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十一章 第三帝国的衰亡


  1945年新年伊始,红军在东普鲁士、在布达佩斯城下。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的山区、在濒临华沙一片废墟的维斯瓦河沿岸,摆好了准备进攻的阵势。苏军最高统帅部即将完成这场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攻势的各种准备工作。这次攻势的目的,是要使红军横扫波兰而直逼柏林。在此之前,即在1944年11月,已经为这次大规模突击制订了计划,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
  ①赫鲁晓夫承认,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物资援助,对于实施柏林战役是非常重要的。见《赫鲁晓夫回忆录》,第225页—第226页。
  在战争期间,美国同苏联提供了四十万辆吉备车和卡车、一万一千多辆装甲车辆(其中包括七千辆坦克,足够装备二十多个装甲师)、一万四千多架飞机和大约二百万吨食品。见查尔斯·B·麦克唐纳著《巨大的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美国武装部队》,第514页;罗伯特·休恩·琼斯著《通往俄国的路:美国对苏联的租借》。——原书注


  朱可夫的后勤副司令员H·A·安季品科中将对整个计划的制订过程作了极有价值的记载。
  11月19日,K·K·罗科索夫斯基离开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F·R·朱可夫到任接替罗科索夫斯基。安季品科描述了1944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朱可夫动身去莫斯科的情景:
  快要动身时他才告诉我关于四个新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即将到达并编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消息,以及所设想的我军在进攻前的配置和打算发起迸攻的日期……
  从12月8日到10日,即在进攻前一个月,由方面军司令员主持的战役摹拟导演,对于正确组织后方勤务,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所有集团军司令员和方面军各兵种的首长都被叫来参加这次导演。我也参加了。实质上,演练了这次战役的实际打法,这对于制订后勤保障措施提供了更大的帮助。
  --------
  ①H·A·安季品科著《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载苏联《军事史杂志》,1965年3月号,第71页。——原书注

  安季品科还说,下达了严格的命令:前来增援的几个集团军必须隐蔽到达。这些部队不得在进攻地域下火车。因此,建立起两个基地区域:一个区域作为部队人员下车地点,而另一个区域,也是主要的区域,所有辎重都运到那里。
  1月初,红军部队作好了准备,即将实施突击,横扫中欧、东欧。同德军对阵的共有苏军七个方面军,从北到南依次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位于涅曼河一线;罗科索夫斯基(接替M·B·扎哈罗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位于纳雷夫河一线;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科涅夫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位于维斯瓦河沿岸;H·E·彼得罗夫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位于桑河沿岸;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和托尔布欣指挥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在匈牙利。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预定由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科涅夫的方面军以及乌克兰第4方面军之一部,在罗科索夫斯基的方面军部分部队的支援下,在华沙一柏林总方向上实施。波兰第1集团军也将参加这次战役。
  朱可夫知道,这次进攻的目的地正是柏林,因而他很可能非常愿意指挥这个将担任主攻任务的方面军。实际上,也许他想了一些办法使自已被委派担任这个能够为他赢得很大荣耀的重要任务。劳特巴奇评论说:“朱可夫就要享受到把他自己的战略方针付诸战术实践的乐趣,而这是参谋军官们很难享受到的。”
  据苏联的资料说,这次战役的政治目标,是要把波兰从德国人手中解放出来,并“帮助建立一个强大的独立的民主国家”。战略目标是消灭掩护着德国一些极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A”集团军群,前出到奥得河,并为最后进攻柏林创造条件。另外,这次战役还有一个意图,就是“把敌军部队从西欧战场吸引过来,以缓和美军和英军由于德国法西斯军队在阿登山区和争日山区的攻势而陷入的困境。”
  这次攻势的方针是:向波兹南和布雷斯劳方向,对德军实施两个强大的突击。把防御之敌分割成孤立的集团,然后分别歼灭之。
  最高统帅部给各方面军分派了具体任务。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任务是粉碎敌华沙一拉多姆集团,并在不迟于进攻的第十一天或第十二天攻占齐赫林到罗兹一线,然后开始向波兹南进攻。要以四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两个坦克集团军和一个骑兵军从马格努舍夫登陆场向库特带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朱可夫将派出这些部队之一部到西北方向去,以粉碎他的方面军右翼对面的德军防御,并协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解放华沙。位于朱可夫方面军右翼的第7集团军预定从华沙以北地区实施辅助突击。这个集团军,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左翼协同,将肃清维斯瓦河和西布格河之间的德军,然后从西北面包围华沙。
  与此同时,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部队,在纳雷夫河至马林堡一线发动进攻后,应以其部分兵力从西边包围莫德林,以便准备强渡维斯瓦河,阻止德军逃离华沙。
  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任务是,与朱可夫的部队协同,粉碎凯尔采—拉多姆集团,并在进攻的第十天或第十一天占领彼得库夫—拉多姆斯科—琴斯托霍瓦—米肖维策一线,然后向布雷斯劳方向进攻。它以五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两个坦克集团军和四个坦克与机械化军从桑多米埃什登陆场向拉多姆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乌克兰第五方面军将使用得到六个炮兵师补充的三个集团军的兵力,突破登陆场中部的敌军防御。第二梯队的两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将投入突破口,一个集团军进攻什特劳维埃次,并包围沃斯特罗维埃次集团,另一集团军用来加强主要方向上的突击。
  乌克兰第4方面军准备以其右翼的第38集团军向克拉科夫方向进攻,配合乌克兰第1方面军解放该城。该方面军左翼和中路的部队的任务则是继续在捷克斯洛伐克发动攻势。
  苏军最高统帅部给朱可夫和科涅夫派去大量增援部队。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两者加在一起的兵力之大令人惊讶:一百六十三个师、三万二千一百四十三门火炮和迫击炮、六千四百六十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四千七百七十二架飞机和二百二十万人。在即将发动的攻势中,苏军拥有大大超过德军的优势兵力兵器:兵力5.5比1、火炮和迫击炮7.8比1、坦克5.7比l、飞机17.6比1。在各方面军的进攻地域,部队的平均战役密度为每一点三英里正面有一个步兵师。火炮密度达到每英里正面有一百零三门火炮和迫击炮,而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数量平均每英里为十九辆,《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的作者们在一段典型的克制性陈述中说:
  在战线中段,战略态势是对红军有利的……在获得对敌军的巨大优势,并占领有利的进攻阵地的情况下,苏联武装部队牢牢地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军尽管还拥有强大的力量,但已不能在苏军主要突击方向上建立足够的火炮和坦克密度了。所有这些为红军在波兰领土上的胜利进攻,并最后低放波兰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朱可夫和他的司令部人员拟定了进攻的详细计划,决定对纵深两英里的地域进行两个半小时的火炮弹幕射击,为白俄罗斯第五方面军部队实施突击作准备。工兵部队则要在布雷区扫清通道,并设置障碍物以阻滞敌军的反击。他们修筑了新的道路,修复了原有的道路,并在维斯瓦河上架起桥梁。在马格努舍夫登陆场和普瓦维登陆场,储存了大量给养、弹药和燃料,各个医疗队准备了治疗和后送伤员的设备。仅在朱可夫的方面军,就建立了共有六万零三百张床位的一百八十所野战医院,在后方还另外准备了六万八千张床位。准备好了供输血用的血浆。在白俄罗斯第五方面军中,有三万二千五百人献了血,其中包括四千多名波兰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波兰政府和苏联政府的代表进行了磋商,决定把米哈伊尔·罗瓦一齐米尔斯基上校的波兰第1集团军,置于朱可夫的战役指挥之下。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几乎没有提供每个司令员对于战役的全面实施所起的作用的细节。而且,由于这本书出版时,正值朱可夫失宠期间,因此,作者们写到他的时候,总是一笔带过。所幸的是,在他六十年代中期恢复名誉的同时,人们对他的领导作用作出了一些正直的评价。
  一位党的发言人、过去曾担任过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军事委员的K·Q·捷列金中将的描述便是一例。他写道:
  朱可夫从担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职务的最初阶段起,就尽力鼓励整个领导集体的高度创造精神和团结一致。巧妙地引导它努力完成任务。他以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从事战役的准备工作。他紧紧抓住所有各个方面,详细地拟定计划,进行计算,并与各兵种司令员、勤务主任、集团军司令员们进行核对;他还在地图上和沙盘上进行演试。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朱可夫司令员密切地注视着战役的进展,他严格地控制、一丝不苟地要求执行计划和命令。要求有关负责人对缺乏组织和缺乏后勤能力负责。说真的,对于这些做法,并非所有军事首长都感到高兴的。
  不应该忘记,即使最小的战役的胜利,也有赖于许多因素的配合。一个地段出了毛病,立刻就会影响到另一些地段……总的说来,我们方面军这个集体对T·K·朱可夫的充沛精力、坚毅和果断一直是很敬重的。他的杰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在伟大的卫国战争的最后几次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
  ①斯维特利申著《从士兵到元帅》,载苏联《军事史杂志》,1966年11月号,第39页。——原书注

  1月12日,攻势开始了。乌克兰第双方面军的部队,从他们在维斯瓦河沿岸的阵地出击了。第二天,经过短暂的、但很猛烈的炮火集中射击后,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丑方面军的部队,从马格努舍夫登陆场和普瓦维登陆场同时发起突击。当日日终,从马格努舍夫登陆场发起突击的部队强渡了皮利查河,楔入德军阵地约达七点五英里。从普瓦维登陆场实施的突击取得了更大的胜利:红军部队渡过了兹沃伦卡河(拉多姆和普瓦维之间维斯瓦河的一条支流),攻占了兹沃伦防御据点,与德军展开了争在拉多姆的战斗。
  朱可夫派遣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进入在第8近卫集团军地段打开的一个突破口。此后数天,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赢得了引人注目的胜利:它占领了新米亚斯托,挺进到罗兹附近。1月16日,苏军攻占拉多姆,次日,朱可夫的部队,包括波兰第1集团军,解放了残破不堪的华沙。
  关于维斯瓦河—奥得河攻势开头几次战斗的胜利,只是在不久前,人们才给予朱可夫以应有的赞扬。那是在朱可夫七十寿辰(这时他还获得了第五枚列宁勋章)的时候。
  苏联《军事史杂志》写道:
  ……在指挥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过程中,朱可夫考虑到敌人将其兵力平均地部署在整个战线上,因而决定实施三个突击:两个突击分别从位于马格努舍夫和普瓦维地区维斯瓦河西岸的登陆场实施,第三个突击则从华沙以北地区实施。战役的成败取决于能否迅速突破敌军战术防御地域和随后勇猛地向纵深扩大战果……
  为了实现这次战役的一些决定性的目标。并加快实施的进程,朱可夫巧妙地使用了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例如,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开始时,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编成内有两个坦克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和第2集团军)、两个独立坦克军和五个独立坦克旅。根据朱可夫的决定,两个坦克集团军,作为迅速扩大进攻的基本力量,是在战役开始后的第二和第三天,也就是说,是在敌人防御被完全突破以后才投入战斗的。这样做,就能保存机动集团的力量,以便用于在敌方防御的战役纵深,进行持久的、激烈的战斗。在这次堪称典范的战役中,坦克军和独立坦克旅则用作为集团军的机动集群,而坦克则用于直接支援步兵嘟队。在突破敌人的战术区域后,增援步兵部队的坦克不再归步兵师师长指挥,而是集中起来专门,组建成集团军机动分遣队以便追击敌人。这些分遣队起着坦克集团军和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之间联络环节的作用。
  由于在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中正确使用了坦克部队,因而实现了一次异常高速度的突击。在突破敌军防御以后,坦克集团军的突击进度在二十四小时内平均达到二十八英里,有时高达四十三点五英里,而在脱离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以后,达到六十二英里。
  随着华沙的解放,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此结束。在四至六天内,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三百一十英里宽的地段上。向德军防御纵深突破了六十到一百英里,到达索哈切夫—托马苗夫—马佐维茨基—琴斯托霍瓦一线。
  鉴于已经为进一步发展进攻创造了特别有利的条件,最高统帅部于1月17日更明确地规定了以后几周的任务。乌克兰第1方面军部队继续向布雷斯劳推进,不迟于1月30日在雷希诺以南进抵奥得河,并在该河西岸建立登陆场。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奉命向波兹南突击,在2月4日左右攻占比得哥什—波兹南一线。朱可夫和科涅夫将其机动先遣队近于排成纵队前进的坦克集团军和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主力之前。当需要击退翼恻的反攻和歼灭留在突击部队后方的大的敌军集团时,就挑选一些独立部队去执行这些任务,并在完成作战任务后重返主力部队。
  1月19日,科涅夫的部队攻占克拉科夫,并在三天后强渡了奥得河,开始在河西岸建立登陆场。1月18日,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歼灭了被包围在华沙以西的德军部队,翌日迅速占领大工业城市罗兹,以致德军来不及进行任何破坏,甚至连已经装箱准备运往德国的贵重机床和其他设备也来不及运走。在两天内(1月22日和23日),方面军前进了大约大十到九十英里。在方面军右翼,在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2军进行迂回包围以后,构成波兹市防线一部分的筑垒城市比得哥什被苏军占领。
  朱可夫的回忆录提供了有关波兰战役计划的极有价值的见解。根据他的叙述,当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到达比得开什一波兹南一线时,应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建立联系。关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下一步军事行动,最高统帅部推迟到该方面军进抵这一线之后再作决定。
  --------
  ①本章所有涉及朱可夫回忆录的部分均引自1965年6月—期《军事史杂志》。前已引用的关于莫斯科会战的回忆录,直至1966年夏秋才出版。关于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和柏林战役的回忆录,是朱可夫1957年秋被解除国防部长职务以后,首次公开发表的著述。——原书注

  朱可夫指出。“然而,在战役实施过程中,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大大提前完成了最高统帅部规定的进度,到1月23日,方面军的右翼部队已经攻占比得哥,并向施奈德米尔和德意志—克龙(瓦乌齐)展开进攻。1月25日,方面军中路部队包围了波兹南强大的敌军部队,而方面军左翼部队。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密切协同,前出到亚罗钦地域。”
  1月25日中午,斯大林打电话给朱可夫。在听取了情况汇报后,他问朱可夫下一步打算怎么办。朱可夫回答说,敌人军心涣散,目前已不能作有力的抵抗,他决定继续进攻,并前出到奥得河。进攻的主要目标是屈斯特林(科斯钦),在那里苏军将设法在取一个登陆场。方面军右翼将向北和西北方向展开,以对付欧东波美拉尼亚集团,该集团目前尚未对苏军构成严重的宜接威胁。
  斯大林表示不赞成,认为一旦朱可夫的部队前出到奥得河,脱离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距离就会超过九十英里。斯大林说:“目前不能这样做。应该等待一下,等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结束东普鲁士战役并在维斯瓦河沿岸重新部署好兵力以后。”
  朱可夫问东普鲁士战役何时能够结束,斯大林告诉他,大约需要十天到十五天。斯大林补充说,朱可夫也不能指望乌克兰第1方面军从左侧给予支援,因为他们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粉碎奥佩伦—卡托维兹地域的敌人的抵杭。
  朱可夫力图说服斯大林本要停止方面军部队的进攻,因为以后要突破曼捷利茨筑垒地域将会更加困难。他还要求另外增拨一个集团军来加强方面军的右翼。斯大林答应再考虑一下,但是朱可夫的司令部当天未得到答复。
  1月26日,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的侦察部队到达曼捷利茨筑垒地域,并俘获一大批敌军。从俘虏口供中获悉,这个筑垒地域的许多地段尚无德军据守,许多部队刚刚开始调到这里来。朱可夫决定方面军主力加速向奥得河推进,力求从行进间渡过奥得河,在河西岸建立登陆场。为了保护向奥得河挺进的方面军主力(近卫坦克第1、第2集团军、突击第5、近卫第8集团军、第33和第69集团军)不受东波美拉尼亚德军的攻击,朱可夫决定派遣第3突击集团军、波兰第1集团军、第47、第61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2军(按此顺序)向北和西北方向展开。
  朱可夫留下近卫第8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豆集团军的部分兵力,用来消灭波兹南的德国守军。苏军领导人当时以为波兹南的敌军部队不会超过两万人,而实际上却有六万多人,以致在这个城市的战斗一直拖到2月23日才结束。
  经过多次讨论后,斯大林终于同意了朱可夫的建议,尽管他不愿意给朱可夫增派部队。“最高统帅对方面军右翼的掩护问题表示担心是有充分根据的。”朱可夫写道,“随后事态的进程表明,敌人从东渡美拉尼亚实施突击的威胁在不断地增长着。”
  苏军的攻势进展很快。方面军主力在突破曼捷利茨防线后,到2月3日已前出到奥得河,并在其西岸的屈斯特林(科斯钦)地域夺取了一个小的登陆场。“在这时,”朱可夫写道,“敌人在方面军右翼的抵抗大大增强。空中侦察查明,在波美拉尼亚有大批敌军兵力到达和集中。陆军的侦察证实了上述情报。为了对付来自北面的紧迫威胁,必须采取迅速而坚决的行动。”
  --------
  ①朱可夫著《在柏林方向上》。载苏联《军事史杂志》,1965年6月号,第14页。

  朱可夫立即采取了果断措施,命令近卫坦克第1、第2集团军将其在奥得河的地段交给友邻部队,以急行军向北面的阿尔恩斯瓦尔德地域集结。他还把得到加强的近卫骑兵第7军以及大量的炮兵、工程兵部队和物资调往该处。
  最高统帅部命令在朱可夫右侧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部队,于2月10日转入进攻,占领从格但斯克(但泽)到什切青的整个东波美拉尼亚,并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
  2月10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部队发起进攻,但未能完成所受领的任务。2月24日,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第19集团军到达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重新发起进攻作战。3月1日,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也转入进攻,帮助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部队加快了前进速度。他们于3月5日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占领了基奥兹林(科夏林),然后即转向东面,进攻格丁尼亚和格但斯克。朱可夫的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临时调给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以协助粉碎格丁尼亚地域的敌军。
  朱可夫在他的回忆录里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严厉地谴责了8·N·崔可夫元帅。1964年春,崔可夫写了几篇文章。他在文章中指责朱可夫、B·D·索科洛夫斯基等人由于缺乏才能和主动性,延误了攻占柏林的时间。崔可夫指责说,如果朱可夫不是慢吞吞地行进,苏联本来会在欧洲夺占大得多的地区。
  1965年3月,朱可夫的维护者开始谴责崔可夫和其他赫鲁晓夫分子的上述说法。安季品科将军谴责崔可夫歪曲事实和引用他本来无法看到的材料。曾在朱可夫的司令部中工作过的捷列金将军攻击了崔可夫的观点,并提醒读者注意,崔可夫的恩人赫鲁晓夫再也不能保护他了。1966年,朱可夫也参加了论战。他写道:
  我认为有必要较详细地谈一谈某些回忆录的作者,特别是苏联元帅B·N·崔可夫提出的一个问题,即当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于2月初前出到奥得河后,方面军领导人为何不要求最高统帅部准许它不停顿地继续向柏林进攻,
  崔可夫在其回忆录中断言:“柏林在2月份即可攻克,而这自然会使战争早日结束。”
  许多同志在我们的报刊上发表意见反对崔可夫同志的这种观点。然而,崔可夫认为“这些反对意见并非来自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积极参加者,它们或者来自参与拟制最高统帅部和方面军关于停止进攻柏林并实施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命令的那些人,或者来自某些历史著作的作者。”必须指出,柏林进攻战役并非一切都象B·N·崔可夫所想的那么简单。
  朱可夫接着指出,1945年1月26日,当德军显然已不可能凭借奥得河接近地上的工事阻止苏军进攻时,他和他的司令部人员曾向最高统帅部预先提出过建议,该建议的中心意思是:
  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应在五月30日前到达别尔林亨(巴尔利内克)—兰次贝格(果祖夫一韦耳科波耳斯基)—格列茨(布鲁德齐斯克)一线,把后勤机构向前调动,补足储备品,并在2月2日凌晨强渡奥得河。随后,方面军部队应迅速向柏林方向运动,集中主力从东北、北面和西北包围柏林。
  最高统帅部于1月27日批准了朱可夫的建议。
  次日。苏联元帅科涅夫也向最高统帅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保证粉碎敌布雷斯劳集团,并于2月25—28日前出到易北河。与此同时,他打算以其方面军的右翼部队,协同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方面军攻占柏林。
  科涅夫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宣布决定的方式提出的),使总参谋部突然陷入激烈的争论:怎样使科涅夫的计划与斯大林早些时候宣布的由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攻克柏林的意见协调起来。安东诺夫将军同意准许科涅夫的方面军参加突击柏林;但最高统帅部(在这里,朱可夫的影响占优势)虽然原则上表示同意,但建议在两个方面军之间划一条分界线。根据朱可夫的方针,最高统帅部只让科涅夫的方面军负责解放柏林以南地域,而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则在主攻方向上居于垄断地位。
  --------
  ①罗曼·科尔科维兹著《苏联军队和共产党》,第236页—第237页。——原书注

  朱可夫对这些细节略而不提,只说科涅夫的建议在1月29日也得到批准。接着,朱可夫继续回答径可夫的断言,即倘若不是朱可夫顾虑重重,本来能够早日攻占柏林。朱可夫承认,这时德军在柏林的接近地上只有有限的兵力,但他一再表明,2月初敌人从东渡美拉尼亚实施反突击的危险,开始对方面军侧翼和后方造成威胁。为了证明他的看法正确,朱可夫引用德国元帅威廉·凯特尔和参谋长古德里安的话说,德军确曾计划从波美拉尼亚向苏军发动突击。
  2月初,在奥得河和维斯瓦河中间地带活动的德军,是第2和第11集团军,包括十六个步兵师、四个坦克师、三个摩托化师、四个旅和八个战斗群。苏军的情报表明,敌军正向这个地域继续增加兵力。此外,在什切青地域还有德军坦克第3集团军,而德军指挥部可以将这支部队用于保卫柏林,也可用来加强东波美拉尼亚集团(实际上后来正是采取了后一种做法)。朱可夫反问道:“在北面存在如此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苏军统帅部是否还能冒险用方面军主力继续对柏林实施进攻呢?”,
  朱可夫写道:崔可夫认为进行这样的冒险是完全正当的,因为红军部队在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中已经前进了三百多英里,而从奥得河到柏林只剩下四五十英里了。朱可夫的回答是:苏军虽然也可无视这一危险,让两个坦克集团军和三个或四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直捣柏林,但敌人倘若从北面实施突击,就会切断苏军掩护部队而前出到奥得河渡口,从而使整个方面军陷入危险境地。
  朱可夫提醒读者注意厉史上的一个先例,就是由于红军部队前出过远而付出了沉重代价。他说:“历史经验表明,有时确实需要去冒险,但不能随意妄为。在这一点上,1920年红军对华沙的进攻很能说明问题。当时红军没有充分保障就轻率地向前推进,结果不但未能取得胜利,反而造成了我西线部队的惨重失败。”
  崔可夫在1964年和1965年写的几篇文章中断言,只要客观地估计一下波美拉尼亚的敌军实力,那么就可确信,敌人对柏林方向苏军的任何威胁,都完全可以由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部队予以消除。
  朱可夫反驳道:“实际情况却驳倒了这一论断。”此外,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兵力十分不足,无法粉碎东渡美拉尼亚的德军。2月10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开始进攻,十天后只推进了三四十英里。与此同时,敌人却在施塔尔加德以南地域实施了反突击,迫使苏军后退,敌人向南推进了五到七英里。
  最高统帅部对于东波美拉尼亚的德军部队不断增强(这时总数已达四十个师)感到不安,决定动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四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两个坦克集团军。两个方面军的联合作战行动直到3月底才结束。朱可夫说。“这是多么艰苦的一仗。”
  崔可夫估计,在1945年2月,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能够派出人至十个集团包其中包括三至四个坦克集团军,对柏林实施进攻。朱可夫不同意这种说法。2月初,在白俄罗斯第1方商军的八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两个坦克集团军中,留在柏林方向的只有四个不完整的集团军(即第5突击集团军、近卫家8集团军、以及第33和第69集团军)。有两个军(分别从近卫第8集团军和第69集团军抽调的)正在波兹南地区作战,而方面军的其他兵力不得不转向东渡美拉尼亚方面以对付来自这个方向的威胁。另一方面,乌克兰第丑方面军在2月8日至24日期间,正在布雷斯劳西北地区发动攻势,它的主力(四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两个坦克集团军和第2空军集团军)都参加了这一战役。德军也向该处调集了大批援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进攻十七天之后,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部队推进了六十二英里,前出到尼斯河,但强渡该河的企图未能实现,因而苏军在该河东岸转入了防御。
  使问题更加复杂的是,苏军在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过程中曾遭受重大伤亡。2月1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各步兵师乎均人数为五千五百人左右,而近卫第8集团军各步兵师的人数则在三千八百至四千八百人之间。朱可夫的两个坦克集团军有七百四十辆坦克,或者说每个装甲族平均大约四十辆,但其中的许多装甲旅却只有十五到二十辆坦克。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因此,1945年2月,不管是科涅夫的方面军。还是朱可夫的方面军都不能向柏林实施最后的进攻。“夸大自己一方部队的能力和低估敌人的兵力与能力同样都是危险的。”朱可夫写道,“这就是战争给予我们的多方面的经验教训,是不可忽视的。”
  他进一步指出,后勤方面的情况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进攻的二十天时间里,部队向前推进了三百多英里,而后勤供应自然落在后面。苏军部队急需作战物资,特别是燃料不足。同样地,航空兵也未能向前转移基地以支援前线的战斗。
  朱可夫说,崔可夫没有分析在这种条件下后勤工作的整个复杂性,而是求助于一系列假设条件:“倘若最高统帅部和各方面军司令部能够组织供应必要数量的弹药、燃料和给养;倘若航空兵能向前转移到奥得河附近的机场上;倘若舟桥部队能保证使部队渡过奥得河,则我军的四个方面军就能在2月初展开对柏林的进攻。”
  朱可夫指出:“在讨论如此重大问题时使用这么多用‘倘若’,即使对回忆录作者来说,也不能认为是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而且崔可夫所承认的下述事实,即供应紊乱,航空兵和舟桥部队掉在后面,就足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要对柏林实行进攻,纯粹是冒险。”
  德军对朱可夫的进攻作出了何种反应呢?2月初,古德里安上将曾经强烈要求希特勒推迟在匈牙利发动进攻的计划,而是从巴尔干半岛各国、意大利、挪威,特别是从库尔兰调集兵力,突击已经在法兰克福和屈斯特林之间前出到奥得河的苏军先头部队。古德里安写道,苏军先头部队的两翼仍很薄弱,可以从南面的格沃古夫和古本一线和从北面的皮日利策和阿尔恩斯瓦尔德一线发动突击。他希望这样一次突击将会增强对柏林和德国内地的防御,并能赢得时间与同盟国进行停战谈判。
  希特勒听完古德里安的建议以后,拒绝了这个建议。古德里安坚持己见,他说:“我说我一再建议撤出库尔兰并不是因为我顽固不化,你应该相信我。我看不出我们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来积聚预备队,而没有预备队,我们就不能期望保卫首都。我向你保证,我完全是从德国的利益出发才这样做的。”
  古德里安的话音刚落,希特勒气得身子发抖,跳起来大声吼叫道:“你怎么敢这样跟我说话?难道你不认为我是在为德国而战吗?我的整个一生就是为德国长期奋斗的一生。”他继续严厉训斥古德里安,直到他的怒气平息下来,戈林才把古德里安从房里领走。
  当“元首”再次把古德里安召回会议室,古德里安又开始争辩起来,而这只能使希特勒再一次大发脾气。他站在古德里安面前,摇晃着拳头,直到古德里安的参谋长把这位将军拽走,“免得我挨一顿揍”
  尽管赖因哈特·格伦的东线外国军队情报处估计苏军每天能使其在奥得河上的兵力增加约四个师,但古德里安却未能得到库尔兰的部队。“因此,倘若要使我们的突击取得效果的话,”古德里安确信,“就必须在更多的俄国军队到达和他们发觉我们的意图之前,以闪电般的速度发起突击。”
  几天后,即在2月13日,在帝国办公厅举行第二次会议,希特勒再一次大发雷霆之后,终于同意必须对苏军实施突击,但没有向古德里安提供他所需要的预备队。进攻于2月16日开始,头一两天取得了良好进展。然而,对于德军来说,不幸的是,负责指挥这次突击的瓦尔特·文克将军傍晚向希特勒汇报后返回部队途中,因发生车祸而受了重伤。失去了他的领导,突击停顿下来,而且再也没有恢复它的势头。
  --------
  ①古德里安著《装甲部队领导人》,第411页—第415页。——原书注

  朱可夫在他的回忆录中指出,崔可夫描述了2月4日在第69集团军司令部开会讨论进攻柏林的计划的情形。崔可夫提到,在讨论过程中,斯大林打电话给朱可夫。当斯大林得知会议正在讨论进攻柏林的计划时,斯大林要求与会者停止上述讨论,而是着手拟定粉碎波美拉尼亚德军的计划。崔可夫还说,朱可夫对此感到意外。
  据朱可夫说,他这位从前的部下任意歪曲历史事实已非首次。朱可夫引用国防部官方档案说,根本没有召开过这样一次会议,因而也不可能有在电话里与斯大林谈话这样的事。朱可夫说,2月4日到5日,他在第61集团军司令部,当时这个集团军正准备对波美拉尼亚的德军集团作战。是崔可夫故意歪曲史实,还是他把会议的日期和地点弄混了呢?是朱可夫的说法正确,还是他想进一步使作为战史学家的崔可夫信誉扫地而把问题弄得含糊不情呢?由于可以得到的证据有限,不可能作出确定的结论。
  对苏军柏林战役的这一阶段,结合历史来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分析,就能看出,朱可夫关于推迟向柏林突击的理由无疑是有根据的。《苏军东波美拉尼亚战役》一书恰好是在朱可夫失宠时期出版的。作者扎维亚洛夫和卡利亚金断言,在向柏林发动最后的。决定性的突击以前,“必须首先粉碎从北面威胁柏林方向苏军的东波美拉尼亚的敌军集团,同时,彻底破坏德国法西斯统帅部企图阻止我军向柏林方向突击的计划。除此以外,还必须消灭被孤立在东普鲁士的敌军集团。”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这本书,一般说来,对待朱可夫是相当简慢无礼的,但它却支持他的上述说法。该书说,朱可夫决定把第3突击集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调到他的右翼,以对付来自波美拉尼亚的威胁。此外,“1月底、2月初,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和中央展开了最激烈的战斗。位于比得哥什以西波美拉尼亚统垒地域的德军的抵抗特别顽固”,不断反击第47集团军的部队,并在某些地区迫使他们后退。1月29日,波兰第1集团军投入战斗,两天之后,第3突击集团军也被调来参战。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还支持朱可夫下达说法。由于德军退却时破坏了铁路、公路和桥梁,以致给再补给造成了困难。铁路和公路修筑部队投入工作,以尽快修复主要的铁路线和公路,而工程兵部队则奉命立即开始在维斯瓦河上架桥。
  尽管出现了延误和挫折,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仍是一次辉煌的胜利。苏联方面宣称,俘虏了敌军十四万七千名官兵、摧毁和缴获了一千三百七十七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五千七百零七门迫击炮和一千三百六十架飞机。这一历时二十三天的战役,使苏军和波军部队向前推进了三百一十英里,平均每天前进十二到十四英里。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既已前出到奥得河,朱可夫使准备向柏林发动最后冲击(见附图6)。4月1日,他和科涅夫应召会见斯大林。安东诺夫上将和什捷缅科上将也在场。“我们刚向斯大林问过好,”科涅夫写道,“他就问我们。‘你们认为你们对最近的形势了解得很清楚吗?’”
  朱可夫和科涅夫回答说,他们认为,根据他们在各自的方面军可以得到的情报资料,他们对局势已经了解得很清楚。
  “给他们念一下这份电报,”斯大林对什捷缅科说。
  作战部长念了一份电报,内容是英美军司令部准备实施一次战役,以使攻占柏林。已经建立了由英国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爵士指挥的主要突击部队。打算在鲁尔区以北沿着大部分英军部队与柏林之间的最短路线,实施主要突击。电报中列举了盟军司令部已经采取的几个初步措施,包括组织突击部队和集结军队。
  电报最后附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院伺盟国认为,关于在红军能够到达柏林之前攻占柏林的计划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当什捷缅科读完电报。斯大林转过身来向朱可夫和科涅夫问道:“现在谁将要攻克柏林,是我们还是同盟国?”
  --------
  ①关于这次谈话,可以得到的几种记载,都只是报道了科涅夫的观点。1963年4月,对尼利厄斯·瑞安在莫斯科采访科涅夫时,听到了同样的叙述。苏联政府准许瑞安和约翰·埃里克森采访柏林战役的许多参加者,其中有科涅夫、索科洛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和崔可夫,但这两位历史学家没有被准许采访朱可夫。见科尼和厄斯·瑞安著《最后一战》,第248页。——原书注

  科涅夫首先回答,他向斯大林保证苏军一定能攻占柏林。
  “所以说你就是这个脾气,”斯大林他笑非笑,然后又直截了当地问道:“你怎样才能为这一目的建立起一个突击集团呢?你的主力部队在你的南翼,因此你显然将不得不大规模地变更部署。”
  “斯大林同志,”科涅夫回答,“你可以放心,方面军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我们将在适当的时间内重新部署完毕,为进攻柏林作好准备。”
  这时朱可夫作了回答。他说,他已经为攻占柏林作好了充分准备,而且他指挥的无论兵力兵器部处于“饱和状态”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已经把攻击的目标直接对准柏林,况且南柏林的距离又最近。
  “很好,”斯大林说,“你们两人应该就在莫斯科这里,在总参谋部拟订出你们的计划,并在一两天之内向最高统帅部报告,这样你们回方面军去的时候,就可以随身带上已经得到全面批准的计划。”
  科涅夫不顾一切地想要分享攻克德国首都的荣誉。更确切地说,他想抢先攻进柏林来突出自已,使朱可夫相形见绌。他极不喜欢朱可夫。
  现在在莫斯科,这两个意志坚强的人,每人都希望使斯大林相信,应该采纳自已制订的最后突击德国的计划。朱可夫认为,他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能够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攻占柏林,而科涅夫则在继续进行活动,以便推翻最高统帅部早些时候关于让他的部队去攻占柏林以南地域的决定。总参谋部的一些成员建议由两个方面军发动一次钳形攻势,可是这项建议既与朱可夫的正面突击的概念相冲突,也同科涅夫关于协同实施正面突击的建议相抵触。
  当4月3日清晨再次召开会议时,斯大林听取了两位司令员的计划,然后走到挂图前,并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之间画了一条线,从而解决了僵持局面。这条线的终点是在柏林东南大约三十七英里施普雷河上的吕本。据什捷缅科上将说,斯大林这时宜布:“哪个部队先到达这儿,哪个部队就参加攻占柏林。”
  科尼利厄斯·瑞安写道:“倘若斯大林把这条线从吕本再往前画,一直画到德国边界,标出一条科涅夫不可逾越的界线,那么乌克兰第1方面军显然就不可能再参加进攻柏林的战斗了。”尽管“斯大林没说什么,但却默许了乌克兰第1方面军可以表现主动精神。”虽然一句话没说,却向科涅夫的方面军开放了到柏林去的绿灯。他觉得斯大林摸透了他的心思。正如科涅夫所说的,“斯大林心极不宣地号召进行一场比赛”,然后会议便结束了。
  --------
  ①科尼利厄斯·瑞安著《最后一战》,第256页。——原书注

  朱可夫对会议的叙述,尽管不如科涅夫那样生动,但却很可能是比较准确的。他说,对柏林方向的进攻和夺取这一城市的任务交给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任务是从尼斯河发起突击,粉碎柏林以南的敌军集团,把敌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与敌柏林集团隔绝开来,从而保障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进攻。但是,朱可夫写道:“就在最南统帅部的会议上,斯大林给苏联元帅科涅夫发山指示:倘若敌人在柏林的东接近地上进行顽强抵抗,以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进攻受阻,乌克兰第1方面军应准备从南面突击柏林。”
  朱可夫的回忆录透露,他对向德国首都发动最后进攻感到担心。“对柏林的非同寻常的和极其复杂的进攻战役,要求所有方面军和集团军指挥机构作好异常细致的准备。”他的担心是有充分根据的。他写道;
  在战争过程中。我们从未攻取过象柏林这样坚固设防的城市。柏林的总面积几乎相当于九百平方公里,城市地下铁道和众多的地下建筑物使敌人得以实行广泛的机动,市区和郊区都为进行顽强防御作了细致准备,每一条街道、广场、胡同、房屋、沟渠和桥梁都构成这个城市总的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朱可夫曾命令航空侦察兵六次拍摄了柏林、柏林所有接近地和防御地带的照片。根据拍摄的照片、缴获的文伴和俘虏的口供,编制了详细的地图和附有图表说明的报告,发给从司令部到连队的各级指挥员。此外,工程兵部队为朱可夫及其司令部人员制作了一台柏林及其郊区的精确模型。
  4月5日至14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召开了战役准备会议,并利用地图和模型进行了军事导演。参加军事导演的有各集团军、军、师、方面军炮兵部队和后勤部队的首长。
  进攻的日子临近时,进行了最后的准备工作。朱可夫决定采用他的另一项著名的别出心裁的办法,以“震慑和从精神上压倒敌人”。考虑到守敌在夜间更容易发生混乱和恐慌,他决定在黎明前两小时实施突击。将使用一百四十部对空探照灯照射敌人的阵地,以利红军的进攻和对红军突击部队的控制。
  与此同时,德军正在奥得河沿岸疯狂地构筑防御工事。戈特哈特·海因里齐上将,在1944年复被从后备队中召回,任命为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官。他奉命把苏军阻挡在奥得河上,守住柏林。他特别擅长防御作战。1942年1月底,他曾担任在莫斯科附近固守的第4集团军残余部队司令官,在那里制订了一套极其成功的防御战术。每当他断定某一地段即将遭受苏军进攻时,他就命令部队在夜间向后撒退一两英里,进入新的阵地。通常几乎能够摧毁一切的红军炮兵的弹幕就会倾泻到已被放弃的前沿阵地上。海因里齐写道:
  “他们的炮火准备毫无效果,而我们的战士,由于丝毫未受损伤,已经作好反击准备,苏军的突击就会丧失势头。然后我的部队将从未遭到攻击的阵地向前推进,并重新占领原先的前沿阵地。”
  --------
  ①科尼利厄斯·瑞安著《最后一战》,第70页—第74页。——原书注

  1945年4月初,海团里齐视察了他在奥得河沿岸建立的两条防线。德军部队预定要在朱可夫的炮兵即将进行弹幕射击之前撤出最东边的防线,以便使炮弹落在无人据守的堑壕里。最关键的问题,显然是要判断出苏军进攻的准确时间。苏军发动的几次佯攻,使海因里齐的任务变得更加困难。可是,这位承担了沉重责任的将军深信,苏军在4月中旬以前不会发起进攻。
  4月15日(星期日)下午8时过后不久,海团里齐作出了决定。在分析了从战场上得到的报告之后,他确信朱可夫将在次日凌晨发起突击。他给德军第9集团军司令官特奥多尔·布塞将军发出只有一行字的命令:“后撤,占据第二道防线的阵地!”德军在夜幕掩护下立即开始后撤,这一策略性行动整整用了大半个夜晚的时间。
  这时,朱可夫急不可耐地想要发起他的强大突击。4月1o日黎明前很久,他在厄斯特林(科斯钦)登陆场的小山头上的掩蔽所观察了德军阵地。在凌晨4时正,他发出命令:“开始,同志们,现在开始!”顷刻间,三颗红色信号弹出现在漆黑的夜空,朱可夫的一百四十部探照灯连同坦克和卡车的前灯一齐开亮,把德军阵地照得通明。
  --------
  ①苏联的一些回忆录作者对朱可夫使用探照灯是有争论的。有些人对这一别出心裁的作法持批评态度,而另外一些人则赞赏朱可夫的想象力。科涅夫写道,他在自己的方面军有意不使用任何人工照明。“我们乌克兰第1方面军决定采用截然不同的方法。我们当时正要渡过尼斯河,我们制订了实施较长时间的炮火准备的计划,目的是在确保两个阶段的作战:渡过尼斯河,并突破敌军尼斯河西岸的主要防线。对于尽可能地隐蔽渡河意图来说,照亮突破地段对我们是不利的。相反地,我们希望夜晚越长越好。”见N·C·科涅夫著《1945年》,载《国际事务》(莫斯科),1965年8月—1966年4月,第8页。
  炮兵主帅沃罗诺夫军道:“我喜欢朱可夫的决定,即在开始进攻柏林之前,进行炮火准备,并使用步兵和坦克在破晓前发起突击,同时使用探照灯照得敌人睁不开眼睛。”见H·H·沃罗诺夫自《苏联人民的功勋》,载《苏联历史》杂志,1965年7—8月号,第21页。
  曾在屈斯特林登陆场在朱可夫指挥下作战的崔可夫,极力批评人工照明,说它对战士的夜间视力造成了严重影响,“因而事实上弊多利少”。见B。N·崔可夫著《第三帝国的末日》,载《十月》杂志,1964年4月号,第145页。——原书注


  接着,三颗绿色信号弹升上天空,这是开始炮火弹幕射击的信号。炮声隆隆,大地震撼,所有村庄顷刻被毁,森林到处火光冲天。炮火之猛烈是东线战场不曾有过的。猛烈的炮击引起了风暴性大火。德军中的幸存者迄今仍在谈论突然刮起的怪异的热风,把灰烬和碎片吹遍原野。
  在震耳欲聋的弹幕射击仍在继续轰鸣的时候,朱可夫的部队开始向德军阵地发起冲锋。指挥近卫第8集团军的崔可夫说,在开始突击的半小时之内,德军几乎没打什么炮,只有掩蔽在石头建筑物和孤立的掩体里的几挺机枪和自行火炮在射击。它们很可能是海团里齐留在前沿阵地的守卫部队。
  当苏军炮兵停止射击,德军出来迎击的时候,朱可夫遇到了麻烦。德率高射炮和防坦克炮开始向苏军队形倾泻致命的炮火,打得步兵从坦克上掉下来,装甲车辆着了火。
  约翰·托兰采访了这场可怕的战斗的若干幸存者,其中包括格哈德·科德斯(当时是个年仅十八岁的航空兵)。托兰根据他的采访,对当时这段战场上苏军的突击情况作了如下的描述:
  科德斯现在能够看见更多的坦克轮廓了。发动机的隆隆声和履带的中咋声震耳欲聋,大地在颤抖,他拿起一支火箭筒。从后面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一排八十八毫米的炮弹呼啸着从头上飞过,击中了第一批坦克。坦克烧起来,金属碎片和弹片象雨点般落到散兵坑里。至少有六辆坦克被击中起火,但其他坦克仍在继续前进。在微红的火光中,坦克更加醒目了,但它们在大口径火炮的毁灭性轰击面前束手无策。然而,红军步兵从浓密的大火中突然冲过来,他们必定有八百人之多。他们大声喊叫着向山顶上爬,科德斯觉得他们好象发了疯。
  航空兵用步枪和冲锋枪开火,数以百计的苏军士兵应声倒地。其余的人继续喊叫着往上冲。又有一些人倒下了。最后,就象巨浪猛力撞在防波堤上那样,进攻者退下去了。
  --------
  ①约翰·托兰著《最后一百天》,第402页,——原书注

  朱可夫不肯相信他的部队已经受阻。他以怀疑的目光盯着崔可夫,突然发火道。“你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你的部队给挡住了吗?”
  崔可夫以前曾经见过朱可夫发怒,这时回答道。“元帅同志,不管我们是否暂时给敌人牵制住了,进攻几乎肯定会成功的。可是眼下敌人的抵抗很顽强,把我们挡住了。”崔可夫解释说,从泽治高地打来密集的炮火,截击我们向前推进的部队。此外,地形对履带式车辆十分不利。在奥得河沿岸的沼泽地和灌溉渠,自行火炮和坦克都陷住了,遭到猛烈炮火的轰击。
  --------
  ①科尼利厄斯·瑞安着《最后一战》,第360页。——原书注

  朱可夫很快获悉,第一梯队的进攻强度已经证明是不够的。他知道用他的几个集团军压过去,也完全能够打垮防守的德军,但他不想把进攻速度放慢下来。因此,他决定改变战术,派遣轰炸机轰炸敌军炮兵阵地,并命令炮兵彻底摧毁那座高地。朱可夫原来打算在拿下泽洛高地以后,再把坦克集团军投入战斗,现在这位元帅决定让它们立即参加战斗。
  这时朱可夫气得脸色发青。他既不想让几门居高临下的德军大炮拖延他进攻的时间,也不想让科涅夫抢先攻占柏林。他从掩蔽部走出来,从他的参谋人员旁边擦肩而过,转向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司令员M·E·卡图科夫上将,厉声说:“喂!赶快上!”
  朱可夫在他的回忆录里证实,由于他的几个集团军陷入困境,才迫使他动用坦克集团军并诉诸航空兵支援。德军也派增援部队投入作战,因而战斗变得更加激烈了。
  4月17日,朱可夫的部队终于依靠数量的优势粉碎了泽洛高地的防御,开始向前推进。德军又运来更多的兵力兵器,其中包括从柏林城防部队调来的高射炮部队,以致朱可夫的进攻速度再次减慢了。
  与此同时,科涅夫的方面军却进展迅速。可想而知,朱可夫在进军柏林途中遇到麻烦,科涅夫对此是不会感到不痛快的。
  4月17日,斯大林打电话对科涅夫说:“朱可夫现在遇到了困难。他仍在设法突破防御。”斯大林沉默了一会儿,科涅夫也没吭声。
  斯大林终于问道:“能不能把朱可夫的机动部队调动一下,让他们通过你们在你们的方面军地段上打开的突破口进军柏林呢?”
  科涅夫回答说:“斯大林同志,那要花好多时间,而且会造成很大混乱。没有必要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调来坦克部队通过我们打开的突破口。在我们的地段上,形势的发展很顺利,我们的兵力足够了,我们能够把我们的两个坦克集团军部转到柏林方向上。”
  他谈了他的坦克集团军在哪里调转方向,并把措森作为调转方向的地点。措森,位于柏林以南约十六英里,是德军总参谋部所在地。
  斯大林问科涅夫他现在用的是多大比例的地图。他回答说用的是1:20万比例尺的地图。
  稍停片刻——他显然想在莫斯科从地图上找到“措森”这个城镇,斯大林答道:“很好。你知道德军总参谋部在措森吗?”
  “是,我知道。”
  “很好,”斯大林说,“我同意。把你的两个坦克集团军转向柏林吧!”
  科涅夫欣喜若狂,斯大林很可能注意到这一点。斯大林刚一挂上电话,科涅夫立刻用高频电台叫通两个坦克集团军的司令员,命令他们转到柏林方向。随后又下达了更具体的指令。
  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奉命在4月17日夜间强渡施普雷河,迅速向费特肖、霍尔森、巴鲁特、特尔托和柏林南部边缘推进。该集团军应在4月20日夜至21日清晨从南面突入柏林。
  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奉命在4月17日夜间强渡施普雷河,迅速向德雷布考、卡劳和卢肯瓦尔德推进,以便在4月20日前攻占比利茨、特罗伊思布里茨思和卢肯瓦尔德地域。波茨坦和柏林西南区则是4月20日夜间至21日清晨攻占的目标。
  若干年之后,朱可夫叙述了这件事,但他没有流露出丝毫怨恨情绪。他写道:
  “在那些日子里,斯大林显出非常焦急不安,他担心我们部队的进攻受阻。因此,他命令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用部分兵力从柏林市面实施突击,正如最高统帅部4月3H批准的作战计划中规定的那样。”可是,在1945年4月那些关键的日子里,当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已经胜利在望,而他们的荣誉有可能在最后一刻被从他们手里夺走的时候,朱可夫的反应却是非常强烈的。
  苏联军队报纸《红星报》高级记者帕维尔·特罗扬诺斯基中校提到了这件事,他写道:“突击受阻,斯大林斥责了朱可夫。情况非常严重,而且斯大林斥责人的时候,用词往往是不大客气的。”特罗扬诺斯基能够清楚地看出,“朱可夫——面部的一切特征都表明他是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一个不喜欢与任何人分享荣誉的人,当时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
  经过4月20日一天紧张的战斗,柏林接近地的德军防线被突破了。在战后审讯过程中,德军坦克第56军军长卡尔、维德林将军说:“4月20日,对我的这个军,很可能是对所有德军部队,都是最困难的一天。它们在先前的战斗中遭到惨重损失。已经极端疲惫,无法抵挡占优势的俄国部队的强大突击。”
  --------
  ①朱可夫著《在柏林方向上》援引的村料,第19页——原书注

  4月20日下午三四点钟,朱可夫的方面军编成内的第3突击集团军步兵第79军的远程炮兵,首先向柏林市区开炮。4月21日,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第3突击集团军和第47集团军的部队突破到柏林城下。朱可夫认识到,柏林市南街道狭窄,容易设置障碍物,那种能够充分发挥装甲部队成力的大面积推进的打法已不适用。因此,他决定把坦克集团军与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协同起来,开展一场肃清守敌的战斗,单凭部队的冲击和密集的炮火就能粉碎柏林的守敌。
  与此同时,科涅夫正拼命地向他的目标疾进。4月20日,D·C·雷巴尔科将军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攻克措森,继续向柏林方向挺进,其他部队则同科特布斯的德军民开了顽强的战斗。4月21日,科涅夫的坦克部队续近了柏林防御圈,到达柏林南部边缘大约十五英里的地方。到了傍晚,在几个地点越过了柏林环形公路防线。
  当天夜间,科涅夫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决定。其中一个决定就是把炮兵突击第10军、突击第25师和高射炮第23师置于雷巴尔科的指挥之下,以加强在柏林南接近地遭到猛烈抵抗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歼击航空兵第2军也拨归雷巴尔科指挥。
  4月22日,对两个方面军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日子。因为朱可夫的近卫第8、第33和第69集团军,科涅夫的近卫第3集团军、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以及第28集团军之一部,开始封闭对法兰克福和古本附近德军集团的合围圈。自巴尔科的部队从前面向柏林推进,省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则向柏林东南部推进,这两支部队之间只隔着一条大约七点五英里宽的狭长地带。于是很快就形成并逐渐收紧的两个包围圈:一个包围了柏林东面和东南的德军第9集团军,另一个在柏林以西,包围了防守柏林本身的那些部队。
  科涅夫的部队在到达特尔托运河时遇到严重障碍——德军在运河北岸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配备着大量火炮、迫击炮、坦克和火箭筒。许多桥梁已被破坏,而其余的桥梁正准备炸毁。
  4月24日,雷巴尔科的部队,在大炮、步兵和轰炸机支援下,开始渡过特尔托运河。调来的几个重炮旅猛表运河北岸的一排建筑物,许多楼房当即被摧毁。在一段不宽的正面上,每一英里集中了九百六十六门苏军的大炮,一支支突击队,不等大炮停止弹幕射击,就开始强渡运河。在林奎斯特附近渡到河对岸的几支先头部队遭到德军坦克和步兵的反击,被迫放弃了他们攻占的登陆场。在运河其他几个地段上,苏军守住了登陆场。到了下午,苏军工程兵已在河上架起浮桥。
  当科涅夫在一座大楼的楼顶观察这一行动时,传来捷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部队,在西奥多尔·布塞指挥的德军第9集团军背后会师了。
  渡河行动从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从而使雷巴尔科的部队得以突破从南面掩护柏林市区的德军内圈防线。
  斯大林发给朱可夫和科涅夫的11074号命令谈到。根据4月23日的情况,在柏林一带给他们划分的界线如下:“从昌本起,到托伊皮茨、米滕瓦尔德、马里恩多尔夫、安哈尔特车站。”
  瑞安记载了两个方面军之间的这条新分界线的影响。
  尽管科涅夫不能公开抱怨,但他确实有些垂头丧气。最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朱可夫。这条穿过柏林的分界线,把科涅夫的部队限制在国会大厦以西大约一百五十码的地方,而国会大厦恰恰一直被俄国人看作是柏林市最值得占领的地方,苏联的旗帜即将在这里高高升起。
  第三帝国处于垂死挣扎中,但是柏林守军仍在继续抵抗苏军的冲击。在柏林市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德军被赶到环城铁路附近。到4月30日,只有政府机关地区,紧挨着动物园的地区。和从动物园向西伸展到哈弗尔河的狭长地带,尚在德军手中。
  苏军在进攻时很讲究方式方法,每次实施新的冲击以前,首先要进行轰炸和炮击。步兵得到坦克和配备有喷火器和爆破器材的工兵部队的支援。红军步兵部队一小段一小段地向前推进,从后院、从地下室,甚至经过地下铁道或下水道渗透进去,攻占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楼房。德国守军也常常从后面或从地下冲出来。攻击苏军。
  后来德军渐渐不支,撤进防空洞和高射炮塔楼里。德军炮兵于是不得不在露天广场、公园和铁路车场占据射击阵地。最后,残存的德军大炮都集中到了动物园。
  --------
  ①威廉·威廉梅尔著《德军在柏林的防御》(手稿),第58—第59页。——原书注

  斯大林曾经激励苏军部队说,看谁能在国会大厦上升起一面“胜利的旗帜”,所以柏林市内的每一支苏军部队都希望赢得这一荣誉。
  4月30日清晨5时,苏军大炮向国会大厦开火。当天下午,朱可夫的部队冲进国会大厦墙壁的缺口,紧接着在大厦内部进行了激战。不久,苏军终于获得了胜利,在这座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建筑物上升起了红旗。
  当朱可夫的部队在国会大厦上升起苏联旗帜的时候,希特勒正在帝国办公厅的地下防空掩蔽部里。他把他的各项事务作了安排,同埃娃·布劳恩秘密举行了结婚仪式,并且写下了遗嘱。在获悉本尼托·墨索里尼死讯以后,希特勒默默地吃过午餐。饭后,他和那些在场的人握手告别,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寝室。下午3点30分,他对着自已的嘴开枪自杀了。他的妻子服毒自尽。“两具尸体在院子里烧掉了,”温斯顿,丘吉尔爵士写道,“希特勒的火葬柴堆,和越来越响的苏军炮火的轰鸣,构成了第三帝国的悲惨结局。”
  --------
  ①赫鲁晓夫说,有一天,他在基辅接到朱可夫的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不久我就要把希特勒这只可惜的野兽关在一只笼子里。当我把他送回莫斯科的时候,我要经过基辅,让你看看他。”赫鲁晓夫接着说:“我祝愿朱可夫成功。我知道,有了他在那里指挥方面军,我们的攻势便是交给了信得过的人。后来在德军投降以后,朱可夫再一次打电话对我说,“我毕竟不能兑现我的诺言了。希特勒这条毒蛇已经死了。他开枪自杀了。他们把他的尸首给烧了。我们找到了他的烧焦了的骸骨。”见《赫鲁晓夫回忆录》第219页。——原书注

  希特勒在自杀前曾通知柏林城防司令官卡尔·维德林将军说,他准许以小股部队突围,但绝对不准投降。“元首”死后不久,约瑟夫·戈塔尔于预其事,下令任何人都不得离开柏林,他将开始同苏军司令部谈判。已经下达的命令又被撤回,拟定实施的突围被取消了。这种踌躇不决的状况,在部队中造成极大混乱,致使柏林守军大部就俘。
  戈塔尔想同苏军谈判的企图失败了。朱可夫只愿意讨论无条件投降。于是戈培尔毒死了他的六个孩子,并命令党卫军卫兵对他和他的妻子开了枪。当天傍晚,卡尔·邓尼茨海军上将在他的设在霍尔施泰因的司令部接到一封电报,“任命他继任“元首”。
  5月2日清晨,B·A·格拉祖诺夫将军,在近卫第47师指挥所,打电话给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将军报告:“前线传来消息说他们看见德军部队排成了队列。”早晨6时,维德林将军,在他的司令部的两名将军陪同下,越过战线投降了。维德林说明他的身份是柏林城防司令。当问到戈地尔是否同意投降时,维德林回答说,投降的决定是他自已(维德林)作出的。
  --------
  ①B·N·崔可夫著《第三帝国的灭亡》,载《苏联军人》杂志,1964年5月号,第5页。——原书注

  当天下午3时,共有七万多人的柏林守军全部投降了。对德战争宣告结束。
  --------
  ①5月9日,维德林以及其他一些德国将军和校官被用一架飞机送往莫斯科1955年11月死于苏联一所监狱中。见约翰·托兰著《最后一百天》,第551页。——原书注

  斯大林在他的“五一”节演说中宣称,柏林最后一战,击毙德军一百余万,俘虏德军八十万。红军部队缴获或摧毁六千架敌机、一万二千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二万三千门野战炮以及不可计数的武器装备。
  与此同时,美英军队在德国境内迅速推进。到4月22日,他们进抵到从汉堡经马格德堡、莱比锡、克姆尼茨、尼恩贝格到斯图加特一线——大大深入了议定由苏军解放的地区。在匆匆东进的过程中,美军碰到了逃避苏军追击的成千上万的德军官兵。各个战俘营很快便关满了人。
  4月25日,美军第69师的一支侦察部队在离易北河两英里的勒克维茨村附近,遇见了一名苏军骑兵。当天晚些时候,第69师另一支侦察部队制作了一面粗糙的美国国旗,打着旗子走向托尔高附近的一座已被破坏的桥梁。当美军士兵沿着破烂不堪的桥梁向对岸爬去的时候,一名苏军士兵也开始向他们爬过来。他们在易北河上会师了,美军侦察队长和这个苏军战士都咧开大嘴笑着,温厚地相互拍着肩膀。
  --------
  ①查尔斯·B·麦克唐纳著《巨大的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美军》,第496页—第497页。——原书注

  不久,美英军队领导人会见了苏军领导人。至少,在一个短时间内,东西方之间存在着真挚的情谊和美好的感情。
  5月初,科涅夫元帅与奥马尔·N·布雷德利将军一起进餐。饭后,布雷德利赠给科涅夫一枚美国荣誉勋章和一辆吉普车。科涅夫也送给这位美国将军一份个人的礼物——他的战马。自从他1943年担任草原方面军司令员时起,这匹马一直伴随他转战疆场。这匹漂亮的顿河牡马,连同马鞍、马勒和马饰一块儿都赠给了他。
  --------
  ①N·c·科涅夫著《1945年》,第220页—第228页。——原书注

  欧洲的战争结束了,剩下的任务是,由盟国代表们去起草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文件,并解决实现和平的问题。然而,正如全世界不久就认识到的那样,这并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