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三节 洪湖水浪扑大堤


  洪流滚滚,滚滚洪流。
  1998年8月21日8时,长江第6次洪峰在湖北省洪湖市激荡了48个小时后,终于以34.95米这个超保证水位2.78米的历史新纪录,滚滚东去!80多万洪湖守堤军民嘘了一口气。
  然而,仅仅4天后,洪湖市135公里长江干堤再度告急!
  洪湖首当江汉平原其冲,直接关涉着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800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洪湖长江大堤溃决,不出几个小时,洪水便会直逼武汉大门。
  保住洪湖,就是保卫江汉平原,保卫武汉三镇。
  8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打电话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指示再次增加兵力进驻洪湖。洪湖的抗洪形势进入最危急的关头。
  据《洪湖县志》记载,历史上,洪湖是由湖水和江水冲击长江河床而形成。其地基软,其河堤基础差。1954年,洪湖县老湾、韩家铺先后溃口;1968年,尽管长江水位不高,但田家口堤段仍出现了溃口。
  1996年7月16日,洪湖长江干堤周家嘴12平方米的堤面突然塌陷,近千名解放军和5500余名民工经过两昼夜奋战,抢险取得了成功,水利部部长纽茂生当场颁发奖金100万元。
  1998年长江入汛以来,洪湖市险情不断。堤防标准低,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洪湖135长江干堤的设计水位是按1954年螺山最高水位33.17米设计的,堤顶高程最高处只比设计水位高出1米左右,最低处仅20厘米左右。而1954年当洪湖处于最高水位时,不仅荆江已实现了分洪,而且洪湖自身也出现了多次溃口,分流了洪水。
  洪湖成为长江1998年抗洪抢险的重中之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洪湖堤防离武汉较近,最近处仅40多公里。洪湖堤防一旦溃口,其自身不仅将遭受灭顶之灾,而且,只要江水一泻百里,近在咫尺的武汉市便会朝不保夕。
  与水打了近30年交道的韩从银,十分清楚自己的责任和处境。
  50出头的洪湖市市长韩从银被洪湖市民称为“铁市长”。抢险民工们说:“只要韩市长一来,就有办法了。”
  波涛中,一支特殊的船队迎风劈浪,迅疾驶向一个又一个出险地。一道道抢险命令从“母舰”上通过电波飞向抢险现场,数百吨计的抢险物料及时从“子舰”上卸下来,堵住散浸,堵住管涌,堵住溃口。这支特殊的船队,就是被湖北省省长蒋祝平誉为“防汛指挥一大创造”的洪湖市长江防汛抢险“流动指挥部”,而老百姓则直接管它叫洪湖江面“游动的眼”。而伫立船头船长室中,便是韩从银的身影。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船。1998年,仅仅从7月12日到8月28日,这只船便凭借其机动、灵活、快捷和接近现场等优势,转战东西,指挥洪湖10多万抗洪大军抢护长江干堤大小险情400多起,有力地护卫着洪湖百里长江干堤的安全,护卫着中国粮仓江汉平原和中原重镇大武汉的安全,
  7月12日,长江干堤洪湖燕窝段距堤脚260米处的一鱼塘中,发现3个直径为0.3米至0.55米的管涌。
  这是一起重大险情!韩从银接到报险,心头一惊:这段干堤属沙基堤段,堤身单薄,如果抢护不及,后果不堪设想。
  韩立即驱车赶往燕窝段。但意外之事接二连三:刚刚下过一场大雨,堤上泥泞不堪,离现场还有两公里,车便死了火。韩跳下车一路奔跑赶至现常紧急制定抢险方案后,现场急需的大量砂石料又因雨天路滑使运输车辆受阻,最后只得紧急调动两只驳船抢运近百吨砂石料直抵出险江堤。
  险情基本得到控制。别人为胜利高兴,但作为洪湖市长江防汛指挥长的韩从银却陷于了沉思:俗话说“兵贵神速”,洪湖长江干堤长达135公里,最远处离市指挥部上百公里,而且地形复杂,天气多变,交通不畅势必影响抢险速度。
  一个陆地上的防指变成“流动指挥部”的想法逐渐成形。7月13日,洪湖市防指决定集中一艘客轮为指挥船,7艘货轮为运输舰,一只冲锋舟为先锋艇,加上几辆越野车,组成船、舰、艇、车四位一体的前线指挥部。从此,这个精干高效的指挥中枢,在135公里的江段上流动驰骋,成功地指挥、增援了一次次重大的抢险排险和整险战斗。
  7月19日上午8点40分,大雨倾盆。巡堤人员在王洲段距堤脚25米处发现一清水洞,半小时后,洞口迅速扩大,并开始出浑水带沙,经专家诊断为危险性极大的“突发性浅层管涌”。
  接到报告,流动指挥部逆水疾行。从50多公里外的燕窝江段迅速赶到现常指挥长韩从银同水利专家现场会商后,果断决策:先采取围井导滤,再筑外帮护堤。
  命令从指挥船上发出。5个乡镇的2000多名劳动力和7个青年突击队顶着狂风暴雨迅速到位。一吨吨砂石从早已赶到的运输船上卸下。14个小时后,一个长30米、宽8米、高33米的外帮护堤和长130米、宽1米、高1.7米的围堰筑成。对于这次快捷而有效的险情控制,湖北省防指特地给予了通令嘉奖。
  谈起流动指挥部,指挥长韩从银认为它有4个“靠得近”的优势:离大堤近,掌握险情迅速快捷;离险段近,指挥处险及时有效;离干部近,转变作风学有榜样;离群众近,鼓舞斗志坚定信心。
  在没有“战事”时,流动指挥部便停在重点险段指挥查险。一旦发生重大险情,流动指挥部“特混舰队”的汽笛声就会在洪湖江面上及时鸣响,风雨无阻地组织指挥抢险战斗。
  7月26日凌晨,长江干堤著名的周家嘴险段又发生一处清水洞管涌大险。事故现场大雨倾盆,取土极为困难,极度疲劳的抢险军民人困马乏。正在这节骨眼上,流动指挥部指挥船火速赶来。
  “指挥船来了,指挥船来了,有办法了……。”大堤上顿时想起“加油!加油1的号子声。干部群众重振精神,死保死守。经过一天一夜的顽强拼搏,终于筑起了一条长150米、宽10米的外帮护堤,彻底清除了险情。
  第二天,前往洪湖视察防汛抗洪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来到抢险现场,听说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后,高兴地说,“流动指挥部很有特色,功劳不校”
  韩从银并非一个经验型干部,而是一位科学型管理者。在他身边,经常聚集着八九名水利专家,一有问题,他便虚心向他们请教。洪湖有水的地方都不知多少次留下了他的足迹。在1998年的长江抗洪抢险中,他便先后调集了55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导抢险救险。
  他说:“我主要是嘴勤、腿勤、手勤,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我觉得,在洪湖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当领导,心中要有水,要有‘防不完的汛,挑不完的堤’的心理准备。”
  1996年特大洪涝灾害过后,韩决定投资9000多万元对各种隐患全面整治。该市动用劳力15万人次、机械500台套,完成土石方3600多万方。与此同时,他们又通过世行贷款,兴建了1万千瓦的泵站,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流量达每秒300多立方米。
  在1998年主汛期来临之前,他分析水文资料后,及时指挥开启一、二级泵站,启排洪湖内垸洪水10多亿立方米,节省劳力达5万之众。
  韩说:“冬春多挑一担土,夏秋少耽一份忧。洪湖市四面环水,处于长湖、白莲湖等4湖的最下游,素有‘水袋子袋底’之称。目前,境内共有干支民堤762公里,其中长江干堤135公里。这是整个荆江大堤和长江干堤中最薄弱的一段,许多地段是沙基和堰塘,其中有19.5公里的一段中,今年发生的大险便达13处。因此,我们早就作出了‘关好大门,筑好大堤’、‘兴泵站,挖深渠,排大涝,抗大旱’的决策,并预见到重点危险区的情况。”
  1998年5月初,韩在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上便布署该市长江管理段投资900多万元,准备砂石料91000方。7月下旬,他又指示及时补充砂石料400吨、编织袋40万条、抢险船2艘和2400多名民工,安排在各重点险段以备万一。
  许多人开玩笑地说:“洪湖的险情真乖,怎么都出在砂石料和防汛人员密集的地方?1
  韩经常说:“我们后面就是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长江之险险在荆江,荆江之险险在洪湖。”
  1998年8月27日,备受关注的长江第7次洪峰走到洪湖时“腿软”,未能成“峰”进入便直入下游。水文专家解释说,第7次洪峰通过洪湖的上游监利市后,在向洪湖逼进的过程中逐渐消退,没有在洪湖形成洪峰过程,只是维持了高危水位,减缓了水位的下降速度。
  28日7时,洪湖螺山水位为34.37米,30日晨7时,水位34.34米。
  洪湖的水,一泻千里,东流入海。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洪湖保住了。
  据初步统计,1998年,洪湖市共有20万亩棉花、28万亩水产面积、4.6万亩玉米和8万亩蔬菜受灾。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