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忌贤妒能的“武大郎”


  和坤少年时就进宫当差了,他只在官学中念过几天书,除了“四书”读得比较熟,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和坤虽然善于巴结逢迎,并凭借这一特长讨取了乾隆的欢心和宠信,得以官运亨通、青云直上。但是,和坤肚子里除了几根花花肠子,没有多少真“货”,这毕竟是他的弱点,和坤最怕和别人比才学,最恨别人比他强,他就象一个忌贤妒能的“武大郎”,容不得高过他的人。
  仁宗嘉庆的师傅朱珪,是一位学识渊博、正直能干的大臣。嘉庆当时还是一位很不起眼的皇子,他对他的老师极为敬重,师生二人时常往来和诗,感情颇为融洽。有一次,嘉庆给朱珪写了一首祝诗,诗中称颂了老师的人品才学,表达了对老师的尊重之情。和坤一向忌护朱珪,对朱珪的一举一动都比较留心,存心找他的毛病,以便有机会进行陷害。
  后来,朱珪离开京城,出任两广总督。前任两广总督是富勒浑,为人奸贪蛮横,在任时贪酷残暴,纵容家人索要贿赂,贪求无度。他看好和坤有权有势,炙手可热,便大加贿赂,和坤收了富勒浑的重金厚礼,便处处替他遮掩罪行。在和坤的包庇下,富勒浑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后来,富勒浑实在闹得不象话,激起民念,恶声狼藉,他自己也觉得有些混不下去了,便又走和坤的“后门”,和坤把他调回京中,另作安排。
  朱珪到任后,兢兢业业,秉公办事,执政清廉,卓有成效,赢得了较好的声誉。乾隆考察了朱珪的政迹,打算把他召回京中,授予他大学士之职。和坤听说乾隆的这个意思,心里又气又妒,他早已觊觎大学士的职位,岂能甘心这个大权落在别人手中,再说,他又很忌妒朱珪的才能。和神表面上不露声色,暗中变着法儿说朱珪的坏话,他把当年嘉庆给朱珪写贺诗的旧事又翻了出来,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说朱珪和皇子的关系不正常,教唆皇子写诗恭维他。和坤还列举了一大串历史事例,别有用心地说凡是有“市恩”行动的人;都有野心,恐怕将来要重蹈覆辙。
  他这一席诬告的谎话使乾隆对朱珪心生厌恶,乾隆最憎恨怀有野心的人,他当即就要下旨逮捕朱珪,严加治罪。幸亏有大臣董浩从中劝谏,澄清当时写贺诗的事实真相,朱珪才免于下狱受刑。但从此朱珪的政治生涯也就被断送了,不久以后,朱珪被降调为安徽巡抚,并被宣布,以后不得内召,永为外任。
  朱珪不仅没当成大学士,还被狠狠地踢了一脚,踹下深沟,而大学士之职在不久以后加在了和坤头上。
  乾隆五十六年,乾隆皇帝又颁旨刻《石经》于辟雍,命和坤为正总裁。当时的总裁共有八人,算起来,数和坤的学识最浅。他只在年轻时读过“四书”,这些年只顾玩弄权术,肚里的几滴墨水差不多都干涸了。但他是正总裁,别人必须听他的。
  尚书彭元瑞文字功底较深,担任校勘工作,曾受命于乾隆编写《石经考文提要》,写好后呈送乾隆过目。乾隆看过,颇为满意,特别下诏褒奖了彭元瑞。这下引起了和坤的强烈嫉恨,他到处散布彭元瑞的坏话,说他才疏学浅,功底不够厚,所写的《石经考文提要》错误百出;又说“非天子不考文”,彭元瑞身为巨子,没有资格写这个《提要》。和坤制造了这些舆论,又把这些流言做为朝臣的议论奏明乾隆,乾隆很不以为然,替彭元瑞辨解说:“此《提要》是朕授意他撰写的,不算不合制度,不要听信流言。”和坤见皇上这样维护彭元瑞,陷害不成,只好作罢。
  一计不成,又施一计,和坤怎么也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暗中又找人撰写《考文提要举正》,针对彭元瑞的《石经考文提要》进行攻击。《举正》书成后,他就冒充自己的作品,呈送给乾隆,请求乾隆下令销毁彭元瑞的《提要》。乾隆这次仍没有听从和坤的挑唆。和坤更加气急败坏,他干脆偷偷派人把彭元瑞撰写的、镌刻在石碑上的字全部磨掉。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