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夏建统做回哈佛的情人

作者:刘久立

选择哈佛

  记者:请问你是哪年去的美国?哪年去的哈佛?
  夏建统:大学毕业后我在建设部工作,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渐渐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同时也就觉得很需要给自己补充营养。于是,1996年,我申请了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美国的六所大学,包括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伯克利,还有哈佛。它们都录取了我,最后我选择了去美国的哈佛大学。所以我在美国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哈佛度过的。
  记者:你进哈佛时才21岁,能说说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了去哈佛?
  夏建统:我想首先是因为某种缘分吧。另外,我所学的是设计专业。而哈佛的设计学院是在现代设计领域最有声望的学院,很多著名的设计师,包括贝聿铭、菲利普·约翰逊、路易斯·康、丹·凯利等都是哈佛的毕业生。尤其在现代景观建筑学科,哈佛设计学院更加具有优势,从现代景观建筑之父奥姆斯特德算起,很多有影响的现代景观建筑大师大都是从那儿毕业的。而且我一直比较喜欢波士顿这样既漂亮又有文化氛围的城市,安全也比较好。
  记者:据我了解,哈佛设计学院的录取率很低,挑选学生也十分严格,你能谈谈当时你为什么能被哈佛,还有那么多学校录取呢?
  夏建统:这个问题,whoknows?我自己也想知道他为什么要录取我。(笑)客观上的原因有一些。不过在哈佛学习的时候,其实我也特意询问过我的几位导师这个问题。我有两位导师就是当年的录取委员会委员。原因大概有三点:第一,他们觉得我在科学和艺术两个方向上比较平衡发展,或者更通俗地说,就是理科和文科包括艺术两个方面都比较兼备。在东方,尤其中国学设计的学生中,可能这样的比较少;第二,当然,我的东方文化的背景也给了很大帮助,这一点甚至后来在哈佛学习过程中,包括现在做规划设计项目,我也一直能感觉得到;第三,因为设计学科是一个Professional(职业类)的学科,比较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一点我可能有些优势。还有一点更具体的,我想是因为我的英文还行,尤其是英文写作,自我感觉挺好,而且GRE分考得也很高,不过我导师后来告诉我GRE成绩对进哈佛几乎没有影响。
IT时代的文理兼备

  记者:刚才你提到你在艺术和科学两方面都比较兼备,请问是什么原因让你养成这种素质的呢?
  夏建统:这可能得从小说起。从小学到高中,我在数理化方面成绩一直很好,参加过很多竞赛,另外可能受我爷爷影响,从小就比较喜欢文学。我爷爷是晚清文人,他对我在古典文学方面的修养影响很大。从小到大,我也拿过很多次全国性文学比赛的奖。到大学之后,又主要是培养美术和艺术的修养。不过我一直用很理性的角度看艺术,这也大概是我后来之所以做数字化设计最重要的原因吧。
  记者:你在研究数字化城市和景观系统时,还需要编软件。编软件和你做规划设计有什么关系?
  夏建统:由于做这方面的软件,需要对专业的内容理解很深刻,一般的纯技术的软件设计师可能很难理解这个方面的东西。这就需要规划设计师们自己学会开发软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现代信息社会对交叉学科人才的要求已经更高,不仅仅需要我们了解多个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和能实际运用这些技术。世界上最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公司ESRI的总裁JackDangermond是我哈佛的师兄,现在他拥有个人资产达60亿美元,可以说他是身价最高的规划设计师。但是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财富,由于他开发的GIS的ArcInfo和ArcView等软件,对现代规划设计的影响可以说比传统的规划设计师要大许多。
  记者:你用不到五年的时间,不到25岁就完成了哈佛的硕士、博士学业,成为哈佛最年轻的设计学博士,而且你还忙着设计公司的事务、写书,同时完成这么多事情,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你的诀窍是什么?
  夏建统:惟一的诀窍是少睡觉,少闲玩,多工作(笑)。在美国的时间,我一般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我相信勤奋是取得成绩惟一的捷径。最近一段时间,我和另外三位哈佛教授带了二十多位哈佛的硕士生给杭州做风景区规划。我发现国内的年轻人很多时间都浪费在泡酒吧、茶吧、网吧上面。而且年轻人普遍心浮气燥,不愿意去做一些具体的事、艰苦的事、枯燥的事,热衷于追求一些超出消费水平的物质享受。所以,我很希望国内的青年能少花时间在泡吧上,多吃苦、少睡觉。
在工作中体味生活的快乐

  记者:现在,让我们谈一些轻松的、生活的话题。你能说说你在美国的生活吗?
  夏建统:我的生活其实是很简单的。在有些人看来,甚至是枯燥的。在美国这么多年,我从没有去看过一场电影,我有好几位音乐家的朋友举办过演奏会,我也没去听过一回;以前我很爱踢足球,但是这几年也一直没有时间去球场。所以,可以说,我在美国的生活的大部分内容是工作、学习。既要在世界各地做规划设计、教课,写专业的文章、书籍,还要忙一些设计公司的商业事务。除此之外,我最大的生活乐趣就是用中文写一些散文诗歌。尤其对我这样生活在一个不是母语的环境里,我觉得,用自己的母语写一些自己的心情感受,是很美妙的一种享受、我经常爱一个人熄灭灯,在计算机面前打文章。那种灵感泉涌的感觉,很温暖,好像体会一种回国回家的感觉。最近作家出版社出了我过去几年写的一本散文集《做一回哈佛情人》,这本书里记录了我留学哈佛这几年的一些心情感受,生活经历。我想,虽然我的生活看起来很单调,但是我的内心很快乐、精神很充实。有时候,实在工作累了,我也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听音乐,让脑袋好好休息一下。
  记者:你去过那么多国家的那么多城市,从一个规划设计师的角度,对这些城市有什么评价?
  夏建统:我去过的大部分欧洲的城市,他们在总体上还是保留很深的文化沉淀、传统烙印的。但是很明显他们也受到了美国后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包括城市发展规划来说,都在一种很困惑的状态中。而在亚洲的城市,包括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东西更加被忽视、淡化了。一个城市,没有保留这些历史的、文化的、传统的文脉,就不能成为一个具体的城市。换句话说,如果所有城市都只关注发展,那么就不会有北京、东京、伦敦、纽约之间的区别。在这一点上,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城市情况要好一些。
  记者:去了那么多城市,你最喜欢的城市是哪个?
  夏建统:如果是为了找一个地方写书,我会选择波士顿,因为波士顿有最浓郁的文化氛围;如果是过平静闲淡的日子,也许就要选择伦敦或者音乐之乡维也纳;如果选择做事的地方,那么还是中国最好,因为中国的城市更加需要进行好好的规划设计,有更多的事需要设计师们去做,而且这也是我、作为一个中国的现代设计师的责任。
  记者:你有回国的打算吗?
  夏建统: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现在需要重新定义“回来”的概念。我觉得其实包括我在哈佛念书的时候,我一直在中国,我的心一直在中国。这也是为什么我更加喜欢写中文的东西的原因。我觉得在信息社会,地理上的界限已经渐渐失去了意义,而且将来还会完全消失。如今我在世界各地做规划设计,一方面不断在吸收世界上一些先进优秀的东西,能更好地为祖国做事;另一方面,我也有机会将我们中国的文化带给别人。我想,只有在世界上被承认,中国的设计师才能真正走向世界。我一直在国内做事,包括最近在给杭州市做西湖风景区的规划,给一些城市的规划发展提些建议。我们XWHO常青藤设计机构也在国内成立了分公司,我想以后肯定能做更多的事。
  问:我想你成功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你自己的努力,但是每个人成功都会有一个或一些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人?
  答:你说得很对。我一直认为我是很幸运的人。除了父母之外,从小到大,总有一些人会给我帮助。记得我5岁的时候,因为会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又能背一两句唐诗宋词,所以特别想上学,但是又不够上学的年龄。有一位姓苏的老师,破例允许我做了她班里的旁听生,结果后来我成绩一直在班上位居第一,就让我直接跳了级。可以说,因为苏老师,我节约了很多时间。
  我到美国后对我影响最大、帮助最多的是我的导师和义父,哈佛大学的前任院长查尔斯·哈里斯教授。从他那儿,我不仅仅学到专业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为人师表的教授,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我的散文集《做一回哈佛情人》就是献给他的。在美国这么多年,我经常需要到世界各地去做设计规划,每次都是他车接车送。记得我第一次到哈佛的时候,因为飞机航班延误,他竟然在机场等了我4个多小时,而且我赴美之前并没有让他来接我。他一直对我说,在我身上,他寄托的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情感,还有对东方设计、东方文化的感情。
思考是“永动机”的动力

  记者:无论是在你写的书里,还是在和你的谈话交流当中,总给人一种印象,你有很深的怀旧情结。更加具体一点说,比如读你的某些散文和诗,觉得你更像是一个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走出来的江南文人,而你所做的城市和景观数字化,GIS方面的研究,包括现代大设计理念,又是一些很前卫、很超前的东西,你会不会有时候觉得很矛盾?
  夏建统:可能我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处在后现代的社会,做着很前卫、高科技的一些事情。但是我的内心却很怀念一些很人性、很传统的东西。我想这两个方向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两个虽然矛盾却仍然可以和谐统一的方面。像爱因斯坦,虽然一辈子研究很高深的物理理论,但是他的文学修养,还有对音乐、艺术的爱好也很大。
  记者:对。你的年龄和经历,很难让人相信你给人的超出你年龄应有的成熟。尤其从你的文章里,感觉你的内心世界非常复杂。
  夏建统:首先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我想,很多时候,不一定非得经历很多沧桑才能让人成熟。不过我的童年生活是很艰苦的,在一定程度上让我更早地开始体会人生的艰辛和生活的压力。另外,我走过的地方、见过的事可能比同年龄的人要多得多。可能做的事越多,内心思考的东西就会越复杂吧。
  记者:很多人,尤其读过你文章的人都说,在你身上,有时候既看到诗人文人徐志摩、郁达夫的影子,同时我们也相信有一天你很有可能在设计界取得像梁思成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成就,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或者换句话说,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物?
  夏建统:真是这样的吗?那么说林徽因嫁给我最合适了。(笑)以前比较了解我的一些朋友也这么和我说过。不过我想或许那是因为我和徐志摩、郁达夫都算是老乡的缘故吧,当然他们在我小时候多少有影响我的地方,尤其在文学文字方面。梁思成是中国建筑界的骄傲,当然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他那样对中国的建筑、景观、城市规划、平面及多媒体设计等等做出一点贡献。值得一提的是,我曾经希望成为像信息之父维纳那样的人,不过现在,我最希望的还是能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一些事,做属于自己的一些梦。
  夏建统: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设计学博士,25岁
  提出了关于动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模型———第四代现代景观规划理论重要方向
  提出了大设计概念,现代信息社会的设计是对社会信息元素更加优化处理和合理规划的行为,将动态规划设计理论运用于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数字化虚拟动态城市
  其作品项目:美国加州洛杉矶城市虚拟城市模型;美国加州CampPendleton未来发展多维动态规划;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蒙罗市未来发展多维动态规划;德国沃立茨地区发展与保护多维规划及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方案;以色列———约旦———巴勒斯坦三国交界地区未来发展多维动态规划
  正在进行中项目:中国杭州市城市及风景区未来发展多维动态规划/世界文化遗产
  申报项目:动态城市多维信息系统及多维信息网络
  拥有散文集:作家出版社出版《做一回哈佛情人》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