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二节 党卫队的来源



  他们必须是纯种日耳曼人 他们曾是冲锋队员 他们来自失业工人 他们来自中产阶级子弟 他们来自农民 他们来自贵族的爵爷和亲王 他们来自大商人和大工厂主

  对党卫队员的挑选是严格的,希姆莱认为“只有血统纯正才能带来精神的忠诚”。他指的血统纯正,主要是日尔曼人血统,不符合这些条件的,党卫队有权退回。冲锋队作为党卫队的重要来源需再重新挑选和输送党卫队员。

  党卫队的另一个来源是贵族阶层。他们中比较著名的党卫队员有:

  冯·梅克伦堡大公爵;
  楚·瓦尔台克·翁曲·皮尔蒙特亲王;
  克里斯托夫·冯·黑森亲王;
  巴塞维茨一贝尔伯爵;
  冯·普法伊尔一布鲁豪斯伯爵;
  德国直属帝国男爵冯·廷根;
  冯·盖尔男爵;
  冯·赖牟施泰因男爵;
  冯·马尔森一波尼考男爵。

  他们是在希特勒夺取政权之前不久加入党卫队的。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入主总理府后,党卫队的血管里进一步注入了贵族血液。他们是:

  西格马林根王室的冯·霍亨饺伦一埃姆登亲王和冯·好伦堡伯爵。

  时过不久,党卫队的花名册上又充实了一批人员,普鲁士一徳意志军事史上的显赫人物的姓名几乎无一遗漏,他们是:

  冯·丹尼尔斯(贵族);
  冯·勒德恩伯爵;
  施待拉赫维族伯爵;
  冯·德·戈尔茨男爵;
  冯·镕·普拉尼茨(贵族);
  冯·科伊德尔(贵族);
  冯·阿尔文斯勒本(员族);
  冯·波箔比尔斯基(贵族);
  冯·特洛伊恩费尔德(贵族);
  冯·纳图西乌斯(贵族)。

  这些贵族人士,在党卫队领导集团中担任着高级职位。据1938年的统计表明,贵族在党卫队的高级职位比例为:

  在党卫队副总指挥一级中占百分之十八点七;
  在党卫队地区总队长一级中占百分之九点八;
  在党卫队旅队长一级中占百分之十四点三;
  在党卫队区队长一级中占百分之八点八;
  在党卫队旗队长一级中占百分之八点四。

  继贵族之后,一大批中产阶级的子弟也拥进了党卫队。他们大多数受过完整的大学教育并且几乎全是在德国青年运动的感情和思想中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

  他们这些人构成了党卫队的骨干力量。

  农民也是党卫队人员来源的一部分。他们比较年轻,不愿呆在农村,纷纷涌入党卫队,多数成为看守集中营的骷髅队。党卫队还虚设了各级名誉领袖,授予有影响的公职人员、党的干部、科学家和外交人员以领袖头衔,并发给他们相应的党卫队制服。党卫队虚设名誉领袖的目的,是利用这种名誉头衔,加强党卫队的社会基础,同时,也以党卫队的思想影响名誉领袖,让其为党卫队服务。

  党卫队的名誉领袖多半直接由全国领袖本部领导。这些人不需要执勤,但也无权发号施令。

  党卫队还吸收了一些工厂主和大商人,其目的是靠他们捐款以资助党卫队。大批的工厂主和大商人涌入党卫队,使党卫队有了坚实可靠的财源,成为进一步建设党卫队的经济保证。

  当时,党卫队并非是由国家拨款,而是完全自筹,因为它不属于国家行政机构。

  为了解决党卫队的活动经费问题,每个党卫队旗队都附设一个赞助队员机构。它责成每个党卫队员至少发展一名赞助队员。赞助队员无需参加纳粹党,亦可免除纳粹分子找到头上来的麻烦。

  赞助队员捐献数字的多少由自己确定,但每年至少应捐献一个马克。

  赞助队员是纳粹党的影子部队,其人数超过党卫队员,使马克源源流进党卫队的金库。据1934年的统计,赞助队员达三十四万二干四百九十二名,纳款为五十八万一干马克。

  这在当时确实是个不小的数字。

  对于参加党卫队的队员,希姆莱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是亚利安血统的人。要求加入党卫队的队员,必须持有“亚利安”家谱。一般队员必须上溯到1800年,领袖或候补领袖则上溯到1750年。

  希姆莱又规定从1935年6月30日起,所有突击队中队长以上的党卫队领袖必须提出本人和妻子双方的祖先中均无犹太人的证明。同年10月1日起,又将这条规定扩大到二级小队长和一级小队长,不入,又扩大到所有的党卫队员。

  希姆莱一经发现党卫队员或是他的妻子一方有犹太人的血统,那就决不手软,特别是对级别比较高的,立即驱逐出队。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