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信仰Internet



  人物背景:

  姜丰年:

  1957年生于台湾,目前定居加利福尼亚Copnino
  1977——1981年台湾国立Cheq-Chi大学,获得外交学学位
  1984——1986年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获得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0年创立趋势科技,任该公司总裁
  1996年6月成为华渊网的首席执行官
  1998年12月新浪网董事长

  趋势科技:

  一家对大公司提供服务器杀毒软件的国际公司。在姜丰年用领导下,TrendMicro由一个10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200多名员工、1997年销售额达到6000万美元的路口公司。

  人物自白:

  失意仕途
  早年我在台湾大学念外交系,非常喜欢打网球和篮球,曾经进入台湾的甲级队,只是台湾实在没有太大的外交空间,从事体育运动也很难有什么出路,我就去了美国去读经济,那时自己也有很大的理想抱负,想回来为民众做点事情,就放弃很多在外商企业做事的机会,回到台湾的经济部投资业务处,负责推广台湾与国外的双边投资活动。
  一年半做下来,我发现自己的个性还是不能适应官场的文化,我决定退出。在加入趋势科技之前,我也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失意经历。后来,我与我的太太及她的姐姐、姐夫两对夫妻联手创立了这一公司,到今天,趋势科技已经分别在日本和美国上市,总市值达到了30多亿美元。
  尽管当时在台湾市场我们的份额已经达到了80%左右,但我总觉得做这样的产业决不能偏安于一方,我们无法把台湾或者说亚洲市场与其他市场区隔起来,因此如果公司不能做到美国去,像我们的对手SimenteCh.麦卡非这样的公司迟早会跑到亚洲来把我们的根挖掉,也很难说获得了成功。正式怀着这样的危机感,我就跟我的连襟商量,决定和我太太一起去美国创业。
  新“围魏救赵”
  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不能成功,大不了就是一无所有,而且本来我们在美国市场就是一片空白;但如果能开创事业,至少也可以形成鼎足之势,而且我们就要选择在硅谷这样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与对手一比短长。
  回头来看,这很有些像围魏救赵的故事。我们选择的公司所在地就是在Sim-enteeh总部的正对面,也正好是它的“后院”。一般说来,像它们这样的美国公司在当地已经有相当的优势,它们也会派遣大军远征到亚洲,来攻占我们的商业地盘,但它们实在是没有预料到,我们会在它的后院挖一个坑,放上一把火,迫使它抽调精锐兵力回头来巩固已有的地盘。
  事实证明,我们的战略是对的,到今年,趋势科技仅在美国营业额就可以达到4000万美元。4年前,我们举家搬迁到美国时,举目无亲,一切从头做起,秘书、车子都没有,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今天的100多人,公司在技术上也赢得了许多大奖。但在此之前,得奖对我们来说比登天还难,完全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天方夜谭的故事
  1996年,我认识了创办华渊的三个来自斯坦福的年轻人,也感觉到Internet时代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进而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三位年轻人的理想、抱负和冲劲也令我感动,但他们不懂得如何做生意,过着“只有爱情、没有面包”的生活。一开始我只是想当他们的顾问,替他们把脉,作为老大哥给他们一些经营上的指导。但与他们接触得越深,我越是感觉到任何事情不跳进去做,不可能会成功。我又一次面临抉择——我是趋势科技的总裁,过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从头来做一个中文网络,在3年前这样的故事大家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的合伙人当时对我很不理解,说趋势科技已经做得这么红火,我不去分担责任,反倒与那样三个小伙子做什么中文的Internet。我则认为,趋势科技做得这么大,可以吸引很多优秀的人才加盟,我不做可以请职业经理人来做管理。在一个多月的思前想后过程中,我就想争取得到我太太的支持。我对她说:亲爱的老婆,你一定要支持我,往后两三年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但有一点很肯定,我会忙得一塌胡涂,在各地飞来飞去,你一定要把家里照顾好。其实她当时已经非常不易,她是趋势科技的CID,统管所有的工程师。
  开始,我们做得非常苦,现在回想起来也很有成就感,但如果有人问我,还想不想再从头再来一次,我的回答当然是“不”。这其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努力加上幸运才有了华渊,而且我也有幸结识了一批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也遇到了一群信任我支持我的投资人和合作伙伴。
  找来“天皇巨星”
  1998年9月遇到王志东,无论对华渊还是对四通利方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在当时,我们双方都押下了一个很大的赌注,承受了相当的压力,许多不确定的变数都是很可怕的。好在我与王志东关关难过关关过,从新浪网在国内的成绩来说,我们的付出得到了承认。
  华渊从创办之始,我们几个就达成了一个共识:要做就要做中文全球第一,没有这一决心,我们也不必承受如此多的辛苦。如果只是想找个工作混口饭吃,更不必要像这样日夜煎熬,没命地干活,但要做第一,就必须付出。同样地,北美的华人市场虽然在当时是最成熟、最先进的市场,华渊要成为全球化的公司,就一定要把公司做到中国去。
  新浪网现在融合了不同背景的管理者,一定必须摒弃狭隘观念。在合并过程中,我们甚至还请来了互联网的“天王巨星”——沙正治,他曾是是Net8Car公司的创办人员和公司在电子商务方面的资深副总裁。他当时正离开公司打算退休,我和王志东下了许多功夫来劝说他加盟。我们说:老沙,这决非只是另外一份工作,你钱已经赚得足够了,名也有了,但这里面有一种使命感,你责无旁贷,没有任何借口,一定要接下这一律;另一方面,我们如果没有这样大的一个目标,也不敢轻易请您老再出山。
  我们许许多多的游说加起来决不止三顾茅庐,膝盖都快跪破了,甚至想法请他夫人吃饭,最后沙正治也禁不住了。后来他说,若不是新浪网这样的一个背景,他肯定不会出来,做做风险投资,或带孩子去环游世界,都是他在劳作了这么多年后一直想做的事情。
  看好王志东
  王志东现在和我变成了自家人,这样说也许有点自吹自擂,但他的确是我这么多年在国内IT业中接触到的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他比我小10岁,白手起家,从未留过洋,虽然是做技术出身,但他的成熟和在经营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才能令人信服,而且这样的成长经历也相当不易,英文再加把劲,就应该是新浪网CEO的最佳接班人。
  当初我与王志东接触进而决定合作时,也遭到极大的反对。许多人当时劝我要小心,说中国公司财务不清楚,小心受骗,我说,这个公司不是这样,它甚至比华渊还要早半年得到美国风险投资家的资金,而且利方有非常好的技术基础。整个董事会都反对我这样做,我说,你们要相信并支持我,因为这也许就是我为华渊做的最好的一个决定。
  和王志东谈了两个小时,我基本上就已经决定要达成这样的合并,他也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为了促成和加快这一合并,我回去后当即取消了华渊那边做了8个多月的一笔1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华渊固然不缺少资金、人才、技术和经验,但我们无法迅速打开中国市场,如果去年9月我决定要自己来做的话,可能现在我们的中国站点能否推出都是一个疑问。Internet商业就是一种卡位,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占领最大的一块市场,可以不计盈亏,先圈出自己的最大地盘,就像当年的西部拓荒者一样,快马一匹,能跑多远就跑多远,一路插旗就是。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看不见,摸不着,品牌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们了费了很多心思,“新浪”一词是王志东提出来的,新浪网的Logo(标志性图案)是请一位德国的设计家完成的。
  平和的心态
  做互联网公司一定不能太以自我为中心。有人动辄就自比于杨致远,最后忘乎所以连自己叫什么都不知道。对于一家公司的创办人来说,随着企业的发展,跟得上变化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跟不上自己一定不要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我自己一直在寻找比自己强的人才,一定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包袱。
  在趋势科技时,因为公司赢利非常好,我当时让许多要求投资的风险投资银行家吃了闭门羹。等到离开趋势做华渊,要把公司做大必然要融资,也许是我当年拒绝了太多的人,得到了“报应”,学着从一个高位下来去求一些投资银行家。常言道,由奢入检难,离开住洋房。开轿车、吹冷气的生活,一切从头开始,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这些苦我都咽下去了。今天有人说我多成功,我也不觉得飘飘然;有人说我运气好,我没有必要来证明自己怎么样;即使有人批评我,我也觉得不必让每个人都会喜欢我,我会有自己的风格。经历了许多的起伏和冷暖,我的心态变得非常平和。
  看上王志东,这方面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就个人成就来说,他也是一个传奇,但是今天在他身上看不出有任何自我膨胀的痕迹。
  学会妥协
  在接触王志东之前,我在内地、台湾和香港都拜访了一大批可能的合作对象,也不是在此之前的某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要与四通利方合并,这样做是基于我多年来经验的累积、判断和曾犯过的错误。王志东跟我一样,也摔过跟头,我们都做的是软件公司,也都知道即使不合并各自都有不错的发展,但要做最大,必定要有一些取舍,捐弃一些自我成份,学会妥协,来成就一种更大的事业。
  合并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能走到这一步也是基于双方的互信。华渊拥有台湾和美国的背景,我们常说,新浪网不关心你来自何处,也不关心政治,我们唯一的信仰就是Inw 文化,这也是双方合作的前提所在。如果只是讲好的一方面也许有些粉饰太平,我们之间也有过争执,但由于在高层管理者之间的默契和非常强的互补性,问题都慢慢被克服了。
  其间我们各自也担当了很大的风险,我们北京来参加新闻发布会,台湾就有媒体批评我,我在台湾的家人打电话对我说:你就过一段时间再回来吧,现在正在风头上。我说我们的合并这是一件好事啊,于是我不仅自己要回去,还要把王志东带到台湾去访问。同样,王志东也承受着这样的压力,有人认为,完全可以自己单独做,为什么还要找台湾公司?
  人才回流
  再过5—10年,国内IT的管理人才也许不会像今天这样稀缺。人才缺乏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在这一圈子里,稍有点才华的人都在炒作,而且是被到处搜罗的对象,所以频繁的跳槽已经变得司空见惯。尤其像新浪网,要在Internet这样非常新、而且是高度专业化发展的行业里,我们清楚了解它的难度和挑战性,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杜绝自我心态,摒弃血气之勇。为了留住人才,寻找高手,新浪网也花了很多钱,包括股份的配给等。
  国内早期没有很好的发展环境,从国外回来的人才相对较少,随着境况的改善,会有大批的回流,就像台湾在70年代所经历的那样。对于海外的华人留学生来说,虽然在美国大公司衣食无缺,但毕竟是为他人作嫁衣,如果要寻找成就更大的事业的机会,就得回来创业,国内的Internet就是这样的一个有着巨大引力的吸盘。
  电子商务的机会
  国内现在炒得最热的是入门网站,再往下发展就应该是专业网站,即垂直的有深度的网站,像Amazon、eBay这样的这样的关注图书、媒体林育或者医药等某一行业,机会会非常好。如果现在加入做门户的行列,似乎时机已经过去。Internet就是一种Tend Market,谁先抢占先机,就有了自己的地盘。
  电子商务也是人们最关心和寄予厚望的行业。虽然即使与其他华人地区相比,中国的应用环境最差,但潜力也最大。信用卡不够普及,没有收费机制,上网慢,配送系统缺乏,什么条件都缺,但正是因为这一现状,市场前景才非常好,就像手机市场一样,国内恰恰在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直接跨越了有线通讯,不必再像其他先进国家那样重复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劣势变成了优势。

  人物印象:

  最初引起我采访姜丰年愿望的是看到他在《计算机世界》报上的主持的一个叫作“硅谷未眠夜”的评论栏目,大都围绕网络行业中的一些最新动态发表看法,观点不俗,文字也清新可喜。见了面问起此事,姜丰年马上解释说,栏目他只是一个幕后策从文章全赖他人捉刀。后来也许太忙的缘故,栏目没有了下文,但即使是一家网络公司的董事长也不忘时常为自己或者他人洗脑,姜丰年的这种意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姜丰年说,对于新浪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它所从事的是一个无先例可循而且是变化莫测的残酷行业,可能每过三个月就是一个新的时代。没有人能够告诉你如何做才不会犯错,不要说自己是天生英才,未卜先知,而且以前犯错可能还有机会来得及改正,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稍微严重的错误就可能会被淘汰掉。互联网公司只能扮演一种类似先驱者的角色,只能尽可能少犯错误,并且在不断的犯错中修正自己,因此在这一行业中永远保持前瞻意识显得尤其重要。
  大学里,姜丰年书念得很差,后来他才发现,学历和成绩只是衡量人的标准之一,因此他告诫对有志创业的年轻人切不可妄自菲薄。另一方面,古人说,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进,成功是一个渐进和累积的过程,不要设想一步登天。现在有人在谈论IT时常有一种非常不好的误导,好像一从事这一行业你就可以一夜暴富,姜丰年说,其实这只是看到了亮丽光圈下的外表,在这一行业中,每10个创业者中就有8、9个很快就会消失。但姜丰年相信,对于行业中人士来说,Internet不可不涉及,IT业的年轻人若能在这一大方向下发展,再练好外语这样的基本功,就可以行遍天下,左右逢源。
  除了人才和经验之外,姜丰年认为,对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企业要有弹性。切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大就变得僵化,而应该面对外界的变化不断寻找新的应对措施和策略。新浪网也会继续犯错和摸索,因此和其他众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谁犯错最少,成功机率就最大,因为即使你回头改正,还得把走偏的拉回,重新整队出发。
  姜丰年非常清楚新浪网现在所面临的挑战,在他看来,新浪网大张旗鼓地对外宣布新闻是一科猎奇,猎奇过后还是要真正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新浪网有很好的实力,对国内市场也有充分的了解,有技术和经验,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一旦外部环境趋于成熟,新浪网随时可以微电子商务。Netscape是Internet的鼻祖,而沙正治又是Netscape电子商务的鼻祖,又深谙风险投资之道,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姜丰年和王志东才三顾茅庐,再三延揽沙正治加盟新浪。
  姜丰年认为,现在新浪网已经具备了成功的一些基本的要件,从人才、资金、市场的领先地位、策略。成长速度等,因此现在对于新浪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落实和执行计划,达到预定目标。对于PmpView、业绩和用户的成长,新浪网都有了既定的指标。如果说在此之前,新浪网还是在蹒跚学步,在寻找目标中游移和变化,那么今天的新浪网在走上正常轨道之后,不管将来能否上市,都希望有实实在在的进步和成绩来证明自己。姜丰年说,像公关宣传、营销新浪网当然要继续做下去,但作为一个管理者他非常清楚,每一个季度都应该达到或者超过目标,不能只是停留在作秀阶段。
  商界沉浮多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姜丰年显得从容沉着、谦恭平和,也非常善于应对媒体。姜丰年说,唐诗里有一句诗叫作“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他此时心态的最好形容。大学时代姜丰年是运动健将,现在他又对篮球运动情有独钟。最近他正在跟美国NBA主席大卫·斯坦接触,希望能开展一些合作,在适当的时候,他也想购买一支国内的球队。姜丰年说,品牌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非常重要,而与像娱乐业、体育、媒体这些行业的结合正是互联网公司创建品牌的重要途径,毕竟身处IT这样的行业,技术千变万化,而品牌是却永久流传。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