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是8月16日夜间。 最难作出的抉择是什么? ——是第六次洪峰到来时,决定是否实施荆江分洪。 16日,长江第六次洪峰顺流而下。中午11时,沙市水位暴涨到44.75米,远远超出保证水位44.67米。洪水到来时卷起的巨浪,溅到了荆江大堤的堤面。此后,沙市水位一路攀升,以每小时0.2——0.5米的速度扶摇直上。 14时,44.77米。 16时,44.82米。 18时,44.84米。 21时,44.95米。 23时,45.05米,超出国家抗洪预案的荆江分洪水位45米。而1954年三次动用荆江分洪工程时,水位都没有达到45米。当年荆江分洪及各大堤开口分洪总计分洪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专家估计,如不分洪,沙市水位将比44.67米高出1——2米。水情消息迅速通报到沿江各地和北京,数百万军民、各级防指和国家防总,都紧急行动,作好了继续严防死守和实施分洪的两手准备,各级防指分洪准备的实施情况和进展不断报到上级防指。 次日上午9时,沙市水位45.22米。 根据湖北省防总命令,荆江分洪区在8月6日、12日之后,第三次进入准备分洪的紧急状态。 16日晚10时,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内气氛紧张,电话、手机、对讲机响个不停。转移分洪的一位负责人正在用电台呼叫22个安全区内的工作人员,要求他们在11点之前全部撤离,一个不留。他说:“1954年第一次分洪是在7月22日凌晨2时20分。目前我们已经做好所有准备,一旦下达分洪令,县人武部将由北向南,顺着分洪方向鸣枪示警,各村报警器也将同时鸣叫。由于时间太急,原定由直升飞机放红色信号弹的计划已取消。” 16日下午5时,荆州市防指第三次发出《荆江分洪区群众紧急转移令》。7两广播车和县广播电台、电视台滚动播出转移令。分洪区只能出不能进,公安干警、解放军部队以每个村使用一个排的兵力立即出动,配合当地干部对分洪区遗留人员进行拉网式搜索。紧随其后的30部卡车,负责收容输送遗留人员。分洪区内漆黑的公路上,偶尔可见少量群众骑着摩托车、自行车,架在板车匆匆向安全区转移。路边民房,人去楼空。 搜索发现,分洪区仍滞留不少群众。晚7时40分,指挥部再次发布《特别公告》。前方报告,在分洪区南端南线大堤上还滞留着一两万群众。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指挥长王平命令副指挥长黄建宏,迅速把群众转移到黄山头镇。黄汇报说,那里已挤满了群众,再进一两万人,连站脚的地方也没有了。王平接通石首市委书记易法新的电话,要求石首市安排接受这一两万群众,易当即表示接受。 在公安县杨公堤路口,16日晚9时30分,最后一批分洪区内的群众正在往安全区转移。在10分钟里,约有十多家村民拉着板车向堤内跑来。还有一些人试图往外跑,取回家里最后的一点财产,被戒严的武警阻止。路口电杆上的广播一直在滚动播出县委书记的分洪转移命令。 一个50多岁的村民拉着一辆板车气喘吁吁地过来,他叫万永超,是离县城11里地的瓦池村人,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搬上来了。头一次是6日,拉上来两车东西和4头猪,不想热死了一头。由于惦记着家里的庄稼,9日他赶着猪拉着东西回了家。第二次分洪准备令下达后,他又拉着家什赶着3头猪回到了堤内。15日见没有水来,便搬回了家。结果发现家里的80只鸡活着的只剩45只了。今天转移只来得及带一车东西。他还记挂着留在家里的三头猪,直后悔不应该搬回去。他说:“要是分了洪,儿子女儿回来就没有肉吃了。”说着,他还想往家跑。 晚9时20分,王平下令拉响警报。警报一直要求响到10时为止。一旦开闸后用以通知分洪区内干警最后撤离的鸣枪报警的子弹,下发到每隔5公里一人的鸣枪人员手中。 与此同时,150艘冲锋舟、100艘民船备足油料,待令救援落水群众。国内外约700名记者到达荆州。这一时刻,《中国青年报》在公安县分洪指挥部、分洪区北闸、分洪区西大堤、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武汉市、岳阳市、九江市、南京市一线部署了20多名记者,作好了全线报道分洪的准备,其中荆江分洪区3名记者、荆江分洪口——北闸爆破线附近另有3名记者均在冒雨守候。国内外各界人士关注着长江水情和荆江分洪的决策,荆州市邮电局开设的水位查询热线,当晚查询沙市水位的电话8000多次。 按照分洪的准备预案,防止北闸被泥沙淤埋的2800米防淤堤要按时炸开。当天下午3时45分,武警荆州支队1000多名官兵紧急向防淤堤扛送20吨炸药,协助解放军某部工兵连挖开预留炸药室,放置炸药,安装引信。设计炸开口门2200米。晚9时30分,作业完毕。10时15分,工作人员撤离警戒区,爆破工作准备就绪。 荆江分洪指挥部的气氛几乎凝固,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桌上的一台传真机,最后的分洪命令将由这里接收。此时沙市水位已突破45米,达45.07米,以平均每半小时1厘米的速度上涨。平时一小时一报的水位情况,也改为半小时一报。 16日上午45分钟后,国家防总来电,要求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预报处立即核实清江隔河岩水库的入库洪峰。因为隔河岩的水量直接影响到沙市水位。清江大雨滂沱,隔河岩水库无法再冒险超高蓄水。长江委水文局接电立即部署荆江行洪水文测验工作,各路测量技术人员分赴各个处于风口浪头的测量点。下午17时30分,长江委水文局预报处根据变化了的隔河岩泄水量资料,预报8月17日8时,沙市将出现洪峰,最高水位达45.30米左右。 一分一毫,事关全局。分与不分,一字千钧。中央领导同志再一次让水文局拿出最准确的预报,并要求专家们在一个小时之内回答6个问题。长江委副总工程师陈雪英说,当晚专家们分析沙市44.67米的保证水位是1954年定的,1972年、1980年长江中下游五省市座谈会决定将此提高到45米,目的是可以减少分洪2亿立方米。而根据现实的雨情、水情、工程情况预报,近年来荆江大堤堤身、堤顶都已达标,堤基也进行了部分修理,沙市超过45米的洪峰量只有2亿多立方米,而且持续时间只有几天,因此荆江大堤能够在较短时间里承受趋于极限的压力。 专家的这一结论,为中央最后的决定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8月16日下午,得知今年长江第六次洪峰正由上游向荆江河段逼近,江泽民总书记、朱容基总理高度重视这一严峻形势,指示温家宝即赴湖北荆州现场指挥。下午6点半,江泽民向参加抗洪的解放军发布命令,沿线部队全部上堤,军民团结,死守决战,夺取全胜。同时要求地方各级党政干部率领群众,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干堤安全。 晚上10时30分,温家宝一行抵达荆州。他听取了当地和有关部门关于汛情的汇报,又详细询问了气象、水利等方面专家的意见,综合各方面的资料,进行了科学分析判断。根据江泽民“再看一下,坚持一下,慎重决策”的指示,作出了迎战第六次洪峰的紧急部署: 第一、长江大堤目前正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军民要上堤,坚决严防死守,特别要加强薄弱地段的防守。第二、加强巡堤查险,昼夜不间断。发现险情,及时处理。第三、备足抢险物料。第四、加强技术指导,科学查险排险。第五、对重大险情特别是溃决性险情,要做好抢险预案和各项准备。第六、要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按照计划和部署,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安置好他们的生活。 严防死守,换句话,就是不实施荆江分洪。 接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和国家防总的部署后,荆江两岸上百万军民立即行动。广州军区、济南军区的负责同志陶伯钧、史玉孝等,亲自率领抗洪官兵把守最险要的堤段;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以及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群众一起坚守大堤。 17日清晨7时,沙市水位上涨到45.19米。温家宝一行忙碌一夜,又直奔沙市水文站,与正在进行水文测报的技术人员共同分析枝城、沙市、宜昌、城陵矶、汉口等地水位、流量及变化趋势,指示他们及时提供水情信息。随后,温家宝一行沿荆江大堤驱车赶往江陵县郝穴镇铁牛矶险段。 堤外洪水汹涌,镇水铁牛已淹没过半。守卫在这里的解放军官兵们表示,坚决执行命令,坚持坚持再坚持,直至抗洪的最后胜利。在场的干部群众表示,人在堤在,坚决守住大堤。 17日上午10时,温家宝来到沙市观音矶险段。此时,沙市水位维持在45.22米的最高水位。他向在场的干部群众说:长江第六次洪峰正在通过沙市,沙市水位是45.22米,这不仅是今年最高水位,而且是历史最高水位。荆江大堤、洪湖大堤、武汉大堤都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 上午11时,沙市水位开始回落,长江第六次洪峰顺利通过沙市。晚8时,沙市水位回落到45.10米,荆江大堤安然无恙,百万军民仍在严防死守。 至此,荆江分洪区经历了3次分洪准备工作。埋在闸口和大堤的炸药终于没有引爆。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