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尼克松巅峰


  尼克松极富戏剧性,他一生都在制造戏剧。
  在整个执政期间,尼克松都兴致勃勃地搞秘密外交,甩开政府搞,甩开西方搞,像个总统级大间谍,竟取得巨大成功。
  尼克松是毛泽东最喜欢的“右派”。毛说:我就不明白,一盘录音怎么就能把一个总统弄下台呢?
  很多人终生没有自己的巅峰,像桌面那样平坦,他只好宽慰自己说,我生活得很平稳。
  少数人终生都在冲刺自己的巅峰,从来不以失足为千古恨事。
  成为总统,本身就是一个人的巅峰。此外,他在任职期间还应有自己的巅峰之作。总统的巅峰常常也是那个时代的杰作,后人过数百年回头一望,那杰作还耸立在天边,仿佛那总统还耸立在那儿。
  在尼克松下台后的每部著作里,几乎都提到了个事件:建立中美新关系。这是他的巅峰。
  美国1990年出版的尼克松著作《角斗场上》,是一部教人如何当总统的书,也是他毕生精彩场面的回顾。封面照片上,尼克松垂首抚额沉思着,突出那颗自诩不凡的大脑。封底照片上,尼克松下舷梯,与周恩来进行“跨越大洋的世纪性握手”。这一握手,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上几个最大国家的相互关系,使尼克松获得他梦寐以求的历史荣耀。他内心肯定以为堪称伟大。请看他对伟大的理解:
  “跻身于伟大领袖之列有3个要素:伟大人物,伟大国家,伟大事件。”连起来说就是,伟大人物领导伟大国家创造伟大事件。中美新关系缔造者们,从两国地位、两国领袖、事件等级等方面来说,都够得上伟大。
  周恩来告诉尼克松:“你我刚才的握手,是越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的握手。这个海洋,就是两个数亿人口的大国长达25年互不交往。”
  周恩来说话时表情平静。尼克松熟悉这种在伟大事件面前保持平静的领袖性格。基辛格密访北京归来时告诉尼克松,他在北京与周恩来两天里会谈了17个小时,他认为“周恩来是当今世界上可与戴高乐并列的最杰出的外交政治家”。这位骄横的超级博士,很少如此赞扬别人。
  在同与美国人握手这件事上,周恩来曾受过毕生最严重的污辱。1954年日内瓦国际和平会议上,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国务卿杜勒斯率领美国代表团,都来参加会议。西方记者问杜:这次会议上您是否要和中共代表团会晤?杜说:“只有在我们的汽车不幸相撞时才可能会晤。”周恩来得知了这句话。一天上午,双方都提前到达会场。恰巧,周恩来和杜勒斯无可回避地面对面相遇了。周恩来竟主动朝他伸过手去——这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在场的记者都注视着。杜勒斯看见了周恩来的手,摇摇头,弃他而去。不握!须知这也需要勇气,敢于为坚持一个原则而弃礼仪于不顾。“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消息霎时传遍世界。周恩来作为一个贫穷大国的共产党领袖,作为一个国际政坛上的著名外交家,最低限度作为东方一个知识分子吧,受到了巨大伤害!而杜勒斯在美国是个非凡人物,他坚决反共又有深刻思想。他虽非总统却是许多个总统的教师,尼克松就多次受他教诲。他实际上是一个世界级政治家,美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权倾朝野的超级国务卿。因此,他的掉头而去,非同寻常!周恩来6年以后他对美国朋友斯诺重提此事时,还露出痛切的表情。18年以后,他向尼克松再提此事,这一次,他庄严而且自豪。
  而尼克松走下飞机时牢记着日内瓦那件事,因此舷梯尚未走完,他已主动朝周恩来伸过手来。
  总统们都是这样,抬手举足都带点历史感觉,而领袖的细节往往就是历史的细节。
  尼克松当议员时就明白,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不可能被长久排除在国际社会之外。对共产党中国不是承认与否的问题,而是何时承认对美国最有利的问题。他要在这件事上曲尽其妙,为自己和为美国榨出最多的政治利益来。1965年,他问过香港朋友哈罗德,如果美国承认北京政府,中共会有什么反应?哈罗德告诉他,中国人会怀疑地问:“什么?你们要承认我们?
  你们完全弄反了,唯一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承认你们!”哈罗德是个学者,他比政治家更熟悉东方心理。他说得对,那确实是1965年时中华民族的心态。毛泽东当年就取笑过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封锁吧,封锁一百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他还说,“包围吧,把中国统统包围住了,就是个零!”(他的食中二指合拢成一个圆圈)当时,中国既在联合国之外也在奥运会之外(对这两个事物,我们今天从中获得了多少快感呀!而当年我们是很藐视它们的)。当时中国最富有的,在国内是人,在国外则是敌人。北面:苏联陈兵百万,正筹划对中国的核力量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南面:有曾经败于我们,但正飞速武装起来的印度;东面:有经济巨人日本,它如想成为军事大国,就跟换一件衣裳那样容易;西面呢,则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中国虽然高唱“朋友遍天下”,实则太缺朋友了。中国愈孤立便愈自尊,像一个炸弹那样自我压抑着,竟令周围国家害怕。
  打开中美关系,确实是美国人先行一步,这方面应该感谢尼克松,道声谢并不降低我们。所以,尼克松直到去世一直是中国人的老朋友,是毛泽东最喜欢的“右派”。即使他因水门事件垮台,在国内声名狼藉,仍然频频到中国来作客。毛泽东说:我就不明白,一盘录音怎么就能把一个总统弄下台呢?甚至在1989年风波之后,尼克松也是西方访问中国的第一个总统级人物。须知,当时北京街头还伫立军警,尼克松是冲破国内许多人的劝阻与责难来到中国的。
  尼克松极富戏剧性,他一生都在制造戏剧。
  建立中美新关系——如此重大事件,他居然完全避开国会避开盟国,甚至避开他不信任的国务院,把盖子捂得死死的,只和基辛格、黑格等心腹密谋进行。他有他的道理,美国是一个爱嚷嚷的国家,两个人就会有三种政见,他不想因泄密导致失败。在整个执政期间,他都兴致勃勃地搞秘密外交,甩开政府搞,甩开西方搞,像个总统级大间谍,竟取得巨大成功。比如建立中美新关系和结束越南战争,都是突然袭击式的公诸于世。
  中美联合公告发表后,西方盟国感到自己被轻慢了,尼克松在公告发表前一小时才通知它们,盟国连调整政策的时间都不够。日本出于自身利益早就想和中国建交,只是顾忌美国而不敢径自行事。现在美国夺去了它的彩头,却送来巨大的“尼克松冲击波”,把它的经济、贸易搞得一阵混乱。不过,日本的模拟能力在全世界首推一指,从汽车到宪法都这样。既然美国闯红灯,它就要闯过美国。不久,日本就抢在美国前面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回报美国一个小小的“日本冲击”。最感痛苦的还是另一部分中国人——台湾,它整个被垫在中美谈判桌的脚下。1971年7月1日,基辛格“经历了平生最痛苦的一次会谈”,“中华民国”驻美大使沈剑虹来访,谈在下次联大中如何保留台湾席位的问题。而基辛格这天就要飞往亚洲,秘访北京。实际上台湾席位已成泡影了,只是沈剑虹毫无所知。基辛格纹丝不露地、一本正经地向沈做出种种保证,内心伤感得很。
  基辛格瞒天过海,成功地带回了中美联合公告,世人因为事前毫无所知,被弄呆了!尼克松呢,事前就已在享受事后的快感。看见全世界都呆掉了——这效果简直太理想了。基辛格说:“尼克松希望公告上不提我的名字,以使他自己和周恩来的名字首先出现在中美正式文件上。这怎么可能呢,宣布一个美国使者访华,又扣下他的名字。”尼克松还要基辛格改变访华地点,“除了北京以外哪儿都成!”尼克松想使自己成为第一个进入北京的美国总统,其荣耀相当于一个人拿下一座城堡。这些念头,除了基辛格刻薄地在回忆录里留下笑柄之外,还成了许多心理学家们感兴趣的材料。尼克松拿到了联合公告后,最关心的是保密,绝对不能在他讲话之前泄露出去,以免损坏轰动。他和心腹反复筹谋自己宣布公告的方式、时机、口吻,“捉摸那一刻公众的情绪,整天兴奋不止。”(基辛格语),最终决定以简洁的7分钟演说震动世界。
  霍尔德曼来请示明年随总统访问北京的记者数量,尼克松笑了:“这下我可以敲诈一下新闻界了,叫它们以后对我老实点。”
  霍尔德曼得到指示:从现在起,他应大力推销尼克松,像高举一部英雄史诗。
  7月15日太平洋时间14点45分,白宫通知全国:5小时后,总统要在电视广播网发表一项重大声明。
  25分钟后,美联社就出了号外,大标题竟是:白宫拒绝透露内容。
  顿时,全国都在猜测内容。世界政坛也不禁紧张。
  19时45分,尼克松笑容满面地出现在全国广播公司的播音室,面前有大片摄影机和麦克风。
  他是这样开始的:“晚上好!……”
  离开电视台后,无数贺电已从世界各地飞往白宫。尼克松和他的高级助手们来到洛杉矶佩林餐厅,享受晚宴和祝贺。他们用了精美的蟹腿肉,开了一瓶1861年的法国名牌葡萄酒。
  报载,那瓶酒餐厅索价200多美元,随行副官只同意付25美元。因为,“我们已经付给餐厅那么多荣耀了。”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