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3 底特律城的疯亨利


   老福特悲哀地意识到:他永远失去了儿子
   亨利·福特成了底特律的名人
   从机械师到总机械师
   他把一位工友换下的鞋用钉子钉在了地板上
   “亨利正在制作某种东西,也许哪天我会告诉你。”
   安装好的汽车出不去门了
   无马之车与“发疯的亨利”
   第一次试车与第一起车祸
   驾车荣归故里

  1892年秋的一个早晨,亨利·福特的家门口簇拥了许多人,他们都是来为亨利和克拉拉送行的。经过仔细挑选的一些家具和行李物品被装在几辆马车上,亨利和克拉拉站在人群中与亲友话别。亨利自然是喜气洋洋,而克拉拉则是满腹心事。经不住亨利的一再劝说,贤淑的克拉拉到头来还是同意了亨利的搬家计划,秋收刚刚结束,他们就动身前往底特律城。
  在所有的人当中,最难过的应该算是亨利的父亲威廉。老人知道,如果说上次亨利的离家出走还带有些男孩子的稚气、只是儿子对外部世界的一次小小探索的话,那么这次搬迁标志着亨利彻底告别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开始融人城市,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了。这么多年来,老威廉费了许多心血,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想缓和自己和大儿子紧张的关系,特别是在亨利成家后,威廉寄希望于幸福美满安定的家庭生活能够挽留住自己的大儿子,来继承自己的农场和田园,然而,他的努力终究没有战胜城市和机器对亨利的巨大吸引力。
  “我终于还是失去了他。”老人站在一旁,心中充满了悲哀。
  在亲人们的告别声中,马车出发了,亨利向亲友们不停地挥着手,当他口头看自己的妻子时,发现克拉拉的眼里闪烁着泪花。
  “亲爱的,我知道你为了我作出了多么大的牺牲。”亨利安慰着妻子,“请相信我,我们会在那儿生活得很好的。”亨利停顿了一下,“因为只有在那里,才能实现我多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梦想是美好的,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亨利和克拉拉首先搬进了约翰大街的一所住房,这是一套两间的住房,房间都很小,而且光线不太好,幸好亨利他们是在搬家之前先来看了房子,所以才挑了有限的几件家具运过来。新的住处也有一个优点,就是离亨利工作的地方非常近。
  爱迪生公司在底特律的分厂当时是底特律一家比较大的企业,可以说它也是整个底特律的主要动力源。当时,底特律80%的住户用电是靠这家公司提供的。作为一名新来的技师,亨利的工作是很辛苦的。起初,亨利的工作主要是在一个变电所负责各种机器的安装和检修,而且是夜班,也就是从下午6点到次日清晨6点,月薪45美元。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亨利一到了这种四周摆满了机器、空气中弥漫着汽油味、发动机的声音震耳欲聋的环境里却仿佛是如鱼得水。由于他那种从小就培养起来的对机器的近乎于狂热的爱好,所以他的工作态度十分认真,对新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也逐渐地得心应手起来,“从而赢得了工友们的尊敬与好评。
  与亨利的工作情形相反,克拉拉的生活就难过得多。每天白天,“亨利下夜班回家后就一头倒在床上睡觉,克拉拉则开始收拾屋子,准备饭菜。对于克拉拉来说,最高兴的事是亲友的来访,自从他们搬到城里之后,老福特每隔半个月来一次,看望自己的儿子儿媳。亨利的弟弟妹妹,克拉拉的妹妹以及其他亲友,也是家中的常客。每当亲友们到来,克拉拉就非常高兴。亨利的大弟弟约翰;当时的主要工作是每天把产自迪尔本农场的牛奶用马车送到底特律的各个牛奶店。他经常顺便来看望哥哥一家。每当亨利不在家,克拉拉就干脆搭上约翰的马车,回到迪尔本看看。
  搬到底特律不到半年,克拉拉就怀孕了,在此以后,亨利尽管工作很忙,仍然把相当大一部分精力从机器转移到了妻子身上。除了上班以外,更多的时间是陪伴自己的妻子,减少了对外的联系。而就在这时,汽油做动力的汽车开始在美国出现了。
  1893年9月,美国各大报纸都登载了这样的消息:“无马之车在美国诞生”、“兄弟俩的发明”、“奇迹!用汽油发动的车”,等等。原来,在比欧洲落后了七八年之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杜里埃和弗兰克·杜里埃兄弟二人终于制造出了美国第一辆用汽油作动力的“无马之车”,并在本州的斯普林菲尔德试车成功。此时亨利·福特的注意力却暂时地转移到了家里,因为此时的克拉拉怀孕已有8个月了。
  1893年11月6日上午,年轻的助产士威廉·麦克唐纳背着药箱,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了巴克莱大街的一套寓所。这是亨利和克拉拉在底特律的新住所。自从克拉拉怀孕后,她常常抱怨原来的住所离工厂太近。为了不影响妻子的休息,亨利搬到了现在的巴克莱大街58号,这儿离那些整天机器轰鸣的工厂远了一些。
  威廉·麦克唐纳是一个刚从医校毕业的学生,独自一人来到底特律工作。亨利是听工友们的推荐,这段时间一直请这个小伙子负责克拉拉的保健工作。麦克唐纳为人热情,工作起来不怕辛苦,赢得了亨利的赞赏和克拉拉的信任。可是在几年后,亨利才终于意识到,他选择这样一个热情有余、经验不足的年轻人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因为克拉拉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不得不去医院重新做了手术。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却永远丧失了生育功能,爱德塞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亨利把这一不幸的事件再与当年母亲的去世联系在一起,更加深了他对医生的敌意。
  由于原先估计的预产期就在这几天,而且工厂也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所以亨利最近几天一直呆在家里,寸步不离妻子的身边。麦克唐纳刚进门没多久,克拉拉就出现了产前的阵痛。
  “孩子就要出生了!”麦克唐纳赶紧开始做接生的准备工作,一阵的忙乱,年轻的助产士的额头上出现了汗珠。亨利拿来一条毛巾,轻轻擦去麦克唐纳脸上的汗珠,“没关系,麦克,不用紧张,”亨利安慰经验不足的助产士,“相信自己,你又不是第一次做,我会当好你的助手的,我相信我妻子也是个坚强的女人!”
  在一阵啼哭声中,一个健康的男孩终于来到了这个世界,母子平安。亨利紧紧握住克拉拉的手,安慰着妻子,年轻的助产士则瘫坐在一旁,他的疲劳程度丝毫不亚于孩子的母亲。
  在给孩子施行洗礼时,亲友们都来了。老威廉抱着自己的长孙,一向十分严肃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自从亨利夫妇离开了迪尔本镇,威廉就一直郁郁寡欢,即使是进城来看望儿子,也不多说话。孙子的诞生给威廉带来了莫大的安慰。
  “我已经同克拉拉商量过了,”亨利大声向亲友们宣布,“孩子就叫爱德塞吧。”
  “爱德塞!”鲁迪曼夫人玛格丽特最先反应过来。她当然清楚,爱德塞·鲁迪曼,是亨利小时候的伺学、最好的朋友,在当时亨利班上所有的孩子中,爱德塞的成绩是最优秀的,所以,他也是亨利心中的英雄。由于玛格丽特嫁给了爱德塞的弟弟詹姆斯·鲁迪曼,所以此时鲁迪曼家和亨利家早已是亲成了。亨利给自己的孩子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儿子能像好朋友那样从小就出类拔萃,因为此时的鲁迪曼已经完成了在大学的深造,开始在国内化学界崭露头角了,后来爱德塞·鲁迪曼成为美国著名的化学家。
  “亨利和我还查了查字典,”克拉拉又补充说,一用爱德塞的发音相近的还有一个人名是埃提厄,他是一位曾经在公元五世纪时侵略过罗马帝国的匈奴国王,在他们的语言中,这个名字又是‘富贵’的意思。”
  带着喜得贵子的喜悦,亨利又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工作。或许真是这个小生命的诞生带来的好运,亨利的工作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绿乱的转机。由于缺乏人手,在公司总经理亚历山大·道的授意下,没过多久,亨利就从变电所调到了爱迪生照明公司总厂。那里积压了不少等待修理的机器。亨利委托亲人们照顾妻子,自己则一天到晚扎在公司里忙碌。几个月后,那批长期积压的机器都得到了修理,又能正常运转了。亨利的努力也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他被提升为公司的副总机械师,月收入也升到了75美元。短短几个月后,亨利·福特成了底特律爱迪生照明公司的总机械师,月薪100美元,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收入。而这时的亨利,已经是过了“而立之年”的人了。然而不管怎么样,能够在亨利的这个年纪做到大公司里的总机械师的人在当时的底特律也是凤毛议角。所以亨利·福特也成了底特律的名人,他还被聘为底特律基督教青年技工学校的兼职教师,一方面向学生们讲授机械技术,一方面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然而当时又有谁能想到,他这时的成就与他后来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亨利当时成了青年技工们争相学习的榜样,是一个踏踏实实、一步步走到今天位置的典范。即使在亲人们当中,亨利也有了自己的崇拜者,他的堂弟克莱德·福特就是其中之一。每到周日,克莱德就会骑马来到底特律城,然后乘车来到位于市中心的爱迪生公司找亨利。亨利则像机器的主人一样,带着克莱德走遍公司的每个角落,把每一台机器的型号、功率、作用等讲给听得入迷的克莱德;而后者回到农场后,又会把这一切添油加醋地描述给其他的人,大家都对听到的一切惊叹不已。
  虽然已经是总机械师,但是亨利仍然像以往一样勤奋地工作。亨利为人谦和,态度诚恳,公司的技师和工人们都很喜欢他。大家知道亨利是一个发动机迷,于是经常以此开他的玩笑,亨利当然也是一个精于此道的高手。一天,下班了,大家围着亨利不让他回家,七嘴八舌地“提醒”说亨利忘了带东西回家。亨利拍着脑袋在公司里转了几个圈也没想出来自己忘了什么,其中一个工人大声喊道:“亨利,你忘了把一台发动机装在口袋里带回家了!”所有的人都大笑起来,亨利这才反应过来这是大家在那开他玩笑,于是自我解嘲地笑了。如果说亨利有什么让大家觉得有点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亨利在与大家开玩笑时,经常想出一些超常规的,甚至略嫌过分的花招。有一天,一个技师把亨利的工具箱藏在一边,直到亨利快发火了才还给他。结果第二天上班时,这个技师在更衣室换上工作服,把脚伸进地上的工作鞋中,一迈步,结果纹丝未动,差点闪着腰,蹲下来一检查,才发现工作鞋已经被人用钉子钉在地板上。不用说,这当然是亨利的杰作了。每次大家相互开玩笑时,亨利总是站在一边,尽量不介入,而是做一名忠实的旁观者,脸上则总是挂着微笑。日子一长,有的技师就给他起了个“蒙娜丽莎”的外号。了解这幅达·芬奇的名画的人都知道,这幅画之所以名扬世界,不仅是因为画的作者有名,也在于画中那位妇人的那种美丽而神秘的微笑。
  位高责任重,自从当了总机械师,亨利比以前更加忙碌了。虽然他早已经不是那个天天上夜班的新来的技师,但还是经常在晚上被同事们叫走去解决技术难题。这时的亨利,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工作条件也都已经具备了,他经常翻阅每期必看的《美国机械师》杂志,心中想的是如何实现从儿时就萦绕在自己脑海中的那个神奇的梦。
  到1895年秋天,汽车在美国出现已经两年了。随着欧美两个大陆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接近,加上美国人生性好奇,喜欢接受新生事物的天性,在欧洲大陆的发展受到约束的汽车在美国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一年的11月,美国的芝加哥举办了全美首届汽车比赛,比赛分为几个阶段,持续了很久,就在感恩节那一天,还举行了从芝加哥湖畔出发的50英里越野赛,总共有6辆车参加比赛,但跑完全部赛程的只有两辆。大赛引起了新闻媒介的极大关注,有关大赛的消息见诸各大报刊,亨利再也坐不住了。
  一天,公司的总经理亚利山大·道把亨利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一听说你下班后在公司摆弄汽油发动机?”道问亨利。
  “是的,因为我想更清楚地了解这种机器的构造。”亨利还不想公开自己的想法。
  随后,道直截了当地告诉亨利,希望他能够把那台自己采购来零部件并装配起来的机器带回家研究,因为汽油这东西“太危险”,一旦在公司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亨利答应了老板的要求。其实,总经理道是非常赞赏亨利的,这次谈话终了,亨利告辞出门时,向道借办公桌上摆放着的几份《美国机械师》杂志,道爽快地答应了。
  “年轻人,造这玩艺儿是很赚钱的!”道一边把杂志递给亨利。一边指着封面上的一台汽油发动机向亨利神秘地眨眨眼。
  亨利回到家,就去和邻居商量。当时,亨利一家是和另一户人家一起合租这套公寓。邻居叫菲利克斯’朱林,是个好奇的中年人,听说亨利要把两家后院里的二间小储藏室改建成一间工棚来试验机器,马上就同意了,当然也提出了一个小小的条件:他每天晚上是否能来看看亨利的工作。亨利当然也同意了。
  从此,亨利每天一下班,就一头扎进后院的小工棚里。
  克拉拉知道自己丈夫忙碌的是什么,知道那是亨利从小就梦寐以求的东西,所以尽管轰鸣的机器声有时会把》强褓中的小爱德塞从梦中惊醒,克拉拉仍然是丈夫的热心助手。在当时的条件下,亨利的工资虽然不低,但是他买机器、买零部件花去了不少钱,以致克拉拉不得不精打细算来维持这个家。但是,对于这一点,克拉拉毫无怨言。
  一天下班,克拉拉正在准备晚饭,亨利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用他那双沾满油污的手一把拉佐克拉拉,让妻子去帮忙。
  克拉拉来到亨利的小工作间,邻居菲里克斯·朱林已经在那里了。自从亨利的小工作间搭好以后,菲里克斯就成了最忠实的观众。然而,亨利很少让他帮忙,一方面是他实在不愿意再麻烦好心的邻居,弄得他一手或一身的油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克拉拉已经在做助手方面和他配合得非常默契了。
  为了安全起见,亨利干脆把机器安装在工作间的一个小水池上,由亨利负责旋转机器的飞轮以打开活塞,而克拉拉的任务是,把汽油从机器的加油孔中缓缓地注入,两个人的操作必须同步进行,这样才能把雾化的汽油和空气一起吸人汽缸,来启动机器。
  机器点火了,发出了突突突的响声,同时冒出了阵阵黑烟,响声越来越大,克拉拉又担心起来,因为儿子小爱德塞还在房间里的床上睡觉。而此时的亨利却非常高兴,因为他终于用买来的零部件为自己装配好了一台名副其实的汽油发动机。
  亨利的工作就这样取得了一个个的进展。
  “自行车是个好东西,”一天,亨利兴奋地对克拉拉说,“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原理和装置,以及它那奇妙的轮胎都对我的机器有很大的作甩,甚至自行车的脚踏板的上下运动方式也可以看作跟活塞的工作原理相类似。”
  不久,亨利就发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有限,所以他去找自己的同事和好朋友。乔治·卡托是公司的电工,詹姆斯·彼夏普和爱德华·赫福是公司的技师,在亨利还是一个普通的技师时,他们四人就常常在一个技术攻关小组工作。现在,出于共同的爱好,他们不仅上班时一起工作,下班后又聚在一起。他们配合得很好,不久就研制出了机器的发火装置,又过了几个月,一台由他们设计和组装的崭新的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制造成功了。机器较好地解决了工作噪音和体积过大等问题。研制工作最核心的部分已经完成了,此时是1896年3月。
  此时的克拉拉也已经投入到了亨利的事业中,虽然此时已用不着她来做帮手,但是看着那一大堆七零八碎的东西被丈夫和伙伴们一起装配成一台神奇的机器毕竟是件令人惊奇的事。所以克拉拉此刻的心情,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像等待自己的孩子降生一样。一天晚上,亨利出去拜访朋友请教有关问题,克拉拉则在家里跟来看望她的妹妹凯特聊天。
  “亨利正在制作一种东西,”克拉拉对妹妹这样说,“或许哪天我会告诉你。”
  此时的亨利正在朋友查尔斯·金的家里。亨利认识金纯属偶然。我们曾在前文中说过,亨利曾在底特律的基督教青年会的技工学校里当兼职教师,他的一名学生名叫奥利弗·巴塞尔。亨利很快喜欢上了这个聪明好学的年轻人,两人成了好朋友。从巴塞尔那里,亨利得知了一个令他惊讶的消息:巴塞尔的雇主查尔斯·金也对“不用马拉就能走路的机器”很感兴趣,并且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于是,由巴塞尔介绍,亨利和金也成为好友。金是一名很有名气的船舶工程师,他与欧洲很多有名的汽车制造商和机械师都有联系。
  “你可能已经在报纸上看到了,”金吸了一口手中的雪茄,“我和巴塞尔做的那辆车不怎么样。”
  3月7日,底特律的报纸上登出了这样一则消息:“本市第一辆不用马拉的车昨晚出现在街上。”亨利当然知道这一定是金和巴塞尔的杰作。
  “那辆车的速度只有5英里,”金摇摇头,“这种速度还比不上一年前芝加哥大赛时杜里埃兄弟的那辆车,更何况又是一年过去了,杜里埃兄弟的车的性能肯定又改进了不少,而我还在他们后头跑。”金感到有点气馁。
  “金,应该为自己骄傲!”亨利·福特安慰道,“据我所知。到现在为止,整个底特律还只有你和巴塞尔造出了这种神奇的机器,还是想想那次芝加哥大赛吧!”
  每次一回忆起芝加哥大赛,金就激动不已,同是喜爱机械、对汽车仿佛着了魔的亨利深深地理解金的心情。
  “那次大赛我是裁判,”金又回忆起往事,“参赛的有6辆车,其中的一辆奔驰车的驾驶员由于疲劳过度而无法再继续比赛……”
  亨利早就听巴塞尔说过,当时身为裁判的金跳上了那辆汽车,接替了已经瘫在座位上的驾驶员,把车开到了终点,金的这一行为在当时被传为佳话。每次听到这儿,亨利也很激动。
  亨利这次来找金,一方面是来了解金这次试车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打听一下车的驱动链条的产地。
  豪爽的金带着亨利参观了他和巴塞尔设计并制造的汽车。
  “你的车进展如何?”临别时,金关心地问。
  “就差装配了,对了,你用的那种传动链条是从哪里弄到的?”
  “这件事就交给我吧!”金非常热心。
  临别时,金从箱子里拿出了一叠图纸递给了亨利。
  “我很快就要动身去巴黎了,”金告诉自己的朋友,“这是我那辆车的设计图纸,或许对你有点用、另外,我还有一些剩余的零件,你一起带回去吧!”
  亨利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紧紧地握住了金的双手。
  “金的车从整体设计概念上来说与我们的不同……”从金那里一回来。亨利就把几个伙伴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讲述了他在金那儿的所见所闻,并且把金留下的图纸摊在桌上给伙伴们看。
  “他那辆车太重,据说有1300磅,实际上金就是在木制的马车内部装上了一台发动机而已,这么重的车当然跑不起来。”
  “他的发动机怎么样?”赫福关心地问。
  “也是四缸的,但是没有经过像我们一样的改造,所以体积大而重而且噪音大。”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发动机功率有限的情况下,车子越轻就跑得越快。”亨利和伙伴们商量起来,“金说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已经对他的车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想定购。可是我们将来生产的车必须要做到质量好、车身轻、速度快、结实耐用、结构合理且价格便宜,这些是我们今后的原则。也只有这样。车才能在大众之中普及。”
  熟悉福特公司的人都会知道,这些萌芽于亨利的钟表之梦、真正发展成熟在亨利制造第一辆汽车的时候的条条框框,后来终于成了福特公司的生产经营原则。
  1896年5月27日,金专程去了印第安纳波利斯链条公司的营业部,买回了一条10英尺长的钢制传动链条,交给了亨利。后来,金去了巴黎,在四处散发着浪漫气息的法兰西,金又为那儿辉煌的艺术所倾倒。从此,金在法国献身艺术,大器晚成,后来成为一名艺术家。
  在亨利的简易车间里,紧张的装配工作拉开了序幕。
  亨利他们从一台废旧的蒸汽机上拆下了一节导管,截短后把它作为机器的输油管,车的主体由四只轻巧的自行车轮子和一个木制底盘构成,那台凝结了他们四人的智慧的发动机则被安装在底座上。车的座位也没有照搬马车的座位样式,而是采用了自行车的座位,目的是为了减轻重量。组装完成后,亨利他们用地秤一称,欣喜地发现他们的这辆车只有500磅重,比金的那台车轻了足足800磅,此时是1896年6月5日凌晨2点。几个伙伴击掌欢庆,亨利往工作间的门口习惯地看了一眼,想看看老邻居菲里克斯·朱林是否还守在那里。正如前文所说的,菲里克斯从这间工作棚建成的那天起,就成了他们最忠实的观众。他每天吃过饭,哪儿也不去,搬来一个小凳子,往小工棚门口的一个角落里一坐,聚精会神地看着亨特他们的一举一动,直到看累了,才打着哈欠回去休息。在同菲里克斯的谈话中,亨利了解到,老人虽然不懂机器,然而却对机器有一种非常好奇的心理,用老人自己的话来说,他最喜欢有一堆零零散散的零件被心灵手巧的技师们左一敲、右一拧地装成一台崭新的说不出名字的机器。对于有这种本事的人,老人是非常钦佩的。
  兴趣归兴趣,但岁月不饶人。今天,老人眼看那台轻快转动的机器被装在了一个又不像马车又不像自行车的架子上,然后一些链条和几根管子接在了上面。正在这个时候,老人的眼皮开始打架了,所以他起身回了自己的房间,从而错过了下面精彩的一幕。
  该试车了!突然,亨利和伙伴们变得目瞪口呆。原来,他们发现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他们造出来的汽车出不去门了。这几个机械天才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了这个最简单的事实:汽车在进工作间时,是以零散的部件的形式进来的,现在一旦组装起来,就成了一个大家伙,当然是出不了工棚那扇小门了。亨利拍了拍脑袋,倒也干脆。口头操起一柄大榔头,几下子就拆掉了工棚的小门;还不够宽,就连墙也砸了个大洞,量量差不多了,才扔下榔头,和伙伴们一道小心翼翼地把这辆“婴儿车”(亨利给这辆车起的名字)推出门外。
  “请等一下,我去把克拉拉喊来!”亨利飞跑进家,把睡眠中的妻子拉了起来。睡眼惺忪的克拉拉问亨利是否去把邻居老菲里克斯也叫来,亨利笑着说:“亲爱的,先别告诉他,等明天给他一个惊喜!”
  克拉拉披上一件披风,跟丈夫一起来到家门前的街上,惊奇地看着这辆“婴儿车”,彼夏普推着一辆自行车来到亨利面前。
  “嗨!亨利,这样吧,我骑着自行车在前面为你开道。万一遇上别的什么车我就让他们让开!”
  “彼夏普,你多虑了,你瞧瞧都几点了,还会有谁在街上!?”乔治·卡托很不以为然。
  这时,天公不作美,开始下起毛毛雨。但是,激动万分的亨利他们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他们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要试试车。为了防止雨越下越大,克拉拉又回家拿了几把伞。
  亨利的两眼放着光,心激动得好像要跳出来似的。他镇定了一下,手轻轻在胸前画了个十字,然后跨上座椅,打开了电池组的开关。接着,他又对好了汽油的喷嘴,打开阻气阀,发动机的飞轮开始转动起来,发动机也随之发出了突突的声音。车身抖了一下,然后缓缓地开始向前驶去。
  车子驶过了亨利家门前的巴克莱大街的鹅卵石路,彼夏普骑着自行车走在前边开道,亨利跟在后面,再后边就是亨利的另外两位伙伴和妻子克拉拉。这时,大概已经是凌晨4点钟了,路上没有遇见什么人,自然,除了心情激动的发明家们和克拉拉,也没有人在一旁加油喝彩。车子来到了著名的华盛顿大街,行驶在平稳的松木板路面上。当车子行到卡迪拉克饭店门前时,发动机突然熄了火,车子停了下来。也偏就在这个时候,从饭店里涌出一大堆刚刚赌完牌局、吃过早点、正准备回家睡觉的客人,他们立刻就围拢过来看起了热闹。
  亨利和伙伴们这时已经没有情绪去听这伙无聊之徒的所谓真知灼见,他们赶紧打开随车带来的工具箱,忙着修理机器。不一会儿,毛病就找到了,给发动机换上了新的阀门螺丝,又换了个弹簧螺丝,一发动,车子又开始正常行驶了。也就在这个时候,亨利才感到确实是累了,于是和伙伴们一道,把车子开回了家。把车子推回工棚之后,伙伴们告辞回家了。亨利也倒在床上,美美地睡了一觉,直到克拉拉叫他起来吃早饭。
  “上帝呀,这是谁干的好事!?”亨利正在吃早饭,听见后院里有人在大叫大嚷,于是赶紧跑过去一看,只见自己的房东威廉·威瑞夫特正站在被亨利砸坏的工棚门前,脸胀得通红,面对着一片狼藉的院子,正在发火。
  亨利走上前去,马上向自己的房东解释这一切。这时,邻居菲里克斯老人也过来帮亨利说话。
  “我来看看你究竟在搞什么名堂!”房东来到工棚门前,听亨利向他解释这台式样古怪的机器的由来和作用。为了说得更清楚,亨利把车子又推了出来,重新发动,然后把将信将疑的房东拉上车坐在自己身边。行驶了一段路。
  “这真是神奇的玩艺儿!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跳下车后,房东老头惊叹不已。“亨利,你不用再修理那面破墙了,你可以把门和墙再开大一点,这样出入就更方便了,千万别碰坏这台神奇的机器!”老房东说完,感叹着走了。亨利又把老菲里克斯请上车坐了一会儿,不用多说,老邻居简直高兴极了。
  亨利向公司请了假,他想用几天的时间来试验自己的发明。安抚好一度愤怒的房东,亨利让克拉拉抱着小爱德塞,坐在自己的身边,然后发动车子向街上驶去,克拉拉这时才想起来向丈夫祝贺,祝贺他的成功发明。
  “克拉拉,”亨利深情地注视着有些消瘦的妻子,“这里边也有你的一份功劳。”的确。亨利说的是心里话,他一心扑在工作和发明上,所有的家务,照顾孩子等事情全部落在了克拉拉的身上。除此之外,克拉拉还在家庭的日常开支方面精打细算,把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亨利的发明上,至今家里还欠附近的五金商店一笔债务。
  “我没有什么!”克拉拉笑笑,“只要你能成功,让我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都愿意!”
  迎着早晨初升的太阳,亨利一家在行人惊异的眼光中,行驶”在底特律城的大街上。
  实事求是地说,当时亨利发明的这台汽车,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多的创新,甚至还没有跳出杜利埃兄弟和更早些的戴姆勒的发明。后来的学者们都指出,福特1896年成功的真正意义在于他终于造出了一辆能够运行的车,这给福特以极大的鼓舞,使他继续在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此后的几天里,亨利仍开着他的汽车穿行在城市中,他忠实的伙伴彼夏普总是骑着自行车在前面为他开道。彼夏普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这一天,当车拐过一个弯道的时候,一个行人躲闪不及,一下子被撞倒,并且夹在了前后轮之间的空隙里动弹不得。亨利的反应也够快的,一下子就把发动机熄了火。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大家一起抬起车子,把倒在地上的行人扶了起来,所幸没有伤着。亨利连忙向这个中年男子一再道歉,并为他捡起掉在地上的帽子,掸去上面的灰尘。那个人接受了亨利的道歉,没有说什么就走了。他也许不知道,自己即使不是汽车史上的第一个受害者,至少也是第一批的受害者之一。以此为开端,汽车的诞生给人类带来了一场革命,也导致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在车轮下。
  经过这一次的教训,亨利在城市里开车就更加小心了。底特律人对于亨利的发明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每次亨利驾车在街上行驶,路的两边都是观看的行人。如果亨利把车停下来,人们立刻围拢过去,问这问那,也有人伸出手去,在车上到处摸,每看到这种情况,亨利就心惊胆战,唯恐激动不已的人们弄坏他的宝贝。亨利哪怕只是离开车一小会儿,也不得不用铁链和锁把车锁在路边的灯柱上。总之,人们的反应非常强烈,就好像着了魔似的。“人们一看到车,就像发疯了一样。”亨利这样告诉妻子。
  恰恰相反,了解亨利的人们此时却给亨利起了一个“疯子亨利”的外号,大概是对他忘我工作、对机器如醉如痴的一种形象描述吧!不管怎么说,从此以后,“疯子亨利”传遍了整个底特律。
  又到周末了,亨利兴奋地同妻子商量,想驾驶自己的新发明到迪尔本去看看。看着这些天来一直兴高采烈、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一样的丈夫,克拉拉又怎么能不赞成亨利的想法呢?
  亨利驾着车,行驶在由底特律通往迪尔本的大路上。克拉拉坐在亨利身边,小爱德塞穿着童装坐在母亲的膝盖上,好奇地四下张望。此时不管从前还是从后看,就会发现这辆车总是斜的,原因很简单,车轮之间的宽度比马车的小得多,而一侧的车轮常常陷入路上的马车车辙中。
  “亨利,车歪得太厉害了!你最好把车开得慢些。”克拉拉担心孩子的安全,于是对丈夫说。
  为了不使妻子担心,亨利降低了车速,一路上,发动机偶尔也会闹闹情绪。每到这种情况,亨利就得下车来调试机器,结果,8英里的路程竟然花了一个多小时。
  到家了,亲人们都迎了出来,互致问候,同时也好奇地看着这台奇怪的车。亨利请他们一个个坐上来体验一下,然后把车加速到每小时20英里。
  “这简直妙极了!”亨利的弟弟威廉惊叹不已。
  “就跟做梦一样!”弟弟罗伯特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倒是妹妹玛格丽特比较冷静,下车后,她告诉亨利:“速度确实是快,我感觉有点不知所措!”然后她悄悄对二哥约翰说:“这大概是聪明的亨利做出来的另一件有趣的玩具吧!”
  “爸爸,请您也上来坐一下吧!”亨利邀请自己的父亲。
  “啊,我就不用了,年纪大了,胆子也小了,不比你们年轻人。”老威廉拒绝了儿子的邀请。
  亨利沉默了,因为在场的所有人当中,只有他和父亲两人心中明白,父子间的矛盾依然故我。是的,亨利已满33岁了,怎么也不应该被算做一个年轻人了。而在父亲眼里,这个我行我素的大儿子非但不留下来承继家业,反而跑到城里去继续玩这种孩子的把戏,简直是不可救药,在心里,老福特认为,如果上了亨利的车,就意味着认可了儿子的胡作非为,这是绝对不行的。亨利当然明白父亲心中的想法,所以他也没有再对父亲说什么,只是又口到了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当中,与他们交谈起来。
  这时,邻居们也被惊动了,他们围拢过来,站在一边观看这一切,眼光中流露出好奇、惊讶和不解。这种表情落到老威廉眼里,仿佛变成了同情和嘲讽,好像是在说:瞧,可怜的老威廉,自己的大儿子不好好务农,偏偏跑到城里去。就算是当上了总机械师,原来也只不过是捣弄出了这么个玩艺儿,亨利真是发疯了,跟他小时候一样!老威廉真可怜!
  老威廉背着手,心情沉重,抱起自己的孙子,步履艰难地走回了房间。此刻,在老人心里,也只有这个小生命才能给他痛苦的心带来一丝安慰。
  亨利的心情并不比自己的父亲好多少。这次回家,使他明白了,自己在老父亲的眼中依旧是个一事无成不成器的人。但是亨利此行也有收获,这毕竟是他自己制造出这辆“婴儿车”后的第一次远行,暴露出了这辆车的一些弱点:如结构的设计不适于进行长途旅行,驾驶盘和金属框架的结构强度不够,特别是那台发动机,性能不够稳定而且设计亟待改善。
  “可是单凭我自己和伙伴几个人的力量,要对以上缺陷做改进是根本不可能的。”
  然而,尽管没有得到父亲的理解,亨利对自己还是充满了信心。回到自己在底特律的家,亨利请来摄影师,站在那辆车前照了一张像作纪念。从留下来的相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辆后来成为美国汽车史上一座里程碑的小车从外形上看还确实不错,当然,其简陋程度也是有目共睹的,例如车的喇叭是用门铃代替的,控制车的方向的装置就像一只小船的舵,而且车从整体上看像个营养不良的孩子一样单薄,不是很结实。可是,站在车前的亨利头戴圆顶礼帽,蓄着整齐的胡须,双目炯炯,信心十足地看着镜头。是的,对于他来说,儿时就有的那个神奇的梦想现在只是刚刚开始,在步入中年之后,他终于艰难地踏上了一条让他流芳百世的路。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