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江堤,险象环生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长江出三峡,在宜昌进入中游后,穿过夹江对峙的虎牙山、荆门山河 谷,突然变得开阔起来,两岸不再是“猿声啼不住”了,而是进入“楚地 阔天边,苍茫万顷连”的大平原。由于长江进入平原后流经古荆州地区, 所以,这段河道通称荆江。荆江从湖北枝城到湖南洞庭湖的出口城陵矾, 全长423公里。其中又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荆江和下荆江。下荆江是典 型的婉蜒性河道,全长240公里的堤岸其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江水 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所以,这里有了“九曲回肠”的说法。荆江南岸是 洞庭湖平原,北岸是江汉平原,地势都很低,特别是北岸的江汉平原。

  旧时,长江中游沿江两岸不断发生水灾。近代荆江最大的一次水灾发 生在1935年7月。据当时出版的《荆沙水灾写真》,当时荆州城外“登时 淹毙者几达三分之二。其幸免者,或攀树颠,或骑屋顶,或站高阜,均鸽 立水中,延颈待食。不死于水者,将恶死于饥,并见有人剖人而食者。” 新中国成立以后,荆江的治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治理的方法:一是加强 荆江大堤,二是修建分蓄洪区,并将下荆江截弯取直,以分减荆江洪水, 提高荆江的宣泄能力,同时计划在上游修建水库。

  荆江之水实际上全要靠荆江大堤挡住。分洪只是不得已的保全大局的 措施。

  荆江大堤是江汉的屏障,座落在长江中游北岸,从江陵县枣林岗起, 至监利城南止,全长182公里,是长江堤防中最险要的堤段。江陵古城和 沙市就在大堤旁边。荆江大堤的溃口纪录,据记载,从明朝弘治十年 (1497年)至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352年里,共有24次,平 均15年一次。当时,一次洪灾三年者。难以恢复。当地民谣说:“不惧荆 州干戈起,只怕荆堤一梦终。”在荆江大堤上,南岸有所谓“荆江四口” 分流,即虎渡河口、调弦口、藕池口。松滋口向洞庭湖分流;但是,荆江 北岸要比南岸低5~7米,甚至连荆江枯水位时也高于北岸地面,如沙市在 大水时期,江面的船只似乎在楼房上走过。而且,堤脚迎流顶冲而造成的 崩岸相当危险。所以,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1998年8月以后,长江水位居高不下,荆江大堤由于长时间高水位浸 泡,随时有溃堤崩垸的危险。截止8月15日,湖北省累计排除险情3984 处,全省有210多万人昼夜巡查,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为了保 住这条荆江人民的生命之堤,我们英勇的抗洪军民付出了何等的努力!

  在此,我们摘录几个重要的抢险镜头。

  公安县:

  8月7日,湖北公安黄金大垸溃决,万亩良田被淹,数十万灾民中相当 数量的人逃到了相邻的海拔仅200米的黄山头。这里是湖北湖南两省的交 界处,黄山头上挤满了两省的灾民。

  8月7日零点45分,湖北公安县孟家溪大垸虎渡河右支堤严家台发生 决口。虎渡河是连接长江与洞庭湖的一条重要河流,孟溪大垸内有3个乡 镇一个林场,共72个村,14.87万人,耕地面积18.76万亩。溃口发生 后,闻讯立即出动的公安民警拦截五辆卡车,进行沉车堵险,但均被洪水 冲走。由于抢堵无效,溃口在半小时内发展到30多米宽,以至宽达100 米,落差高达6米,洪水之猛烈可以想见。总面积340.43米平方公里的孟 溪大垸,在这场洪水中被淹没了四分之一。上午5点左右,22000件救生衣 由三辆卡车运抵现场。5点30分,三架直升机飞临上空,空投救生衣。6 点57分,舟桥旅300多名官兵带着59只冲锋舟赶到现场,迅速进行救 援。据报道,这里曾在1984年发生过溃垸,当地居民有很强的防险和自我 保护意识,因此,这一次溃口以后,绝大部分灾民都能及时安全地转移。 对于公安县来讲,因为这里有荆江分洪工程。所以,入汛以后,他们还得 做好分洪保全大局的思想准备。

  随着汛情的不断发展,在分洪与否这个问题上,有关方面的压力很 大,心情极为矛盾。公安县目前经济发展势头不错,尤其是农业方面,如 果决定分洪,公安经济在短时间内很快恢复;但如果不分洪,一旦水位暴 涨而出现溃堤,那时的损失将会更为惨重。所以,荆江分洪区前线指挥部 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要死保死守长江大堤,一方面实施长江分洪预案。

  分洪就是在洪水期间,把河里不能继续容纳而可能溃漫成灾的洪水, 分往其他河流、湖泊或洼池内,以降低河道水位,防止堤防溃口。这是一 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分洪治水思想,是一种保全大局的做法。一般说 来,分洪工程要修建分洪闸、分洪道和分(蓄)洪区围堤等工程。荆江分 洪区建于1952年,位于公安县境内,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 利工程,面积921.34平方公里,有效蓄洪54亿立方米。这项工程主要作 用是确保荆江大堤、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的安全,调节洪水对洞庭湖的压 力。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区曾先后3次开闸分洪,对确保 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荆江分洪区现有10个乡镇4个 农林渔场,212个行政村,人口51万多,工农业总产值15亿。根据这次分 洪预案要求,分洪区所有安全通道实行交通管制,由公安民警、解放军和 干部组成专班进行“拉网式”清查,不能留一个群众在安全区内;各渡口 船只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待命。在荆江分洪区内,共设立21个近20平 方公里的安全区,87个安全台近2平方公里,自然村躲水楼91栋。这可保 证17万多人的安全。其他的人员则转移至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松滋 市、石首市。

  8月6日,荆江分洪区内的33万人民,接到湖北省防指的分洪准备命 令之后,毅然舍小家保大家,在46小时内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其中9万多 人和1.1万多头耕牛,分别安置在邻近的5个县市区的1192个村。8月7 日,荆江分洪区内群众紧急转移完毕,各项准备工作充分。

  8月12日,公安县第二次宣布进入防汛紧急状态。此刻,人们的目光 投向了承担荆江分洪任务的北闸。下午6点,沙市长江水位44.74米。一 字排开的54个闸门在夕阳下默默挺立。荆州市沙市区同心村民兵突击队在 闸边安营扎寨,承担着荆江分洪时开启北闸的任务。面对分洪的可能性, 当地一位48岁的村民何昌华说:“要是分洪,我们要穷两年;不过,对保 卫大武汉、对江汉平原有好处,我们咬咬牙挺过去算了!”下午7点,沙 市水位达到44.78米。北闸村的数千名村民在大堤上搭架窝棚,还有不少 青壮劳力在加固堤脚。晚8点,沙市水位44.80米。在安全区的临时房屋 里,村民们开始生火做饭,缕缕饭香四溢。这就是我们灾区顾全大局的灾 民们!感谢他们在关键时刻能以大局为重,舍弃一家之私,保全长江大 堤。

  8月11日以后,湖北省有关方面先后派出多个慰问团,分赴公安、石 首、荆州等6个县、市、区的安置点,慰问荆江分洪区的转移群众,为他 们及时解决燃眉之急。同时,数万军民对分洪区208公里和安全区52.78 公里围堤加固封堵,进一步补充抗洪抢险所需物资,加强对安全区群众救 生知识教育,搞好各个方面的后勤保障,妥善安排好分洪区转移群众的 衣、食、住、医和社会治安工作。  

  沙市:

  沙市的水情一直非常危急。8月7日晚11点,二郎矾头水位标尺达 44.90米,超过1954年分洪水位0.23米,江面高出沙市城区地面11米以 上,与4层楼房平齐。在1954年的这一天,江对面的公安分洪区已经分 洪。但在1998年的这一天,沙市人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关于“三个确保”的指示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坚守16.5公里荆江大堤、接 守公安县20公里荆江干堤和妥善安置公安县转移2.6万人的艰巨任务。

  石首:

  8月8日中午12点,石首境内长江支堤高陵岗段出现特大溃口性险 情。70多米堤身内脱坡,堤身掉坎1.2米,江水掺杂着稀泥向堤内喷涌。 这里一旦溃口,石首沿岸和洞庭湖平原将会遭受灭顶之灾。情况十万火 急。无论如何,这里不能溃口。在12分钟内闻讯赶来的济南军区某炮兵团 600多名将士,在丁寿岳军长的命令下,跳入大江,以人墙挡水。堤身垮坡 的速度立刻有所减缓。在场的水利专家制定了排险方案:堤内导滤,筑透 水平台控制险情;外帮,加强堤身,根险险情。于是,将士们同时又展开 另一场硬仗,抢筑外帮堤,抢筑透水平台。官兵们在烈日下,趟水100多 米才能取到土,他们抱着“要与洪水赛跑,慢了要垮堤”的信念,拼命运 土,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冲锋。在场的600多名民工也不甘示弱。

  到8月9日凌晨一点,险情发现12小时后,军民合力筑起30米长、5 米米宽的透水平台和长120米、宽10米、高1米的外帮堤,终于根除了这 个溃口性硷情。

  那天上午,赶赴石首视察的朱镕基总理接见这支英雄部队时,情不 自禁他说:“你们了不起呀,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江主席感谢你 们!”

  8月8日下午6点30分,石首市调关镇防指接到紧急通知:当夜有 4~5级南风掠过荆江,必须做好防风浪工作。下午7点刚过,4000名湖南 省华容县抢险突击队员和数百名解放军官兵迅速集结到调关镇,与石首数 千名防汛大军会师,在长江干堤上加固子堤。调关大堤对荆江防汛意义重 大,如果这里一旦有闪失,调关镇首当其冲,濒临灭顶之灾,而且洪水将 一泻数百里,横扫华容、岳阳、南县、安乡四县,危及洞庭湖及洞庭湖平 原。因此,湖北湖南两省历来特别重视这里的防汛工作。这次洪水的水位 一直居高不下,干堤浸泡时间太长,调关25.98公里长江干堤险情不断, 两湖军民协同配合,共战洪魔。如在8月7日晚11点,当发现子堤全线出 现漫溢时,两省军民迅速联手摆开战场。水涨一寸,堤高一尺。到8日凌 晨4点,终于筑成一道长5.6公里,高1.2米,宽1米的挡水子堤,锁住 了洪魔。

  监利:

  入汛以后,监利的水情一直非常严峻。8月5日下午3点,监利县根据 湖北省防指的命令,出于长江抗洪全局的考虑,主动放弃新洲垸、西洲垸 和血防垸,扒口行洪。这三个民垸内的6万多居民提前20多天都得到了安 全转移。整个扒口行洪过程进展顺利,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8月6日,监利城南水位达37.97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91米。该县 连夜组织干部群众抢筑挡水子堤。当晚,全县7.5万人迅速赶赴各责任区 段,挑灯夜战。到8月7日,境内未达标的干堤全部筑起了一道0.5—0.8 米的挡水子堤,用65万条充土编织袋码起了一道“白色长城”,绵延58.5 公里。

  8月8日8点,长江第四次洪峰向监利袭来,上车湾镇分洪口子堤发生 大面积散浸、脱坡,随时有溃堤危险。就在1954年的这一天,长江监利水 位36.54米,就在这里长江被迫决堤分洪,监利和洪湖百万人民背井离 乡。1998年的这一天,监利城南水位38.08米,超1954年最高水位1.54 米。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这是抗洪军民的一致期望。4000名干部群众火 速集结抢险。到9点50分,险情仍在扩大,脱坡段近50米,距堤顶仅三 四米。长江大堤千钩一发。10点20分,空降兵某部闻讯赶到。党员突击 队、上甘岭特功8连、红军9连、炮兵团杆杆红旗插到堤顶,1200多名将 士承担了“外帮截浸”的重任。洪水继续涨高,离堤顶只”有几厘米了, 随时有决口的危险。战士们已经喊出了“冲啊”的口号,外帮平台就在呐 喊声中一寸一寸地延伸。5200名抗洪军民奋战15多个小时,危在旦夕的大 堤终于化险为夷。当晚,监利的水位升到38.14米,大堤安然无恙。

  八百里洞庭湖

  曾经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的洞庭湖,位于荆江南岸的湖南省境内,素 有“八百里洞庭湖”之称。湖南省也因为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洞庭湖在 正常情况下是个天然大水库,起着容纳调蓄洪水的作用。省内的湘、资、 沅、澧四水先汇人洞庭湖,经调蓄于岳阳城陵矶流入长江;而当长江水上 涨时,由所谓的“荆江四口”分流入湖(其中调弦口已堵死),起到蓄纳 洪水的作用。

  然而,1998年夏天的洪水,非常特别。洞庭湖水位居高不下,长江水 位居高不下,互相顶托,行洪不畅。该地区因此频频告急。

  7月31日,湖南省委、省府针对洞庭湖第三次洪峰将要到来的严峻形 势,果断地发出决战72小时、夺取抗洪抢险决定性胜利的号令。地处最危 险的东洞庭湖的岳阳市,110多万军民赶在洪峰到来之前抢筑子堤60公 里,对长江大堤的挡风浪堤段全部采用编织袋、彩条布、芦苇杆、棉秆捆 扎,挡住了6至8级大风的袭击。一线防洪大堤全面处于高洪水位的益阳 市,6700多名干部率领38万抢险大军不分昼夜奋战在700多公里的防洪大 堤上,成功地处理各类险情212处,制伏11处溃垸性恶险。澧水、撇洪 河、西洞庭三水告急的常德市,展开了保卫安乡县城、保卫汉寿、大战冲 柳湖高低大堤的三大战。全市有市县领导350名,带领70万群众,和3000 多名参战部队,一起处理了大小险情460处。湖南省长杨正午在8月3日 下午5点的电视讲话中称72小时的大决战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 他说:“在72小时里,1819名省市县领导、51280名干部、201万群众, 日夜战斗、硬拼死守,保住了险象环生的大堤……在72小时里,12716名 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发挥了特殊的作用,立下 了赫赫的战功。在72小时里,共查处险情1842处,成功地处理了华容的 团洲垸、钱粮湖的采桑湖、岳阳县的麻塘垸、湘阴县的城西垸、烂泥湖的 毛角口、大众垸的玉泉山等大险,特别是临湘县江南垸、南县南汉垸特大 险情的处理,创造了处险史上的奇迹。安乡县安造垸的堵口和护城隔堤取 得了重大的进展。在72小时里,向决战前线调运了2460万个编织袋, 32.8万立砂卵石,308.6吨钢材,198.5万平方米彩条布。”

  湖南岳阳,长江浊浪滔天,70多公里子堤牵着莽莽长江逶迤地伸向天 际。岳阳市有40万军民顽强地抵挡长江洪水。8月2日以后,岳阳市长江 大堤连续出大险。临湘江南镇谷花洲堤段管涌垮坡、岳阳市云溪区永济 垸、陆成垸2处长江大堤蚁穴造成大塌方。这三处大险差点铸成大错。此 外,华容县禹盘、护城两垸及岳阳麻塘垸连发三大堤身裂缝滑坡恶险。

  麻塘垸:

  7月25日上午11时,湖南省岳阳县麻塘垸大堤出现险情,这条护卫京 广铁路畅通的重点大堤,因屡屡出险而被人戏称为“麻烦垸”。当时在南 闸地段,由于在危险水位浸泡了27天,在一段不足10Q米的堤段内,直径 0.1米左右的3股水流,并排从大堤腰部喷射而出,其他多处大大小小的管 涌接踵面至,形成了一组管涌群,极有大堤崩塌的危险。500多名抢险突击 队和300多名武警官兵迅速集结,开始一场装砂袋、背砂包、沉砂包、垒 砂包的战斗。4个多小时过后,数千方砂石包扔进水下,可管涌依然如故。 抢险军民毅然跳进滚滚的江水中,在水里垒起砂包,抢筑“抱围”。到凌 晨1点,两个长35米、宽9米的“抱围”合龙。

  然而,管涌仍在继续。专家指示,“在堤内筑平台,并用灌浆机对堤 底进行钻探灌浆”,在场的抗洪军民立刻扛着砂袋,向10多米深的堤脚冲 去……。

  7月27日麻塘垸出现一道长达70米的裂缝滑坡。500多名官兵和2OO 多名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在雷鸣电闪、倾盆大雨中,他们抢筑抱围,于28 日凌晨,抱围终于合龙,险情得以控制。他们在短短3天时间内,就排除 了几十处险情。

  安乡县:

  7月底,湖南安乡县安造垸书院洲溃口100多米(有消息报道曾达130 米)。安乡自进入主汛期以后,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安造垸的溃决和相 邻的湖北黄金垸的溃决,导致1O多亿立方的洪水源源不断地涌人安乡境 内。四面环水的安乡,域内已成“孤岛”,紧急关头,常德市紧急出动10 万大军和解放军、武警官兵一起,日夜奋战,抢修了8公里长的安尤北间 堤和3公里长的安造北间堤,修补安造垸的决口。在湖南省72小时大决战 中,1,000多名官兵、3,000多劳力投入这项安造垸堵复工程,他们日夜奋 战,在3天时间内推进了80米。

  8月9日,省长杨正午急赴安乡县察看安造垸、安尤垸两条北间堤和安 造垸堵口工程。他当时强调:一是要进一步集中领导,加强力量,抓好安 造垸堵口的“生命工程”;二是要加强防护力量,把守好安尤、安造两条 “生命线”;三是要做好打恶仗、打硬仗的思想准备,用最快的速度开辟 出虎渡河东线通道,为适时转移人民群众提供畅通的“生命大堤”。

  临湘江南垸32公里长江大堤护卫着10多万群众的安危。但这段大堤 是沙质堤脚,尤其是谷花洲堤段大小险情不断发生。S月6日,当时的洪水 已超过堤顶,全靠一条于5日晚刚刚抢修好的1米高32公里长的子堤挡住 洪水。2万抗洪军民忙碌而有序地抢险,20条大驳船满载200多吨粮食和 1000多吨砂卵石,停靠在最危险的堤段,还有一台铲土车与大吊车也在机 动巡逻。在儒溪镇宝塔村,当地干部群众用1000多方砂卵石在江堤外围筑 出一个14米长14米宽的大抱围,压实一个直径达1.8米深3米的大白蚁 穴。这个隐患若不及时排除,后果不堪设想。华容藕池河沿岸的北景港 镇、南山乡的全部劳力上大堤查险,堤上查险的梆声阵阵,河中运沙的机 船轰鸣,每隔百来米便有一堆砂卵石,抢筑子堤。岳阳市的君山区、云溪 区、建新农场、黄盖湖农场都在长江大堤上摆开抗洪抢险的战场。岳阳军 民在163公里的长江大堤上,仅在2天时间内,用足40多万劳力,征集 400条大船,抢运7.3万吨砂卵石、34万米彩条布和150万只编织袋,数 百个突击抢险队吃住在大堤上,不分昼夜,严阵以待,迎战长江的第四次 洪峰。

  城陵矶:

  城陵矶的水情因受到长江和洞庭湖的两面夹击,形势始终非常严峻。8 月6日晚9点,城陵矶水位再度回涨至35.47米,据省水文部门预报,8月 8日晚8点,城陵矶洪峰水位将达35.5一35.6米,湖区内民生、建设、君 山等堤垸将超过最高水位0.5至0.6米,全湖区内420公里的一线防洪大 堤再次超历史最高水位。这次大洪水的关键部位一是长江干堤和安乡县, 二是洪水已超过原堤顶的藕池河两岸,三是东洞庭湖。

  为了确保大堤万无一失,湖南省党政军领导分赴各地,亲临指挥,并 在这洞庭湖区三大重点部位集中了200万军民全力死保。这些抗洪军民在 刚刚完成连续72小时的大决战后,抢筑子堤,查险排险,再一次投入抗击 长江第四次洪峰的战斗。同时,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严格调度水库,下 令境内的凤滩、五强溪两大水库再次下压1000流量,减少下泄洪水。

  洪山头:

  岳阳洪山头段是荆江大堤的险中之险,护卫着当地几十万居民的生命 财产。第三次洪峰袭来之际,坚守在大堤上的军民奋力筑起一道一米来宽 的子堤,子堤分五层,外层用砂卵石包垒起防止风浪冲击,中层用防水彩 条带包筑泥土,里层用三层的沙泥包垒成防渗墙和支撑墙。

  8月6日,6级大风掀起2米的大浪,扑向君山大堤,彩条布被撕碎, 砂卵石包被打碎,如此下去,堤岸将被淘空,大堤面临崩塌的危险。正在 大堤上全力守护的抗洪人员见此危急时刻,毅然跳入长江,以血肉之躯抵 挡风浪,以便其他的同志迅速抢救防浪的子堤。人墙,成了这一次长江抗 洪、嫩江抗洪常见的一幕,成为中国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坚强意志的象 征。此时,第三次洪峰刚刚过去,第四次洪峰即将来临,洪山头水位已超 过大堤顶一米多。

  尽管上游湖北公安的黄金大坑已溃决分洪,但由于长江全流域的江河 湖库均已饱和,高洪水位当时已持续40多天,渗漏、坍塌、决口的危险随 时存在。

  8月8日下午4点,洪山头水势大涨,江面呈褐红色,大堤更是显得岌 岌可危。晚8点多,一批灾民从江心孤岛集成垸撤离。

  集成垸已垮垸,这批灾民却坚守到最后,直到政府组织人力让他们撤 到江南大垸内。他们老老少少一起赶着牛羊猪上船。

  晚9点多,有消息说大堤渡口出险,而第四次洪峰10点就要到达。紧 张的气氛刹时笼罩在这群业已极度疲乏的灾民心头。幸亏担任守堤任务的 空军某部、长沙炮兵学院、长沙政治军官学院官兵与当地人民一起奋力及 时堵漏护堤成功。晚11点,洪山闸水文站最高水位达37.50米,比1954 年的最高水位高出2米多。这道堤防原是按1954年的特大洪水修筑的,谁 能预料这次洪水竟是如此的凶残!子夜12点,洪峰顺利过去了,水位渐渐 回落,守堤的民工们几乎怀疑这不是真的,因为如此急就的长江防线居然 挡住了恣意妄为的洪水。他们终于能长舒一口气,躺在江堤上睡觉。这在 98年夏天的抗洪前线只是一个普通之夜。

  在此期间,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副书记储波把防汛抗洪指挥部从市 区搬到最危险的华容县洪山头镇长江大堤上,组织当地市、县、乡领导现 场召开紧急会商会。王茂林强调,目前大堤设防要按长时间抵御高危水位 来考虑,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要求华容的塔市 驿、洪山头及君山区的建设垸等3大长江沿岸堤垸马上开一次碰头会,通 报水情,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个群众。各个堤垸在搞好前方抢险的同 时,还要搞好后方群众的转移,切实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

  澧县:

  7月下旬,湖南省澧县澧南垸在这次澧水流域特大洪水中漫溃,全乡 27,069名群众受灾。至7月24日,灾民全部得到安全转移。县委县府随后 立即着手安置灾民,一是设立安置点,每个点上分别设立医疗小组、公安 保卫小组,二是对口救灾,全县安排20个单位分别负责20个安置点的灾 民生活,三是发动县内外各界为灾民捐款捐物。

  洪湖水啊浪打浪

  根据“江湖两利”的原则,在长江沿岸的洞庭湖、洪湖、武汉地区湖 群、鄱阳湖以及华阳湖等普通江湖泊区,我国先后建立了一批蓄洪垦殖 区。其中,洪湖地区是极为重要的一处。在通常情况下,天然湖泊的汛前 底水已经不少,汛期中再接纳它的支流来水,容纳长江洪水的能力就有限 了。在湖区兴建蓄洪垦殖工程,在长江枯水期和中水期隔断入湖江流,降 低湖泊水位,在大多数年份仍可在湖区垦荒种地,而一旦长江要分洪,这 些湖泊就能容纳更多的洪水。

  但是,这次洪水来势凶猛,长江危高水位持续不下,洪湖长江干堤抗 洪抢险形势十分严峻。

  众所周知,在那个峥嵘的年代,数十万英勇的洪湖儿女为建立新中国 献出了热血和生命,形成了不畏强暴、百折不挠、万众一心、拼死求胜的 洪湖精神。在这次与洪魔作决斗的过程中,新一代洪湖儿女再次向世人展 现了这种精神风貌。防汛工作刚刚开始,洪湖市70名市级干部,744名市 直机关科局长身先士卒,率领4万抗洪大军,在135公里长的洪湖长江干 堤上安营扎寨。在最险要的燕窝险段、腰口闸、王洲险段、任公潭等险 段,不时地出现渗水、管涌群等大小险情,优秀的洪湖儿女以坚定的信 心,临危不惧,及时排除。如在八八潭出现了被誉为“湖北第一险”的特 大管涌之后,燕窝镇党委书记朱忠柱第一个跳下潭水,率领大家奋力围 堵。

  8月3日下午4点,洪湖长江干堤石码头王洲段1号鱼塘内发现两处重 大管涌险情。石码头江段紧邻洪湖城区,全长7.7公里。有人曾说,荆州 江堤险在洪湖,洪湖江堤险在石码头。因为这里主要是由于堤基砂基地段 长,而且外无滩头挡水,堤内水塘密布,处理不及时就会出事,会危及洪 湖安全,进而给保卫大武汉造成巨大压力。自7月4日以来,石码头地区 已是第8次发现险情。这一天,险情通报以后,200名突击队员、600名民 工紧急集合。指挥部决定先对险情实施三级导滤,外帮截渗控制险情。第 二天,对险情进行围堰抽水反压处理。经过一夜的激战,一条长40米、宽 5米、高3.5米的外帮横空出世,护住了险堤。次日上午,邻近的新堤、茅 江、乌林、老湾等4个乡镇的1500多名劳力扛着铁锹,赶来增援。8小时 后,一个1800平方米的大围堰提前完工,历时33小时的突击抢险方告结 束。

  8月14日下午2点,洪湖长江干堤高桥电排站引河内侧出现管涌。市 委市府迅速调集民工400多人奔赴现场,与300多名空降兵一同投入战 斗,经5个多小时激战,险情基本得到控制。

  嘉鱼决口

  7月5日凌晨,抗洪军民在距湖北嘉鱼四邑公堤余码头大闸下3公里处 摆开了战场。7月4日,长江四邑公堤余码头大闸内外水位差达9.24米, 离设计指标仅差0.29米,这时,大闸基础部位开始出现冒泡、渗漏等险 情,如不及时排除,后果不堪设想。湖北省军区舟桥部队500名官

  长江第三次洪峰开始通过武汉,武汉关水位最高时达28.92米成为武汉 l33年以来的历史第二高水位。洪峰通过时,武汉沿江堤防安然无恙兵和咸 宁军分区所组织的民兵连等共2000余人纷纷赶到现场,立即实施筑坝蓄水 反压抢险。在似火的骄阳下,抢险军民在3米多深的余码河上筑起人墙, 将成千上万个草袋装满土,然后运往指定地点。经过10多个小时的战斗, 在120多米宽的余码河上,一道护闸土堤合龙了。险情得到了及时排除。

  8月1日晚8点30分左右,湖北嘉鱼长江决堤。这次大洪水的一个明 显特点是高水位持续不下。由于受下游洪水的顶托,洪水回落速度极慢。 当晚武汉关水位自29·20米开始回落,在8小时内仅回落了25厘米。但 即便如此,已经与洪水搏斗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抗洪军民仍然感到可以舒一 口大气。就在这时,紧邻武汉江夏区的湖北嘉鱼牌洲湾长江干堤因长时间 浸泡突然溃堤。当晚8点左右,牌洲镇长江大堤合镇段在离堤底40米处出 现一股强力管涌,约半小时过后,管涌处堤身开始坍陷,大堤顷刻间出现 溃口,汹涌的江水从10米高的堤坝冲向江边的两座小镇:牌洲镇和合镇 乡。

  晚上10点多,洪水涌到长江干堤沙湖闸堤段,不久,这两个镇几十平 方公里的土地顷刻间成为一片汪洋。驻守在附近大堤上的解放军某部舟桥 旅300多名官兵和某部高炮团100名官兵接到抢险命令后,还没有来得及 赶赴现场,就被这无情的洪水冲散,堤上的七八辆军车也被冲进水里。5.6 万人被洪水围困。人们拼命向楼上躲,向树上爬,向高处跑,向一切可以 逃生的地方跑。

  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和正在湖北检查防汛的水利部长纽 茂生迅速组织部署营救被困灾民工作。

  晚上11点35分,舟桥旅先头部队从武汉赶到沙湖闸,12点,省公安 厅消防总队突击队赶到,为救援工作提供近距离照明器材,营救工作开 始,30艘冲锋舟、橡皮艇分赴各地营救。距离决口处最近的村庄是中堡 村,当解放军乘坐六艘冲锋舟到达这个受灾最严重的村庄时,树上、屋顶 上都是人,夜空里哭喊声响成一片,部分房屋和电线杆已经倒塌。营救任 务非常重,难度相当大。

  8月2日凌晨2点30分,3架直升机出现在合镇垸上空,空投了两万 多件救生衣。凌晨5点30分,广州军区增派100艘冲锋舟投入营救,空军 某部数百名官兵紧急赶往灾区。6点,又有4艘冲锋舟投入营救,邻近的江 夏、汉南、洪湖、仙桃等地大量民船也陆续投入营救。此时,长江主干堤 上参加抢险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己达2000多名。下午2点,10 艘大驳船从溃口处进入垸内,转移被困群众。

  8月3日,救援工作接近尾声。

  保卫大武汉

  武汉市位于长江、汉水交汇处,在京广铁路线上,由隔江鼎立的武 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其中汉口古称夏口,是我国古代四大名镇之 一。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交通地位极为重要。武汉同时也是我国 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其中钢铁、机械制造、造船、纺织、化工、食品等 工业非常发达。

  汉水属江、河、淮、汉四大名川之一,发源于陕西省皤冢山,叫作漾 水,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注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是长江支流 中最长的一条。汉水从源头到湖北均县丹江口为上游,丹江口至钟祥县中 山口为中游,中山口以下为下游。汉水进入下游以后,河床上宽下窄,而 且越下越窄,到汉口附近时仅100米左右,加上长江洪水的顶托,宣泄洪 水的能力很差。尤其是到了夏秋季节,雨量集中,峰高量大,极易造成洪 灾。旧时的堤岸可以说是“日费斗金,经不起西风一浪”,洪水一来,堤 溃浪涌,形成三年两遇水灾的局面。据历史记载,从1822年至1949年的 128年间,就有65年汉水干堤或主要支堤溃口。以1935年7月的洪水为 例,汉水干堤决口14处,湖北省从光化以下直至武汉,16个县市一片汪 洋,淹没耕地670万亩,受灾人口370万,一夜之间直接在洪流中丧生8 万余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从1950年至1956 年6年中,用于汉水干堤修防的投资高达3000万元!

  正是由于这么一条经常肆虐的汉水,长江与汉水两水相遇,武汉在历 年的洪灾中总是局势严重。这次长江的水位居高缓落,到八月中旬,汉江 也进入主汛期,上游降雨频繁,丹江口水位突破汛限水位,被迫泄洪。这 使得汉江下游,尤其是武汉的防汛形势极为恶劣。如8月10日,长江第四 次洪峰刚过武汉,汉江入汛以来第一次洪峰就创历史新高,当晚就又滚滚 而来。长江、汉江两峰一天内同时通过武汉的情况实属罕见。当时,武汉 长江大堤在29米以上的超高水位已浸泡13天,极易出现重大险情。在湖 北省防指下发的《关于做好汉江防大汛准备工作的通知》中,特别强调了 东荆河下游的仙桃、洪湖以及汉江下游的汉川、武汉。

  在汹涌而来的洪水面前,每当洪峰一次又一次经过武汉关时,武汉军 民始终以高昂的斗志巡堤查险。据《湖北日报》8月16日一篇报道说,守 堤人员每10米一哨,在长江第四次洪峰到达武汉前的关键时刻,全市4300 多名市直机关干部全部上了抗洪第一线,当时全市曾发生过管涌的43个地 方,都有市局级干部专人值守。这篇报道记录了当时武汉军民24小时日夜 拉网式巡堤查险的一个场面:

  “13日深夜,记者驱车进入一条不眠之堤——武惠堤,明亮的灯光沿 堤串珠,哗哗的水流拍击江堤,灯光水声中是满堤忙碌的身影。

  堤身上下,远远近近无数点点闪烁的‘萤火虫’特别引人注目,那是 守堤人打着手电筒,在进行每隔30分钟的‘拉网巡查’。

  一个‘手电筒’走来。这是位黑黑瘦瘦的老同志,只穿件大裤权。他 不愿有人干扰紧张的工作,拒绝了采访,左手拿着电筒,右手握根竹竿, 又埋头沿着堤脚认真巡查起来。旁边有人告诉记者,他是洪山区老干部局 局长李学武,身体并不好,已在堤上守了好多个白天黑夜了。望着老李渐 渐远去的瘦小身影,记者心头好一阵感动。

  突然,一声女人的尖叫传来。原来是位中年妇女滑进了泥里,鞋进了 泥水,电筒也丢在一边。发了一会呆,她一骨碌爬起来,又开始了巡查。

  每天晚上,不到20公里的武惠堤险段有近2000人通宵达旦轮流‘拉 网驼巡查’。‘萤火虫’织咸密密的‘光网’,照着武惠堤的每寸堤 段。”(原作者:《湖北日报》记者胡新桥,实习生梁晓莹)

  武汉的险段特别多。8月9日《湖北日报》以大块篇幅报道武汉军民万 众一心排除险情,报道内容依次是:洪山,立体防守杨泅矶;黄跛,奋勇 降服狮子口;桥口,抓紧抢筑东风段;江夏,勇守武汉第一关;汉南, “大员”联防苕窝子;新洲,协同作战保举水;武昌,官兵抢险中华路。8 月11日《湖北日报》在长江第四次洪峰通过武汉时做过《昨日,长江第四 次洪峰通过武汉时》的整版报道,记录了四邑公堤居字号、汉南大堤复城 垸、武昌中华路、汉口龙王庙、汉口武汉关、丹水池八厂联防、武惠堤肖 家祠堂、新洲堵龙堤等险段当时的情景,并列举武汉这次十大重点险段分 布略图。

  丹水池:

  7月30日,武汉丹水池堤段出现重大险情,事后防汛部门称其为“溃 堤性险情”,属“浑水漏洞”,是自1954年以来,武汉长江干堤出现的最 大一次险情。如果这处险情没有得到及时排除,附近的中南石化等数家单 位的石油储备库、油罐可能会受到洪水的冲击,后果不堪设想。

  1931年的大洪水,就在7月29日,武汉关水位达27.21米,原丹水池 美孚石油站附近,铁路103段路基被大水冲破约2丈,第二天五点,又被 冲破7丈,10点,在溃口下约半里路的105段又被冲了一个260米的大 口。随之而来的滔滔洪水,使汉口瞬间变成一片汪洋。

  历史的悲剧并没有重演。

  7月29日下午5点,在距当年大溃口约100米处的中南石化煤气站附 近,发现管涌。经过260多人近1个半小时的战斗,险情基本得到控制。 次日上午,人们在离管涌几米远的地方,发现直径约80厘米的涌水口喷出 1.5米高的浑水。抢险人员垒起一层层沙包,并将身子坐在上面,水柱却仍 在一个劲地往外冒。抢险人员又在堤外及时找到了漏水的洞口,经过2OO0 多人的努力,耗用60吨沙石料,终于这个1954年以来最大的险情给排除 了。在这次排险过程中老英雄王占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被有的媒体誉为 “王老汉救了大武汉”。

  龙王庙:

  汉口龙王庙位于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由两上急弯组成,承受着两江 洪水的冲刷,而且江面紧束,由此造成激流正面冲击堤岸,在近岸处冲出 一道深坑,最深处达47.5米,是长江的重要险段。龙王庙险段全长1080 米,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河床冲刷最深处达一19.5米,每到汛期,险情 频频,素有“武汉防汛第一险段”之称,周恩来总理曾说:“武汉防汛最 怕的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这里的险情万众瞩目,中央有关领导、湖北省 和武汉市领导多次到龙王庙了解情况,慰问坚守在第一线的抗洪军民。8月 14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来到武汉,就专程视察了龙王庙和月亮湾两个险 段。

  龙王庙大堤内侧由于水压太大,经常出现渗漏点,江水像大小不一的 泉眼渗出,如果不及时控制,就会扩大造成危险。仅在7月25日至30日 期间,就发现了25处泉眼,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就在这个险段上,传诵 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坚守在龙王庙防汛抗洪的共产党员感到责任重大,他 们在龙王庙险段闸口,竖起“党员生死牌”,在黄底木板上用红字醒目地 写着“誓与大堤共存亡”的誓词,有16名来自区防汛办、区公安分局和 市、区政府机关守闸党员的签名。此事一经传出,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在长达2500米的大堤上,25个闸口和10多个守险哨棚临时党支部、党小 组纷纷仿效,相继挂出“生死牌”,形成一股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据 了解,这块“生死牌”已经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作为这次抗洪抢险的 历史见证之一。

  在这次大洪水中,军民严防死守,龙王庙险段安然无恙,江总书记在 视察时称赞说:“这次抗洪救灾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 族的强大凝聚力,也向全世界展示了这样一个形象,那就是:中华民族是 不可战胜的!”

  月亮湾险段也是武汉堤防著名的历史险段,1954年大洪水时,这里水 位是26.3米,当时有5个决口。在这次大洪水中,当最高水位达29米 时,大堤仍然安然无恙。

  不仅是洪水,有时江面的大风也对抗洪构成极大的危险,出现浪坎险 情。7月28日夜,长江与东荆河汇合处的150米乱泥湖堤段出现大面积浪 坎险情。当时,大雨滂沦,雷呜电闪,狂风大作。江中停泊的五艘满载芦 苇的大轮船松锚,直向北岸的江永堤扑来。大堤危在旦夕。600多名防汛队 员经过6个小时的殊死拼搏,背水一战,终于保住了大堤,保住了堤下国 家级开发区武汉开发区,保住了数十万居民的安全。

  汉水流域:

  汉水流域也险情不断。

  距武汉80多公里的汉川市汉北河(汉江的重要支流)入汛以后连续经 历了几次特大洪峰。8月8日,汉北河第三次洪峰突如其来,水位以每小时 4厘米速度跳涨,下午6点20分,随着一声巨响,相当于一个蓝球场大小 的民乐闸,一块高9米、宽23.6米的钢制闸门,挡不住特大洪峰和持续高 水位的压力,突然扭曲变形,闸门撕裂。一时间,洪水以每秒400立方米 的流量涌人汉川境内。民乐闸翻闸以后,汉川市电视台连续1小时播放紧 急公告,要求疏散1万多村民。抢险人员将附近的4艘40一100吨的铁船 装满砂石后沉人江中,并往河里抛投大量紧急运来的预制板、大石块。9日 凌晨至下午之点,为了降低水流流量和流速,95辆装满砂石的卡车被推进 江中。7位从三峡工地专程赶来的水利专家决定用钢筋与铅丝编成2.3米的 铁笼子,然后装满石料,3个捆在一起往水里扔。经过一夜的奋战,汉川市 6000名工人师傅赶出3000只铁笼,此外又从三峡紧急调来了900只。抗洪 军民奋力将这些庞然大物推进河里,险情基本得到控制。参加抢险的部队 官兵增加到3000人。其中驻河南武警部队1O00名官兵接到命令后,连夜 急行军赶赴汉川。民乐闸被洪水撕得千疮百孔,洪水下泄引起内河渠道水 位暴涨,汉川市区、汉川电厂面临被洪水淹没的危险。为舍小局保大局。 指挥部果断下令向刁汉湖养殖区泄洪。区内5000多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8月11日下午4点,经过周密的准备,截流总攻开始。100多辆自卸车鱼 贯而入,连续向闸口抛投装满石块的5吨重联体铁丝笼。8月12日6点, 随着1000多立方米石料的倾人,一道拦水坝露出水面。疯狂发作了80多 小时的洪魔终于被锁住了。

  8月10日上午10点,汉江蔡甸水位窜至29.81米新高,石洋堤一副管 经受不住高水位压力,破闸穿孔,汹涌的江水穿堤而过,直冲民房和良 田。两位跳人江水查险的抗洪人员吴绍禹、余明武竞被漩涡卷人口径近1 米的到管,穿堤而出;其他用来堵塞副管的油桶、篷布、土包也被卷入管 内穿堤而出。一路呼啸的洪水使附近村庄路断堰满,民房积水,一场深重 的水灾即将发生。正在此关键时刻,石洋村五组村民肖小华拿出自家的渔 船,装料沉水后堵在堤外的到口上,险情得到了控制。闻讯赶来的增援人 员有1000余人,上万包土包和数十吨石料全部往险情现场传集。经过3个 多小时的奋战,抗洪干群终于排除了险情。

  在鄂州水下排险

  8月11日,在鄂州昌大堤四房湾堤段,技术人员用测探仪发现了暗藏 在水下的险情:大堤迎水面堤脚被湍急的江水冲出一条长100米、深3米 的深坑。湍急的江水使处于江水下面24米处的深坑不断扩大,这使得迎水 堤坡成为坡度比为1比1的陡坡,背水坡因此发生大面积散浸。如果不及 时排除这一险情,长江大堤随时有可能出现溃口。昌大堤建在沙土基础 上,是长江大堤上有名的险段。因此,早已精兵看守。险情发现后,湖北 省领导、鄂州市领导立即带领24名专家火速赶到现场,立即调集10条船 只抢运石料,对出险处紧急实施抛石填坑加固大堤迎水堤坡。在抗洪军民 的奋战下,这个重大险情得到及时排除。有关专家说,大堤迎水的堤脚因 江水长时间冲涮,极易出现如深坑、陡坡等暗藏在水下的险情,而且这类 水下险情较难为人发现。在这次长江抗洪抢险中,抗洪经验丰富的沿江军 民对水下排险预以特别重视。

  万众瞩目的九江

  九江境内的长江堤岸长151.9公里,保护着192万人口、165万亩耕地 以及82个国有大中型企业,京九、合九、武九铁路,105、316国道。

  在6月份短短的10天里,九江雨情、水情连创4个“历史之最”:鄱 阳湖人库流量超历史,6月份降雨量超历史,长江水位在20米以上的日涨 幅超历史,长江水位22米以上持续时间超历史,九江市13个县(市、 区、场)的248个乡镇受灾。鄱阳湖和长江洪水互相顶托,九江腹背受 敌,成为江西省洪灾最重、持续时间最长的重灾区。九江的防汛形势异常 严峻。江西省委省府向九江人民发出“誓与长江大堤共存亡”的战斗口 号。

  江新洲:

  8月4日晚9点15分,九江市江新洲镇大堤决口。当天下午,江新洲 洲头七组堤段发现泡泉。晚上8点40分,堤坝二坡台下陷。此时,抢险的 劳力达200多人,村民们将一船蚕豆运到险段,在堤外抛蚕豆抢险。几分 钟后,大堤裂开,洪水顺着裂口冲刷大堤,满载蚕豆的船被汹涌的洪涛冲 向裂口。晚上9点15分,在翻船的同时,大堤溃决,当时,长江水位高达 22.95米。到8月5日上午9点,江新洲洲头段堤坝溃口已达300余米,围 堤内一片汪洋,被淹的民房仅露出屋顶,部分水困群众尚在等待解放军的 营救。

  江新洲是长江九江段江心的一个岛,东西长达17公里,南北宽为7公 里,大堤长34.85公里,圩堤警戒水位19.50米,保证抗御洪水水位22.20 米。大堤溃决后,圩内的6.65万亩(其中新洲1.45亩)棉田全部被淹, 倒塌民房50多栋,据当地的《九江日报》8月7日报道:“从4日21时 15分开始到6日8时,需要从圩内转移的8000多名水困群众,到8月6日 下午18时,全部得到解救。”

  事后,九江市委、市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立即成立市灾民安置指挥 部,各项接运、接待、安置工作立即紧张展开。市区30多所大、中、小学 连夜腾出教室、学生宿舍,作好一切接待安置准备工作;市交通局调动一 切车辆井然有序运送灾民;市卫生局及时组织调配医务人员,组成灾民医 疗小组跟踪服务;市民政局并为每个灾民发放一床草席、一条毛巾、一只 桶子及其他生活用品。解放军和武警迅速出动250名官兵,投入41艘冲锋 舟和快艇,进行紧张的营救工作。仅仅48个小时内,就有95个单位捐出 大米、方便面、饼干、矿泉水等大量饮料食品,分头分发到灾民手中。

  防洪墙决口:

  8月7日下午:点45分,长江大堤九江段决口,滔滔洪水直接危胁着 江西省的重要城市——九江市。那天中午12点30分,江西省九江市防洪 墙经受了40多天的高水位浸泡,在城区以西4公里处发生基础渗水。下午 1点12分,九江城区西郊长江大堤4、5号闸之间突然有3个泡泉,一会儿 工夫,这3个相距不到1米的鸡蛋大的泡泉突然又汇涌成一条直径约1米 的水柱。只那么不到半小时的工夫,长江干堤裂开了一道口子,汹涌的江 水顿时喷涌而出。抗洪军民随即把一辆五吨卡车推人决口处,卡车立刻被 冲出堤外。下午2点多,一艘满装着135吨石块的驳船执行沉船任务,准 备以其巨大的体壳堵住决口,然而,被压抑了40多天的长江之水竟然轻松 地把这个庞然大物冲开。形势十万火急,不到五公里的地方就是九江市 区!

  最初发现险情的是3名在大堤上巡查的战士。解放军某炮团数百名官 兵闻讯在10分钟内即赶到现场抢险,但此时靠简单地用草袋堵截已难以奏 效。南京军区赴九江抗洪抢险部队指挥部火速调遣一批批部队向决口处移 动,军区司令员陈炳德、政委方祖歧要求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堵住决口,同 时要求在市区西部构筑第二道防线,坚决要把洪水挡在九江城区外面。顷 刻间,闻讯而来的解放军、武警、公安民警以及当地干部群众计2000多 人。下午3点40分,决口已被冲开了约30米宽,此时一堵水泥挡水防洪 墙经不住洪水的冲击,4米宽的水泥墙齐唰唰地倒向江水,决口迅速扩大到 约50米,后来决口一度被冲到80米,堤内堤外有7米多的落差。

  消息传到北京中南海,江泽民总书记十分关注,亲自打电话给中央军 委副主席张万年,指示要及时调遣部队增援九江。

  8月9日下午,正在湖北省检查抗洪抢险工作的朱溶基总理,又迅速赶 到九江市抢险现场,站在被堵住的大堤决口旁,举起双手,对大家说: “拜托同志们,谢谢同志们!”

  决口当晚10点,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 从湖北长江抗洪第一线赶赴九江抢险堵口现场,与江西省市领导共同研究 堵口措施。

  决口合龙的第一步是沉船。下午5点,一艘满载1600吨煤的驳船被拖 到决口外围,这艘长约80米的大船在众人的期待中沉人江底,水势立即有 所缓解,此后先后有7艘铁壳船、机轮船形成“品”字形分别沉到煤船两 侧,围在决口外围,成半圆形。湍急的洪水到此基本得以控制。

  决口合龙的第二步是投石。在这些沉船的外围需要楔入钢管,然后往 下投砂石。福建武警某部师长黄谱忠师长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投石方法:用 钢条焊成长方体的方框,用石块装人方框后投入江水中,这样石框便会稳 稳当当地扎在江底。原在永修县担任保卫京九线的武警某部1200名官兵经 过数十小时的奋战。仅8日一天,抢险部队在炎炎烈日下背负百十来斤重 的麻包,浑身汗如雨淋,先后有20多人因脱水和疲劳过度昏倒。8月10 日,这道围堰基本形成,江水被挡在围堰之外。

  就在武警官兵在抢筑围堰的同时,中央军委紧急调遣北京军区某集团 军200名特种兵,他们当时在湖南参加抗洪抢险,还没有来得及稍事休 息,就在俞森海少将带领下马不停蹄地于8日晚11点40分飞抵现场。这 支部队在决口合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1996年河北抗洪抢险过程中, 他们曾创下制服164米决口的纪录,获得抗洪抢险一等功连、一等功营等 荣誉,多次转战大江南北,帮助抗洪抢险。他们在副军长俞森海的指挥 下,提出在决口内侧建立围堰、抵御洪水。他们未到现场后迅速运用这支 部队两年前自己发明的“钢木上石组合坝封堵技术”,制定了有效的堵口 方案。7月底,在湖南安乡县的一个大垸出现100多米决口时,这支部队曾 用这项技术与当地军民奋战4昼夜,决口南北两端共推进42米,有效地减 少了洪水入境的流量,为安乡县大堤的加固争取了时间。这次他们在九江 抢险现场,在决口的一侧堤坝上楔人钢管,扎成方形的钢架,以此为依 托,钢管向决口的另一侧全方位地延伸,在洪水中搭铁架,竖木桩,再筑 堤坝。到8月10日下午3点,他们架起了一座特殊的“钢架桥”。与此同 时,南京军区某集团军“红军团”近2000名官兵奉命驰援九江,于8月8 日下午3点赶到决口现场,立即投入战斗。他们的口号是“血肉之躯筑长 城,报答老区养育恩”。

  决口合龙的最后一步是抛石。就是要在这座“钢架桥”中投石。8月 12日下午4点25分,江西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九江长江大堤抢险指挥部 总指挥黄智权一声令下:“堵口合龙现在开始!”在场的数千名官兵群情 激昂,迅速投入合龙战斗。在这里抢险的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北京军区某 集团军、武警8711部队、武警江西总队,你追我赶,扛草袋、搬石块,对 最后5米宽的龙口,进行了2小时的轮番封堵。到下午6点30分,经过 5000多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五天五夜的殊死搏斗,九江长江大 堤决口胜利合龙,滚滚洪水被制服了。肆虐不驯的洪水终于在英勇的抗洪 军民面前低下了头。

  合龙之后,北京军区某部抗洪官兵继续作战,又用20小时补好所有小 的渗漏。另外,在决堤后不到二小时,3万余名解放军与当地群众在城西龙 开河河床展开另一场战斗。他们在这里筑起九江市的第二道防线,经过28 小时的奋战,在龙开河上崛起了一道长1000米、高一米、顶宽4米的大 堤,抗洪军民完成搬运土石方达3万余方。

  鄱阳湖的水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古称彭蠡、彭泽、彭湖,后因湖 中有鄱阳山而改作现名。该湖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淡水湖,纳赣江、抚河、 信河、修河、饶河等五大支流,以及博阳河、西来河水,调蓄后经湖口汇 人长江,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公里,涉及九江、上饶、南昌等地区11个 县(市),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湖区人民筑堤围垦,修建灌溉和排水 设施。这种围垦区,江西叫“圩”,也就是两湖地区所说的“垸”。与洞 庭湖不同,鄱阳湖只有一条狭窄的水道通江,除湖水来量转枯而长江洪水 特大江水倒灌人湖外,一般情况下都是湖水外泄。

  但是,自6月入汛以后,受长江九江段持续50多天的超历史高水位影 响,鄱阳湖面临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江

  九江市防洪墙堵口围堰合龙处示意图水倒灌入湖现象严重。江水对湖 水产生了巨大的顶托作用,引发了洪灾。鄱阳湖1000多公里的大小圩堤险 象环生,仅湖口、都昌两地受灾人口就达到47.59万人,许多地区成为一 片汪洋。如湖口位于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三面环水,背靠石钟山,一 旦发生水灾,这里首当其冲,鄱阳湖水位的细微变化都会对湖口造成明显 的影响。1998年这个夏天,当地居民说,这是解放以来当地最大的一次水 灾。

  保卫大京九

  8月1日早晨,江西九江的水位再次回到历史最高值23.01米。受江水 顶托,鄱阳湖水位难以下泄,滨湖数千里长堤四处告急。

  与此同时,庐山上冲下的洪水又使市区西侧的八里湖水位继续上涨, 50万九江人民的生命受到了威胁。洪水滔滔,处于南昌与九江之间的永修 县已有几座小圩被冲垮,直逼关键的郭东圩,距京九线最近处只有十多 米。

  穿过永修县境内的京九铁路有10余公里,永北圩与郭东圩将铁路围 住,一起把修河水挡在堤外,两条圩堤内铁路长度10公里。修水与潦河的 洪水自西汹涌而来,威胁着永修县城和京九线。永修县上万名干部群众日 夜守护在这里。永修县的堤防是按50年一遇的标准修建,现在遇上百年一 遇的大洪水,堤防频频出险。郭东圩堤上出现一道裂缝,最宽处达0.33 米。抢险突击队闻讯赶来,全力堵裂,至8月1日夜10点,投石150余 方,控制了这道裂缝,保住了京九铁路和永修县城。

  8月1日凌晨,永修县东部的三角圩溃决,3万人被洪水围困,6.6万 亩农田被淹,而由于洪水长时间浸泡,永北圩也连连出险,堤背渗水。赶 来的抗洪军队连续作战,一一排除险情。

  安微、江苏昼夜守堤

  长江在江西湖口接纳鄱阳湖水系的来水后,流过小孤山,便进入安徽 的皖中平原;流过马鞍山,便进入江苏境内。流经皖中大地的长江干流约 400公里。长江北岸是安徽的主要农业区,也是洪灾频发地区,主要堤防有 同马大堤、无为大堤。

  入汛以后,两省制定了严密的防汛抗洪责任制,组织大量的劳力,军 民共同守堤查险,昼夜不止。在安徽同马大堤附近的一些圩堤上,面对一 次次的管涌、漫顶、坍塌等险情,解放军与当地干部群众团结协作,及时 消除隐患。

  虽然这里的灾情没有湖北、湖南、江西那么严重,但这里的抗洪军民 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他们全力守住江堤,确保大堤安全,确保沿江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沿江城市的安全。

  就在我们编写过程中,第六、七次洪峰一路挺进,给沿江抗洪军民造 成最为严峻的形势。

  每天,长江的水位屡有攀高,险情不断;

  每天,我们的将士在与洪水奋战;

  每天,我们的灾民在与命运抗争;

  每天,我们后方的同胞心系灾区、支持灾区。我们相信洪水一定能被 我们英勇的抗洪军民制服,一定能被我们“舍小家保大家”的大无畏的灾 民制服。

  就在长江发生自1954年以来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干流部分河段和洞庭 湖、鄱阳湖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的时候,就在长江第六次洪峰威胁沿江安 危的时候,东北嫩江、松花江流域十万火急,发生百年一遇以上的大洪 水,形势极为严峻,我们的抗洪军民经常在不到10度的水里浸泡,经常在 不到10度的夜里穿着背心扛沙包、背土袋、打桩、垒子堤,誓死保卫大 庆、哈尔滨等北方重镇,誓死保卫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