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整个七天,一个星期,他没有半步离开自己的工作间。就是上一趟厕所,他也得按上一会儿计算器。七张图张,七天完成。 也就是说,一天完成一件样品;一天织出一件以前谁也没有见过的新式毛衣。 苛刻吗? 是够苛刻的。不要说是个生手,就是一个从事这行有些年头的人,也不敢这么接活儿。 可是,王起明只能这么干。 他别无选择。 他知道,这七张图纸上面的不单是七件新毛衣的样子,它还画着他王起明日后在美国的生活。这七天,用北京话说,这就是一个“槛儿”呵,冲过去,地阔天宽;冲不过去,那就接着去洗碗,弄不好,连碗都洗不上呢! 有进无退。 硬着头皮,干吧!王起明下了这个决心。 按北京的标准,一天工作八小时,星期日休息。王起明不敢这么奢侈地用北京工作时间去干,且不说美国的工作时间了,那都跟大爷干活一样! 每天,王起明算好了,干16个小时的活儿,余下的8小时,吃喝拉撒睡;这么干,干七天,没有周末,没有星期日,满满当当下来,七天就是硬梆梆的七天。这样,就有112个小时是王起明的。 七天,改变一下计算方法,一下子就成了十四天。 了不起的计算方法! 就这么干吧! 算起来很好,王起明真干起来,又觉得不行。头16个小时,也就是第一天,他没有能够把一件样品做出来! 这吓得王起明出了一身冷汗。 他一下子明白了,算工时没有用。那只是计划,只是个设想,只是个脑子里头的如意算盘。 应该是,七天,做出七件来;最简单的算法,一天一件。 干不完甭睡觉! 不能分什么昼夜早晚了,不能顾着睡觉啦,只有拼上一条命,连着轴跟这七件毛衣干上了! 白天晚上,他经常困得睁不开眼睛,两只胳膊又酸又疼,手指尖只要闲下来,只有一劲儿打颤的份儿啦! 那机器,“刷刷”地就从来没有停过。 那屋里的灯,无论黑天白天,就从来也没有熄过。 电费肯定是超了。 超就超吧,谁让美国有电呢!看电视、跳舞不都开着灯吗?哪能光干活儿时候省啊! 郭燕下班回来,看见王起明头也不理,脸也不刮,一副服刑的苦役犯的嘴脸,实在心疼。 她一进门,二话不说,先把他打下来的毛衣片接过来,马不停蹄地勾好。 她做的活儿,细致精美,一丝不苟。 “比给你们马老板干活儿,上心多啦!”他打趣地说。 “那当然了,”她抿着嘴,甜甜地一笑,“给自己干活儿再不卖力气,不成傻子啦!” 七天里,王起明大概一共睡了二十多个小时,洗了一回澡。 躺在澡盆里头,他睡着了,差一点没淹死在里头。 郭燕把迷迷糊糊的王起明从澡盆里搀出来,为他一把一把地擦干了身子。 “你可瘦多了。”她心疼地说。 “是呵。” 她帮他穿上那条小号的件仔裤,感慨地发现他的腰又细了半圈。 “这可怎么办,”她说,“连小号的穿上都挂不住腰了” “赶明儿,你到儿童商店给我买条新的得了!” 就这么着,七件样品在第七天的头上算是做成了。 郭燕欣赏着这七件毛衣,心里头又是高兴又是辛酸。 她不知道该怎么说,该说什么。 她扭头想叫丈夫,却见已经穿好衬衫,打着半结领带,准备出发送货的丈夫倒在沙发上睡熟了。 她不知该怎么办,蹲在他身前,看着他的睡态,少顷,摇醒了他。 他懵懵地起了身,让妻子打好领带,穿好西装,使劲儿地眨巴着眼睛。 “醒明白了吗?”她问。 “醒明白了吗?”他回答。 “去吧,把时装大道上都震喽!”她说,充满了鼓励和期望。 王起明信心十足地点点头: “燕儿,你就瞧好吧!” 这家服装展销室是由一名叫安东尼的意大利设计师开办的。安东尼,这名字听上去是个健壮潇洒的小伙子,其实,是个温文尔雅的小老头,就是上回接待王起明的那个小老头。 当然啦,眼前的小老头,也肯定在当年是个英俊小伙;眼前要是有个英俊小伙,将来也备不住得成个小老头。 这就是当安东尼一件一件地审看样品时,王起明审看安东尼,心里头冒出的想法。 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这个想法挺好玩。 安东尼一件又一件地审看每件样品。他的目光很挑剔,很严厉,显然带有很高的专业水准。 王起明有些担心自己的手艺。可是,担心归担心,脸上可是一点点都不能挂出来。 在美国,让人看出不自信来,跟自己去跳河上吊也没什么两样。 安东尼终于抬起了头,用他那不大熟练老道的英语,轻轻地说: “很好。我很满意。” 王起明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安东尼又从柜里取出了十几张草图,摊在了办公桌上。 “这是十二张草图,”安东尼说,“你拿去,把它们完善一下,做出样品来。” 王起明伏下身去,一张一张地看那草图,“年轻人。”安东尼又叮嘱道,“八月二十日前,你要把样品做出来。我知道,这个期限是苛刻的。但是你我都没有办法,因为九月底在纽约有个世界级的时装表演。我不想失去这个机会——你也一样。” “是的。” 王起明点头。到美国以后,他胆白了,“机会”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安东尼从抽屉拿出来支票本。 王起明注视着那个本子。 安东尼在上面迅速地写下了数目和自己的签名。 “年轻人,希望你能收下它。”安东尼把那张支票递在了王起明手里。 王起明用眼角扫了一眼那张支票。 2400美金。 他的心跳一下子快了好几倍。 “谢谢,谢谢!”他接过支票,和安东尼握手。 安东尼拍着他的肩膀说:“来吧,年轻人,我这里永远欢迎你!” 王起明走进服装展销室。那张支票鼓舞了他。 一个星期2400元。 一个月,就是9600元! 盖了! 谁想得到呢! 他忘记了疲劳,忘记了东方人的矜持,在第七大道上又是跑又是跳。 好在美国人见得多了,并没有人为他狂喜的举止多投过一瞥目光。为了更多地掌握一些美国时装流行资料,王起明开始花费一些时间去逛大街。 他拿着小本子,一家时装店一家时装店地看下去。每个橱窗前,他都要伫立很久。 以前,他最头疼的就是陪郭燕去逛商店、看衣服,那时,他觉得这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有那工夫,干点什么不好?” 那时候,他常这么说。 可是现在,他却兴趣十足地一个一个地看橱窗,逛商店。 为了生存,要改变自己。 其实,这很容易。 他不知不觉地拐了两个街口,突然觉得这里的橱窗有点与前面的不一样。 男女两性的性器官,在这些橱窗里成了公开展览的展品。 摆着各种做爱姿势的图片,也放得大大的,布满了橱窗。 至于赤裸的美女照片,则被制做得比真人还大,挂在商店楼房的墙上。 除了这些商店,还有几家X级的影院,紧紧地排在一起。 充斥性内容的俱乐部也几家并列,争着招揽生意。 这是哪儿啊? 王起明记起在湘院楼的时候,大厨、“炒锅”都津津有味地提过这个地方,说是靠近时代广场,是纽约的四十二大街,“最风流的去处”。 王起明找到了路牌,走过去一年,不错,清清楚楚地写着:“四十二大街。” 被一种好奇心驱使,他决定进一家影院去看看。 这是一家肮脏,又冒着一股腥臊气的小电影院。 黑洞洞的放映厅里,先是什么也看不见,等他看清了银幕上的画面,先吓了一跳。 正放映的是一部不堪入目的黄色影片。 他坐下来,还没有坐稳,一个几乎全裸的洋女人裹着一身劣等香水的气味,一屁股坐在了他的腿上。 “你想到一对一的房间里去吗?”她劈头就是这么一句。 王起明先是一惊,等转过筋来后,就赶忙一个劲儿的摆头。 “我会让你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会给你带来欢乐。” 这话,显然是这里的姑娘们的职业用语,虽然说得甜甜腻腻,要是仍然使人只感到一种恐惧。 洋女人很有经验,并不等着王起明同意,就拉起他三步两步,进了一间黑屋子。 这可以算是包厢? 从里面可以清楚地看见银幕上的影片,屋里只能容下两个人。 王起明刚坐下,那女人的一头长发就已经在他的小腹上摇来摆去了。 那女人肉麻的语言安慰他,让他放松,但他紧张得不得了,竟不能成事。 “Are you chiken?”洋女人说着拍了一下他的屁股,“Get up来,完事了。) 王起明慌慌张张,提起了裤子就要走。 洋女人把一只手伸出来,拦住他。 他赶快拿出二十块钱递给她。 洋女人又伸出一只手。 他摆摆头。 “小气鬼!”洋女人骂他,把他推出了那间黑屋子。 王起明一边扣皮带,一边跑出了电影院。他来到马路上,目不斜视,一头扎进了地铁,老老实实地回了家。 从此,他再也不敢瞎逛了。 每个新移民都有一个梦。 这梦就买一辆汽车。 每个移民到了美国就会发现,原来这个梦是最容易应成现实的了。 美国的汽车,太多了,多得成了灾,成了害,要想买一辆汽车,是易容易不过的事情了。 可是,你要想做其他的梦,象住好、吃好、睡好,这些来美国之前觉得根本不是梦想的梦想,在美国要实现可比登天还难,非有两把刷子不可。 不费什么劲,王起明考下了个汽车驾驶执照。 他又花了400元美金,买了一部1976年的Buic车。 美国人活着有一乐儿,就是开汽车兜风。 王起明既然到了美国,既然有了自己的丰,那就得过一下美国人的瘾。兜风去! 在一个长周末,他邀请来了几个客人,一起去长岛的琼斯海滩。 几个客人都是熟人。 一个是餐馆的小李。还有一个是从北京中央美院来的画家陈奋,再有就是陈奋的妻子杨兰。杨兰是陪读来的美国,正在一个美国人家里当保姆。 大家平日都忙得顾头难顾腚,谁也没工夫出来转转,因此一坐上那辆老爷车,都吱哇乱叫,觉得从未有过的痛快。 满满的一车人,压得老爷车的四个轮胎瘪瘪的,车身紧擦着地皮,紧倒着粗气,向前跑着。 车窗子是打开的,宜人的风吹了进来,抚摸着人们的脸,一画的穷哥儿们,一车的欢笑。大家伙都象是出了笼子的鸟一样地乐,叫,欢势。 “啊——!” 陈奋一声叫,大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都看着他。 “太阳啊,美国的太阳!” 他这么一嗓子,大家才知道他这是要做诗。大家忍着笑,听陈奋朗诵他的诗。 ……我感激你呀,我爱你。 只有你,不属于某个人, 只有你,最公平最无私, 不管他, 有多么伟大,富有得都冒了油儿, 也只能接受到你的 一份阳光—— 和每个人一样! 尽管我 穷得叮当乱响, 可我同样可以 得到属于我的 那一份阳光。 没人阻挡得了 没人限制得了; 啊太阳, 公平的太阳! 谁也不敢说——连陈奋自己也不敢说——这诗有多么好,更不敢说陈奋是个什么了不起的诗人。可是,这首诗里头还真有几句说得这些穷哥儿们心里热乎乎的。 王起明也跟着喊:“啊,太阳,你是够哥儿们的!” 小李喊:“太阳!我要是每天都能见到你,就好啦!” “今儿是怎么啦,”杨兰说,“怎么都对太阳感叹起来了。” “我难得见到太阳。”王起明说。 “我也是。”小李说。 “我倒是天天晒太阳。”陈奋接上说,“中央公园、第五大道,我每天坐在那儿的太阳底下,一坐就是一整天,画那些没法落笔的大肥婆,每天我画得口干舌燥,头晕眼花。” “灿烂的朝霞 映照着金色的北京 庄严的乐曲, 报道着祖国的黎明……” 坐在一旁的郭燕,小声地哼起了《北京颂歌》。 大家也打住了,七嘴八舌一起跟着唱了起来。 “啊,北京呵 北京……” 汽车驶到了琼斯海滩。 他们跳下车来,走到海滩上,手拉着手,眺望着海洋深处。 海平线,一望无际。 “那头儿是什么地方?”小李望着海洋,轻声发问。 大家都知道,顺着海洋一直下去,假如能够这么走下去,会遇到一个城市。 他们都是从那个城市来的。 那儿的人都很熟悉,说的是带着儿化的北京方言,骑的是自行车。 王起明还仿佛听见了乐团排演厅里头乐队调音的声音,还有宁宁练琴的琴声。 他们站在那儿。 涨潮了,海水打湿了他们的裤脚。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