法属北非”约有20万军队,500架飞机。在法国土伦和法属北非各港口尚有4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40艘驱逐舰、20余艘潜艇和其他舰只。维希政府及其在法属北非的军政首脑,与美国国务卿赫尔有联系。他们中有些人不愿站在德国一边打仗。魏刚、吉罗、朱安等法军将领,与美国驻阿尔及尔的总领事墨菲关系也很密切。魏刚曾向墨菲表示:“假如你仅仅带一个师来,我将向你开枪;假如你带20个师来,我就要拥抱你了!”其态度由此可见。
  早在1941年年底,英国首相丘吉尔访美时,就曾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在北非登陆的计划。几经协商,终于取得一致的意见。并确定这次以代号为“火炬”的军事行动,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和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分别担任美、英联军的正副总司令,指挥这次登陆作战,以求彻底歼灭北非的德、意军队,控制地中海,巩固中东,为尔后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英、美统治集团所以不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而在北非登陆,其要害在于英、美垄断资产阶级的政策。因为英、美参战具有两重性;首先是反法西斯,同时也追求它们的帝国主义的战略目的。英、美同苏联结成反法西斯联盟,并给予苏联一定的物质援助,是为了“鼓舞俄国人继续抗战”,以免希特勒在打垮俄国以后,挥戈西进,直捣英伦三岛,进而横渡大西洋去攻打美国。只要苏联能顶住,那么它同希特勒互相厮杀,彼此消耗,时间越长越好,最好是两败俱伤。如果美、英于1942年在西欧登陆作战,那就要同法西斯军队做殊死的斗争,势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牺牲,这是英、美所不取的。而北非和西非是法国维希政府的殖民地,这时维希政府同美国有外交关系,在那里登陆风险要小得多。这是罗斯福和他的政府一贯的政策。
  一旦占领北非,对英国来说,盟军可以威胁隆美尔的后方,解除埃及之围;把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军队赶出北非,确保直布罗陀的安全,恢复地中海航道,维护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掠夺这些殖民地,对中东的石油尤感兴趣;并可北上意大利、巴尔干,进取东南欧,恢复英帝国的势力范围。因为英帝国摊子太大,实力空虚,顾此失彼,这就决定了它的战略。
  美国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写道:“丘吉尔一开始就主张从陆上和海上包围德国,然后通过空袭,通过被占领区人民的破坏活动以及通过暴露在外的海岸进行突然袭击等,来逐步削弱德国的战斗力。丘吉尔认为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摧毁了德国战争机器的主要力量以后,才能谨慎地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对美国来说,罗斯福最怕德国占领西非、北非,然后东进与从苏联高加索南下的德军会师,进而在印度同日本军队携手;西边从达卡尔通过大西洋中部最短的航道进逼巴西,威胁美国的安全。所以美国急于消除这个威胁。另一方面,美国也想控制西非、北非和地中海,窥伺中东。1942年7月15日,即霍普金斯等赴伦敦前夕,罗斯福对这位心腹交底说,如果进攻西欧的计划不能实现,那么“可供考虑的战场是北非和中东”。丘吉尔提出的“体育家”(即“火炬”行动)“有很大的优点,它将使我们获得西非,并为最后控制地中海奠定基础……”在这里,美国的目的,就是要趁法兰西帝国之危来扩大美国的影响,关于这一点罗斯福总统的儿子伊利奥作了很好的记录。
  1942年7月下旬,美英两国的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开始在伦敦拟制了“火炬”的具体作战方案。英国人主张在地中海内的北非海岸登陆,以尽快向突尼斯东进,接应西进的英军第八集团军。美国人希望把登陆地点选择在靠大西洋沿岸的卡萨布兰卡,以免德国人利用西班牙可能向它提供的帮助,而将美、英军封闭在地中海内。经过长时间争论,并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干预下于9月20日达成了一个折衷的方案,确定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达尔贝达)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瓦赫兰)、阿尔及尔三处同时登陆。参加“火炬”作战的美、英远征军共有13个师,650艘军舰和运输船。首批登陆的部队为7个师,共约11万人。此外,还有几个空降营将参加这次行动,其任务是占领敌防御纵深内的机场和要地。这次登陆的空中保障,将使用1700架飞机,其中绝大部分都驻守在直布罗陀要塞。
  根据作战计划,前往奥兰和阿尔及尔登陆的部队从英国出发,前往卡萨布兰卡的登陆部队直接从美国出发。参加“火炬”作战的英国运输船队应于10月26日前全部驶离英国的港口。美国的部队则应于10月24日从美国的港口乘军舰出航。参加这一战役的英、美远征军,必须在同一时间到达各自的登陆地点。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冒险飞抵直布罗陀,作为这次英、美联合作战统帅的临时司令,来指挥这次即将开始的登陆战役。
  直布罗陀在战时的高潮时刻已经到来了。它对战争的伟大贡献在于它的新飞机场的发展和使用。它最初只是跑马场的一个小型降落场,从1942年起,不断扩建,最后成为一条一英里多长的宽阔跑道。它的西端一直伸到直布罗陀海峡,是用开凿坑道时开出的碎石筑成的。“火炬”计划所用的大批飞机就集中在这里。整个地峡挤满了飞机,共有14个战斗机中队集中在那里待命出击。这一切活动不得不在德国和意大利监视人面前公然进行。他们误认为这些飞机是支援马耳他岛的,因此未引起特别注意。
  为了争取这一战役的顺利进行,美英两国除在军事上做好充分准备外,还积极展开政治攻势,争取法军归附,企图兵不血刃地占领法属北非。11月7日,艾森豪威尔把在法军中“享有盛誉”的吉罗将军接到直布罗陀,想利用他的影响使北非的法军倒向盟国。与此同时,墨菲在阿尔及尔与法国军事长官朱安进行密谈,并决定把盟军即将登陆的消息告诉正在那里探视儿子病情的维希政府的武装力量总司令达尔朗,企图取得他的支持。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由于达尔朗在此,朱安的职权就不可能起作用。一贯忠于贝当的达尔朗认为,如果他支持盟国,希特勒必然要武装占领法国全境,维希政府也将因此而垮台。所以,他只答应用电报请示贝当后再定。
  德军统帅部收到隆美尔在阿拉曼惨败的初步报告时,便已获悉盟国的大批军舰正向直布罗陀集结;11月5日,又接到报告说,从大西洋开来的大批运输船队与直布罗陀附近的舰队正在会合,并向东驶入地中海内。这时,希特勒正忙于为在斯大林格勒前线作战的德军打气,听到这个消息后,最初并未予以重视。他以为这可能是西方盟国企图以四至五个师的兵力在的黎波里或班加西登陆,以便从后面打击隆美尔和墨索里尼的军队。因此,希特勒只下令加强地中海的空军力量,并通知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准备执行占领法国南部的“阿提拉”计划。然后,他就驱车前往慕尼黑参加11月8日庆祝“啤酒馆政变”19周年的纪念会去了。
  11月8日凌晨,由500多艘军舰和运输船只组成的一支庞大的英、美联合舰队,载着10万大军,在大量飞机掩护下,分三路在预定的目标登陆:美国巴顿将军率领的部队攻占卡萨布兰卡,由仇恨德国法西斯的法国贝图亚尔将军组织内应,但因没有截断法国驻摩洛哥总督诺盖的秘密电话线,内应未能成功,诺盖和海军将领进行抵抗,战斗到11日才告结束。攻占奥兰的是美国第二军,他们遭到了法军的顽固抵抗,到10日战斗完全停止,盟军占领了奥兰。在阿尔及尔的登陆最为顺利,这是由于法国马斯特将军等五人小组事先组织了一次成功的暴动,把军政要人都逮捕起来了,城防瘫痪,盟军登陆时没有遇到什么认真的抵抗。
  对于美、英军队在北非登陆成功,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苏联方面认为,这次军事行动是有重要意义的,它表明盟国武装力量的实力正在增长,并展示了意、德同盟不久将崩溃的前景。”
  为了减少牺牲和尽快稳定局势,在盟军占领阿尔及尔后,法国吉罗将军来到这里发表了一篇广播演说,号召北非法军停止抵抗。盟军指挥部又与维希政府的武装部队总司令达尔朗达成停战协定。11月10日,达尔朗发出停火命令。12日,阿尔及尔以西的战斗全部停止了。13日,盟军同以达尔朗为首的法国陆海空军达成了最后协议,法国在北非的军政官员及和平居民与盟军合作,盟军承认达尔朗管理法属北非的行政事务,吉罗将军指挥北非的所有法国军队。接着,艾森豪威尔又同法属西非的行政长官埃尔·布瓦松达成协议,把西非也争取过来了。
  但是,达尔朗这个臭名昭著的附敌分子,继续任用维希官员,包括那些曾同纳粹密切合作而声名狼藉的人。此外,他还继续执行镇压抵抗运动的政策,把阿尔及尔的戴高乐分子关在监狱,封闭了他们的《战斗报》,这就更加激起了法国人民对他的仇恨。自由法国、地下抵抗运动以及英、美报刊群起而攻之,强烈谴责反动透顶的达尔朗。1942年12月23日,达尔朗被年轻的戴高乐分子邦内·德·拉·沙佩勒刺杀身死。此后,吉罗便掌管法属北非的军政事务。
  英、美军队在北非登陆完全出乎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意料之外。后来证明,德国最高统帅部差不多直到最后才弄清盟军的意向。在德国潜艇的广大巡逻圈中,许多地点已被切断了。但是,当主力舰队一旦穿过了直布罗陀海峡,它们的目的地就比较明显了。然而即使到这时,德国人似乎还以为盟军这支远征队可能是想在意大利登陆或是增援马耳他岛。墨索里尼的总参谋长卡瓦莱罗在他的日记中记下了戈林与凯塞林在电话里的如下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是他偶然听到的。
  戈林:根据我们的估计,这支船队在未来40到50小时内将驶入我们空军的航程之内,因此必须做好一切准备。
  凯塞林:元帅阁下,如果有一支船队企图在非洲登陆呢?
  戈林:我看它们不是企图在科西嘉岛或撒丁岛登陆,就是企图在德尔纳或的黎波里登陆。
  凯塞林;恐怕在北非一个港口登陆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戈林:不错,不过不会在法属的港口登陆。
  凯塞林:只要这支船队穿过西西里海峡,我就有时间对付它了。
  戈林:如果它不开往撒丁岛,它就必然会穿过西西里海峡,因为意大利人没有在那里的海面布下水雷,应当对意大利人指出这一点。
  直至11月7日午夜,德国当局和维希之间才有了正式接触。设在威斯巴登的德国停战委员会的负责人,于当天晚上召见了驻在该委员会的一名法国军官,通知他说,目前已驶入地中海的庞大的盟军船队的目的地,很可能是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德国当局表示,愿意对维希方面提供军事援助。
  11月8日凌晨,关于盟军逼近北非的报告不断传到维希。德国驻维希的政治代表打电话给住在维希附近的赖伐尔,将他从梦中唤醒,再次向他表示,如果盟军在北非大举登陆,德国愿意提供军事援助。赖伐尔慌忙赶到内阁。早晨4时,美国临时代办平克尼·塔克先生带着罗斯福总统的信件到达了贝当元帅的办公室。这时赖伐尔已经控制了一切。他召集了他的亲信,拟好了一封充满敌意的复信,以便让贝当在上午签字。一小时以后,维希海军部通知在阿尔及尔的达尔朗说,德国人愿意提供空军援助来抵抗盟军的登陆。达尔朗在复信中建议从西西里和撒丁岛起飞的德国和意大利的空军轰炸盟军运输船只。
  面对着形势突变,希特勒最初作出的反应是混乱的。他曾下令立即加强克里特岛的守军,而该地距离新的战场十分遥远。他解释说,采取这项措施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向非洲运送增援部队。他命令秘密警察把魏刚将军和吉罗将军带到维希那里监视起来。他要求冯·伦斯德元帅准备执行“安东计划”,但在他给予新的指示之前,不要越过法国的分界线。他要求墨索里尼和现任维希法国总理皮埃尔·赖伐尔第二天在慕尼黑见他。
  墨索里尼老奸巨猾,闹不清底细,托故没有前往,派他的外长齐亚诺前去探听。然而,赖伐尔接到主子的召令后,却十分积汲,于次日清晨乘汽车出发。但是由于遇到大雾,直到11月10日晨才到达慕尼黑。因此,正当达尔朗在阿尔及尔和盟国谈判的时候,正当这个谈判的消息给维希方面希望贝当元帅倒向盟国的一些人带来一线希望的时候,赖伐尔正在途中。魏刚特意到维希来劝说贝当元帅不要向德国人屈服,海军部长奥凡海军上将也竭力劝阻贝当。他们甚至说服了贝当,拟好一封致达尔朗的电报,同意达尔朗的行动。赖伐尔在慕尼黑获悉了在阿尔及尔和维希所采取的这些行动以后,勃然大怒;他以辞职为要挟,迫使年迈昏聩的口当元帅收回了那封给达尔朗的电报。
  希特勒在这24小时中,一直沉湎于这种想法:力求与法国结成联盟,使它参加对英、美的战争,目前要尽力加强贝当政府反对盟军在北非登陆的决心。11月8日上午,这个老朽不识时务的法国元帅口当,与美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并对美国代办发表声明,表示法国部队将抵抗英、美的入侵。口当的这些行动,助长了希特勒上述的想法。纳粹最高统帅部在那个星期天的大事日记上强调说,希特勒一心想达成“与法国的全面合作”。这天晚上,德国驻维希代表克鲁格·冯·尼达向贝当提出一项建议,要求德、法结成紧密的联盟。但是,当希特勒听到阿尔及尔发生的一切之后,他又改变了主意。他告诉齐亚诺,他毫不幻想法国会有什么作战的愿望,他已决定“全面占领法国,登陆科西嘉岛,在突尼斯建立一个桥头堡”。这一决定在赖伐尔乘汽车于11月10日抵达慕尼黑后就通知了他,但没有告诉他执行的时间。这个法国卖国贼连忙答应说服贝当接受“元首”的要求,他建议德国方面可先按计划行事,无需等待那个衰老昏庸的老元帅的同意。这当然正中希特勒的下怀。
  齐亚诺在那天的日记中,根据自己现场目睹的情况,对这个战后以叛国罪处决的维希总理,有如下一段描述:
  “赖伐尔打着白领结,穿着法国农村中产阶级的服装,在大厅中许许多多身着制服的人中间特别显眼。他极力用亲切的语调谈他这次旅行的情况,说他在车上睡得很久。但没有人理睬他这些话。希特勒对他保持了冷淡的有礼态度……
  “这个可怜虫想也没有想到德国人将把怎样的既成事实摆到他的面前。当赖伐尔在隔壁房间里抽着香烟同各式各样的人交谈时,德国方面正在发出占领法国的命令——关于即将采取的行动,一句话也没有对他讲。冯·里宾特洛甫告诉我,要到第二天早晨8点钟才会这样通知赖伐尔:由于夜间接到的情报,希特勒迫不得已着手全部占领法国。”
  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驻守突尼斯的埃斯特瓦海军上将,他是维希政府一名忠实的走卒。随着事态的急转直下,他的惶恐不安也与日俱增。由于他距离西西里和突尼斯东部边境上的敌军较近,因此他的处境比达尔朗或诺盖的处境还要糟。他的高级幕僚的优柔寡断也不下于他。11月9日,德国空军部队就已占领利比亚的扎维亚的飞机场。同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部队开到突尼斯。当的黎波里塔尼亚的轴心部队由东方开进突尼斯、而且盟军部队也由西方直逼突尼斯的时候,埃斯特瓦心情沉重,举棋不定,经过反复思想斗争,最后他带着大部分守军往西投奔吉罗将军去了。但是,在比塞大港,却有3艘鱼雷艇和9艘潜艇向轴心国投降了。
  希特勒占领法国非占领区的命令,是在11月10日下午8点半发布的,于11日早晨开始执行。除了贝当表示无效的抗议以外,未发生任何事件。墨索里尼的军队占领了科西嘉岛。即便是这样,这个意大利领袖仍感到惶恐不安。近日发生的事件对意大利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现在墨索里尼认为,在利比亚能够成功地守住原阿杰达比亚防线,就谢天谢地了。
  如今隆美尔疲于奔命,继续快速撤离利比亚r意、德军队摩擦甚多。他们甚至在哈尔法亚互相开火,因为德军为了更快地撤退,抢走了意军的全部卡车,将墨索里尼的几个师团丢在沙漠中部,大批人简直快要死于饥渴了。
  希特勒这个输红了眼的赌棍,简直是不顾一切了。11月13日,他曾向贝当保证,德国和意大利都不会占领土伦的法军基地。停战以后,法国舰队便被冻结在那里。11月25日,最高统帅部的大事日记记载,希特勒已决定尽速执行“利拉计划”,这是占领土伦并夺取法国舰队的代号。17日早晨,德军进攻上伦军港,但法国水兵进行了坚决抵抗,并使舰上人员能够按照德·拉波德海军上将的命令把这些舰只凿沉。法国的舰队因此没有落到在地中海迫切需要它的轴心国手里。
  经过奋力拼搏,希特勒赶在艾森豪威尔之前,拿下了突尼斯。在“元首”和“领袖”的坚持之下,为了守住这个桥头堡,共投入了25万德国和意大利的部队。经过紧张准备,敌我双方于1943年3月下半月展开厮杀。在盟军方面,这时,亚历山大指挥的第十八集团军群,至少有20个师又4个独立旅,人员装备齐全。而德、意联军只有14个师又2个旅,人员和装备缺额很大,且又处于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两支大军之间,态势十分不利。3月6日,隆美尔进行了四次大规模进攻,使用了所有的三个德国装甲师。每次进攻都在惨重的损失下被击退。严酷的事实使这个不可一世的“沙漠之狐”认识到,轴心国的军队若再留在非洲,就等于“明显的自杀”。3月9日,隆美尔请他的属下阿尔林将军代理指挥军队后,便返回欧洲养病,并向“元首”要求迅速从北非撤军。结果隆美尔成了希特勒眼中的“悲观主义者”,从而失去了对非洲军团的指挥权。
  现在,蒙哥马利指挥的第八集团军正向前推进,以围攻敌军主要阵地,即马雷特防线。这条防线是法国人在战前防备意大利侵入突尼斯而修筑的一条长达20英里而且组织严密的防御系统。现在墨索里尼的军队竟在这里防守,以对付英国人!在它临海的尽端,陡峭的瓦迪济佐是主要防线正面一道防坦克的坚强屏障;再往南,有混凝土修筑的炮楼、防坦克战壕和铁丝网,从前线直到马特马塔的山丘为止。没有可能进行迂回运动,除非取道通往特巴戈山和梅拉布山之间那条山峡弯路。法国人以前声称车辆无法通过此路,但是盟军远程沙漠空军大队曾在1月间进行侦察,结果证明尽管非常困难,但仍可通行。这支坚强而高度机动化的侦察部队,在整个非洲战役中,所作出的许多贡献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轴心国方面,敌人正加强固守,他们已在这个隘口修筑了工事,并由希特勒的装甲师和墨索里尼的步兵师占领着。鉴于马雷特阵地敌人防御力量雄厚,计有两个德国装甲师和六个意大利步兵师防守,并由第十五装甲师作为后备,蒙哥马利决定再增派一支侧击纵队,以便突破这个隘。,并在敌军主要前线后方站住脚。这样一来,德、意军面临着被合围的威胁,不得不北撤马雷特防线的守军,并于4月中旬退至突尼斯北部,终于成了“瓮中之鳖”。
  1943年4月19日,盟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总攻。英国第八集团军自南向北实施突击,美、英远征军自西向东发起进攻,经过18天的战斗,于5月7日分别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25万德、意军队由于没有运输船只可供撤退,便于5月13日宣告投降。至此,盟军在北非已全部肃清德、意军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并为尔后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创造了良好条件。
  5月19日,丘吉尔受美国众议院议长的邀请,在国会发表了著名演说。英国首相对非洲战役进行了总结。他的演说受到美国国会的欢迎,并得以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丘吉尔说:
  “我们不得不感谢希特勒伍长的军事知识。如我三个月前在下院预言的,我们这次可以看看这个军事专家的本领如何了。使冯·保罗斯陆军元帅和他的部队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毁灭后,现在又同样地使我们的敌人在突尼斯蒙受新的灾难……
  “两个独裁者的非洲远征,使他们的国家伤亡和被俘的士兵达到95万人。此外,近240万吨的船舶沉没了,近8000架的飞机被击毁了,这两个数字都不包括船舶和飞机被击伤的数目在内。敌人还损失了6200门大炮,2550辆坦克和7万辆卡车……在达到战争的这一里程碑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挽回了一个大陆的局势’。”
  到此为止,墨索里尼所要建立的“非洲大帝国”的残梦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了。接二连三的惨败、无限的忧愁和腐化无羁的荒淫生活,把他的身体搞垮了。他身边的一个心腹曾如此地描述了“领袖”当时的心境:“灰白色的面孔,瘦削的双颊,无穷的忧愁,疲惫不堪的眼睛,给人以无限苦恼、屈辱和悲哀感的嘴角……他已不可能和即将来临的岁月斗争了。所有这些,对于那些不管他的成败而仍旧爱戴他的人们来说,是足以使他们惊愕不止的。大家都轻轻地握着他的手,想与他寒暄,慰藉他一番,但他已不是昔日的统帅了。他早已失去了海阔天空谈论的兴致了。”
  据墨索里尼的侍卫长透露,自从“领袖”从视察利比亚回来之后,体重减少了19公斤。据他分析,这多半是由于战局不利,忧伤过度,再者是由于他的情妇贝塔西的纠缠所致。虽然墨索里尼时常与贝塔西吵架,偶尔也非难她,甚至拳打脚踢,但他却不能没有她。为了讨好这个风骚的女人,墨索里尼倾其全力保护贝塔西贪得无厌的家族,把一个不足取的青年任命为法西斯党的书记,并且发生了贝塔西的哥哥马切洛与内政部相勾结偷运黄金的丑闻。这些也使这个法西斯头子众叛亲离,愈加孤家寡人了。正是:寒风劲吹万物凋,妖魔鬼怪罪难逃。
  大难就要临头了。欲知墨索里尼的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