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这个总指挥部办公室的助理调研员侯英杰,做梦也想不到一朝之间他拥有了那么大的权力。8月16日,长江第六号洪峰闹的那天晚上,他带着一位部下,象洗扑克牌一样唰唰地往外批发物资调拨令。临下班时清点,光编织袋就发出去了2800万条! 汛前,由国家防办直接掌握的中央储备库里的编织袋,只有400万个。在正常年份,这些就根本用不完。而今年经侯英杰的手调度出的,竟然多达一亿条!真象变戏法差不多。 让老侯忙得四脚朝天的,首先还不是国家储备库里缺东西,而是由于长江沿岸早早就把可用的物资用完了。汛期刚开始的时候,地方上谁都没考虑到今年的洪水会闹这么大,闹这么长时间。所以那个阶段沿江各地的抗洪战略是“全防全守”,不溃一堤,不垮一垸。这就把大量的防洪备用物资都投入到了民垸的保护上。到七月下旬,洪水的势头越来越猛,一线的防洪物资却已消耗殆荆一些原来耗用巨资守住的民垸不得不弃守,而需要重点防护的长江干堤、险工险段却连编织袋、沙石料都非常难寻。沿江各省纷纷向老侯告急。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就看出了防办的日常基础管理工作做得好。缺东西的时候,储备库里没有,我们也能以最快的速度从别的地方找出来,调出去。”老侯说。 一道道金牌从老侯他们的办公室里发出。调编织袋,调麻袋,调橡皮船,调冲锋舟,调救生衣救生圈,调无纺布,调编织布,调帐篷,调沙石料,调照明灯,调防汛车,调钢筋钢丝……从七月下旬到八月底,40天时间,老侯共以国家防总的名义,发出了327项调拨令。 在空前的洪灾面前,几乎所有人都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七月下旬开始,解放军纷纷上堤抢险,但是当地却没有为战士准备好足够的救生衣。侯英杰说起来很痛苦:“8月1日牌洲湾决口的时候,之所以死了那么多解放军,就因为没有足够的救生衣。” 国家防总因此下了一道死命令:“部队上多少人,就必须同时配备多少件救生衣1 老侯非常感激江苏省政府。江苏今年自己防洪的任务也很重,但却以最快速度调出了30万件救生衣,占全国调度总量的一半。 河北省水利厅在天津有个仓库,这个仓库今年初刚刚办起了一家生产救生衣的工厂。也算赶了个巧。今年汛期,这家新办工厂拿出了10万件救生衣。 充足、及时的物资保障,为战胜特大洪水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仅编织布一项,湖北省分得480万平方米,湖南省分得350万平方米,江西省分得270万平方米,足够把三省沿江1200公里干堤全包起来。 在今年抗洪期间指挥调度着千军万马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实际上是个非常设机构,搞具体业务的常设机构是这个总指挥部的办公室即国家防办。这个新闻报道中似乎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机关,总共有多少人?竟只有49个人。49人中还有行政辅助人员,还有一些同志专职抗旱。 国家防总的重要性不难从它的级别看出来。担任国家防总总指挥的就是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 从1998年汛期到来之前的5月份算起至抗洪结束,3个多月时间里温家宝七飞长江。 谁都看得出来,防总总指挥这个角色是个累身子的活,没那么轻松。幸好每年抗洪的时间有限。 总指挥都这么忙,国家防总的工作人员就更没有理由闲着。 8月5日至14日这一次,温家宝留在长江沿线亲自指挥战斗,长达10天之久。 那些天,他就象一个陀螺滴溜溜转。 8月4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第三次全体会议,进一步部署防汛抗洪工作。温家宝强调,当前全国的防汛形势非常严峻,长江防汛抗洪处在紧要关头,长江各地特别是中下游地区要继续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要做到洪水不退,干部不撤,人员不减,巡堤除险不放松,要特别注意在退水期间发生问题。会议上,国家防总还对北方防汛、沿海地防御台风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他还强调,今年是《防洪法》实施的第一年,各地要严格执法,依法防洪。对组织领导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严肃处理。 会后第二天,他就飞到了湖北监利。那时正是长江第4次洪峰将要来临的前夜。这次已是他在汛期以来第3次到达监利。 温家宝到达监利的时候已是晚上11点左右。当地似乎预先都没有得到通知,监利宾馆临时为他腾房。 但是,他并没有先去宾馆,而是直奔监利县水利局听取汇报。然后,他又连夜走上荆江大堤和长江干堤察看水情。 当晚,温家宝便从监利向中央发出一份汛情报告。第二天一大早,他便赶往荆州。 一周两会。8月10日上午,温家宝在湖北荆州又主持召开国家防总特别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党中央最近关于长江抗洪抢险工作的指示,要求沿江各地党政领导、广大军民紧急动员起来,坚决保住长江大堤,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 中间,一次次汇报会、会商会不断。 8月7日,温家宝正在监利、石首、洪湖一带视察。下午两点多将近三点的样子,传来九江大堤一段防洪墙决口的消息。这时温家宝正在召开一个重要会议。他当即决定缩短会议,奔赴九江。 第二天,8月8日,朱容基总理来到荆州。他们又一起在一线视察慰问,开会到夜里很晚。9日,温家宝陪同朱总理再赴洪湖、石首慰问一线抗洪军民。 一直随温家宝活动的干部慨叹说:“我们这些年轻人都累得受不了,温副总理的疲劳可想而知。他还不光是累,压力也大。他刚刚当上管防汛的副总理,就遇上了多少届也遇不上的一次特大洪水,只能说是缘份。” 不过,这缘分还是少点好。 8月16日,是年轻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邓坚最难忘的一天。 上午,他接到通知,要随水利部领导到北戴河汇报工作,听取指示,然后傍晚随温家宝副总理到东北嫩江、松花江流域检查指导。中午12点半登上飞机,两点到达北戴河。部长们面见总书记、总理和其他中央有关领导去了。邓坚的官小,在外边等着。 将近6点,领导们的会议结束,部长出来说:“马上吃饭,吃完饭飞湖北。” 就在这天下午,风云突变。1998年长江最大一次洪峰——令一线抢险军民谈之色变的第六号洪峰,以灭顶之势奔腾而来。 就在领导们会议结束时的6点,长江沙市水位再次突破44.95米,并且仍在继续上涨。根据水情预报,当日深夜,沙市水位将超过45米保证水位线! 10天前的那次洪峰与其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现代科技已经够发达了,但仍然是人算不如天算。头一天水情预报,还估算第六次洪峰只是中等量级。16日凌晨,三峡区间长江各支流突降一场暴雨,给第六次洪峰半道上加了个包,一下子就使洪水冲破了百年纪录。 江泽民总书记和朱容基总理紧急做出决定,委派刚从长江回来仅两天的国家防总总指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急赴荆州,靠前指挥。下午6点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向参加抗洪的解放军发布命令,沿线部队全部上堤,同时要求地方各级党政干部率领群众,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干堤安全。 原定从北戴河去东北的专机,在晚饭后突然改变飞行计划,改飞荆州。 当天深夜,人们在电视上都看到了温副总理抵达荆州机场的镜头。他从专机上急匆匆地下来,与前来迎接的湖北省和部队领导急匆匆握手,然后登车急匆匆离去。 这时是夜里10点半。来到宾馆,温副总理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你们今晚都不要睡觉了,随时掌握情况。”随后即与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抗洪部队领导,水利部领导和长江水利委员会领导及有关方面专家进行紧急会商。 温家宝听取了关于汛情的汇报,又详细询问了气象.水利等方面专家的意见,综合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判断,作出了迎战第六次洪峰的紧急部署: 第一、长江大堤目前正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军民要上堤,坚决严防死守,特别要加强薄弱地段的防守。第二、加强巡堤查险,昼夜不间断。发现险情,及时处理。第三、备足抢险物料。第四、加强技术指导,科学查险排险。第五、对重大险情特别是溃决性险情,要做好抢险预案和各项准备。第六、要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按照计划和部署,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安置好他们的生活。 这一夜,温家宝总指挥自己也几乎没能放平身子睡觉。早晨七点他又起了床,到险工险段和水文站,慰问抗洪部队和干部群众,鼓舞军民按照中央号令,严防死守,确保抗洪决战的胜利。 这一夜,长江沙市水位每分钟都在上涨,迅速突破了让人心惊肉跳的45米线,一直摸高到45.22米。荆江分洪区内的数十万群众全部转移,分洪闸口埋好了炸药,有关领导死守在通往最高指挥部的传真机前,只等国家防总一声分洪令下。 17日的太阳升起来了,越升越高,洪水渐渐退去。 长江流域终于在没有动用荆江分洪区的情况下,咬住牙关度过了这场世纪洪水,显示了现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握大局、决断大势的坚强决心和超人魄力。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