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38、牵挂桑梓回故乡


  澳门各界人士怀着惊奇的心情聆听何贤的新鲜见闻,他们听何贤演说早已不止一次两次,但这一次,人们好似第一次见到何贤如此地欢欣雀跃,兴奋不已……
  正是怀着这种兴奋愉悦的心情,何贤在结束观光旅程准备经广州回澳门时,特地叫广州的管家,通知家乡岳溪的干部们到广州小聚会谈。
  想一想,那该是“土改”结束后,何贤第一次同家乡的干部们接触呢。岳溪乡的干部们接到何贤的通知,自然是异常欣喜。岳溪乡党支部书记陈顺开、副书记陈细耀、乡长冯耀一行,即刻跟随曾替何贤管理渡船的退休工人初伯,到广州人民大厦七楼去见何贤。
  这一行人中,许多都没见过何贤。也自然,他们都以为这个名声显赫的大富豪,架子肯定摆得不小,因而都有些惴惴不安。不料,初见何贤令乡人暗吃一惊,他们个个都估计错了!
  这位大富豪不但衣着随便,人也相当随和,见到他们后满脸笑容连声说道:“请坐!请坐!我们是乡里乡亲,不必拘束,更不要客气。”等大家安神坐定后,何贤才继续说:“请你们来这里,是想同大家见见面,吃顿饭,谈谈家乡的情况。”
  乡干部们见何贤如此平易近人,一下子就把先前的猜疑、隔阂都迅速消除了。他们将岳溪乡的生产状况向何贤作了翔实的汇报。当时岳溪已成立了两个初级合作社,但是因遭逢50年一遇的大旱情,咸潮上涌,水稻收成大减,乡亲们的生活非常艰难。
  何贤听后开门见山地问:“眼下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主要是开耕费用没着落。”
  “需要多少钱?”何贤比乡人还务实。
  “两万元左右……”
  何贤随即点头,叮嘱坐在他旁边的秘书说:“等回去澳门,即汇两万元给他们。”
  女支书陈顺开汇报时,谈到乡里计划办一个信用社,以帮助那些农民“困难户”。何贤听了很赞赏,并道:“好!是要注意关心帮助贫苦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但一定要有借有还,否则很难办下去噢。”
  陈顺开连忙补充道:“是的,我们也想到了这一点,并已订下个章程。”
  “嗯。”何贤点了点头问:“办个信用社要多少钱呢?”
  “3000元就行了。”
  “好!就拿3000元回去,抓实抓紧办起来吧!”
  从此,何贤同家乡的联系更密切,对家乡的建设也更关心了。为了改变家乡干旱的面貌,何贤出资在家乡建了一座“澄溪抽水站”,乡人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为了支援乡里实现农业现代化,1958年何贤赠送岳溪乡3台卡车和2台福特森拖拉机;为了发展渔业生产,他捐赠了一大批捕捞工具和5艘机帆船;为提高乡民的健康水平,他捐款建了一座医疗站和一个体育场,后医疗站扩建成“澄溪医院”;为活跃家乡父老的文化娱乐生活,何贤还捐赠了一台电影放映机;继而他又捐赠2万元支持家乡发展生猪饲养……
  在那段时间里,何贤对家乡建设的支援,还是零敲碎打的,且多局限在岳溪乡。原因是当时他对县里的领导如何看待他,尚不清楚,所以他长时期不愿回乡。
  1958年初春,何贤因事到达广州,港澳工委副书记黄施民接待了他。他们吃饭时谈起祖国的形势,接着便说到家乡的建设现状。黄施民建议何贤回家乡番禺看看,并且诚挚地说:“番禺县的领导一定会欢迎你,热情地接待你!”
  这番话,使他想起了自己早已过世的母亲邓氏,邓氏葬在岳溪乡应塘村后面的大松岗,何贤已经快10年没回去祭扫了,于是,他爽快地回答黄施民说:“好吧,待清明节我回乡扫墓,就顺便参观参观吧。”
  1958年4月的一天,何贤回到家乡。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他第一次回到故乡番禺县。县里的领导们果然对何贤很尊重,县委书记郭信民、县长黎春华亲自迎接他,并且委派了归侨干部郑德先生专门负责接待他。
  乡亲们将何贤归故里视为村里的盛事,都举家出门,拥向村头儿……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