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十七章 讨价还价 一号头目受招安


  83岁的神父亲自出马.被人背进深山老林去当“说客”;大毒枭黔驴枝穷只好讨价还价.最后终于放下屠刀走出山林。
  哥伦比亚政府宣布:持续7年之久的“紧急状态”从此解除。
  但是.这并不是最后的结局……。
  埃斯科瓦尔把桑特斯和帕柯昂投进地窖之后,他立即派人透红他的教父已到及神父。他请巴列提神父告诉哥伦比亚政府,这两位记者已被他作为人质扣押起来了。要政府立即派代表来同他谈判。否则,他将把这两个人杀死。
  巴列霍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一边为埃斯科瓦尔着急,一边赶快把这个消息转告了哥伦比亚总统办公室。
  两天以后,哥伦比亚的安槐林等城市所有的大、小报纸,邹竞相报道了桑特斯和帕柯昂被绑架、扣押的消息。一对群情激奋,舆论哗然,全国上下一致在指责政府的软弱无能和麦德林贩毒集团的凶残。
  这两个人的命运,不仅在哥伦比亚引起了震动,而且引起了全世界舆论的关注。就连罗马教皇,也在紧急呼吁麦德林微毒集团,尽快将桑特斯和帕柯昂两人释放。
  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和其他城市,教会在举行仪式,祈祷桑特斯和帕柯昂的平安。电视台也不定期地播放关于这两个人的节目,时刻提醒人们关注这两个人的命运和麦德林贩毒集团的行动。
  一时间,桑特斯和帕柯昂成了名人,在哥伦比亚甚至在其周边国家和美国,他俩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俩的故事经常在报纸和电台、电视台上出现。
  这种现象,正是埃斯科瓦尔和他的同伙所期望的。他和他的同伙完全没有想到,桑特斯和帕柯昂这两个普通人被扣押,竟然会引起如此大的风波。
  当然,埃斯科瓦尔所关注的,并不是舆论界的反应和群众的情绪,也不是教会的祈祷仪式。他所关注的,是哥伦比亚政府和加维里亚总统的态度。他正是要通过对这两个人的扣押,试探一下政府和总统对“招安”的态度。如果政府因为这两个人的扣押,又一次大动干戈,派军队进行搜捕和围剿,那说明政府的政策和总统的“总统令”,都不过是虚晃一枪的欺人之谈。那么,他只有先杀掉这两个无辜的家伙,再同政府的军队进行最后的一搏。
  然而,奇怪的是,尽管风声放出去了几天,舆论也炒得沸沸扬扬,对政府和加维里亚总统的谴责之词不绝于耳,但是,哥伦比亚政府却一直没有同以往一样,调兵遣将进行扫荡,好像无动于衷一样。
  这种结果,应该表明了政府“招安”的诚意,表明了新总统真的不想再同安德林贩毒集团结仇,这也是埃斯科瓦尔希望看到的。
  但是,对于政府的这种态度,这位老奸巨猾的大毒枭又觉得来得太突然了一些。他没有想到加维里亚的上台,真的会置社会和国际舆论而不顾,真的对麦德林贩毒集团放下了屠刀。
  他一面派人通过有关部门和知情者,多方面地了解政府的动向,另一方面他也在想:总统加维里亚这几天在干什么
  又过了几天,埃斯科瓦尔通过各方面反馈回来的情报,终于弄清了哥伦比亚政府,这一次的确是打算诚心诚意地同麦德林贩毒集团谈判。至今为止,并没有派遣一兵一卒向麦德林贩毒集团所有的毒品基地进行武力威胁和围剿。至于新总统加维里亚对谈判也持十分积极和慎重的态度,他这几天整天四处寻找一位有分量的人物作为他同麦德林贩毒集团对话的代表。
  通过多方打听和比较,总统加维里亚最终找到了哥伦比亚圣多明各大教堂83岁高龄的天主教牧师赫瑞罗斯神父,请他出面同麦德林贩毒集团进行斡旋。
  圣多明各大教堂位于哥伦比亚通哈市,建造于18世纪,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是南美地区最著名的教堂之一。而担任这座教堂的神父,都是天主教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并非一般的宗教界人士。这里的神父在宗教界享有极高的地位和声望。
  现任圣多明各大教堂的神父赫瑞罗斯,同样是哥伦比亚宗教界的领袖人物。他从小在教堂里长大,接受了正规的神学教育。成了神父之后,他曾多次到梵蒂冈接受教皇的召见,足迹踏遍哥伦比亚全国。赫瑞罗斯学识渊博,精通五国文字,见过许多个国家元首,与各界保持良好的关系。他是哥伦比亚天主教派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担任哥伦比亚天主教爱国会要职。
  天主教是哥伦比亚的国教。任何一位哥伦比亚人,不管其政见如何,从事何种职业,他都不敢不服从天主教,不敢亵渎天主教。即使像埃斯科瓦尔这样的大毒枭和政府通缉的要犯,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以天主教领袖人物的身份,去同埃斯科瓦尔这样的人进行会谈,既抹去了世俗的政治色彩,又抬高了埃斯科瓦尔的身份,他应该感到受宠若惊。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从天主教人道主义的教义出发,赫瑞罗斯神父还是欣然地接受了总统加维里亚的请求和委托,愿意会一会埃斯科瓦尔这只“迷途的羔羊”。
  总统加维里亚访赫瑞罗斯神父出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埃斯科瓦尔的教父巴列霍神父,是赫瑞罗斯神父的得意门生。他们之间不仅是一般的师生关系,还有一种情同父子般的情谊。而多年来,巴列霍一直是埃斯科瓦尔最信赖的人,是他的精神世界的指路人。他曾几次作为埃斯科瓦尔和麦德林贩毒集团的特使,同政府方面进行谈判。这一次,如果是他的老师赫瑞罗斯亲自出马,巴列霍肯定会助他一臂之力的。
  所以,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神父赫瑞罗斯作为总统及政府方面的代表,都是加维里亚总统的最佳选择。他是这一次同麦德林贩毒集团对话的最理想的人选。
  赫瑞罗斯神父接受了总统的重托之后,便启程来到了麦德林市天主教堂,他的学生、麦德林教堂神父巴列霍几乎是诚惶诚恐地接待了他。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老师,以如此重老之躯,光临他的教堂有何贵干。
  见面之后,赫瑞罗斯叫巴列霍领他去楼上的密室,他要同他进行密谈。
  巴列霍见老师神态严肃,知道事关重大,便遵命而行。
  在楼上的密室中,赫瑞罗斯接受了修女献上的清荣,润了润嗓子之后,才叫修女退下,命令巴列霍关上了房门,神情严肃地向巴列霍说明了来意。
  赫瑞罗斯神父说:“我这次是爱国家总统加维里亚先生的委托,作为他和政府的代表来同麦德林卡特尔谈判的,希望你能为我提供一切必要的情况,并助我一臂之力。”
  赫瑞罗斯的一番开场白,犹如千钧雷霆,一下子就把巴列霍震低了。想到了自己同埃斯科瓦尔那种不干不净的关系,他不由得心头发怵。于是,即使是在自己最尊敬的老师面前,他也不得不违心地说:
  “先生,您是我最尊敬的人,对于您的吩咐,我没有不照办的。但是,对于这种事情,请您原谅,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作为一个神职人员,我只能为天主效劳,为……”
  “好啦,”赫瑞罗斯神父不由用手轻轻地一摆,打断了巴列霍的话说,“巴列霍神父,天主的眼睛是能看清一切的。您不是安德林卡特尔大头目埃斯秤瓦尔的教父吗?您同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政府都非常情谊,您怎么可以说无能为力呢?”
  巴列霍一听,不由得头上渗出了汗珠。他一边用手绢轻轻地擦拭,一边说:
  “老师,作为您的学生,您是最了解我的,您应该知道,麦德林在这近二十年内,到底是谁的天下。我作为这里的神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主和他的子民。即使有过分的地方,也是身不由己。”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们都是天主的使者,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拯救一切有罪的人。对于埃斯科瓦尔这只迷途的羔羊,我们都有责任去拯救他的灵魂。”赫瑞罗斯神父听了巴列霍的解释之后,心平气和地对他的学生说。
  巴列霍听到老师的口气平缓了许多,便以一种负罪的口气说:
  “老师,不知您到底要我干些什么?”“您首先尽快地通知您的教子,请他来您的教堂,我想同他谈谈。对于他的生命安全,我以一个神父的名义发誓,绝不会伤害他一根汗毛。”
  巴列霍说:“好吧,我马上派人会见他。”
  当天下午,巴列霍通过秘密渠道,向埃斯科瓦尔发出了信息,请他到麦德林教堂来见见赫瑞罗斯神父。
  埃斯科瓦尔一听到这个消息,心头也不由得一惊。虽然这么多年来,他并没有正式进过教堂祈祷或忏悔,但是,由于同巴列霍的关系,他对赫瑞罗斯的大名和威望还是有所耳闻的。知道他不仅德功年高,还是一位深受各界人士和国际社会欢迎和尊敬的人物。如今的总统加维里亚请他出面为说客同自己会谈,埃斯科瓦尔当然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好像一下子身价百倍,同时,他也体会到政府和谈的诚意,觉得这个新上台的加维里亚不管怎么说,比起他的前任巴尔科来,还是一位有诚意的人。这时,他又想到了那两位关在地窖里的倒霉鬼,觉得他们两人的话并没有欺骗自己。
  不过,这位赫瑞罗斯贸然叫自己下山,这倒有必要考虑。兵不厌诈,政治家有时都喜欢翻云覆雨,说变就变。
  因此,为了进一步考验一下政府方面的态度,埃斯科瓦尔马上对送信来的人说:
  “你回去告诉巴列霍,如果那位赫瑞罗斯神父实在想和我谈话,就请他到我这里来谈。现在就是总统本人来了,我也不会下山的。”
  要一位83岁的老者,爬上科迪勒拉山的山峰,这实在是埃斯科瓦尔的一种闹剧。他之所以要这么做,无非是想在未来的谈判中要个“好价钱”。他根本不相信那个赫瑞罗斯敢这样做,也不会相信他的教父巴列霍让他的老师来冒这个险。
  但是,埃斯科瓦尔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巴列霍听到埃斯科瓦尔的这种要求,气得在心里直骂他“混帐”。他无论如何也不敢让赫瑞罗斯去冒这个险。一旦这位老人家有什么闪失,他将万劫不复了。
  但是,赫瑞罗斯听到这一消息,却笑着对巴列霍说:“孩子,让我去试试吧。我就不相信,那里就是我的地狱。”
  巴列霍一听,慌忙说:“老师,千万不能开这种玩笑,您无论如何不能这么做。”
  赫瑞罗斯把脸一沉,非常严肃地对巴列霍说:“孩子,您应该知道我身负的重任。我已经把拯救埃斯科瓦尔的灵魂作为我的责任了,这也是天主的旨意。我不能永远让他陷在罪恶的深渊之中。如果您不让我这样做,我将奏请罗马教廷,撤消您的一切神职,并让政府去审判您!请您不要再为我考虑了,为我去见埃斯科瓦尔作准备吧。”
  巴列霍见老师去意已定,知道再也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他当然知道这个埃斯科瓦尔如今住在什么地方,也知道这种险恶的崇山峻岭和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是赫瑞罗斯神父无论如何也爬不上去的。
  用什么将这位83岁的老师送到埃斯科瓦尔住的山洞呢?
  巴列霍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花大价钱,在了四个印第安的彪形大汉,轮流背着赫瑞罗斯神父在丛林小道中,足足走了三天三夜,才将赫瑞罗斯送到了埃斯科瓦尔住的山洞。
  当赫瑞罗斯神父出现在山洞之中,出现在埃斯科瓦尔的面前时,就像一位天主降临一样,把这位罪孽深重的大毒枭也给怔住了。他不安地望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时竟惊惶万分,不知说什么才好。
  赫瑞罗斯见状,稍微定了定神,以一种布道的口吻深沉而宽容地说:
  “孩子,万能的天主是仁慈的,他不会记恨自己的任何一位儿女,只要他能改恶从善,弃暗投明。”
  埃斯科瓦尔一听,浑身一震,竟不由自主地一步跨上前去,拥抱若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然后抱着的大臣,跪在他的脚下,用嘴巴亲吻赫瑞罗斯的脚。
  “神父,我该怎么办?”
  埃斯科瓦尔抬起头来,好像向上书祈祷一样。
  “一切听从神的旨意,回到主的身边,祈祷天主的宽恕,走出丛林,接受正义的审判。只有这样,你的灵魂才能升入天堂。”
  这时,赫瑞罗斯神父把埃斯科瓦尔搀扶了起来,两人坐在椅子上交谈起来。一场类似宗教仪式的会见结束了,埃斯科瓦尔似乎又回到了人间,他在以一种极为傲慢的口吻与赫瑞罗斯神父对话。因为他知道,坐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位政府派来谈判的代表。尊重他本人是一回事,而对付政府的代表又是一回事。
  双方经过长达3个小时艰难的对话,埃斯科瓦尔终于接受了赫瑞罗斯的第一个要求:释放被扣押的桑特斯和帕柯昂。
  为了保密,埃斯科瓦尔派出手下的保镖,在当天晚上先将桑特斯从地窖里带出来,依然装上他的双眼,然后派人将他押到山下的公路边,再让他坐汽车回波哥大。过了两个小时后,他又用同样的方式,将帕柯昂也释放了
  1991年5月初日上午,被扣押的桑特斯和帕柯昂终于先后回到了自己在波哥大的家。
  他俩被释放的消息不经而走,电台、电视台和各报社的记者又蜂拥而至,好像采访一位外星人一样,他们又一次成了轰动哥伦比亚的新闻人物。
  这是安格林贩毒集团的犯罪史上破天荒的一次,在这以前,他们从没有释放人质的先例。这一先例让许多对政府禁毒深感忧虑的人也看到了曙光。被记者包围的桑特斯和帕柯昂都充满自信地对他们表示,逃亡中的埃斯科瓦尔可能马上投降,整个麦德林贩毒集团将由此解体,持续多年的毒品战争可能会走向和平。他们对此深信不疑。连哥伦比亚总统加维里亚也兴奋地说:“和平的曙光已经出现,哥伦比亚将迎来新的时代。”
  释放了桑特斯和帕柯昂,是麦德林贩毒集团向政府靠拢的第一步。但是,要真正让埃斯科瓦尔这位世界闻名的大毒枭俯首投降,接受政府的审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取得谈判的第一项成果之后,赫瑞罗斯神父开始认识到,即使是埃斯科瓦尔,也不是个一成不变的人,他对谈判充满了信心。
  经过两天艰难的会谈,埃斯科瓦尔终于代表麦德林贩毒集团,作出了向政府投降的口头承诺。不过他却提出了三个条件:
  l,政府要保证他的个人财产合法化;
  2.惩办侵犯过毒贩及其家属人权的警察;
  3.建一座由正规部队看守的专门监狱以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对于埃斯科瓦尔的三项要求,赫瑞罗斯的答复是:如实向政府和总统本人汇报,力争圆满答复。即使不能全部接受,或只接受其中的一项或两项,也还要通过进一步的磋商。对话不能中断,继续负隅顽抗,固守山林是没有出路的。
  5月22日,波哥大所有的报纸,都在头版头条的位置,报道了一条新的消息:赫瑞罗斯牧师于本月21日,在麦德林附近的一个秘密地点,继续问麦德林卡特尔的大头目埃斯科瓦尔会谈。经过艰难的磋商,埃斯科瓦尔同意在15天之内,率领麦德林卡特尔的所有成员向政府投降,因为他需要一些时间来处理他的“私人事情”。在提出“投降”之前,埃斯科瓦尔提出了三项条件(略),政府通过认真的考虑后,决定接受两项条件,但拒绝使埃斯科瓦尔贩毒所得的亿万家产“合法化”……
  谈判还在继续之中。
  5月30日,埃斯科瓦尔亲自给麦德林市的新闻机构写了一封信,以书面的形式表示他愿意向政府自首。在这封信中,他没有要求政府对他实行大赦,也没有要求政府停止正在进行的扫毒行动,更没有要求把地贩毒得来的钱财合法化。
  埃斯科瓦尔的这封信在报纸上全文披露之后,终于消解了大多数人心中的忧虑。许多人都在奔走相告,在期待着最后的时刻。
  1991年6月19日,是世界禁毒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上午8时对分,哥伦比亚最高立法机构修宪委员会,在波哥大政府办公大厅,通过了一项新的议案:(禁止引渡哥伦比亚人)。
  这项议案的产生,最后彻底打消了埃斯科瓦尔和贩毒集团所有人的顾虑。他们终于看到政府的所谓不再“引渡”,不是口头承诺,而是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了,把它作为哥伦比亚法律的一项内容。
  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麦德林贩毒集团的一号头目埃斯科瓦尔才最后下定决心:走出丛林,率部向政府投降。
  上午10时整,年迈的赫瑞罗斯神父带着他的学生巴列霍,再次乘坐一架直升飞机从麦德林市出发,进人丛林之中埃斯科瓦尔指定的地点。
  当飞机徐徐降落之后,等候在那里的武装贩毒人员立即登机检查,发现飞机上除了两位神父和驾驶员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人之后,才又允许飞机继续起飞,由一位埃斯科瓦尔的贴身保镖引路,随机飞往埃斯科瓦尔的藏身之地。
  在这个神秘的山洞里,埃斯科瓦尔已经料理完了他的“后事”。他首先遣散了几百名跟随他多年的贩毒分子,每人分发了3至5万美元的“路费”,让他们各自逃生,又对暂时留在营地的武装贩毒分子说:
  “10天以后如果没有我的消息,你们就可以各奔前程了。这里的财物你们可以随便拿走,然后尽快离开这里,不要再等政府军来抓你们,明白吗?”
  他的部下都纷纷点头,神色沮丧。
  埃斯科瓦尔说这话时,也黯然神伤。他面对众多昔日的部下,想到经营多年的“基地”不久将毁于一旦,也不禁悲从中来,一种日暮途穷之感涌上心头。
  “现在该离开这里了,孩子。”
  赫瑞罗斯神父在说。
  同这位老人接触了几天之后,这时的埃斯科瓦尔真像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他朝赫瑞罗斯和他的教父巴列霍点了点头,低声地答道:
  “好吧,神父。”
  埃斯科瓦尔朝基地看了最后一眼,然后朝站在那里的部下挥了挥手,才随着两位神父爬上了直升机。在进入机舱时,他还扶了赫瑞罗斯神父一把。
  军用直升机启动,巨大的螺旋桨开始转动,发出沉闷的隆隆声。
  武装的贩毒分子们一齐庄重地举起了手中的枪。
  飞机升空了,剧烈的旋涡将周围的树木族得东倒西歪,树叶沙沙作响,一阵乱飞。
  “啪!啪!啪——”
  突然一阵枪声冲天而起,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
  埃斯科瓦尔和两位神父忙朝舷窗望去,只见毒贩们站在那里,朝空中放出一排枪声。他们在为自己的头目最后开枪送行。
  埃斯科瓦尔探出头去,摆摆头,又向他们再一次挥挥手,只听地面一阵狂呼:
  “埃斯科瓦尔!”
  “埃斯科瓦尔!”
  毒贩们冲着正在远去的直升机,向着茫茫无际的天空高喊着。
  埃斯科瓦尔无力地倒在坐垫的靠背上,随手关上了舷窗。
  直升机消失在丛林上空……。
  在麦德林市郊哥伦比亚某空军基地,哥伦比亚空军陆战师第2师师长猎场特上校,代表哥伦比亚政府,接受麦德林贩毒集团一号头目埃斯科瓦尔的投降。
  为了使这次受降不发生意外,赫斯特上校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他很重兵把守在空军基地周围,附近山岗的制高点的丛林中,还埋伏着陆军两个团的兵力。武装直升机轮流在基地上空巡逻,战斗机随时作好了起飞的准备。整个基地几乎处于一级战备状态。
  与此同时,赫斯特上校还实行了舆论封锁,拒绝任何记者进行采访,并通过舆论界向外送回税,埃斯科瓦尔推迟了投降的时间,还说有国际贩毒分子和国外贩毒集团,正在预谋暗杀这位贩毒集团最大的叛逆变节者……
  一时视听混淆,真假莫辨,使人们无法知道埃斯科瓦尔投降的日期和地点。
  当日下午2时,在约定的时间内,基地雷达了望塔发出信号,向赫斯特上校报告,一架军用直升机正从科迪勒拉山那边朝这里飞来,机上标识表明是赫瑞罗斯和巴列霍神父乘坐的那架飞机。
  赫斯特上校一听,知道“客人’就要到了,立即命令所有的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安全保卫人员严密监视,注意一切反常的动向,并命令基地眼望塔打开最先进的3号机组,注意沿海空域,监视半径为2500公里。
  对分钟后,赫瑞罗斯和巴列霍神父乘坐的那架飞机,在指挥塔的导航下,安全地降落在基地中间指定的位置。螺旋桨停止了转动,舱门开启,巴列霍神父第一个爬下了舷梯,紧接着走下一位身材高大,但面容憔惮,神情黯淡,一脸大胡子的彪形大汉。围在赫斯特上校和直升机周围的军警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就是政府追捕了近十年之久的大毒枭埃斯科瓦尔。随着埃斯科瓦尔的出现,整个基地的气氛骤然一变,沉静得没有一丝声息。
  赫瑞罗斯神父最后走下飞机,银白头发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他和巴列霍神父分别站在埃斯科瓦尔的两旁,在进行了简单的祈祷仪式之后,才同埃斯科瓦尔一道一步一步地向赫斯特上校走来。
  赫斯特的身后是两排手持冲锋枪的陆军士兵,就像一堵人墙一样随着哥伦比亚这位著名的空军陆战师师长,在原地直立不动,表现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
  在离赫斯特站立的位置10米的地方,赫瑞罗斯和巴列霍神父站住了,随后埃斯科瓦尔也停下了脚步,他向这边望着。也许是长时间在丛林的幽闭生活,使他的眼睛在这强烈的目光下似乎有点不大适应。他一直眯着眼睛,往日的凶光全不见了。
  赫斯特上校依然威严地原地站立,也朝对方望去,似乎在对峙着。这时,站在赫斯特上校身边的两位特勤人员,立即跑过去,将巴列霍和赫瑞罗斯两位神父搀扶着走了过来。埃斯科瓦尔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10米远的地方,伴随他的只有他脚下自己的影子。
  双方对峙了片刻之后,赫斯特上校才大声说:“巴勃罗先生,我,空军陆战师第2师师长赫斯特,奉命代表政府和加维里亚总统在此正式接受你的投降,清交出你的武器!”
  赫斯特上校的话音一落,站在他身后的两排士兵立即“唰”的一声,将手中的冲锋枪平瑞在手,齐刷刷地作出射击的准备。几十支身黑的枪口一齐对准了埃斯科瓦尔的脑袋。
  埃斯科瓦尔一听,稍稍迟疑了两秒钟,便把自己那支随身携带了多年的手枪,弯着腰放在地下,然后用脚狠狠地像踢足球一样,把它踢到赫斯特上校跟前。上校身边的又一位特勤人员把它抬了起来,交到他的手上。
  赫斯特上校把这把手枪放在手上,好像在掂掂它的分量。然后挥了一下手,几位军警立即冲上前去,给埃斯科瓦尔戴上了手铐。
  此时,赫斯特上校转过身去,用自己的手枪朝空中连发了三颗信号弹,他面前的那两排士兵也立即将枪口指向空中放出了一排枪声。
  这枪声,正式宣告这场受降仪式的结束,也宣告哥伦比亚政府十多年来的扫毒战宣告一个段落。
  几辆装甲车开过来,埃斯科瓦尔被推上了其中的一辆装甲车。紧接着,赫斯特上校也上了一辆防弹轿车,一辆警车在前头开路,引导着这一支混合车队迅速地离开了空军基地,一直朝麦德林市政府大楼驶去。在市政府大楼检察厅,哥伦比亚国家检察总监阿里埃塔、刑事审理局局长梅希亚等人,仔细地验看了埃斯科瓦尔的指纹,并让他在逮捕文件上签了字。
  随后,埃斯科瓦尔被带到市政府大楼楼顶上,那里有“架直升飞机在等待着。埃斯科瓦尔被押上了直升机,在阿里埃塔、梅希亚和赫瑞罗斯以及巴列霍等人的陪同下,被直接送往他的老家思维加监狱。
  恩维加监狱位于麦德林南部60公里处,修建在海拔2600米的埃尔瓦列山庄上。这里是埃斯科瓦尔的故乡,透过铁窗,他可以看到自己童年生活的村庄,还可以看到他十几岁时在那里打过工的古柯种植园。
  思维加监狱的四周被4.6米高的带刺高压电网包围着,四周还有四座9米高的了望哨,上面设有远程机枪哨位。四周电网的电压超过1万伏,形成一个里外两米纵深的强力用场,任何导电的物体接触在这里都会被击倒,整个建筑群里里外外的大小监视高楼共有69座。
  关押埃斯科瓦尔的牢房顶部是焊铸的厚钢板,墙壁是由花岗岩石和80公分厚的钢筋混凝土砌成的,比一般的战地碉堡还要牢固。门窗上嵌着直径为24厘米的螺纹钢条,用24磅的大铁锤敲击也无法撼动,高强度的锯条也锯不一出什么痕迹。
  恩维加监狱中共有40多名狱警日夜看守,狱外还有l60多名正规部队的士兵和一支12名防暴警察组成的巡逻队常年驻守,并且配有各种轻重武器和几十辆坦克和装甲车应急。这一切都是按照埃斯科瓦尔本人的要求设置的。这样的监狱与其说是防止地逃跑,倒不如说为了防止其他的贩毒集团,派人溜进来将这位大毒枭谋杀。因为他实在是亘古至今第一位全球闻名的大毒枭,也是贩毒集团中最大的“叛逆者”。
  整个监狱中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设备。四间大车房中仅放着一架钢制的高低床和一台电视机以及一些盥洗用具,除此之外可谓是“家徒四壁”。
  这一切也是根据埃斯科瓦尔要求配备的,他似乎要在这样的监狱中制造一种思乡怀旧的气氛,让他回忆起当年自己苦难的童年,并不是准备仿效“墨西哥的监狱皇帝”,将恩维加监狱建成一座豪华的“五星级牢房”。
  整座思维加监狱大约可以容纳叙多人,也许这都是为埃斯科瓦尔的部下准备的。在6月19日埃斯科瓦尔投降之后,多年来追随他的部下和麦德林贩毒集团的其他大小头目,又有19人先后向政府自首,其中有埃斯科瓦尔的哥哥罗伯特·埃斯科瓦尔,还有麦德林贩毒集团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约翰·海罗·贝拉斯克斯等人。他们先后都被关押在这里。
  麦德林贩毒集团的另一位主要头目、“五虎上将”之一的罗德里格斯,也在6月19日这一天,于埃斯科瓦尔之前3小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投降了。他在佛罗里达州的一座秘密监狱关押了一段时间之后,也被押解到思维加监狱等待审判。
  为此,哥伦比亚的“不引渡”政策令美国人大为不满,一些美国官员对哥伦比亚进行指责和非议。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对哥伦比亚的宽大政策感到失望。他说,美国曾强有力地支持哥伦比亚的扫毒战争,但他们自己却打“退堂鼓”,不履行当年双方签署的“引渡条约”。
  但是,哥伦比亚政府却不以为然。总统加维里亚一方面呼吁哥伦比亚社会应该在扫毒斗争中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则对向哥伦比亚政府指手画脚的人大声抗议:“不要对刚开始和平进程的哥伦比亚评头论足。”
  在埃斯科瓦尔入狱后,哥伦比亚政府有关方面在波哥大、麦德林、卡利等五大城市,进行了几项民意调查。民意测试的结果表明:
  75%的人认为哥伦比亚的法官,完全有能力对埃斯科瓦尔和其他贩毒集团头目作出公正的裁决;
  84%的人认为美国对哥伦比亚政策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
  还有36%的人认为,麦德林贩毒集团至此虽然全军覆没,但在3至5年之后还会死灰复燃;关在狱中的埃斯科瓦尔还会在狱中遥控麦德林贩毒集团的残余势力和国外贩毒分子进行毒品贸易。
  对于这种可能性,哥伦比亚政府还是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他们并不认为哥伦比亚的扫毒斗争是一劳永逸的事——满山遍野的古柯叶需要寻找市场,世界各地的许多“毒民”也在“望梅止渴”
  但是,麦德林贩毒集团一号头目埃斯科瓦尔和国外“总代理”罗德里格斯的投降,毕竟是哥伦比亚贩毒史上空前绝后的大胜利。至此,麦德林贩毒集团的“五虎上将”,都先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于是,在埃斯科瓦尔入狱10天之后的1991年7月2日,哥伦比亚政府宣布:从1991年7月4日开始,以新宪法的生效期为标志,结束为期7年之久的“紧急状态”。
  这种“紧急状态”是从1984年4月夸尔塔总统执政时开始的。在此期间,宪法规定了限制公民的某些自由,赋予总统以重建社会秩序的特殊权力等新的内容。如今,这些内容都在新的宪法中得以删改。
  第二天(7月3日),麦德林贩毒集团的武装组织宣布解散,所有的贩毒武装分子有的被绳之以法,有的则“解甲归田”。
  如果从1981年11月“麦德林卡特尔”正式成立算起,那么,这个盘踞了10年之久的世界上最大的贩毒集团,终于最后结束了它的罪恶和暴行而寿终正寝了。
  为了得到这一结果,哥伦比亚政府通过了夸尔塔、巴尔科和加维里亚等三代领导人的努力,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所付出的血的代价是无法估量的。
  但是,这种“结果”却不是最后的结果。
  —年之后,随着大毒枭埃斯科瓦尔的越狱潜逃,哥伦比亚的扫毒战又再动干戈。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