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三节 治国先治水


  1998年8月13日上午,当长江第5次洪峰直下荆江之时,江泽民总书记乘飞机急赴沙市。
  在他就任总书记后,他已经多次亲临长江沿岸,俯看滔滔江水,纵观两岸山色。但是,没有哪一次能象他这次一样心情紧迫,心头凝重。
  看到眼前壮观严峻的抗洪形势,他不能不想起长江的历史。
  谁都不能漠视黄河,谁都不能漠视长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历史首先就是一部治水史。中国第一个帝王夏禹,就是因为领导着人民疏导了黄河,从而获得了帝位。
  西方有人甚至把中国文化笼统地概括为“治水文化”。的确,没有另外哪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域面临着中国这样频繁的干旱和洪涝灾害,没有另外哪个国家的江河如中国的长江、黄河这般暴虐。
  也再没哪个国家专门设立一个“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据史料记载,自汉朝到清代的2100年间,长江洪水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大的泛滥。“治国必先治水”,这是先人留下的遗训。从某种意义上讲,历代兴衰也同水的涨落息息相关。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三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大江大河治理工作。解放后,毛泽东同志第一次外出视察,就来到了历史上屡次决口的黄河岸边,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3年12月他又顺江而下,在船上和水利专家们一起商讨治理长江的方略。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问题,也牵动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心。1980年7月,年逾古稀的他从重庆乘船,对长江进行了考察,并就三峡工程建设发出指示:“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遥”他的话为三峡工程的论证和上马一锤定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更是心系长江防洪安全。1989年7月,江泽民就任总书记后的第26天,就冒雨来到了荆江大堤,进行考察。1990年,江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在考虑八五计划时,要认真研究一下水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该未雨绸缪。”这些具有远见卓识的话语,今天回顾起来更加发人深醒。1994年,总书记在洪水肆虐的汛期,再次来到荆江大堤,亲切慰问日夜奋战在第一线的抗洪军民。
  正是在党的三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国家投巨资加快大江大河的治理,水利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不断加高加固江河堤防,兴建和安排了一大批分蓄洪区,建设了许多具有较大防洪能力的综合利用水库和河道整治工程,使大江大河防御洪水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目前,长江中下游沿江有干堤3500多公里,全流域干流、支流与民垸支堤共有3万多公里,各类水库已接近5万座,已初步形成以堤防工程为骨干的防洪体系。跨世纪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经过长期的设计论证,终于在“八五”期间开工,并在1997年秋相继截流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对几千年来灾害频繁的两大江河的治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这一次,在长江防汛抗洪抢险最危急、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总书记又一次亲临长江抗洪第一线,指导抗洪抢险斗争。
  在武汉长江大堤的一处著名险段月亮湾,江泽民对在场的同志说:“中华民族从大禹时起就同水患进行斗争,今天,我们仍要继续发扬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彻底根治水患。”
  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江泽民一边总揽全局,指挥若定,一边也在思考着更深入、更长远的问题: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洪涝灾害这一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8月6日,他在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呈报的一份紧急报告上批示:“今年大灾以后,建议很好总结一下中国水利建设。”
  8月14日下午,江泽民在武汉听取湖北省关于抗洪抢险工作的汇报后,再次语重心长地提出了兴修水利的问题。
  他反复强调:“兴修水利是安民兴邦的大事,必须切实抓紧抓好。洪涝灾害历来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心腹之患,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江泽民总书记在浊浪滔天的长江边上,就我国的治水方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见解。当后人回顾历史的时候,不难从中看到20世纪末中国的领导者是怎样认识水利和水患的。
  江泽民说:“水利建设是安民兴邦的大事,全党要高度重视,全社会要共同来做。我国历来是洪涝灾害频繁的国家。从公元前二○六年到一九四九年的二千多年间,共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一千余次。今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除气候反常、降雨集中等原因外,也暴露出上游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中下游河道淤积、泄洪能力减弱,不少江段堤防薄弱、防洪标准低等问题。这就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地区,集中着全国二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一的耕地,四分之三的工农业总产值,而两岸很多地区的地面都低于江河洪水水位,洪涝灾害威胁严重。据分析,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全球气候异常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今后我国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全民族的水患意识,加快水利建设的步伐。”
  他指出,搞好水利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在抗御今年严重的洪涝灾害中,近五十年来建设的水利工程体系,特别是近年来经过除险加固的防洪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有二百多座县以上城市免遭水淹,长江中下游五省五千多万亩耕地、六千多万人口的安全有了保障,实现了很好的防洪减灾效益。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给了人们极其重要的启示,这就是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水利建设。
  江泽民要求,在加强水利建设中,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要从长计议,全面考虑,科学选比,周密计划。当务之急要加大投入,加快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提高防洪标准。中上游地区要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行封山育林,防治水土流失,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中下游地区的干堤要建成高标准的防洪堤,同时疏浚河道,清理河障,禁止围湖造田,恢复河道行洪能力。抓紧现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根据条件和可能,对过度开垦、围垦的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还林、还牧、还湖。加强主要江河的控制性工程建设,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三峡、小浪底等在建的重点工程要抓紧建设。中小河流也要加快整治。这些工作,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认真抓好。工程建设必须保证质量,决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水文、气象等各项事业,也要逐步增加投入。总之,要下大决心干,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防洪抗灾能力。
  在江西省抗洪前线,江泽民总书记曾给当地干部叙述了一下他自己的工作日程。
  他说,这些天来,“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的同志都一直密切注视着全国抗洪抢险的形势,对受灾地区的群众十分牵挂。我们每天了解汛情、灾情和气象的变化,常常夜不能寐,深夜同在抗洪第一线的负责同志通电话,商量抗洪抢险的方案,研究部署工作。我还同中央军委的同志紧急调动部队,投入抗洪抢险斗争。原定九月初我要到俄罗斯和日本去访问,也推迟了。八月十三、十四日长江出现第五次洪峰之时,我赶到湖北。昨天,我在湖南察看了抗洪救灾工作以后,就到了你们这里,明天还要去黑龙江。”
  作为中央军委主席,在抗洪抢险期间,江泽民多次亲自调动部队,指挥部队的抢险斗争。
  随着汛情、险情的加剧,长江抗洪抢险已到最后决战的紧要关头。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始终密切关注汛情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赴湖北长江防汛第一线,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就决战关头的抗洪抢险作出总动员。这一决战号令立即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沿江270万军民更是坚持再坚持,以气吞山河的气概,投入战斗。
  8月16日下午,超历史最高水位的长江第6次洪峰进入险段荆江,江泽民向参加抗洪的解放军官兵发布命令:沿线部队全部上堤,军民团结,死守决战,夺取全胜。
  8月25日中午1时,军委主席江泽民打电话给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了解洪湖地区抗洪部队兵力部署情况时,并就迎战长江第7次洪峰向抗洪部队发布最新指示。他要求抗洪抢险部队高度警惕,充分准备,全力以赴,军民团结,以洪湖地区为重点,严防死守,坚决夺取长江抗洪决战全面胜利。
  张万年要求迅速将江主席的指示传达给长江中下游抗洪抢险部队,坚决贯彻执行。鄂湘长江一线抗洪部队各级领导要靠前指挥,一线部队今晚八时要全部上堤,严防死守。尤其要精心组织好洪湖地区等重点堤段的防守会战,坚决夺取全胜,让江主席放心。
  当天下午,鄂湘长江一线抗洪部队将士即已紧急行动起来,并于晚上8时前全部上堤防守。官兵们士气高昂,表示坚决实现江主席提出的抗洪抢险决战决胜的战略目标。
  8月13日上午,正当长江第五次洪峰向湖北荆江逼近的关键时刻,江泽民总书记决定亲自到抗洪一线视察。一上飞机,他就摊开地图,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在一起,查看长江堤防重点险段的位置和参加抗洪抢险部队的兵力部署。“现在沿江一共有多少部队?”江泽民问坐在对面的张万年。“解放军和武警一共投入了13万人,还有200多万民兵。仅在湖北,就集结了8万多兵力。济南军区、南京军区还准备了5个师的兵力,正处于紧急出动状态,可以随时调用。这是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以来,我军在长江沿岸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重大行动。”
  张万年说,“按照中央决定,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听从国家防总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好,国家防总的总指挥是温家宝同志,他是受中央委托在一线指挥的。”
  当他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湖北沙市机场后,江泽民总书记便直奔荆江大堤,察看水情。当天下午,他又乘车直奔洪湖,在乌林镇中沙村的长江干堤上向正在抢险的军民发表讲话,鼓励他们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在防汛抗洪最紧张的日子里,江泽民总书记几乎每天都给温家宝打电话,详细了解水情、汛情、险情和灾情,指挥部署抗洪抢险。
  7月21日,当得知长江第二次洪峰正向武汉逼近,总书记夜不能寐。深夜12点,他打电话给温家宝,要求沿江各省市特别是武汉市要做好迎战洪峰的准备,抓紧加固堤防,排除内涝,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的安全,确保武汉等沿江重要城市的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随后,江泽民总书记和朱容基总理决定,委派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长江防汛抗洪一线察看汛情,慰问军民,现场指挥抗洪抢险。
  7月27日,温家宝同志出发前一天的深夜11点半,总书记又专门给他打电话。此刻,长江第三次洪峰刚刚通过宜昌向中下游推进。从石首到湖口,除了汉口、黄石的水位接近历史最高水位外,其余8个水文站均超过历史最高水位。严峻的形势,使总书记十分担忧。他叮嘱温家宝:一定要防止1954年的险情发生,坚决确保武汉和江汉平原的安全。
  第二天一大早,总书记又打电话给已经到达武汉的温家宝,了解洪峰通过武汉的情况。当得知洪峰正在通过武汉、没有发生重大险情时,总书记才稍感放心。他在电话中希望战斗在防汛抗洪第一线的沿江广大军民,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继续加强防守,夺取防汛抗洪斗争的更大胜利。
  此后的几天里,温家宝每天给总书记和总理发一封电报,不断报告长江抗洪抢险的最新进展。总书记仔细阅读每份电报,及时作出重要指示,有力地指导着整个防汛抗洪斗争。
  8月7日夜,在长江第四次洪峰袭来的危急关头,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了国家防总的汇报,研究了长江抗洪抢险工作。会议决定:要把长江抗洪抢险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好。要坚决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的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和动遥人民解放军要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继续投入抗洪抢险第一线。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也要积极参加抗洪抢险工作。要动员和组织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洪抢险。
  在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受到洪水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调兵遣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闻令而动,乘车辆,驾飞机,驭舟艇,火速从四面八方赶赴沿江抗洪抢险第一线,在万里长江大堤摆开了与洪水殊死搏斗的战常“济南部队现在哪里?”江泽民问。“在武汉。”张万年指着地图答道。“空降兵部队呢?”“在洪湖。”
  张万年告诉江主席,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斗争,调用了5800多部车,860多艘舟艇,60多架飞机,并投入了大量救灾器材和物资,其中,渡河、救生器材8万多件,帐篷3700多顶,被装25万多套,食品1100多吨,油料1万吨,给养器材3.5万多套,通信器材近2000部,各种工具25万多件。现在已经抢救转移群众300多万人,加固堤坝3800多公里,排除险情5500多处。
  他说:“部队官兵的口号是:‘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好.人在堤在’。我们就是要有这样一种大无畏精神。”江泽民赞同地说。张万年接着说:“这次抗洪抢险,一共有100多位将军在一线指挥。像广州军区司令员陶伯钧、政委史玉孝,南京军区司令员陈炳德、政委方祖岐,济南军区政委徐才厚,武警部队司令员杨国屏、政委徐永清等。其中,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戴应忠少将在嘉鱼县?洲湾民垸决口的抢险战斗中和400多名官兵一起遇险,在洪水中浸泡了10个小时。”
  “我知道,”江泽民充满感情地说,“高建成烈士就是在那次抢险中牺牲的,他们不愧是这次抗洪斗争的中流砥柱1
  江泽民说:“事实证明,我们的部队不愧是一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与老百姓有着鱼水之情和血肉联系的人民军队。还是那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第六章完)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