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顺治在教堂里听了汤若望的一番话,不由得毛骨悚然。不错,娥眉皓齿,伐性之斧,他那刚届十八岁的身子,不是已经快被淘空了吗…… 南城的天主教堂沐浴在金色的霞光之中,淡灰色的三园顶正中的那个巨大的十字架熠熠生辉。三个大大的拉丁字母透射着神圣的光芒,过往的路人纷纷驻足抬头,看着这异国的救世主,LHgr——耶稣的名字。仿佛是一夜之间,北京城里矗立起了好几幢“古怪”的房子,它们大都是洋人兴建的,有法国的、俄国的、比利时的、还有德国的。这些教堂大多建筑别致,青砖木结构,前面配有三座塔楼,呈笔架形,内部并列庭柱两排,内窗卷为尖顶拱形,嵌着组成几何图案的五彩玻璃,地面砌着瓷花砖,精致而华丽,十分引人注目。 南城的天主教堂除礼拜天可以听到一阵阵悠扬柔美的唱诗声和祈祷声外,日常很安静。人们只是怀着好奇的心情远远地观望着,并不想靠近这个洋玩意儿。不过,入夏以来京城里出现了逃难的灾民,既有北地粗门大嗓子的汉子,也有南方说着糯软方言的民妇,他们有的是家乡遭了水灾,有的则是地被旗人强占了去,这才不得已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听说洋人有钱又好施舍,便有不少难民聚集在教堂的附近,指望每日能喝上一碗稀米粥。 可是今天一大早,难民们却发现教堂门口站着一队身着黄马褂的禁卫军,斧钺枪朝在阳光下闪着寒光。难民们在悄悄躲避的同时,不禁大发感慨:“唉,今儿个的圣餐是吃不成喽!”“咱们皇上怎么跟那个外国老头那么近乎?”“菩萨保佑,这邪门的洋教咱皇上可万万不能信哪!佛祖快显灵,给皇上指点迷津吗!”“皇上才不会被洋教迷惑呢。听人说,这少年天子聪颖过人,凡事自有主张,他既不信洋教,也不信菩萨,他信的是天神!”“哎,皇上一大早的不临朝怎地往这儿跑?这座洋人的教堂就那么有吸引力?”“说来也是的,这阵子皇上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来了,有时候是大队人马鼓乐喧天,静街的长鞭甩得‘啪啪’山响;有的时候却只带些穿黄马褂的侍卫和几个戴红顶子的高官不声不响地过来了,真令人纳闷儿。” “走开,走开!”“不准在此逗留,闲杂人等一概押往宁古塔戍边!”突然从大街上又冲出了一队人马将这些蓬头垢面的难民们团团围住,一阵呼天抢地的哭喊声之后,骑兵们策马出城而去,中间则是五花大绑的难民…… 教堂里,少年天子福临正与白须及胸的汤若望在闲聊。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个十七、八岁的天子也和一切这个年龄的青年人一样,好奇,好动。此时的福临仿佛不再是堂堂大清的国君,高高在上的天子,而是一位在老者面前谦恭有度、孜孜好学的年青人,他的黑眼睛里透露出聪慧而自信的神情,嘴角带着笑容,显得十分和蔼可亲。 “汤玛法,这船的模型多漂亮啊,哟,它的白帆是用丝棉还是锦缎做成的?” “皇上,老臣另有一个与这一模一样的双桅帆船,比它大一百多倍的真船,若皇上真的喜欢,老臣便敬献给皇上。” “真的?这么一条大船你把它藏在了哪儿?”福临东瞅瞅,西看看,有些不相信。“这里堆放的全是些书和仪器,还有一些烛台和跪凳,怎么可能放得下一艘大船?除非——你把它们都拆散了?” “皇上!”汤若望“扑哧”一声笑得胡子乱颤:“前些日子不是说荷兰国要派使臣来京吗?老臣便托荷兰国的使臣从欧洲捎带了一艘真正的莱茵河上的双桅帆船,如果顺风顺水的话,他们也快该靠岸了。” “噢,是这样。”福临顺手拿起了一尾鹅毛管笔,旁边有一摞写满算式的草稿纸。“汤玛法,您又在研究天文哪。近来天像有什么异常吗?” 汤若望的神情不觉严肃起来:“老臣虽不能像范文程大学士那样观星望气,识五行之消息,察国家之运数,但因朝夕仰窥,故得略知一二。据老臣推算,今年秋天将有一次月食。” “呀,今年秋天朕正想去秋猎呢,这么说朕是出行不利喽?” “那倒也未必。只是,”汤若望碧蓝的眼睛直看着福临:“这也许是圣明的上帝的启示,皇上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这两年的临朝有无大的过失?” “有吗?”福临浓眉一抬,颇为自得:“汤玛法,这两年来朕一有时间便苦读圣贤之书,多少明白了些治国之道。自两年前丧师失地、两蹶名王的惨败之后,朕终于揣摸到了你所奉行的上帝仁爱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了招降再乱的‘文德绥怀’,嘿,还真见成效哩!” 福临两眼发光神采飞扬:“自朕发下一系列谕令、敕书和诏告,招抚延平郡王郑成功以及南明永历政权的各部力量以来,不出数月,郑成功的父亲和叔父就率兵归顺了大清,而且南明政权也人心不稳,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仁爱,是君主的最大美德!这是我主耶稣的谆谆教导。在中国,则有儒学大师们这样说,施仁政方能得人心,得人心方可治天下!哦,上帝保佑!”汤若望边说边在胸前划着十字,神情十分虔诚。 “那么,上帝的律则,帝王也要和臣民一样遵行?” “是的,帝王更要身体力行,作普通人的表率。因为他是榜样,统治着一个国家数以万计的臣民……” “那……如此说来,朕也不能多娶妻妾嫔妃喽?”福临打断了汤若望的话,眼睛里带着几分顽皮。 “这……皇上既是天子,又当别论了,因你统治着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天主因此也特别眷顾你。”汤若望转着碧蓝的眼珠子,脑子也转得飞快。 “那么我可以随心所欲喽?” “不然。”汤若望突然明白了天子的用意神情一下子又严肃起来:“老夫乃外藩之人,蒙圣上思宠,常觐天颜,实老夫之大幸也。然臣近来窃睹圣躬,见精神消耗,有时临朝更是无精打采,臣以为皇上乃亲近女色之故也。” 福临一愣,神色有些不自然了:“朕既为天子,也是万方之主,多选几个美女亦非大过。人非草木,偌大的紫禁城里竟没有一个能让朕满意的女子,这能怪朕吗?朕但凡看上眼的,却如水中月、镜中花一般可望而不可及,奈何?”福临的精绪有些激动,声音不觉提高了许多。 “皇上,你不该为了女人而消沉、自暴自弃呀!”汤若望的神情更忧郁了,他眉头紧蹙,爱怜地看着这个喜怒无常的天子。几年来的朝夕相处,汤若望从心底喜欢这个十分聪慧而好学的年轻人,作为天子,他竟对自己这个外国老头如此敬慕,怎能不使汤若望这个虔诚的上帝的信徒感到骄傲呢?但同时,汤若望也感到了肩头的担子,作为上帝的使者,他有义务为这个时常处于迷茫之中的年轻人指点迷津。 “我知道,你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汤若望提到此事不禁涨红了脸,显得结结巴巴的:“孝惠章皇后,她是你现在的妻子,你应当像爱自己一样地去爱她。” “为什么?这太不公平了!”福临叫了起来,感到委屈:“这桩婚姻与上一次的一样,是母后操办的,而我与皇后根本没有感情!上一个人虽美貌但却刁蛮,令人望而生厌,而这一个呢,相貌平平近乎木讷,毫无吸引力,唉,对她,我是爱也爱不起来,恨也恨不起来,又怎么可能去像爱自己一样地专心地去爱她呢?汤玛法,我为什么不能去爱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呢?上一次是为了四贞,而这一次,又有一个人儿闯到了我的心里!我,实在无法忘记她,却又难以得到她,万般无奈的相思之苦日夜折磨着我,于是我就四处寻欢作乐,或是借酒消愁,或是纵欲无度……汤玛法,我很痛苦,真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福临将心里所想的话一古脑儿说了出来,垂下了头,他知道这回汤若望又少不了给自己讲一阵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了。 “可怜的人,阿门!”汤若望叹息着,将福临带到了一幅圣母像前。这是一幅临摹意大利罗马大教堂的圣母像的复本,圣母玛利亚面容慈祥而圣洁,正用一双真诚的眼神注视着面前的中国皇帝。 “圣母玛利亚,请告诉我,难道我注定要被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束缚一辈子吗?我还这么年轻,您就这么忍心抛充我吗?求圣母赐福于我,阿门!”福临目不转睛地看着画中的圣母学着汤若望的样子在胸前划着十字。 汤若望默默无语。面对如此年轻而多情的天子,他实在是爱莫能助了。此时此刻,汤若望突然觉得这个少年天子很可怜,他还没有享受过快乐的人生和爱情,这对他很不公平呵。 “汤玛法,哪一种罪过大些,是吝啬,还是淫乐?” “淫乐。”汤若望的语气不容置疑。“中国有句古话,‘蛾眉皓齿,伐性之斧’。日消月耗安有不伤圣体之理?人之精力有限,养之则充足,耗之则虚损。皇上乃一国之君,近来少见与贤人君子谈论道德以养身心性命,即便偶一临朝,也是草草完事,精力倦怠为群臣有目共睹。皇上有所不知,皇太后为此食不甘味,特地嘱咐老臣相劝于你。可老臣见皇上也的确有苦衷,便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了。唉,千言万语只是那么一句,皇上,你贵为天子,可不能由着性子胡来呀!” “我有吗?正因为我是天子,一国之君,才一忍再忍,玩偶似的由他人摆怖!只是,我,我不甘心哪!”福临的眼中有泪光闪烁,他喉咙哽咽着:“我好羡慕那河中成双成对的鸳鸯鸟儿!我好羡慕那种男耕女织的普通人的生活!我,为什么要生在帝王家?玛法,我受不了,实在受不了啦!”福临双手抱头很痛苦的样子:“我头痛欲裂!用你们的诗句说,我是一只夜莺,然而他们却不让我去拜访玫瑰园!” 福临发泄着心中的不满,再不发泄,他也许真的会崩溃的。 “皇上,给!”汤若望起身从酒柜里拿出了一瓶红葡萄酒,小心地斟了一满杯递到了福临的手上:“一醉解千愁。皇上,老臣陪你一起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福临苦笑笑,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福临回到乾清宫,依旧心事重重。午膳是在汤若望的教堂里用的,红葡萄酒还有各色西式糕点,倒也别有风味儿,只是吃来不如中餐那么可口。福临只觉得心里有些腻味,闷得难受。 “万岁爷可要召见哪宫主官娘娘?”吴良辅也吃不透主子的心思,捧着一盘子绿头牌试探着问。 福临蹙着眉头没有吭声,吴良辅稍稍退到一旁,便不敢再言语了。自从去年皇上铸了严禁内监干政的铁牌子以来,吴良辅他们规矩多了,一个个都夹起了尾巴。 福临在十年的时候,违背了满洲旧制设立了十三衙门。帝谕上说十三衙门是满洲近臣与太临兼用,实际上主要是对太临而言的,此后,原先承办皇上衣食住行的内务府也被裁掉,改由十三衙门经管承办。“……宫禁役使,此辈势难尽革。朕酌古因时,量为设置,首为乾清官执事官,次为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司设监、尚膳监、尚衣监、尚宝监、御马监、惜薪监、钟鼓监、直殿局、兵仗局。满洲近臣与寺人兼用。” 顺治帝福临此谕所设御用监等十三衙门,录仿明制而加以载并,将明朝宫内太监的二十四衙门裁减为十三衙门,后又增设尚方司,合为十四衙门,但人们通常仍称十三衙门。当然,福临并没有头脑发热,正当内官吴良辅等人洋洋自得时,福临又谕命工部立内十三衙门铁牌:“中官立设,虽自古不废,然任使失宜,遂贻祸乱。近如明朝王振、汪直、曹吉祥、刘谨。魏忠贤等专擅威权,干预朝政,开厂缉事,枉杀无辜,出镇曲兵,流毒边境,甚至谋为不轨,陷害忠良,煽引党类,称功颂德,以致国事日非,覆败难寻,足为鉴戒。朕今裁守内宫衙门及员数,执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取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檀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板,世世遵守。” 这样一来,即使是顺治帝福临身边的大红人吴良辅也乖乖夹起了尾巴,变得唯唯诺诺,毕恭毕敬的了。皇上这两年的变化很大,有时顽劣如无知的少年,有时又安分得像个老学究,一天到晚呆在乾清宫的书房里,有时甚至秉烛夜读。自第一次废后之后,天子福临经常独处乾清宫,批阅奏章,苦读诗书,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有时读得累了,便若有所思地对灯凝望,一动不动。奴才们知道皇上内心的苦闷,都以为皇上再次大婚后便会好起来的,可事实上,坤宁宫孝惠章皇后那里皇上去的很少,明摆着皇后又遭到了冷落。还有,其他宫的娘娘也很少应召,至于其他的贵人、常在、答应,则连皇上的面也难见了。皇上到底是怎么了?有时候心血来潮,胡乱碰到了一个宫女便临幸于她,也不问问她的名字和地位。有的时候则一连数日闭门不出,一副清心寡欲的样子。这一回太监们再不敢多嘴多舌了,吴良辅也不例外,尽管他似乎已经猜中了皇上的心事,但若没有十分的把握,没有适当的机会,吴良辅不会饶嘴饶舌地去自讨苦吃的。有时候摸着额角上的疤痕,吴良辅就会觉得有失自己堂堂司礼监总管的尊严。他的这张脸盘子虽说不上多么俊俏,但却保养得当,细皮嫩肉的,稍稍在唇上涂些胭脂,嘿,还真有些妩媚呢。在当时的环境里,有学问的人靠学识入仕为官;有钱人拜“赵公元帅”经商成为富翁;而平头百姓,要想从社会底层爬出头,只有走自愿净身的捷径来换取发迹之途。 吴良辅的家乡在白洋淀,这里土肥水美,物产丰富,鱼满舱,粮满屯,的确是个好地方。可自从出了个恶霸吴七爷,老百姓便没了太平的日子。吴七爷上头有人啊,远房的叔伯是天津的大官儿,在京里也有关系,吴七爷在白洋淀巧取豪夺,楞说这湖里的鱼儿全是他家的,湖中的芦苇、水鸟也自然归他家所有,楞是将白洋淀的一草一木都霸占了起来,弄得民不聊生。老百姓谁也斗不过吴七爷呀,他有钱有势,还有一支手护皮鞭、大统的家了呢,谁在他吴七爷面前不是低头哈腰的矮三分呢?可说来也怪,吴七爷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对吴各庄的吴大麻子恭敬有加,为嘛?吴大麻子的儿子是宫里的太监,听说很得公主的恩宠,手头有的是钱!这不,刚把自家的旧宅院翻修扩建完,一溜八间大瓦房,红砖白墙掩映在绿荫中,别提多气派了! 听说这一次吴大麻子那个在宫里“当差”的儿子要回乡探亲,吴七爷忙不迭地让家丁们敲锣打鼓等候在湖畔,并宣布要在村里请戏班子热闹两天,可把亲邻们乐坏了。年幼的吴良辅跟着哥哥们也挤在白洋淀边等着看热闹。呵,只见一只披红挂绿的大船缓缓驶来,船上的人穿着绫罗绸缎簇拥着一位穿红袍的人,他面白无须笑靥如花,正满面春风地频频向乡亲们招手致意呢。 “乖乖,这船多大呀,还有船上人穿的衣服都那么好看,闪着光,轻飘飘滑爽爽的,可真像是神仙下凡哩!” “小良子,记住喽,这就是进宫当老公的好处。” 吴良辅的哥哥开导着吴良辅。 “嘛是‘老公’?” “唉,说了你也不知道,快看,吴公公快要下船了。” 自此以后,懵懵懂懂的吴良辅便牢牢记住了这一幕,八面威风,一身红锦袍的吴公公成了他的偶像。嘿,心想事成,真没想到,几年之后,吴良辅自己也成了“吴公公”。这是他自愿的,因为他渐渐地打听到,只要割去了自己的那玩意儿,便可以进宫伺候皇上,便也可以衣锦还乡荣光耀祖了。至少,爹娘和兄弟不必再为挨饥受穷而愁眉不展了,嘿,这是一条多好的道儿呀! 的确,打从割了那玩意儿之后,吴良辅就没后悔过。在他看来,吃饱肚子为上,即使没有荣华富贵,有皇粮吃,至少也可以免做饿死之鬼呀。难道不是吗?现在他吴良辅是皇上的心腹,堂堂的吴总管,戴着兰顶子花翎的四品顶戴,月月俸禄,岁有赏钱,私下里还有各宫里太监们的孝敬钱,真是财源滚滚哪!这阵子家乡没人来京里,吴良辅手头的银子没地方搁,索性就掀开铺盖卷儿塞在了炕板下,这地方可保险了。 吴良辅呆呆地想着心事,没留神皇上已经出了乾清宫,慌得他一溜小跑跟在了后头,还是没敢多问。 福临眉头紧蹙,倒翦着双手,伫立在乾清宫的汉白玉丹陛上,此时此刻,福临的神态举止表现出了与他的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庄重,吴良辅愣愣地看着皇上的背影,心里说,皇上已经是成人了,再不好糊弄了,日后可得多加小心哪! 福临信步南行,出了乾清门。天色已晚,几名太监提着灯笼一前一后地照路,侍卫们则远远地跟着,不紧不慢。 月亮像个银盆似地挂在东边的天际,闪着淡金色的光芒。“花好月圆”,福临的脑子里闪出了这几个字,这才想到再过两天就是中秋了,难怪,月亮已经这么圆了,夜空里还弥漫着馥郁的桂花香。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一时诗兴大发,随口吟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月光洒在庭院里,一切显得宁静而安详,树木、藤架、亭台和房屋仿佛涂上了一层水银,变得神秘而美妙。 “将灯笼熄掉!” 福临吩咐侍卫们熄灭了灯笼,他想仔细享受这宁静的月夜,他走得很慢很轻,踏着树影、花影,闻着阵阵的花香,福临有些陶醉了,同时心头飘过一丝淡淡的忧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行乐须及春?” 福临将诗句复吟了一遍,脑子里映出了一个清晰的倩影,她的脸庞如象牙般的光结细腻,一双漆黑的眼睛灿若繁星,两腮胭脂,一点朱唇,这女子分明是个小仙女,她的名字也格外的美:“乌云珠!”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福临这么轻轻一喊,旁边的人自是听不清楚,只当皇上还在借景吟诗抒情呢,而吴良辅却听得一清二楚。“乌云珠是了,就是费扬古的姐姐,襄亲王的福晋!嘿,万岁爷这回又陷进去了,奴才我怎么也得想个法子帮他了却这相思之苦呀!” 黑夜中,吴良辅的小眼睛滴溜乱转,犹如天边一颗颗转瞬即逝的流星。片刻之后,他的眼睛定位了,嘴边浮起了。一丝诡秘的笑意:“万岁爷,立秋了,奴才给你披件外衣吧。” 吴良辅的声音显得格外的柔媚,却打乱了福临的思绪,气得福临眼珠子一瞪:“滚!讨厌的娘娘腔!” “是,怪奴才多嘴!”吴良辅举手“啪”地抽了自己一耳光,声音依旧:“万岁爷,过两日就是中秋了,听说太后要在园子里摆酒赏月,邀一些亲王、贝勒爷的福晋同乐,到时候,万岁爷也少不了去给太后捧场,奴才只是担心万岁爷万一着了凉,可就扫兴了。” 吴良辅絮絮叨叨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连他自己也有些后怕了:“今儿是嘛回事?吃了豹子胆啦?” “哦!你这么一说,朕倒记起来了,难得你一片忠心。哎,你说,她也会来吧?”月色下福临的眼睛分外明亮,一眨不眨地看着吴良辅,语气相当温和,而且还带着一付商量的口吻。皇上可是好久没这么与奴才们说话了,吴良辅心里不由得一阵窃喜:“嘿,皇上上钩了!” “万岁爷,奴才听不懂您的意思。” “你个狗奴才,又在朕面前装傻了不是?好吧,快给朕出个主意,事成之后去内务府领赏银一百两!” “嗻!万岁爷,这事儿包在奴才身上了,您就等着瞧好吧。”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