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二、国民党的改造


  蒋介石退台以后痛定思痛,认为大陆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内许多党员对信仰三民主义的动摇,导致国民党人心涣散,战斗力不强。蒋介石“复职视事”重新获得了“总统”名分后,即着手整顿国民党。

  1.检讨与反省

  蒋介石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孙中山逝世后,他背叛了革命,在国民党内逐渐地夺取了领导权,成为中华民国的总统,国民党军队的最高统帅和国民党总裁,权倾一时。
  然而,就是以此之盛,却于内战中节节败退,连外国势力大力支持也无济于事,其800万正规军队短短几年时间便差不多全部覆灭,他自己当然也很伤心,以至于痛苦反省。在节节失利中,蒋介石为失败所作的检讨主要有三次。
  蒋介石第一次对国民党作全面性的检讨,是在1947年召开的中国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上。此时内战爆发已有两年,1945年日投降后,蒋介石便积极准备打内战,以“消灭中国共产党”。初是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到1946年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战争,在华北麻北等地蒋介石的进攻虽遭顽强抵抗,但也算是连连得手。六届四中全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这次大会的中心内容,是“结束训政,促进宪政”和用武力解决中共问题,会议公布了国民党四中全会宣言和现阶段的任务方针。
  在宣言中,蒋介石把内战责任完全推到中共身上,说中共及其武力是国家“统一障碍”,发誓要用武力消灭之。然后又假意劝告中共觉悟和知“武力之不可终恃”,把自己说成是和平的使者。这是蒋介石惯用的手法,他一方面要发动全面内战,一方面都又极尽粉饰之能事,还要把自己扮成圣人,目的在于掩盖刽子手的本质。
  关于“现阶段的任务”问题,蒋介石分成四项来解释。由于其在军事上,尽管占据了不少地盘,但兵力损失不少,国民党的战斗力减弱,腐败盛行,已显败相,因此蒋介石把对过去的检讨放在首要位置来阐述。
  蒋介石在此次检讨中,主要指出国民党对理论研究的忽视,致使“本党不足以满党员之意而厌国人之望”。具体说是研究不够,缺乏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政府工作又流于形式化和衙门化,缺少实际效果。“吾等忽视革命理论,对于三民主义与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之农、工群众的关系没有深切的了解。”
  他接着指出:在六全大会以前征收党员偏于知识分子。蒋介石认为这种知识分子,看重于个人自由,使党的组织训练纪律感到困难。这些人在生产不发达及其他各种事业未有开展的情形下,均往机关方面走,使国民党不能深人民众,当然更谈不上看重民众运动了。
  蒋介石说,他所领导的国民党执政以来,许多人入党,都是想做官找事,等他们达到目的,大多与他的党疏远:
  甚或转而利用党,压迫党;未达到者,亦多忙于做官找事,甚或由失望而怨望,发生反党行为,党不仅与人民不发生好多关系,且与党员亦不发生好多关系,一切孤立,一切空虚,党派成了有名无实。
  蒋介石把一切归咎于党员对革命理论研究不够,只想做官,为自己谋私利。其实这也是在他的带动之下才如此的,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入党作官主义者,上梁不正下梁歪。但蒋介石可没有如此反省过,即使他这样反省过,也不会真的就如此检讨出来。蒋介石最善于为自己抹红脸。由此可见,其检讨和反省本质上无非是为自己推卸责任。
  他可不管别人是否会轻而易举反驳倒他,依然由上述的“定理”大加分析国民党在实践中失去政治中作用的原因:
  因为党员忽视革命理论,对于“以党治国”的遗教,没有深刻的了解与正确的应用,以致“训政时期”的“党政关系犯了莫大错误”。党不能管理从政党员,更不可能根据政纲政策予以指导,因此党失掉了实际政治中心的作用,使党员不看重它。而从政党员又不执行党的政策,党亦无可奈何。反之,“对于他的贪污舞弊,不能批评,且须为了隐蔽。”“而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则归因于党。”这样一来:
  党除为从政党员诽谤外,不能有任何作用。党受从政党负的不良影响异常之大。
  蒋介石的这个检讨对现实分析比较客观,但对原因的说明则基本上是错误的,党员不守法纪,并非理论学习不够,而是因为国民党对不法党员的询私舞弊进行包庇。比如四大家族中的孔祥熙在1943年至1944年间,贪污美金债券19159920美元,合当时法币264700万元,证据确凿,却没有被公开。1945年8月,《中央日报》只刊出一张孔氏辞职获准的消息了事,蒋介石并没有把他怎样。暗中包庇,世人不知其详,这是典型“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所致。
  在这些方面,蒋介石总结失败原因时,却只字不提,因而其政府贪官污吏日益增多,以致全盘腐化。如此的政府,如何不灭亡呢?
  蒋介石于此坦白承认了其训政失败,“现不得不结束训政”。他更是坦白承认国民党的弊病:
  党的病状确已陷于积重难返之势,非一人一事一时一地之改革所能为力,必须从根本上着眼,为全面之更张,大刀阔斧,由外及内,总检讨,大革新不必囿于现实,尤须要有革命理想。
  蒋介石对其党病状的严重,的确有所明白,但是他所指的克服症状的方法却无法有任何效果,劝党人学理论,整顿思想,如何能够根治呢?所以蒋介石这次在国民全会上虽然厉言声色,但却无多少人听进耳朵里去,大家心照不宣地回到自己位置依如前行事,更何况随之而来的军事失败,如山崩裂,仿佛倾刻之间,蒋氏王朝在中国大陆便瓦解了。
  第二次更猛烈的检讨和反省是在到台湾前后的日子里。
  其实,对于军事失败之检讨,自抗战后期,特别是1944年春夏以来的军事失败后,蒋介石经常检讨失败原因和痛批他的高级将领,并狠抓军队建设,自反其军队中的腐败与军纪败坏,但效果不大。这一次大陆的全军瓦解,蒋介石是确确实实心酸不已,为求卷土重来,蒋介石更在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理论等方面,不断进行深刻检讨和自省。
  1949年4月27日,即国民党政府的首都被解放后第四天,蒋介石曾公开承认自己的失败是“政治的缺点,经济的恐慌,内部组织的松懈”。同年12月底,他又于自己日记中认为自己:“党务、经济、军事、外交、教育已彻底失败。”
  蒋介石败退台湾,当然得对天下人有个说法,这种差不多全军覆灭的事实蒋介石再会粉饰,也不至于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为之检讨吧。在此时,蒋介石认为他的失败是由于军事的崩溃。而对于军事崩溃的反省,蒋介石认为是由于军人固有德性的失掉和制度的不健全与非科学化,或非现代化,还有人事制度、管理制度亦均不健全。1949年10月16日,蒋介石在阳明山讲话时说:
  我们今天失败原因很多,而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军事的崩溃。军事之所以崩溃,是由于我们军事上的制度——诸如教育制度、人事制度和经理制度皆未能健全地建立起来,所以一切部队、机关、学校,在人事上不能新陈代谢,在经理上不能综核名实,而军事教育尤未能养成革命军人应具有的学问和精神。
  1949年12月12日,蒋介石在“革命实践研究院”讲解《西南战局演变之经过》,对其部队战术,又有批评和补充。第一,解放军在川东作战中,一贯采取避正面,迂回渗透战法扰其背后,而其部队长官,却无此准备,防线很快即被击溃。蒋介石针对此认为,应当采用广泛的正面搜索,控制大量预备队,注意纵深配备。第二,解放军专门袭击其指挥部,使部队在作战中处处被动,不堪一击。为此,应当实行团以上指挥部设三处的办法。一处为假指挥部,对外公开;一处为幕僚办公处;一处是指挥官的驻地。这是蒋介石具体指出其部队战术方面的错误。
  同时,蒋介石对其战略错误有所认识,他说:
  至于军事失败的近因,乃是由于我们战略的错误。我们……误信马歇尔的调处,将最精良的国军开到东北,以致内地空虚,各战场都感到兵力单薄。
  1952年1月5日,他又说:
  我们所以失败,第一在于制度没有建立;第二在于组织之不健全。”“就制度而言,我们所以失败,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军队监察制度没有确立的结果。自从党代表制取消,政治部改成部队长的幕僚机关以后,军队的监察即无从实施;同时因为政工人事的不健全,故政训工作亦完全失败。……后来,由于各级部队长都受过党的教育,同时为求军队人事统一,乃将党代表制改为政工制。而这个制度实行之后,最大的缺点就是各级部队长的工作,无人负责监察,尤其作战成绩,更无从判断虚实,所有贪污腐败的现象,都发生出来。又由于政工人员本身程度的低落,对于主义的认识不够,于是官兵均缺乏政治训练,对敌作战就意志薄弱,战斗精神完全丧失,尤其对民众,则不知爱护联系,甚至恣意骚扰,以致军风军纪荡然无存。这种没有灵魂的军队,自然非走上失败的道路不可。
  蒋介石这种检讨失败的原因,从来就没有一个成型的固定说法,到1950年1月23日,他在阳明山讲《今后军事教育的方针》时,又把四年内战失败的最大原因,归咎于他的官兵学习美国军人生活方式,却没有学会美国军人的奉公守法、认真负责。崇尚科学的长处。
  后在1956年,蒋介石写《苏俄在中国》时,则又把其失败原因归之于战略和战术两大方面。关于战略方面:抗战时期和苏联建交,使苏联帮助中共向社会各方面“渗透”。1937年接受国共合作抗战,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保存了中共军队,使其在抗战时期发展壮大;抗战胜利后,接收东北,未便其由联合国处理,因而使精锐军队分散于东北,未能集中优势兵力于华北或华东地区;抗战胜利后,接受了和平谈判,未能抓紧时机,全力进攻解放军。关于技术方面:使中共合法化;未实行全面战争对待中共,特别是政治、经济、宣传各个方面的战争不到位;军队政治工作的忽略,等等。
  蒋介石这些时期的反省,对于自己的错误却只字未提,只是空洞地说,这一切他有责任,可见他其实并未找到根本原因。当然也不可能找到根本原因,后来在国民党七全大会上的检讨系统全面一些,但依然是不入骨肉。
  1952年10月10日至10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台北召开,蒋介石在会上作了《对本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再一次重点检讨了大陆失败的原因,分为七个方面。
  一是三民主义信仰不纯。蒋介石认为大陆失败的第一个原因,是国民党大多数党员对三民主义认识不正确,因而就谈不上什么信仰问题,加之许多问题认识不清,自然无法同共产主义对阵。他说:“这些人一到他共产主义的面前便迷们下来,拿他共产主义来解释三民主义,……还有一些党员要借总理讲的‘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一句话,曲解了三民主义,去靠拢共党。”
  二是国际外交上的失败。“帝俄东侵”,造成日俄战争,从此东北问题已成国际问题;苏联对中共的支持和帮助,而美国对自己帮助未尽全力;《雅尔塔密约》以牺牲中国权利换取斯大林对日宣战。
  三是政治上的失败。政党政治的失败,主要是1948年副总统的自由竞选导致只争派系,不分敌我,而招致整个的崩溃;民主政治的弱点。认为中国共产党利用了他们“倡导”的民主政治。
  四是经济上的失败。抗战时期经济已遭很大破坏,而1947年宋子文又擅自动用中央银行币制改革基金,从而导致经济全面崩溃。
  五是教育上的失败。蒋介石一直很关注教育问题,他指责这些方面的失误:教育中的电影广播、书刊,“不是国际主义的文学,便是赤色组织的宣传”;大专院校充斥着共产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不学习三民主义为民生哲学;个人自由主义者要求学术自由,要国民党退出学校,结果让中共把学校变成其城市活动的大本营;“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成为仇视民族文化的口号,使帝俄以此作为“消灭我民族精神的手法”。
  六是军事上的失败。此检讨与反省是老生常谈,一切不着边际,完全归咎于“三人小组”的调处。
  七是从战争本质上作综合的检讨。中共打的是“总体战”,即从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和军事的一切可能作战;国民党军队动员作战的失败,没有搞总体战对抗中共;“唯物主义的流毒”。蒋介石认为唯物主义是功利主义,是斯拉夫主义的伪装,它攻入我们中国文化的根源。
  八是国民党本身的失败。蒋介石认为最主要的失败原因,是三民主义信仰的动摇。中共“曲解”三民主义,提出“革命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等,以致有些国民党人也相信;“毁伤革命领导者”,苏联和中共集中“诬蔑于中正之一身”;逼他下野,蒋介石认为大家逼他下野,是国民党党德的丧失。
  实实在在地说,蒋介石每次的检讨和反省,虽然不断更换说法,有时的确言语深刻,批评也极为严厉,但那也只是在某些无关痛痒的失误方面。而对于他自己的独断专横,在全国搞独裁,一切私有,政治腐败等等,特别是他个人既当政治家,又当军事家,还当文化领袖,这种个人领导作风的不民主和不科学,蒋介石一点反省也没有,倒是把下属和国民党骂了一通,却不明白,这一切实际上是他一手造成的。
  蒋介石一直接照封建帝王的模式在统治中国,所以必然失败,在失败之后,他虽然不愿批评自己,但多少进行一定的检讨和反省,这一点还应当给以肯定。但最无意义的是这种检讨太表面化,所以对国民党的发展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

  2.“改造”声势

  失去大陆,蒋介石认为“是党的失败,而党的失败主因,是一般党员对三民主义之信仰的动摇,其应特别警惕者:(一)曲解三民主义;(二)毁弃革命领袖。因此,蒋介石下定决心要改造国民党,把台湾建成“反共复国的基地”。
  早在内战时期,蒋介石就觉得“应当彻底改造我们的党,改组我们的革命组织”。只不过那时国民党内外交困:外部方面既有中国共产党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种种针锋相对,也有外国势力带给他和他的“党国”的种种压力;内部有国民党各派系的明争暗斗,其独裁统治引起普遍不满,倒蒋之势汹涌而起。以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节节退缩,兵败如山倒。国民党当然没有时间来整顿自己,蒋介石也无此心力。直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台湾海峡,蒋介石才获得喘息机会。加之,自己已复职“总统”后,也有了名分,为重新控制在台湾地区的国民党及其领导权,蒋介石遂决定全面改造国民党。
  而实际上,中国国民党的这次改造,发轫于1949年7月18日,蒋介石于广州举行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他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改造决定,并获通过。
  1949年9月20日,蒋介石发表《为本党改造告全党同志书》,号召全党研讨改造方案,提出彻底肃清失败主义毒素,痛除派系倾轧,铲除官僚主义作风问题,从而明确了此次改造的宗旨。
  蒋介石此时制造“改造”声势实际是一箭双雕,一方面可以利用改造机会,纯化国民党为其服务;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利用此机会彻底挤垮党内不同派系,特别是将桂系彻底击败。
  1950年7月2日,在国民党中常会上,蒋介石发表《关于实施本党改造之说明》。该会通过了“党务改造案”,决定:中央委员会暂停行使职权,成立中央改造委员会;开除认为不合格的党员,成立中央评议委员会;提出在“反共救国”中吸收新党员,在政治改革中提拔干部。
  同年8月5日,国民党组成由陈诚、张其昀、张道藩、谷正纲、蒋经国等十六人组成的“中央改造委员会”。知名地理学家张其昀被任命为秘书长,该委员会取代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职权,成为“太上内阁”,正式开始对国民党的改造。在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中央改造委员会大纲》。会后提出中国国民党改造纲要,称为《本党改造纲要》。共十一大项:
  (一)总则。中国国民党为民主政党并扩大其社会基础;对于其他反共抗俄的民主政党尊重并与他们合作,共同“为拯救国家维护民主政治而奋斗”。
  (二)国民党的构成。以广大民众为社会基础,以爱国的革命分子为构成。
  (三)国民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权制”;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四)国民党的组织整顿共十条。主要是“淘汰腐恶分子,加强革命阵容,实行彻底整肃”。其肃整对象为:“叛国通敌”者、“跨党变节”者、“毁纪反党”者、“贪污演职”者、“信仰动摇”者、“不正当经营以取暴利为目的”者。
  (五)国民党的干部原则四条:大公无私、忠诚守纪和有领导才能以及接近青年、劳动民众“并能为其利益而奋斗”。
  (六)国民党的作用。彻底改革过去错误作风,为实现主义而奋斗,深入民众;讲求效能;精诚团结。
  (七)国民党的领导。1.以原则为领导:以思想沟通全党;以政策决定人事;以工作考核党员;以是非解决纠纷。2.一元领导:组织决定一切;“领袖采行组织决定,干部贯彻领袖的意志”;“以组织决策,以政策领导政治”。3.民主领导:上下意见沟通;“以讨论统一意见,以说服打通思想”;“以宣传号召同情”;“以实践取得信任”。
  (八)党员权利与义务。权利是:有选举和被选举之权;“有受提名扶植之权,有爱党救国抚恤之权”。义务是:研究理论;宣扬主义;遵守党章;缴纳党费;出席会议等义务。
  (九)纪律五条。不准违反肃整条款;保密规定;不准组织小组织和违背党的政策与命令和不缴党费;不准不出席小组会议。对违纪的制裁有四种:警告、停止党权、开除党籍、解散党的组织。
  (十)凡处地下之组织,条款另定。
  (十一)党政关系。实行政党政治,依主义定政策,以政策决定人事,以组织管理党员;党的政策应透过民意机关及在政府服务之党员,依法定程序构成法令及政令。
  1950年8月16日,台湾“行政院”通过《台湾省各县市行政区域调整方案》。第二天,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通过《中央改造委员会各处组会组织章程》,依据新的行政区划重建党的地方组织。
  这段时期,国民党改造党的项目,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党员归队和整肃。1950年10月6日,蒋介石发出通报,党员重新登记,规定登记时间为20日,过期不等,以示其忠心,个别情形可以补办手续;整肃较为严格认真,既对党员整肃,也对干部整肃,同时处理党内外财物,等等。
  二是关于党政关系改造。蒋介石改造国民党,很注重党政关系改革,1951年2月28日,“中央改造委员会”通过党政关系大纲及其说明,指出在民意机关和政府机关均加强党的控制,设立党部或政治小组,以党组织管理和决策。但在司法、考核机关中不设党组织,使其独立行事。
  在省市县机构中设政治综合小组,使党政民三方面领导人可以齐集一堂,沟通意见;遇有争执难以解决时,即由中央裁决。
  三是加强民运工作。蒋介石认为自己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党群关系的对立。到台湾后,他吸收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经验,改造国民党时,所以特别注重改善党群关系,加强民运工作。具体表现为:为扩大农民的利益办事;为工人利益办事;关心青年生活;提高妇女地位等。
  四是进行广泛社会调查,沟通全党思想,走群众路线,广征意见,以便于改造。
  蒋介石对党务的改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对地方党务的改造。蒋介石认为党的改造成败在基层,基层就是地方党的组织。1950年9月,“中央改造委员会”通过《中国国民党省级所属党部改造之措施及组织规程》和《改造期间区党分部小组划编及改组原则》。10月又通过《中国国民党省级改造委员会组织规程》和《中国国民党县(市)改造委员会组织规程》,作为地方党改造的根据。同时规定地方党务改造期限:区党分部五个月完成;县市党部七个月;省级党部九个月。
  二是职业党部和知识青年党部之改造。职业党部又分职业工人和产业工人两大类,其改造除归队、整肃、吸收的党员外,重在经济改造运动和社会改造运动。
  三是海外党务改造。首先是恢复海外党部其次是通过改造强化组织力量;“培训反共斗争精神”;实施党员训练;改进党部与使馆联络工作。再次是作好宣传工作,积极开展侨运。
  四是掀起“反共抗俄总动员运动”。此项运动1952年2月1日发起,蒋介石为达到动员目的,发起对台湾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四大改造运动。
  五是革命实践运动。1952年3月,“中央改造委员会”又公布《革命实践运动纲要》,主要内容为:加强五院之间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五权宪法”精神;今后努力目标为建立“三民主义的国家”;一切从头重做,“能建设台湾就能反攻大陆”。
  蒋介石在台湾进行的以上改造运动,自1950年起,到1952年10月10日国民党“七大”开幕之日止,经两年三个月而完成。蒋介石基本上取得了两项成绩:
  一是重新整顿了国民党组织。蒋介石通过对国民党的改造,肃清了非蒋派势力。对党员训练加强,改造了党部,从而使蒋介石对国民党的控制加强。
  二是削弱了国民党内非蒋派别的政治力量。蒋介石总结以往经验,借“改造”之机,把一大批异己力量压了下去。对统军的,解除其兵柄;对从政的,剥夺其实权。
  在“改造”运动中,损失最大的当数长期把持国民党组织大权的陈立夫、陈果夫及其牵头的CC系。同时,蒋介石还通过设立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把那些过去有势力的党内元老供起来,实际上是架空他们。
  当然,通过改造,蒋介石也安置了一批忠于自己的人,其典型表现一是让他的儿子蒋经国进入国民党中央决策机构,二是让他的得意门生陈诚扶摇直上,三是让名不见经传的严家淦崭露头角。
  轰轰烈烈两年多的国民党“改造”声势渐渐平静下去,国民党内部权力结构进行重新组合,蒋介石在台湾稳住了阵脚,在台湾的国民党小朝廷再也没有一支政治力量可以和蒋介石“对话”了,他自然也不再会担心被迫辞职下野,可以得心应手地在台湾大搞其独裁专政了,这一回由于地方小,人员少,再加上他已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改造,加强国民党为其服务的能力。而且,蒋介石将儿子蒋经国扶持起来,准备着接他这封建小王朝的班。这是蒋介石改造国民党的两个最大收获。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