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丧心病狂杀政委,列宁格勒挡前头。 1941年2月底,在法国西北沿海的小镇李托奎特交卸了第38军军长的职务,曼施坦因改任德军第56装甲军军长的新职。第56装甲军正在组建中,军部设于德国中部。这个装甲军下辖德军第8装甲师、第3摩托化步兵师和第290步兵师三个师。这次对曼施坦因来说,可是遂了心愿。早在西线战役开始之前,他就一直想指挥一个装甲军,把自己酝酿多时的新战术加以实践。 1941年5月间,曼施坦因接到了对苏联战争的作战命令,这个命令没有细节,只是指示他的56装甲军从属于一个装甲兵团而已。当然,作为一个普通军长,事先是无权过问对苏战争计划细节的。 希特勒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对于一介武夫来说由于先有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先,显得有些在预料之外,但仔细想一想,却在情理之中。德国以数万人伤亡的代价进行了波兰战争,表面上看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大的胜利者却是不费一枪一弹而坐享其成的斯大林。苏联得到了将近半个波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的控制权,使德国没有得到它所垂涎的两个主要长远目标——乌克兰的小麦和罗马尼亚的石油,而德国要战胜英国的封锁所急需的正是这两种东西。甚至元首渴望在波兰获得的波里斯拉夫一德罗戈贝奇油区也被斯大林要去了。斯大林“仁慈而慷慨”地答应把相当于这一油区年产量的石油卖给德国。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只换取了苏联不加入西方阵营。陆军总部对于作战目标是有分歧的。这个计划的战略企图是:以闪电式的突击,消灭苏联西部各军区的军队,并迅速向腹地发展进攻,攻占莫斯科、列宁格勒、顿巴斯,前出到阿尔汉格斯克、伏尔加河、阿斯拉罕一线,打算在1941年冬季之前结束战争。但在孰先孰后的问题上,看法不同。不足以代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摇篮;其次古领乌克兰的原料产地、顿聂兹盆地的军备生产中心和高加索油田,如果占领这些地区,就可迫使苏联的战争经济完全崩溃。 而陆军总部却认为,必须击败苏联红军主力然后才能征服和占有这些战略要地。在这个意义上说,莫斯科才是真正的目标,只有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才能遇到苏军的主力。莫斯科是苏联权力的焦点,而且还是交通的枢纽,该城丧失则苏军的防线就会被分割,苏军统帅部不敢冒险放弃莫斯科。 当时,曼施坦因以一个普通军长的身分,自然是无从得知希特勒与陆军总部之间的分歧,但在执行过程中,进军方向的朝令夕改就可以感觉到这种分歧。 “巴巴罗萨”计划规定,执行入侵苏联的德军部队将编成北方集团军、中央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等三个集团军,从三个方向同时对苏军实施突击。曼施坦因的第56装甲军隶属于第4装甲兵团,而第4装甲兵团又隶属于北方集团军。北方集团军总司令是勒布元帅,主要是从东普鲁士进攻,歼灭在波罗的海地区中的苏军,然后再向列宁格勒前进。 第4装甲兵团司令是克鲁格上将。第4装甲兵团的任务是挺进芬斯克对岸和维拉河上,占领渡河地点,随即向阿波卡方向前进。第4装甲兵团的右翼为16军团,司令为布歇上将;左翼为第18军团,司令为屈希勒尔上将。 1941年6月16日,曼施坦因到达了第56装甲军的集结地区。他的顶头上司,第4装甲兵团司令克鲁格上将向曼施坦因下达命令: “第56装甲军应从米美尔河以北、提尔希特以东的森林地区向东突破,以达到通向柯弗罗东北面芬克斯的大路。在其左面,第41装甲军,军长南哈特将军,下辖第1和第6两个装甲师、第36摩托化步兵师和第269步兵师,应向贾何布塔德的维拉河渡口前进,党卫军‘死人头’师也配属于这个兵团,战役开始时随后跟进,随着战役发展的情况,再配属给前进最快的军后面。” 受领完任务之后,第41装甲军的军长南哈特将军问曼施坦因,预料要多少时间能到达芬克斯,曼施坦因回答说,如果在攻击开始四天之内达不到目标,则德军就很难完整无恙地攻占这些渡口了。 6月17日,第56装甲军展开完毕,在以后的几天内,全部进入进攻出发阵地,完成了一切进攻的准备,曼施坦因命令各师对武器装备以及携带的弹药和油料,作了最后一次检查。 在攻势开始的前几天,曼施坦因接到了一个从最高统帅部发来的命令,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所谓“政委命令”,要求对苏联战争开始之后,德军对于俘虏的苏联军队中政治委员和其他政工人员,均一律就地枪决。以表示对布尔什维克的痛恨。 这个命令遭到了曼施坦因和其他德军高级将领的抵制。他们认为,虽然从国际法的观点来看,苏联军队中“政治委员”的身分很特殊,他们不能算是一般的军人,但又不像牧师、军医和战地新闻记者那样可以获得非战斗员的身分。因为他们也直接参与战斗,而且其勇猛程度不亚于一般战士。如果从传统的战争意义来说,他们的战斗活动是非法的。正是由于这些军队中的“政治委员”,把战争的最大残酷性带进部队,这是与普鲁士军人的传统行为和传统态度是完全不合的。 不管国际法中对“政治委员”的地位是采取何种的看法,要把俘虏就地枪决,总是违反了军人传统的职业精神。如果执行了这一命令,则不仅有损于军人的荣誉,而且对德军士兵很难自圆其说。所以,曼施坦因向集团军司令直言,他指挥的所有部队都不会执行这个枪决红军政委的命令。曼施坦因属下的几个师和军参谋人员也完全同意曼施坦因的意见。不久,要求撤消这一命令的努力终于奏效。因为很明显,这个命令只能激起苏联红军同仇敌忾之气,促使苏军顽强作战到底。 6月21日13时,曼施坦因在军部接到命令,6月22日凌晨3时作好攻击前的各项准备,4时开始攻击,对苏战争的色子已经掷下了。 1941年6月22日,这一天恰好是星期天,在凌晨4时,德军向苏联发起了进攻。德国飞机对苏联西部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桥梁渡口和军事基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接着,在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德军以数十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为先导,在巴伦支海到黑海3000公里的正面发动了进攻。苏联西方军区在22日的整个上午失去了指挥,被迫节节抗击向后撤退。 勒布元帅率领德军北方集团军,分别从各个方向前疾速推进。勒布1876年9月5日出生于兰茨贝格。曾参加德国东亚派遣军,在瓦德西元帅的统帅下前往中国,为野战炮兵团山炮1连的排长。1900年12月14日在中国胶州湾海岸登陆作战。回国后,1903年考入驻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受训,1909年10月调往柏林的总参谋部服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战功而被授予骑士勋章,平民出身的勒布被晋升为骑士,被称为“威廉骑士勒布”。1929年晋升为少将,1930年晋升为中将。1934年1月被晋升为炮兵将军。 1938年3月1日,勒布在晋升为上将的同时退役。与伦德斯待一样,后来又按照战时服役规定重服现役并指挥德军两个军团攻占捷克苏台德区,曼施坦因在勒布军团中担任过很短时间的参谋长。 德军北方集团军第4装甲兵团的先期任务,就是完整地夺得维拉河上的桥梁,为进一步攻击列宁格勒打下基础。这条大河是一个可怕的障碍物,而完整地夺取河上的桥梁,直接关系到德军装甲部队的行进速度,成为体现和发挥闪击战特长的关键所在。因此第4装甲兵团的前进,实际上是一场赛跑,看哪一个军最先夺到维拉河上的渡口。 曼施坦因的第56装甲军在这场赛跑中面临的障碍要比其他两个军要轻微,第4装甲兵团多给了第4豆装甲军一个装甲师,但其攻击前进的速度仍然落在了曼施坦因的后面。在此之前,曼施坦因曾经建议由自己的56装甲军担任主攻,但克鲁格没有同意。 在第56装甲军的集中地在米美尔河以北的森林中,克鲁格分配给曼施坦因的空间极为有限,所以曼施坦因只能命令第8装甲师和第290步兵师向苏军边界阵地实施主要突击,而第3摩托化步兵师则暂时留在米美尔河以南。 继飞机轰炸和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曼施坦因命令部队发起冲击,最初只遇到了轻微抵抗。但不久就为苏军构筑良好的碉堡群所阻挡,残存的反坦克火力迟滞了德军的装甲部队。直到中午12时,第8装甲师才在米美尔河以北通过了碉堡封锁线。 在德军进攻的第一夭,苏联军队对德军这种背信弃义、不宣而战的卑鄙行径十分痛恨,他们把仇恨发泄到捉到的德军士兵身上。曼施坦因率领军部在推进途中,发现了好几具德军士兵的尸体。参谋人员查看了这些士兵身上佩带的番号,然后向他们的军长报告说,从尸体的番号来看,他们是一支德军边境巡逻队,在战斗开始时被苏军俘获,全体人员都被杀死,尸体被残酷地肢解,景象非常令人恐怖。德军士兵们默默无语地走了过去,掩埋了这些同胞。 在路上,还不时遇到一些刚刚从前线运回来的德国伤兵。这些伤兵忿忿不平地向曼施坦因报告说,他们遇到举手“投降”的苏军上兵,可等到德军士兵满心欢喜地前去受降时,这些苏车“投降”的士兵就会突然开枪。还有一些苏军的伤兵会倒在地上装死,等德军走过之后,从背后向他们开枪。 曼施坦因一路上查看了被德军摧毁的苏军防御工事。从现场遗留的迹象来看,在苏军的防御纵深虽然有为数不少的兵力集结,但却并没有像元首希特勒宣传的那样,“苏联已经作好了对德国发动进攻的各种准备”。 在自己的指挥车上用过了简单的午餐,曼施坦因令左右摊开了随身携带的作战地图,用手指指着苏联境内的一条弯弯曲曲的蓝色曲线: “假如第56装甲想力拔头筹,抢在其他军之前完整地占领维拉河渡口,则必须通过杜比沙河上的艾罗果拉渡口,这里距离德苏边境约50英里,在进攻的第一天就必须出其不意地占领这个地方。” 曼施坦因告诉身边的参谋,这里对他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曼施坦因就在这里与沙俄军队作过战。 根据德国侦察机事先拍摄的照片,这里是一个深而且陡的峡谷,河水的流速虽然不大,但河两岸的高度差却很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工程师曾经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费劲地在此建造起一座木桥,现在这里已经建成了大型的公路桥。 “我担心,河对岸的陡坡坡度之大,使得任何我们现有的装甲车辆都爬不上去,如果苏军事先发现了我们的意图,把这里的大桥炸掉,然后在河对岸的陡坡上建筑起防御工事,那么我们的坦克部队根本就无法前进。”曼施坦因忧心忡忡地说,“问题是,艾罗果拉的渡口对于第56装甲军而言,确实是攻占芬克斯桥梁必不可少的跳板。” 于是他找来了第8装甲师的布南登堡将军,命令他加快速度,务必乘苏军缓过劲来之前拿下艾罗果拉渡口,最迟不超过6月22日(也就是攻击发起的第一天)日落之前。在这段时间内,军部将跟随第8装甲师在一起。 曼施坦因的要求虽然很难办到——甚至可以说过分,但是德军第8装甲师在布南登堡将军的指挥下,还是完成了这一任务。这个师在突破苏军的边界阵地和清除了防御纵深的零星抵抗之后,终于在6月22日的黄昏时分,用一支搜索兵力占领了艾罗果拉渡口。曼施坦因不敢稍怠,又命令徒步行军的第290步兵师加快速度,紧跟在第8装甲师之后。第3摩托化步兵师在中午时分也开始渡过了米美尔河,进入苏联国境。 第一脚是踢出去了,曼施坦因黄昏时分到达了渡口之后,不禁长出了一口气。 要想达到奇袭的效果还应继续冒险,这符合曼施坦因的一贯作风。于是他命令第56装甲军所属各师不顾左翼的第18军团和右翼的第16军团,不要怕侧翼被攻击的危险,一鼓作气地冲到目的地——维拉河渡口。 曼施坦因的运气不错,他所选定的路线恰好是苏军防御比较薄弱的一段。当第56装甲军深入苏联境内105英里抵达维尔柯米尔兹的时候,曼施坦因左翼的第41装甲军在沙莱地区为苏军的坚固阵地所阻;右翼第16军团还在为争夺柯弗罗镇而苦斗。而第56装甲军此时已经迈上了宽敞公路。这里距离第一阶段的目标——维拉河渡口上的芬克斯大桥约有80英里的距离。 正当第56装甲军在曼施坦因指挥下兴冲冲地往前赶路的时候,以小心谨慎著称的第4装甲兵团司令克鲁格上将开始担心他们,因为他们不仅超过了两翼的德军太多,而且把国境线上的苏联军队也甩在了后面。第56装甲军不仅在前面可能遇到苏军预备队的反攻,而在后面很容易被甩在后面的苏军切断其后勤补给线。 曼施坦因决定不让幸运之神溜走,因此没有理会克鲁格的忠告,命令部队继续快速前进。他采取了一个让强者更强的办法,这样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德军坦克部队的机动速度——自己亲自率领两个机械化师,由机动性最好的第8装甲师走最好走的公路,机动性稍次一点的第3摩托化步兵师走公路以南的小路,第290步兵师紧随其后,这个师虽然使出了最大的劲,但已经赶不上前两个机械化程度高的师。这样也好,这个拖后的步兵师保证了第56装甲军后方的安全。 6月26日,守卫在维拉河渡过大桥的苏军士兵,突然发现远处的公路上驶来一列不太长的车队,车上装满了士兵,从着装上看是苏军士兵,车辆上也涂着苏军的标志,哨兵拦住了车队询问,车上的人自称是从前线撤退回来的苏军伤兵,有几个人还亮出了缠满绷带的胳膊。于是哨兵挥手放行,谁知这些车在驶过大桥的时候,这些“伤兵”突然从车上跳了下来,用枪逼住苏军士兵,把惊得目瞪口呆的苏军守卫分队缴了械,然后脱下了身上的苏军服装,扯下了身上的绷带。苏军士兵这才发现,原来是一队化了装的德军士兵。 原来这正是曼施坦因所用的一计;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使苏军来不及炸毁渡口桥梁和在河对岸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曼施坦因不顾国际公法,让他的士兵利用缴获的苏军车辆,装扮成苏军后撤的部队,瞒天过海,骗过苏联守卫大桥的部队,完整地攻占了维拉河的桥梁。装扮成苏军士兵的,正是德军第8装甲师的前卫部队。这件事不久就传到了元首那里,令希特勒大为欣赏。 从进攻开始到拿下维拉河渡口其中的一座大桥,第56装甲军在曼施坦因的率领下,一路上击毁了苏军约70辆坦克和许多火炮,这个数字相当于整个第56装甲军坦克数的一半。 这样,到了6月26日,沿公路疾进的第8装甲师最先抵达了芬克斯城外。上午8时,曼施坦因在该师的师部中接到了一个报告,得知该师的先遣部队使用诈术成功,兵不血刃地夺获了苏军驻守的两座大桥中的一座。另一座也通过战斗夺到手,苏军完全料不到德军来得如此之快,守军派出工兵企图炸毁桥梁,但引爆炸药的士兵在距离导火索几码远的地方被德军消灭了。 维拉河在芬克斯城附近的公路大桥完整无恙地落在了德军手中,铁路桥也只是受到了轻微的炸伤,略加修复便可使用。通过大桥涌入芬克斯城内和维拉河的另一侧的德军,正在与苏军展开激战。 6月27日,曼施坦因又接到了另一份捷报:第3摩托化步兵师攻克了维拉河上游的另一个渡口。至此,第56装甲军的任务圆满地完成了。从作战地图上的距离来算,芬克斯城附近的渡口距离第56装甲军攻击发起的阵地,差不多有200英里的距离,在路上不断遇到苏军阻击的情况下,用去了整整四天零五个小时的时间,这与事先对南哈特将军的许诺相差无几。 攻克芬克斯城后,曼施坦因率领军部驱车进城,看到城中一片火光,苏军在撤出该城时,实行了“焦土政策”,将整个城的大半放火焚毁了。 曼施坦因在向顶头上司刚刚报捷之后高兴了没多久,轻敌冒进的后果就显露出来了:第56装甲军现在的位置大突出了,与两翼的德军其他部队之间,形成了较大的间隙,距离第41装甲军约60英里,距离第16军团足足有100英里。他们现在已经是孤军深入险地,在他们与后面的德军大部队之间,夹着数万苏军,他们现在正拼命地向维拉河方向撤退。而在他们的前方,苏军预备队正源源不断地开来,企图夺回芬克斯这一咽喉要地。 6月27日,克鲁格司令坐了一架轻型飞机来看望第56军,对曼施坦因以及第56装甲军取得的赫赫战果进行了一番夸奖,但他也没有带来任何关于下一步行动目标的消息,是莫斯科,还是列宁格勒?这一切都无从得知。曼施坦因从克鲁格上将那里得到的命令,只是要他拓宽在芬克斯的桥头阵地,并保持渡口的畅通,等候姗姗来迟的第41装甲军的第16军团。 曼施坦因坦率地向克鲁格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对这位谨慎有余而魄力不足的军团司令说:”照您现在的这种部署方法,超不出柏林军事学院一般教科书的窠臼。而现在,当我们出乎意料地突然在苏军后方深处出现时,苏军统帅部的想法肯定是尽快把我们赶回河的那一面去,并且一定会到处搜集兵力来反击。所以我们挺进得越快,苏军就越难有机会做有系统的抵抗,快速的挺进,能把正在集结的苏军兵力摧毁。因此我建议,本装甲军应该即刻向前方挺进。您可以命令另一个装甲军紧随在我们后面迅速通过芬克斯前进,使苏军只能利用手边的兵力零零星星地反击,而形不成大张旗鼓的会战。至于维拉河渡口,也自然应该保证,留在维拉河上以南的苏军残部,可以由后续的步兵军团去扫荡。” 克鲁格耐心地听完了曼施坦因这一连串的陈述之后,只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不用说单独一个装甲军,就是一个装甲军团,冒险深入地域如此辽阔的俄罗斯大平原,也会显得十分渺小和微不足道,而且越是深入也就越危险。” 曼施坦因建议他的军团司令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作为一个单独在敌后作战的装甲部队,它的安全程度还依赖于他的机动能力上,一旦它停顿不动了,就马上会遇到敌人四面八方的攻击。” 克鲁格答应把他的意见上报给最高统帅部。不久元首希特勒传下话来,重复了只让第56装甲军在桥头阵地待命的命令。一切如曼施坦因所料,苏军逐渐缓过劲来,从斯可夫、明斯克和莫斯科抽掉了大批兵力,对维拉河渡口展开了反击。有好几处阵地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战斗进行异常激烈。德军在收复曾经丢失的阵地时,在一个野战包扎所内,发现了3名德国军官和30个德军士兵的尸体,他们都是负伤之后,在苏军攻上来时来不及撤走,包扎所被双方不知哪一方的炮火炸塌,这些伤兵被活埋在里面。 在以后的几天之内,苏联的空军也倾全力来破坏已经落入德军手中的桥梁,苏联空军的飞行员勇气可嘉,一个中队接着一个牛队,不顾损失地低空俯冲轰炸,曼施坦因不得不向总部请求德国空军战斗机前来支援,北方集团军总司令勒布元帅也给第56装甲军专门调来了高射炮,来保卫这些桥梁。最多的一天就击落苏军飞机64架。这才遏制住苏联空军的轰炸。 第56装甲军在芬克斯渡口附近一直守卫到7月2日,曼施坦因又接到了继续向前开进的命令。陆军总部为了奖赏曼施坦因,特地把德国党卫军“死人头师”拨给第56装甲军,这个党卫车帅也是摩托化师。德军第41装甲军也渡过维拉河赶了上来。 第4装甲兵团下一阶段的任务,就是沿着从李兹克尼—阿斯托夫——斯可夫轴线前进,由此可以确定,北方集团军的下一个目标是列宁格勒,这肯定是元首希特勒的意见。 曼施坦因简单地计算了一下,自从第56装甲军用奇袭手段冲到芬克斯时算起,已经白白浪费了六天的时间,利用这六天时间,苏军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遭到突然袭击时的惊愕——本来当德军出现在维拉河北岸的时候,苏军已经感到手足无措。第56装甲军对芬克斯的深入的突击,给苏军造成混乱和恐怖,它切断了苏军的指挥体系,使其不可能协调对德军的抵抗措施。可由于第4装甲兵团在维拉河上的顿挫,这些优势已经丧失。 重新开始攻击的时候,苏军的抵抗显而易见地顽强而有组织了,但仍然阻止不住势头正猛的德军。 第4装甲兵团现在已经接近了斯大林防线,这是一条实力不均等的要塞线,沿着原有的苏联边界建筑而成。克鲁格仍然把主要的道路分配给第41装甲军,由它向阿斯托夫前进。克鲁格不太欣赏曼施坦因大胆得近乎冒险的性格。因此第56装甲军只得到了一个次要方向:转向东面对齐巴希前进,任务是突破斯大林防线后,从东面迂回以斯可夫为基地的苏联强大装甲兵力。 曼施坦因对这个分配方案又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似乎是曼施坦因争强好胜的天性所决定。他认为,姑且不论在斯可夫存不存在以之为基地的苏军强大装甲兵力,即使是有,第56装甲军如果按照兵团司令部给出的路线前进,必然会遇到斯大林防线前方的大沼泽地。他对这个分配方案表示强烈的不满,要求第56装甲军和第41装甲军两个军都应沿着阿斯托夫前进。 不知曼施坦因的反对意见是否生效,且听下章分解。;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