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一到日本,最先感觉到的就是交通事业的高度发达。密如蛛网的高速公路,处处林立着的各种结构的立交桥,来往穿梭的各类车辆,一切交通工具的高速度运,转无以数计的交通线路……而更重要的是,在你需要的时候,你完全无需为寻找某种交通工具而犯愁,或为长时间的等待而心焦。 历史,如今已进入到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时间的价值被提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一分钟,哪怕一秒钟都意昧着“无价”的财富。平白无故地让时间白白流失已成了最不可容忍的事。都说:“要与时间赛跑。”怎么赛?拿什么跑?腿儿?马?牛?车三轮车?自行车?“嘣嘣车”?还是那不紧不慢,停停走走,迈四方步的公共汽?车都不行。唯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现代化的交通服务。 东京的交通堪称现代化。想要搞清在这片面积不过2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究竟密布着多少条交通运输线路,颇需花费一番功夫。仅仅拿东京的电车线路来说(其中包括十条地铁线路),据我个人粗略的统计,大约至少有四十八条(国营电车线路约十二条,都营电车线路约四条,私营即大财团经营线路约三十二条)。 说起电车,或许有人脑海里会出现无轨电车或50年代“挡挡”响着敲钟声的小型电车的形象来。而实际上,现在日本的电车98%都如同电气火车一样,从头到尾长长地拖着十至十二节车厢,每节车厢都是长二十米宽二米八。正常情况下,每节车厢的乘车人数为一百六十人,也就是说一列电车一次至少能拉一千六百至二千名乘客。而在最拥挤的情况下,据说一节车厢往往要装进三百九十人左右(地铁比一般电车略小一些)。 另外,东京还有无以计数的公共汽车,“挡挡”响着的小电车,旅游观光车,大中小型运输车(帮助搬家或运送大件物品),出租汽车……总而言之,出门就有车坐。甭管深夜还是黎明,想到哪里就能到了哪里。不用说旅游,搬家随时可以叫到车,哪怕是一时得了急病,只需一个电话,救护车几分钟之内就会风风火火地开到你家门口,而且不收你一分钱(日本的救护车不属于任何医院,而是单独的车队)。 据说日本半数以上的家庭都拥有小汽车。尽管如此,除了出去玩以外,人们每天早晨上班所利用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电车。这是因为什么车都比不上电车之快速和准时。公共汽车和小汽车都躲不开狭窄马路上的一个个十字路口,频繁的红绿,灯绵延不断的车队……而电车的两条铁轨则被那变幻多端,纷繁复杂的各种立体交叉结构巧妙地一会儿牵入地下,一会儿引向半空,将一切“拦路虎”化为乌有。电车如同飞龙一般钻天入地,在畅通无阻的铁道上风驰电掣。那种乘坐在电车上的痛快感是不言而喻的。 更可贵的是电车那高度准确的行车时刻。隔几分钟一趟车,每班车是几点几分发出,从这一站到那一站所用的时间是多少(一站也好,五站八站也好)……全都象钉死在铁板上的钉子,钉是钉,铆是铆,纹丝不变,一分不差。10分钟就是10分,钟而绝不是9分钟或11分钟。一分一秒不容含糊。极端严肃,精确的时间观念在这里得到了最高限度的体现。 在集中着全日本人口十分之一的东京都,人们每天的一切社会活动都与四通八达的电车运行和电车运行的精密时刻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几乎每人兜里都揣着袖珍东京电车路线图和各路电车精密行车时刻表。时间--这抽象而又客观的东西,由此变得能动起来。它仿佛就揣在人们的兜里,捏在人们的手里,听从着人们意志的调遣与支配。 东京的公共汽车站是在大马路边上。而电车站则如同火车站一样,或是在某幢庞大的建筑物中,或是在地下。它宏大宽敞,多层。特别是一些主要大站(如银座,新宿,上野,池袋),纵横交织的各路电车线路与连接着几十个出口的人行通路主体交叉,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曲折迂回,一走进去既象是进了前门闹市(里面挤满商店),又象是闯入了一座迷宫。 电车票全是在自动售票机购买。车站入口处有着大排自动售票机,并悬挂着详细的电车路线图,行车时刻表和车票价格表,令人一目了然。穿过检票口进入候车月台,触目可见的各种指示牌上详细地向上车的乘客指示着这班车是快车还是慢,车发车时间,运行方向,前方车站……,并向下车来的乘客指示着换什么车该朝什么方向走,去什么单位该由几号出口出去等等。而长龙般的电车上,除了车头一位司机和车尾一位负责开关车门并报站的乘务员外,再没有其他服务人员。车厢里只是沿着两侧的车窗有一溜儿座席,空间很大,车厢上方有类似火车的行李架供客人放东西。 东京的交通服务如同它的商业服务一样,细致,周到而又热情。车站里四处悬挂着鲜明的路标,方向指示牌,地图,各个车站入口处都放着一打打印成小卡片的袖珍电车路线图,时刻表等供乘客随意取用。每节车厢里也都张贴着详细的行车路线和换车路线图。如果你不是个文盲(实际上日本早已扫除了文盲),单凭这一切,你就可以顺顺当当地到达任何陌生的地方。即使你是个文盲也不要紧,候车月台上以及车厢里那清晰悦耳的广播会一遍又一遍,明明白白地向你说明一。我初到日本,由于日语不行,地图看不懂,广播又听不懂,常常免不了向检票口的工作人员进行各种询问。不论这种解释对他们来说多么吃力,一遍两遍甚至三遍,但你绝不会从他们脸上看到一丁点儿不耐烦的情绪。 电车就要发车了。一声长达四五秒钟的鸣笛响起,告诉人们马上要关门了,小心。鸣笛停止,车尾乘务员一声嘹亮的哨声,于是车门关闭,电车启动。车开后,传到乘客们耳中的第一句广播便是:“谢谢您们乘坐我们的电车,让您们久等了!”接下去,便是一连串具体,详细,清楚而缓慢的报道。而乘客们下车前听到的最后一句广播一定是:“您辛苦了,欢迎您再来乘我们的电车,谢谢!” 记得我住在世田谷区的时候,每天晚上打完工回家都是乘坐井头线的末班电。车每当下车走出明大前车站检票口时,总能听到收票的工作人员依次向每位出站乘客连声道别:“祝您晚安!祝您晚安……” 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川崎去伊豆半岛她父母家度假,乘的是长途电车“小田急线”。由于是长途,车内供应各式各样的食品饮料,杂志和地方土产。车内的女服务员一个个穿着剪裁精致的漂亮制服,微笑着细声细气地为乘客进行各种服务。 两个小时的行程之后到了终点。大约是下午4点多钟,天下着蒙蒙细雨。我从车门往外走时惊奇地看见,那些漂亮的女服务员在一个个车门之外排成一长列整齐的队伍,冒着雨向一位位下车的乘客频频弯腰鞠躬,并一声接一声地:“您辛苦了!谢谢您!……”我不知道这列车总共乘坐了多少客人(总有上千吧),所以也就不知道她们一共要鞠多少次躬,道多少个谢。只知道,她们的头发全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了。 来到日本后,经常听人家对我说:“我们日本是个法治国家,什么事情都有一套法。干什么事情都得遵法,而不能违法。”这一点,通过东京交通,我是看到了。 日本的交通秩序非常好,因为它的交通规则既具体又严格,比如说:在车辆众多的大马路上(小胡同,小街巷除外),行人过马路要从有红灯的人行横道穿过,不能想打哪儿过就打哪儿过。而且过马路也要等到允许行人穿行的绿灯亮了才可以通过。日本人过马路是很守规矩的,再着急也要等绿灯亮。特别有意思的是,为了方便盲人过马路,东京很多十字路口还设有一种音乐设备。当允许行人穿行的绿灯亮起的同时,那种特定的音乐便也响了起来,于是盲人便知道可以通过马路了。 东京马路上车流滚滚,但所有车辆都严格按所照规定的车道,速度行驶,一旦违反了规则就免不了遭到严厉罚款。 初到东京时,我看到街上全是电气自动化的交通指挥,而见不到一个交通警,还以为不遵守交通规则也没人管。结果后来遇到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 那是我从川崎家搬出来的时候。搬家那天一位好心的日本朋友开着他自己的小汽车来帮我运送行李。东西多,路程又较远,运了一趟没运完又跑第二趟。那时天色已晚,肚子早就饿得咕咕直叫了,再加上这位朋友从城里返回乡下他家还要走相当远的路,心里恐怕着起急来,车速也不自觉地加快了。车正飞跑着,突见前方路当中窜出来一个穿制服带袖标的人,朝我们吹着哨子摇手。汽车嘎然而住。我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只见开车的日本朋友说了声:“坏了!”便打开车门跳了下去。前面那个带袖标的人走过来跟他说了句什么,我的朋友又开门上了车,不往前开而是往后倒。 “干嘛不走了?”我奇怪地问。 “唉,我违反了交通规则了。真麻烦!” 违反了交通规则又要怎么样呢?我不明白,却也不好再问。车往后倒了几米停到路边,他又下去了。这时,前边不知何时又多出来四五个带袖标的,一律大沿帽,大皮靴,宽皮带,脖子上挂着报话器,腰里别着红头警棍,手枪,手上翻着厚厚的大本子。我坐在车里听不见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只见我那位朋友被全副武装的他们包围着,显得好不狼狈!纠缠了好大一番功夫,才算被他们放了。他跳上车,发动了马达。在汽车缓缓的起动之中,那几位警察居然整齐的排成一行,向我们举手行,礼干脆而又利落地一声:“对不起,失礼了!”我以为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但紧接着便听到这位朋友重重地一声长叹叹,“罚了我五千块!五千块呀!” “真的?”我震惊了,“为什么?” “超速行驶。”他哭丧着脸,懒懒地说。 嗬,好厉害!后来,我又从其他一些朋友那里听到不少有关罚款的事。什么超过行车线停车啦,在不该拐弯的地方拐弯啦,骑摩托车没带球形帽啦……这下,我算领教“法治”的无情了。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东京的电车每天早晨上班时间非常拥,挤甚至于挤得关不上车门。为此竟然产生了这么一种工作--把在车门口,专管把那些想上车而挤不进去的人推进去。当时听来,这话象是个笑话。世界上难道还有比中国更拥挤的电车,汽车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来到东京,虽说没瞧见过干那种往车里推人工作的学生,却实实在在地尝到了挤车的滋味。甚至觉得,说东京的电车比北京的更挤并不算过分。 东京的交通尽管十分发达,可架不住在二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挤着一千一百六十多万人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五千三百多人),而人们上班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又主要是电车,你想想,能不挤吗! 每天大清早,上班的,上学的,老老少少倾巢出动,滚滚人流涌向车站。于是乎,那宽畅的车站大厅和长长的候车月台立刻便被汹涌澎湃的人流和踏地有声的脚步轰鸣所吞没。人,除了人还是人。摩肩擦肘,竞走般地穿过车站大厅,前胸紧贴着后背簇拥着通过检票口,大糖葫芦串儿般地在一个个月台上排成三四十列严整有序的三路纵队,等候上车(一辆电车有三四十个车门,一个车门前是三路纵队)。 那时候,我正住在川崎家。从她家到我所就读的日本语学校不很近,坐电车需要一个多小时,中途转换三次车。我不知道是不是东京每条电车线路都很挤,但至少我乘的这一路电车都非常挤。尤其是井头线,说挤得“要死”,一点儿都不夸张。 记得还是在北京的时候,有一次上班挤公共汽车。车下的人不顾一切地猛往上挤,这时车里一个小伙子怪声怪气地大叫起来:“别挤啦!再挤我就要弯成相片啦!”惹得一片哗然。可到了日本一对比,却觉得北京的公共汽车往往并不是真正的挤,而是带有某种人为因素的“挤”。车上的人不愿意车下的人多上;站在门口的不愿意往中间移动;占据了某种优势地位(如可以倚个什么靠个什么的位置)的人又拒不愿意将这种优势让给他人……诸如此类的顶牛不免形成了“拥挤”。其实,那些所谓挤得开不开车门的车,中间难道不常常是挺空的吗? 而日本的情况则不然,那挤是不折不扣的。按说,谁不知道站在车门口下车方便呢?谁又不知道有个靠着的地儿比干挺着舒服呢?可是,因此而挡着,堵着,横,着死定在一个地方不动弹的人,这里没有。车门一旦打开,不管车里还有多少剩余空间,门外那长列的纵队便只是向着车厢里长驱直入,往里,往里,再往里。而里面的人也就所向披靡一般贴紧,贴紧,再贴紧。仿佛车厢里装的并不是一个个有骨头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而是棉花,布,泡沫塑料,任凭你怎么撑怎么塞都没事儿。你绝听不到半句牢骚甚至哼哼。 要知道,这种挤实在是很可怕的。强大而持久的压力常使呼吸几乎窒息,支撑着胸腔的肋骨架常常象顷刻就要被压扁。万一要是遇上面前是一根铁柱玻璃窗或门什么的,你还不得不忍受那被挤压着脑袋,硌着骨头的疼痛。夏天,还要加上个。热尽管冷气吹着,可架不住人墙密不透风。一个个大汗淋漓的躯体愣被贴饼子似地贴在一起,死活动弹不得。特别可怜的是那些一本正经地穿着西装的男人(在日本,除干体力劳动的人之外,男人上班一年四季都必须穿西装),在这种高温和挤压之,下一个个紧箍着领带的硬挺挺的白衬衣领几乎没有不被汗水浸得透湿透湿的。 如果说东京的电车之挤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更使我惊异的还是日本人面对这种拥挤所表现出来的忍耐力。不管车里挤到何种程度,也不管自己被挤得多么难以忍受,大家全都一声不吭。被上千人塞到了爆满程度的电车里,除了偶尔传出粗重的喘息之外,完全鸦雀无声。没人说风凉话,没人发牢骚,甚至连最一般的交谈都没有,当然也就更谈不到吵嘴打架了。 不知多少次,我被挤得受不了,嗓子眼儿痒痒着直想叫唤:“别往里挤啦,这儿都快断气儿啦!”“哎哟妈呀,肋骨要折了!”……可面对着同样被挤得龇牙咧嘴却不出一声的诸位先生女士们,我便喊不出口了。 是啊,谁不觉得挤呢?谁又觉得挨挤好受呢?可问题是,大家不都急着上班?吗时间对每个人来说不都同样宝贵吗?既然如此,除了互相理解点儿,彼此容忍些,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尽管东京早晨的电车拥挤不堪,但可以说,由于等车,挤车,抢坐……而发生冲突惹一肚子气的事完全没有。车来了,你不用担心上不去。到站了,你也不用担心下不来。不论车里多挤,绝没有下不去一说。既不会有谁成心挡着你有意刁难,也不会有谁冲你恶声恶气:“早干什么来着?到这会儿才想起动弹!”日复一日乘坐拥挤的电车,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要下车的人一边挤着一边对旁边的人连声道着:“对不起,我要下车。对不起!”而人们也就立刻尽量闪开身。门外正要上车的人一看有人还没不来,也马上会自觉地让开,等人家下来了自己再上。 或许有人会问:在日本,人们坐车有抢座和让座的现象吗? 据我观察,抡座的现象几乎没有。其实,谁不愿意坐着呢?尤其在劳累困倦的情况下。可这里的人一般不把这种想法赤裸裸的表现出来。遇上有了空座,很少有人会饿狼扑食似地去抢。相反,人人都表现得比较矜持。 至于说到让座,虽说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宣传,但出于纯粹的自觉自愿,给别人让座的现象还是常能见到的。特别是对那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人,你不必担心他们上了车会从头一直站着。不是有人主动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就是人们在原有的座位上互相挪一挪,靠一靠,给他们腾出个座儿来。 总而言之,互谦互让,彬彬有礼,是大家在乘车时不约而同遵守着的一条公共道德。 高度现代化的社会逼迫着人们高效率地利用时间。 一上电车你就看吧:除了老人和带着孩子的妇女,差不多的人手里不是捧着书就是拿着报纸或杂志。坐着的在埋头阅读,站着的也在埋头阅读,甚至就是在相当拥挤的情况下也照读不误。确实,社会的高速度发展带来了信息的瞬息万变,一步跟不上就可能落伍,甚至一败涂地。必须争分夺秒地去捕捉信息和知识,从当天的报纸,到最新杂志,书刊。 东京所有车站上都有报刊亭,那里出售当日乃至当时的最新报刊书籍。人们常常是在上车前买一份报纸或杂志,坐一路车读完,到下车出站时,顺手扔进车站废报箱。如果还要倒车,那就再买另一份报刊在下一段车上读。还有很多人利用乘车时间工作--老师判作业,编辑看稿件,音乐家读谱子……除了上学,放学的中小学生外,在电车上聊天的人一般很少。甚至就连干站着的人也很少。要是不读什么,就索性打盹儿,睡它一觉。 在我的印象中,北京除了长途汽车的乘客,一般都不太在坐车的时候睡觉。即使有人打打盹儿,也只不过是在夏天。而东京则不然,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你总能在电车上看到不少睡得身子歪来倒去的人。记得有一次我问一位日本朋友: “你每天平均能睡几个小时?” “也就是5个小时。” “白天不觉得困吗?” “困。所以一上电车我就睡觉。” “要是没有座儿呢?” “站着也照样打盹儿。” 这倒是。我常见日本人在电车上站着打盹儿,尤其在深夜电车上(东京一般电车的末班车都是夜里12点,主要线路更晚)。他们把双手套在吊环式的圈圈里,脑袋垂在胳膊上,身体松垮着,随着电车的颠动晃过来晃过去。我时常担心他们会一屁股坐到地上摔一交。可他们却仿佛早已练就某种硬功夫似的,怎么歪来倒去都不会摔倒。 由于激烈残酷的自由竞争逼迫着每个人从早到晚地玩命干,日本人每天的睡眠时间确实是很少的。下了班后不加班加点的公司和企业几乎没有。而加班,往往一加就要到10点以后。有几个人能在夜里12点钟之前躺下呢?在东京,夜里1点钟能躺下的人就算是睡得早的。正因如此,人们在电车上呼呼大睡也就不足为怪了。 东京的交通确实很便利。可是,交通费也是高昂的。 在北京,一个月只要花五块钱买张通用月票,你每天就是围着北京绕十圈也没关系。交通费在人们生活费的比例当中可以说微乎其微。 在日本却没有这种美事儿。月票倒是有,但它跟普通车票一样是桉里程计价。的三公里和五公里的电车票价不一样,月票票价也就不一样。虽说买月票比买车票要便宜一点,但还是相当贵。所以在日本,人们买月票都是只买自己每天不得不往返的一段路程的月票。 那时,从我家到学校中途要转换三次车,单程需要一个多小时,最要命的是买一次月票就要花三万多块钱。这笔钱几乎占去我一个月生活费的三分之一。东京的交通费高昂,连日本人都吃不消,更甭说象我这样的穷学生。自费留学,处处要为钱而发愁。不光要考虑学费,房租,伙食费,书本费……还不能不考虑交通费用。 东京各路电车,汽车的票价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坐公共汽车要比坐电车贵,而坐国营电车要比坐私营电车贵。坐公共汽车,三公里之内票价是一百五十元,国营电车是一百四十元,私营地铁是一百二十元,而私营电车则是九十元或一百元。究竟为什么国营电车会比私营的贵,问了许多人,谁也说不清。只是告诉我,国营电车线路的赤字正逐年上升,私营的却很少有赤字。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