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静观时局寻战机 狂人岂肯守中立 顶礼膜拜去摸底 乘人之危背后击 虽说墨索里尼临阵脱逃,并暗中和英国人勾搭,但他并没有使意大利采取完全的中立,只是使之处于“非交战状态”而已。 他向法西斯代表大会如此通告说:“在目前,意大利将不开始军事行动。但这也并非意味着我们要严守中立,冷眼旁观、伺机而动是我们宜采取的立场。这次战争与意大利关系甚密,我们切不能默默寡言。我们要保留一切权利,以便在适当之际,以我们本身的语言和手段,叙述我们所欲言的东西。”说到这里,这个专制魔王惟恐大家听不明白,再一次强调说:“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冷静地观察事态,以便伺机实施我们的计划。” 然而,这个机关算尽、老奸巨猾的独裁者,并不是像他自己说的“冷静地观察事态”。他几乎是以疯狂的热心注视着战争的进展;同时,他又以三寸不烂之舌与齐亚诺等阁僚展开雄辩,使他们疲于应付,惶惶不安。当希特勒的闪电战术在波兰取得“大胜”时,意大利领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嫉妒又羡慕。为了解纳粹元首下一步的意图,他不惜派外长齐亚诺顶礼膜拜,前去摸底。 1939年10月1日,齐亚诺在柏林同希特勒作过一次长谈,对这个“元首”的心理了解得最透彻的,也许就要算他了。这个年轻的意大利外交部长现在虽然已经对德国人厌恶透顶,但是还不得不维持着表面的“亲善”关系。他发现这个“元首”充满了自信。齐亚诺说,希特勒讲述自己计划时,只要提到他作战的手段和方法,两眼就闪射着凶狠的光芒。他像连珠炮似地手舞足蹈地说,他要消灭波兰,他要征服北欧,他要征服西欧,他决心打败英国和法兰西! 当齐亚诺告诉墨索里尼说希特勒对胜利满怀信心时,墨索里尼很不以为然。他认为英国人和法国人“会坚决抵抗……为什么要隐讳这一点呢?”齐亚诺在10月3日的日记里写道: “他(墨索里尼)对于希特勒的名噪一时多少是有些嫉妒的。” 大战开始后的第一个秋天,罗马一柏林轴心就发生了龃龉在一些分歧问题上,双方各级官员互相指责。意方指责德国人没有履行前一年6月间的协议,从意大利的南提罗尔撤退“日耳曼族人”;德国人没有按月供应意大利100万吨煤。另一方则指责意大利人未能突破英国的封锁将原料供应德国;意大利同英国和法国大做其买卖,趁机发财,包括把战争物资出售给他们;齐亚诺的反德情绪愈来愈强烈。 意大利独裁者像往常一样,忽冷忽热,齐亚诺在日记里记下了他摇摆不定的情况。11月9日,这名领袖在草拟祝贺希特勒遇刺脱险的电报时颇费踌躇。他打算写得热情些,但又不想过于热情,因为据他看来,意大利人对希特勒的幸免于难并不感到十分高兴,墨索里尼尤其如此。他一想到希特勒在进行战争,尤其是当他想到希特勒取得胜利的时候,就感到简直不可忍受。 圣诞节后的第“天,意大利领袖表示了“希望德国战败”的情绪。据传,他曾指示齐亚诺把比利时和荷兰即将受到攻击的情报秘密地通知这两个国家。 同时,近来意大利各地爆发的反战示威使他穷于应付。1940年1月3日,新年刚过,意大利领袖就给希特勒写了一封长信,倾吐了压在他心头的话。这是墨索里尼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元首”这样坦白直率地提出了尖锐逆耳的忠告。他“深信”德国即使有意大利的帮助也永远不能“使英、法屈膝,甚至不能将它们拆伙。如果认为有这种可能,那就是自欺欺人。为了双方的争夺,美国绝不会听任民主国家完全失败”。因此,既然希特勒的东部边疆现在已经巩固下来了,是否还有必要为了战败英、法“而去孤注一掷地冒险,连本国的政权也不顾,并且把德国几代人的精华都牺牲掉”? 墨索里尼建议,如果德国允许“一个纯粹由波兰人构成的、安分守己的和解除武装的波兰存在”,就能得到和平。他又说,“除非你已经下了无可更改的决心,非把战争进行到底不可,否则,我认为波兰国家的建立……将是解决战争的一个因素,并且是奠定和平的一个充分条件”。 纳粹元首没有答复意大利领袖1月3日的信,这使墨索里尼愈来愈感到烦恼。在整整一个月之中,意大利大使不断询问里宾特洛甫,什么时候可以得到答复,并且暗示意大利和英、法的关系正在改进,而且贸易也在增加。这种贸易内容之一就是德国人所十分恼火的出售战争物资。冯·马肯森大使向他的外交部的朋友威兹萨克一再叙说自己的“严重焦虑”,而后者也害怕墨索里尼的那封没有得到答复的信如果再置之不理,这个意大利领袖就要采取“自由行动”了。” 其实,希特勒是在寻找机会。3月1日,英国宣布切断德国由海道通过鹿特丹运往意大利的煤炭运输,这对意大利的经济是个沉重的打击。那个奸诈多谋的“元首”认为机会到了,他要趁热打铁,在3月8日写了一封长信给墨索里尼。在信中,希特勒详细阐明了德国的对外关系和他的战略意图。他说:“如果我把德国部队从波兰总督辖区撤走,这并不能使它得到绥靖,而只会带来可怕的混乱。教会将:能执行它赞美上帝的职能!而神甫的脑袋也要被砍掉。”因此,他决心不变,仍然要向西方发动进攻。而他也。识到未来的战争不会轻易得胜,这将是德国历史上“一场最残酷的战争”。接着“元首”就向“领袖”示意,劝他参加战争。希特勒语气亲切地写道: “领袖,我认为,这次战争的结果无疑也将决定意大利的命运……你总有一天会面对今天与德国作战的这些敌人的……我也看到了我们两国的、两国人民的、我们革命的和我们制度的命运,都已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了…… “最后,让我向你保证,不管怎样我总相信,命运迟早会使我们终于并肩作战。这就是说,不管局势中的个别情况现在会怎样发展,你将同样地无法逃避这场武装冲突。我还相信,届时你将比以往更加贴近我们一边,正如同我将更加贴近你们一边一样。” 希特勒发出这封信的同时,又派他的外长里宾特洛甫前去罗马向这个独裁者恭维了一番。他说,“元首对于最近英国对德国从海路给意大利运煤采取封锁措施,感到异常愤慨”。他问意大利需要多少煤。墨索里尼回答说,每月50万吨到70万吨。里宾特洛甫爽快地说,德国现在准备每月供应100万吨,而且提供运煤用的大部分车皮。接着,两人又于3月11日、12日两天举行了两次长时间的会谈。这个妄自尊大的纳粹外长,胡吹了几个小时。他强调两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命运,强调希特勒马上就要进攻西线,在夏夭打败法国军队,在秋天以前把英国人赶出大陆。墨索里尼只是静静地听着。当纳粹外长说,“每一个德国士兵都相信肯定会在今年胜利”时,墨索里尼就插嘴说:“这句话很有意思。”这天晚上,齐亚诺在日记里写道:“会见以后,在没有别人在场的时候,墨索里尼告诉我,他不相信德国的攻势,也不相信德国会完全成功。” 面对着希特勒要他参战的压力,墨索里尼忐忑不安。这的确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他想,从眼下看,希特勒在节节胜利,如果迟迟不参战,万一希特勒“大功告成”,不仅他要独吞胜利果实,而且也因为“软弱、胆怯”,使自己脸上无光;参战吧,又怕将来不可收拾,冒“灭顶之灾”之险。“难啊,难啊……”他暗自哀叹道,这个问题太大了,他实在下不了决心。经过反复考虑,第二天,他给了对方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他对里宾特洛甫说,问题不在于意大利是否与德国一起作战,而在于什么时候一起作战。时间的配合是“需要十分慎重考虑的。因为他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前,不应该参战,以免加重他的伙伴的负担”。这一回,他不得不非常明确地说明,意大利的经济情况不能长期作战。他不能像英、法两国那样,可以每天花费10亿里拉。 墨索里尼的这番话,使纳粹外长甚为不快。他想逼这个独裁者确定意大利参战的日期,但后者却不肯把话说死。他说:“当意大利决定和英、法两个国家决裂的时候,参战的日期就会到来。”里宾特洛甫虽然没有能够使墨索里尼同意规定一个日期,但他已经诱使他同意参战了。可是德国外长一走,这个心烦意乱的独裁者又犹豫起来。他生伯答应对盟国作战这一步走得太远了。他现在想劝阻希特勒发动大陆攻势,并且希望在勃伦纳与这个德国元首会谈时,能够实现这个愿望。 1940年3月18日清晨,这两个独裁者各自的专车徐徐驶入坐落在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下的勃伦纳隘口车站,这时空中正飘着雪花。作为对墨索里尼的一个让步,会谈是在这个意大利领袖的私人车厢里举行的。但是,发言的几乎只是希特勒一个人。齐亚诺在当天的日记里记述了这次会谈的情况:“会谈简直像独白……全部时间只有希特勒在讲话……墨索里尼很感兴趣地怀着敬意倾听着。他说得很少,确切表明了他与德国采取一致行动的意图。他给自己保留的,只是适当时刻的选择而已。” 经过“元首”天花乱坠的动员和开导,墨索里尼终于认识到:“保持中立一直到战争终了是不可能的;与英法合作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意大利不愿受到摈弃并且变成一个二等国家,参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他要求推迟参战的日期,意大利必须要有很好的准备,意大利的经济实力不允许它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他问“元首”,如果进攻推迟对德国有什么危险;他竭力表白,意大利愿做更多的事情;不愿只限于摇旗呐喊,但不是现在就能做。 就墨索里尼提出的问题,希特勒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愿推迟他在西线的进攻。他建议意大利提供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协同德国的部队沿着瑞士的边境向罗讷河流域挺进,以便从背后绕过法、意边界上的阿尔卑斯山前线。当然,在这之前,德国的主力部队应该已经在北线把英国人和法国人打退。希特勒显然试图使意大利干起来容易些。“敌人在法国北部被击溃时,”希特勒继续说,“意大利参战的时刻就来到了,不过参战不是在阿尔卑斯山前线最困难的地方,而是在别处……战争将来在法国决定胜负。只要把法国收拾掉,意大利就将称霸地中海,英国就不得不求和了……” 希特勒愈说愈来劲,唾沫星子满天飞,墨索里尼也越听越入神,仿佛看到,自己可以在德国人进行了最艰苦的战斗以后,坐享其成地得到这么多收获,对于这样一个大好机会,何乐而不为呢!这个独裁者终于回答说,一旦德国胜利地向前推进,他“将立即参战”;当盟国遭到进攻、已经无法支持、只要再打一拳就可以使他们投降时,他是决不会拖延的。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墨索里尼说,如果德国的进展迟缓,他就要等一等再说了。这种露骨的、怯懦的讨价还价,似乎并没有使希特勒过分恼火。不管意大利参战的价值如何,现在终于“庄严地承诺下来了”。希特勒又可以打主意进行新的、迫切的征服了。 随着希特勒在军事上的“胜利”,墨索里尼越来越被“元首”的魅力所慑服了二希特勒的武功正是意大利这个独裁者所憧憬的,当纳粹军队征服丹麦和挪威之后,墨索里尼变得“更为好战,更是亲德”了。一旦到了希特勒发起向法兰西进军时,墨索里尼更感到惶惶不安了,他认为希特勒也许会单独打赢这场战争。他对齐亚诺说:“数月之前,我就预言同盟国失去了获胜的机会,今天我断定他们要彻底垮台了。我们意大利人的面子是丢尽了,我们不能再犹豫了。在近期之内,我们必须向盟国正式宣战。作为最高统帅,我将命令意大利空军和陆军向英、法发起攻击!” 齐亚诺哑然无言,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他插嘴的余地了。后来,这个意大利外长非常遗憾地说:“我现在已无法挽回领袖了。他已决定了自己的行动,将一意孤行到底。他深信德国会急速地获得胜利。如果要挽回他的心,必需有军事形势的新变化。然而,眼前绝没有这种可能性。看样子,同盟国可能会吃瘪一阵子。” 由于墨索里尼一心想趁早参战,自以为意大利国民会同意加入德国的阵营,对英、法作战,他便向希特勒保证,意大利人的感情和德国人是一致的,他们都坚决反对同盟国。 就在希特勒教唆墨索里尼马上参战的同时,英国政府也在千方百计加紧对意大利领袖做争取工作。英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早在加里波第和加富尔时代就开始了。意大利北部从奥地利统治下获得解放的每一阶段,意大利走向统一与独立的每一步骤,都曾博得维多利亚时代自由主义者的同情。这已经养成了一种亲密而持久的感情。在意大利、德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原来缔结的三国同盟条约中规定,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意大利均不卷入对大不列颠的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所以参加协约国,受英国的影响最大。墨索里尼的上台和作为反布尔什维主义的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在其最初阶段曾受到英国政府和英国统治阶级权威人士的热情赞扬和强有力的支持。 20世纪20年代,丘吉尔就是墨索里尼的崇拜者。1927年,当丘吉尔访问罗马之时,他曾经若有所感地说:“如果我是意大利人的话,恐怕早就穿起法西斯的黑衫了。”在以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丘氏又确认说:“如果我是意大利人的话,我会始终与法西斯党站在同一阵线上,与列宁主义野兽似的欲望和疯狂展开战斗,一直到获胜为止。” 1940年5月,正当西方“民主国家”连续遭到惨败的情况下,丘吉尔继张伯伦接任英国首相。就在他出任政府首脑的第六天,5月16日,丘吉尔根据英国的决定,给墨索里尼写了一封呼吁信,希望两国排除战端,重归于好。信中写道: “现在我已出任首相并兼任国防大臣,回顾我们在罗马的会晤,我甚愿越过这似乎在迅速扩大的鸿沟,对你这位意大利民族的领袖申述我的友好之意。制止在英意两国人民之间造成血流成河的局面,是否为时已晚呢?我们两国之间的不和,无疑将使我们互相残杀,两败俱伤,并使地中海上乌云密布。如果你硬要这么做,其结果必然如此;但是我声明,我从来不是伟大的意大利的敌人,心眼里从来没有想过要和意大利的立法者作对。 “目前在欧洲激烈进行的大战,其趋势如何尚难预言,但是我确信,无论大陆上发生什么事情,英国一定要像过去那样坚持到底,即便是单独作战,也要坚持。我有几分把握,相信我们将获得美国、甚至美洲所有各国日益增加的援助。 “请你相信,我所以发出这种庄严的呼吁,并不是因为我们力量软弱或心理恐惧,这一点将来会载入史册的。凌驾于若干世纪以来所有其他种种要求之上的,是这样一种呼声:拉丁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共同继承者切莫陷入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请倾听这一点,在可怕的信号发出以前,我以一切荣誉和尊敬恳求你,我们绝不要发出这样的信号。” 齐亚诺认为,丘氏这封信“威严而格调高”。即使墨索里尼也不得不对它有很高的评价。然而“领袖”的反应却是冷淡的,使丘吉尔大失所望。这个意大利独裁者在5月18日致丘吉尔的回信说: “我所以回答你的来信,是为了告诉你,阁下一定知道使我们两国处于敌对阵营的历史的和偶然的重大原因。不必追溯得太远,我愿提醒你,贵国政府1935年在日内瓦率先提出要对意大利进行制裁,当时意大利不过是为了要在非洲的阳光下获得一小块空间,它丝毫未损害贵国或其他国家的利益和领土。我也愿提醒阁下看看意大利在它自己的领海内居于受人奴役的屈辱的地位。” 在结尾,墨索里尼又明目张胆地说:“假如英国之对德宣战是基于《英波互助条约》,那么,基于同样的理由,意大利必须遵守《德意条约》的诺言。不管发生任何事情,意大利仍然要遵守钢铁盟约,而且它将成为意大利今天和明天对外政策的指针。” 从这个时刻起,墨索里尼已横下一条心,他把自己的命运和希特勒的命运紧紧地拴在一起了。5月13日,他对齐亚诺说,要在下月之内对法国和英国宣战。5月29日,他通知意大利的三军参谋长们,他已正式决定在6月5日以后的任何适宜的时候宣战。在希特勒的要求下,宣战的日期延至6月10日。 时至5月26日,在西部战场,希特勒旗开得胜,正大踏步前进,英、法北方各集团军的命运岌岌可危,没有人敢断定哪个部队能够脱围。这时法国总理雷诺飞来英国,同丘吉尔首相讨论他们心中所时时忧虑的问题。墨索里尼可能在近日随时宣战,这样就要在法国燃起另一条战线的战火,一个新的敌人将像饿狼似地从南方向它扑来。用什么办法来诱使墨索里尼改变主意呢?这是英法两国领导人所面临的最现实而又十分迫切的问题。当时雷诺在国内受到很大的压力,法国陆军正在崩溃,失败主义情绪弥漫全国。根据法国政府的建议,他们曾于5月25日联合请求罗斯福总统进行干预。在致罗斯福的信中,英国和法国授权他说明:他们了解意大利在地中海地区的领土问题上对英、法怀有宿怨,两国政府打算立即考虑意大利提出的任何合理的要求;同盟国将允许意大利以一种与任何交战国相等的地位参加和平会议;井且他们将邀请美国总统监督现在所达成的一切协议的实行。罗斯福照办了;但是英、法的建议被这个意大利独裁者极端粗暴地拒绝了。 接着,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进一步建议,如果墨索里尼愿意与他们合作,促使所有的欧洲问题获得解决,从而保证英、法的独立,并为欧洲奠定公平与持久和平的基础,英国政府准备讨论他在地中海方面提出的任何要求。法国政府更是降尊相求,主动向意大利提出要作出领土方面的让步,结果墨索里尼仍是不屑一顾。6月3日,齐亚诺向法国大使说:“墨索里尼对通过和平谈判从法国收回任何领土的建议不感兴趣,他已决定向英、法宣战了。”墨索里尼更加狂妄自信,认为英、法的太阳已经落山,意大利的未来可以借德国的帮助,在大英帝国和法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 墨索里尼要向英、法开战的决定,在意大利参谋本部引起了强烈的震动。高级将领意见纷纭,他们认为,为了参战,必须要更多的时间加强战备,但墨索里尼却无视这种劝告。法西斯四大杠杆之一,当时任利比亚派遣军总司令的巴尔波元帅,在5月中旬警告墨索里尼说:“至少在两个月之内,意大利不能参预战争。即使两个月之后,也必须在补给相当数量的武器以及军需物资之后,始能够成行。”然而,墨索里尼也把他的话当成耳边风。 军需生产局副局长卡洛·佛巴格勒沙将军报告说:“即便把所有需求的物资和原材料弄到手,昼夜加班生产,也需到1942年10月始能完成战争准备。”对于这一忠告,墨索里尼更是不理不睬。 如此,墨索里尼已经踏上了定要“宣战”之路。这一招,不要说意大利的老百姓,就连决心为墨索里尼献身的法西斯党徒,也感到恐慌万分呢! 末了,这个意大利独裁者把陆军参谋总长巴多格里奥元帅召进威尼斯宫,向他透露:“意大利要在6月初向英、法宣战。”巴多格里奥认为,如此草草宣战,不啻是自杀行为,因万提出了严重的抗议。这么一来,墨索里尼站到了桌子的后面,两手叉腰,瞪起两只眼睛,厉声地说:“元帅,阁下实在缺乏判断事态的冷静头脑。战争将在9月告终,我为了以战胜国的一员坐在和平谈判的席位上,不惜牺牲数千名战斗员。阁下懂得我的意思吗?”就这样,墨索里尼不顾巴多格里奥和巴尔波等人的反对,接受了亲德的罗洛夫·克拉杰尼元帅的怂恿,对希特勒通告说:“如果元首认为延迟几天较合适的话,意大利决定将于6月5日以后向英、法宣战。” 巴尔波元帅生平最厌恶德国人,因而在去非洲之前,特别关照齐亚诺说,他的部队只能适于短期作战,他生怕这场恶战将演变成没完没了的长期消耗战。他声称,身为军人当然应当鏖战在沙场,但他实在不愿打这种既没有准备又没有把握的战争。 与此相反,墨索里尼却焦躁地等待着宣战日子的到来。6月8日,当他获知德军正面临法国的顽强抵抗时,他感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愉快。他认为,如果德国现在就开始受挫,那么到了战争的末期他们的锐气将丧尽,疲惫之余,再也不能动弹了。那时,他墨索里尼,可以耀武扬威,称王称霸了。 6月9日,当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要求看一看意大利的参战宣言时,墨索里尼大为光火,他睁大眼睛怒斥道:“你里宾特洛甫算老几?真是厚脸皮的乡下佬,无礼而不识趣,我又不是你的听差,我们的声明和讲话稿是绝对不准你看的!” 6月10日,墨索里尼终于发布了与意大利命运息息相关的参战宣言。现在已是战时最高统帅的墨索里尼,又再度出现在他发表了好多次戏剧性演讲的威尼斯富阳台上。然而,这次却以不曾有过的高昂声调,向意大利国民发出歇斯底里的叫嚣: “陆、海、空的战士们,革命的黑衫队员同志们,在乡军人,意大利以及阿比西尼亚王国的男女诸君们,请聆听! “命运的时刻,无法取消的决定,正在我们祖国的上空鸣响着。我们将与西欧的金权国以及反动的民主主义各国进入战争。 “他们不仅时常阻挡意大利国民的前进,而且经常威胁着意大利国民的生存……在柏林所有的纪念性的会议上,我一再发誓,既然与德国缔结了友好条约,我们即遵从法西斯的道义,与友邦共进退,一直到最后的一刻为止。 “今后,我们将与德国和日耳曼人民,以及与他们攻无不克的常胜大军一起前进……法西斯统治下的意大利不仅强盛,而且充满了自信,我们的团结是空前的。 “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将把我们牢牢地联系在一起。这句话正扎根在德国人的心里,他们已经飞翔在天空,准备从阿尔卑斯山一扫到印度洋,那就是:征服吧! “我们在一场征战之后,继而把基于正义的永久和平,推广到意大利,推广到欧洲,乃至全世界。” 最后,这个法西斯领袖发疯似地狂叫道: “意大利国民拿起你们的武器吧!同时,不要忘记发挥你们的勇气,不折不挠的精神,以及真正人生的价值!” 墨索里尼这一次演说,与往日的情况一样,受到了广场上法西斯暴徒们的疯狂的欢迎,然而意大利广大老百姓,却深深感到不安。这一夜的罗马市内,有如已经预知了即将来临的大劫大难,街上沉静得异乎寻常,一到傍晚,家家门窗紧闭,委实叫人恐怖。齐亚诺在他的日记里,记录着他当时的心情:“我感到悲哀,空前未有的悲哀,冒险已经开始了,万能慈悲的上帝,救救意大利吧!” 就在墨索里尼向意大利国民讲话之后,6月10日下午4时45分,齐亚诺外长奉“领袖”之命通知英国大使说,意大利认为它从当天午夜起就与联合王国处于战争状态了。对法国政府也送达了同样的照会。当齐亚诺把照会递交法国大使弗朗索瓦一庞塞时,这位大使一面走出门口一面说道:“走着瞧吧,你们也将发现德国人是难以侍候的主人!” 意大利立即进攻阿尔卑斯阵地的法国军队,大不列颠也立即对意大利宣战。被阻拦在直布罗陀的五艘意大利舰只被夺走了。英国海军奉命截夺海上所有的意大利船只,并将它们带到英国海军所控制的港口。12日夜晚,英国轰炸机队,经过长距离飞行,在都灵和米兰投下了它们的第一批炸弹。第一次使墨索里尼尝到了报复的苦头。到6月18日,当希特勒召唤他的小伙伴到慕尼黑去讨论与法国停战问题的时候,意大利的大约32个师已进行了一周的战斗。但是,他们在阿尔卑斯山前线和南方的海岸一带,丝毫没有迫使力量单薄的六师法国军队后退一步,虽然守方此时正遭受到沿罗讷河流域扫荡的德军从背后攻击的威胁。对此,齐亚诺在6月21日的日记中沮丧地写道:“墨索里尼已经十分丢脸,因为我们的部队还没有前进一步。甚至直到今天,他们也没有能够向前推进,正停在进行抵抗的法国第一道防御工事的阵地前。” 墨索里尼曾大吹大擂自己的军事力量,但从参战一开始就暴露出是虚张声势。因此,当这个泄了气的意大利独裁者在6月17日晚上乘火车去同希特勒会商对法停战的时候,齐亚诺对当时“领袖”的沉郁心情作了如下的描述:“墨索里尼颇为不满。突如其来的和谈,使他感到不安。在旅途中,我们作了详细谈话,以便弄清与法停战要提出哪些条件。领袖想占领整个法国领土,要求法国舰队投降。但他知道,他的意见只有参考的价值。战争是希特勒赢得的,意大利并没有参加任何积极的军事行动。有最后决定权的只有希特勒一个人。这当然会使墨索里尼感到忧郁不安。” 关于这次会谈的秘密备忘录表明,希特勒决定,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让法国舰队落到英国人手里。他还担心法国政府逃到北非或伦敦去继续战斗。由于这个理由,停战条件一定要“温和一点”,要能保持“一个在法国领土行使职权的政府”,并且使法国舰队“中立化”。他断然拒绝了墨索里尼的要求:由意大利占领土伦和马赛在内的罗讷河流域,并使科西嘉、突尼斯和吉布提解除武装。对此,墨索里尼非常难为情。他感到自己当了配角。他就他和希特勒的会谈向法西斯要员们作报告时,调子不乏辛酸和讥讽的味道。他大肆抱怨意大利民众内部具有失败主义的情绪,意大利军队不能使他增光露脸,使他与德国元首会谈时丧失了主动权。 尤其使墨索里尼不满的是,他的伙伴竟不同意他参加与法国进行的停战谈判。希特勒现在是一个赢了一大笔钱的赌徒,他不想在一个历史上富有盛名的地方与这个迟到的伙伴分享他的胜利。但“元首”答应墨索里尼,在法国和意大利也签订一个停战条约之前,他和法国之间的停战条约将不生效。即便如此,他也大为不满,他担心“和平时刻”日益临近,他意识到,他正在失去他平生未能实现的梦想——战场的光荣。然而,他贼心不死,仍想跃跃欲试。正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横行掠夺,不择手段。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