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政局动荡民众怨,裁军声势难抵挡; 天灾人祸同临降,索性赴任领事馆。 话说日本国内这次政局动荡,颇有一番来历背景。还是在1918年9月,寺内正毅在“米骚动”冲击下被迫下台,接替他的是由政友会总裁原敬组织的新内阁。原敬主张实行政党政治,他的内阁因而是个较为正式的政党内阁。原敬本人亦与历任首相不同,没有华族爵位,故被称为“平民宰相”。 原敬上台后,为了缓和中小资产阶级和普通国民的不满,积极推行以“奖励实业”、“改良教育”、“整顿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执政纲领,其内阁又因而被称为“实业内阁”。1919年3月,原敬在第41届议会上提出的修改选举法案得到通过,改大选区制为小选区制,并降低选民纳税额(由纳税10日元降至3日元)的资格限制,使日本选民人数由150万增加到330万左右。1919年8月,原敬内阁将朝鲜等殖民地长官,由武官专任制改变为文武官员均可担任制。1921年在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出席华盛顿会议期间,原敬破例地自兼“海军大臣事务监理”,开文官管理军部工作之先例。后来又利用民众对藩阀、官僚、军阀的不满情绪,推行了一些旨在削弱这些人势力的“改革”,以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因此,原敬被军部的一些极端势力视为眼中钉,在他们的鼓动策划下,1921年11月4日晚7时,原敬在东京火车站被一右翼青年刺杀。 原敬被害事件,引起了全国民众对军部势力的强烈愤慨,各地纷纷举行游行示威和演讲会,险些酿成一场大规模的骚乱。多亏天皇和元老决定仍由政友会成员高桥出任首相,并仍实行政党内阁,局势才多少有些缓和。就是在国内的这种情势下,载着冈村一行的“佐渡丸”从马赛港出发,跨越地中海和印度洋,经过50多天的海浪颠簸,于1922年1月4日驶进了横滨港。 归国后,冈村宁次被调任到驻扎在小仓的步兵第14联队,职务是少佐大队长。 小仓位于北九州,与本州、九州各地通向朝鲜、中国东北必经之路的门司相连接,对于研究中国问题,来往于两国之间的人来说,此处无疑是个方便之地。所以,冈村来小仓后,除了作为大队长要处理本职工作外,他得空儿就到门司找常去中国的人交谈,念念不忘了解和收集中国的情况。 这次到部队任职,冈村把家属也带来了。理枝自打和他结婚后,冈村不是住“陆大”深造不得经常回家,就是在中国青岛、北京等地一呆就是4年多,要么就是赴欧美考察游历,所以嫁给他这11年,多半时间是独守空房。这次是冈村一家难得的一次大团圆。 不久,在国际裁军呼声和英美法等列强的压力下,日本被迫一反不断扩张军备的做法,宣布为协调外交,准备“裁减军备”。1922年8月开始的这次裁军,日本根据华盛顿会议精神,须裁减主力舰14艘和7500名海军官兵;陆军也将裁减5.6万名官兵和1.3万匹军马。 冈村宁次所在的步兵第14联队,属于陆军第12师团。根据军部的安排,整个师团将要有2054名官兵被裁减。到底谁被精简,大家心里都没有底。但冈村知道他有陆军各级军校毕业的学历,又参过战、到过中国、考察游历过欧美,平日上下级关系又处理得好,像他这样的“人才”是不会被裁减掉的。果然,正当联队其他军官为精简而惶惶不可终日,有的甚至已接到退役命令,打点行装准备离营时,大正12年(1923年)3月8日,冈村反而接到了重返参谋本部任职的调令。 冈村有一套笼络人的手腕,也理解那些本来立志“为国捐躯”,此刻又将要离营的退役军官的心情。所以,他亲自到联队所有军官家去告别,对共事期间的合作与关照表示谢意,连这些人的家属也不忘记打个招呼。临别的最后一天晚上,他还自掏腰包在饭店里搞了一次告别宴会,邀请所有少尉以上军官参加。由于冈村在人们眼里是个不摆架子、体恤下级的大队长,所以不但所有军官都应邀前来,连一些干会计、粮草军械之类工作的军佐人员也都来了。众食客在杯光盅影中,祝贺冈村宁次少佐再次返东京总部机关任职。他也禁不住引发了诗兴,随即赋诗一首: 鸿雁东去, 带着那筑柴(筑柴——驻防地九州的地名) 梅花的幽香。 冈村这次回参谋本部工作,被安排在第2部第6课的中国班。 当时,日军参谋本部的参谋总长是河合操大将,次长是武藤信义中将。本部下设5个部和11个课,具体机构为:总务部(主管庶务和动员工作),第1部(作战),第2部(情报),第3部(交通、通讯),第4部(战史)。第2部分若干课,如第5课负责欧美,任务是收集苏俄、美国以及其他欧洲先进国家的军事情报;冈村分在的第6课,下设中国班与兵力部署资料班,主要任务是联络当时中国各派军阀并收集其情报,同时还收集对方兵力部署资料。 与那些举止潇洒的外交官、彬彬有礼的驻欧美武官不同,这个课的人员要求具备作战情报、现地谍报和实干应变的素质。该课在日军内部被称作“中国店”,其人员被视为“中国通”,是一个擅长于智谋权术的精干集体。 第6课的课长是日下操大佐,中国班的编制为9人。其中,班长是佐藤三郎中佐,副班长是冈村宁次少佐。班员中有土肥原贤二少佐、坂垣征四郎少佐、岩松义雄少佐、酒井隆大尉等。 毫无疑问,这个编制仅为9人的集体,确实是够“精干”的,它把一个个后来为中国人民所熟知、切齿的魔鬼,几乎都猥集进去了。 冈村自打在北京当了4年多青木顾问的副官,卸任返国后,一直被调来调去。虽然他这中间从未放弃自己要在中国“干一番事业”的志向,也一直注意了解和琢磨有关中国的情况,但毕竟有职务岗位上的限制。这次他调到第6课的中国班,对华“业务”是他的本职,不会有越俎代疱之嫌,可以一门心思放手去干。加之他又是班里的头目,手下坂垣、土肥原等入侵华的热情和劲头,哪个也不比他差,可谓兵强马壮、地利人和,正是他一展身手的时候。谁知老天不信,上苍赐给了日本一场关东大地震,上司又把这位放在哪儿都是块料的冈村少佐调走,去处理突发事件,结果险些再次夭折了他的侵华“事业”。 大正12年(1923年)9月1日,星期六。临近中午时,冈村等人正在参谋本部开会。突然,大地隆隆作响,大楼剧烈摇晃。参谋本部的建筑非常坚固,没有被震倒,可他们到外面一看,情状十分凄惨。东京市内绝大部分民用住宅倒塌,震后随即又发生了大火,火势随着狂风蔓延到整个市区,街上到处是人们的嘶喊声。这次震级为7.9级的关东地区大地震,使东京45万户人家的房屋变成瓦砾,9万多人被倒塌的建筑物砸死或在火灾中丧生,其状惨不忍睹。 天灾之外,还有人祸。大地震翌日,部分绝望的日本人开始迁怒于朝鲜侨民,他们认为震后大火是不甘亡国的朝鲜人所纵放,以便趁火打劫。于是,东京市民自行武装,封锁了各街道的交通,到处捕杀朝鲜人。世田谷附近的市民甚至还涌至该地炮兵旅团驻地,要求旅团长向市内朝鲜人聚居的街道开炮。一时间,大批无辜的朝鲜人陈尸于东京的大街小巷。 9月3日,日本政府为抗震救灾和维持秩序,下令成立关东戒严司令部,任命福田雅太郎大将为戒严司令官,阿部信少将为参谋长。8月份刚晋升为中佐的冈村宁次,也被从第6课中国班调来任该司令部宣传情报部主任。他的任务是负责戒严期间的新闻检查,并且向报界传达军方的意见。 虽然冈村的家也被严重震损,但他颇能“公而忘私”,拼命地工作,其精神和高效率深得福田雅太郎的赏识,想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冈村闻知后,生怕自己回不去中国班,便赶紧托人找参谋次长武藤信义去说项。没等“抗震救灾”和戒严司令部的工作结束,就匆匆返回了中国班。 回来后,冈村转念一想,福田雅太郎身为大将,自己仅是一个小小的中佐,他要再动念头调自己,军令如山倒,自己是顶不过去的,莫如现在就找个机会到中国去,免得自己久有的凌云壮志夭折在他的手里。这时候,恰巧驻北京公使馆副武官林弥三吉给部里寄来了工作汇报,从中得知上海领事馆武官的工作很不得力,于是,他跑到第2部头目那里频频活动,终于得到了参谋本部“上海驻在武官”的调令。 到中国任职的目的,终于如愿以偿。而且,这时关东大地震余尘未消,东京尚满目疮痍;相比之下,中国虽贫穷落后,但有着“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租界区却繁华、舒适多了。想到这些,冈村宁次自然格外高兴,劲头十足地开始了赴任前的准备。 他先将自己平常收集到的中国资料整理、装点好,然后又分别拜访了部里和课里的上司、同事,感谢他们平时的关照,并希望他们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给予支持。繁忙之余,一个难题缠绕于他的心头:是单身赴任呢?还是携家属一起去呢? 按规定,他的级别可以携家眷赴任。但妻子理枝才做过腹部手术不久,健康状况一直不太好,长子忠正刚好小学毕业要升中学,老二武正也不愿离开祖母。可是,这一去不知几年,抛下妻儿又不放心,再说大地震后各方面还未恢复正常,生活物资供应紧张,国内中下级军官家属的日子也好不了多少。冈村宁次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带全家一起去上海赴任。至于他全家到上海的第2年,11岁的次子武正便因染上猩红热而命归西天,则是冈村始料未及而痛侮不已的。这是后话。 1924年1月2日上午9时,冈村一家乘坐“长崎丸”离开了长崎。码头上,只有少年时的好友黑木亲庆带着3个女孩来送行,显得很冷清。 出航的汽笛鸣响了,“长崎丸”在播放的惜别乐曲声中徐徐离岸。冈村和黑木彼此挥手告别,直到看不见为止。此时此景,使冈村心中不免有一种悲哀之情,他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黑木不愧是自己忠实的朋友,正因为是海港上的别离,印象极深。” 入夜,东海上波涛汹涌,“长崎丸”剧烈地摇晃。妻儿们早就因晕船而躺下睡了,冈村宁次却怎么也睡不着,他扶着舷栏杆点燃一支香烟,凶悍的目光凝视着浩瀚大海的远方深处,盘算着赴任后的工作。欲知他下一步情形如何,且看下章分说。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