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后来在抗洪期间,有舆论讥讽这条红地毯。哈尔滨人对此感到委屈。因为,音乐会是一年一度的,而如此之大的世纪洪水,则完全不在预料之中。 5月,这里还遭受着百年不遇的大旱。昔日波光粼粼的松花江,瘦得露出了沙滩。如何保证城市供水的问题,一直是媒体讨论的热点。当地水文水部门的数字显示:松花江去年一年枯水,最高水位仅为116米,到1998年5月26日,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位为111.62米,创百年历史同期最低水位纪录。 谁知,7月,嫩江上游普降大雨,洪水汇入松花江,导致哈尔滨江段水位以每天约20厘米的速度持续上涨。 8月上旬,哈尔滨人的母亲河松花江,如一头发狂的狮子,突然冲上防洪纪念塔前最高处的第九级台阶,开始在大堤上撕扯一道道口子。 哈尔滨抗洪形势突然紧张起来。 哈尔滨人对于洪水的记忆,应该不太遥远。就在90年8月,哈尔滨遭遇了建国后第二次特大洪水,水位达120.09米。 历史上,松花江也不安静,它给当地人带来的灾难,老人们都没忘。 1932年7月,哈尔滨大雨滂沱,连降27天,水位达119.72米。道外区、道里区江堤相继决口。10余万难民衣食无着,2万余人露宿南岗街头。 1957年8月27日,哈尔滨水位超过119米保证水位,9月6日达120.30米历史最高水位,延续了22天。哈市150万居民中,三分之一登堤抢险。如今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防洪纪念塔,就是纪念与这场洪水恶战的产物。但是,这个夏天,哈尔滨人还是没想到,松花江洪水会创下120.89米的新高,这可是150年一遇的纪录! 在哈尔滨防洪前线当地干部群众多次说起他们的老市长宫本言。普遍的说法是:“多亏了当年宫市长下决心,高标准整修江堤,要不今年的大水绝对抗不住1 而当年修这道“豪华”江堤的时候,宫本言可没少挨骂,说他是“好大喜功”,“为个人树碑立传”,“搞面子工程”等等。 1985年,58岁的宫本言由黑龙江省副省长调任哈尔滨市市长。一上任,他就排出了哈尔滨城市建设存在的“四大隐患”和一大“潜伏危机”。“四大隐患”之首,就是松花江哈尔滨段江堤防洪能力太差,57年大水后修筑的南岸堤坝只能防御50年一遇的洪水,如果碰上百年一遇规模的大水,整个城市将会面临灭顶之灾。 事实上,由于堤防能力太差,几乎每年夏天,不论水大水小,哈尔滨市都要出动10万人上堤日夜巡查和抢险,一季的花费就达数千万元。群众也有意见,骂市委和市政府是“有钱买棺材,没钱治脖。 宫本言想彻底地把“脖给治了。从1986年到1988年,他顶着各种压力,“一意孤行”,投资1.79亿元,整修市区沿松花江南岸26公里堤防。堤坝按防御百年以上一遇洪水的标准设计,堤面海拔高度122.80米,宽10米,可以防洪,可以通车,可以游玩。过去,哈尔滨沿江只有两个公园,宫本言一气又加修了8个,由这26公里堤坝连起来,一个接一个。 8月22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又创历史新高,达到120.89米,却仍低于宫领导修建的堤坝高度1.91米。 在防洪纪念塔、斯大林公园附近堤面上,部队加修了1、2米高的子堤挡水。实际上,这也不是因为宫本言当初考虑不周,而主要是考虑到哈尔滨的民心士气。 当初,为了保证沿江的斯大林公园在大堤整修后不高出市区地面,宫决定在这附近的4公里大堤降低一点标准,仍按防5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建造,但在公园靠近市区的一面,又修了一道两米高的挡水墙。如遇超出50年一遇规模的洪水,只要把挡水墙的闸门关上,市区仍然固若金汤。这次,之所以不用挡水墙,改用加修子堤的办法,是担心如果斯大林公园进水,市民心理可能会产生恐慌。 哈尔滨市区沿松花江江地段实际上不到26公里。宫本言多修一段,也体现了他的“远虑”。多修的一段,东临汇入松花江的一条不大的阿什河。如果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可能对阿什河产生顶托,所以这一段也是要紧的。 那些天,依托松花江大桥沟通两岸的202国道近2000米路段漫水,前往北岸的救灾人员和物资只能走城东的老滨江桥。哈尔滨到佳木斯的铁路更是必过这座老桥。这座前些年几乎被市民遗忘的老桥,份量顿时吃重。这桥之所以能承担起繁重的使命,也多亏了宫本言在任时加宽加固。桥是日本鬼子30年代修建的,在80年代末宫本言整修之前,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哈尔滨面对的洪灾,主要在松花江北岸郊区农村。宫本言在任时,北岸堤防分别仅为5年一遇、10年一遇和30年一遇标准。宫在整修南岸江堤的同时,也加高加宽北岸大堤,使之分别达到20年一遇、30年一遇和50年一遇标准。 尽管10年前哈尔滨的干部群众对宫本言的看法并不一致,但现在洪水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再没一个人认为宫当年的做法有什么不对了。宫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真理。” 8月18日,已经经受了两次洪峰考验的哈尔滨,将要接受更加凶猛的第三次洪峰考验。 哈尔滨市防洪纪念塔前足有一人高的沙袋墙,把两侧隔成了截然不同的世界。 墙外是疾驶的军车,土丘似的编织袋,穿梭的医护工作者和忙碌的抗洪勇士。主堤早就淹没,它上面是用一层层编织袋累积加固成的一道子堤,子堤外便是一泄千里、咆哮东去的江水,高出市区1米多,不断地吞噬着险象环生的子堤,不时造成渗漏、管涌、甚至缺口。 黑龙江省防汛指挥部公布当天测到的松花江哈尔滨站最新水位120.42米。这一水位超过1957年的历史最高水位0.32米。 防洪纪念塔前一条条横幅,描绘出一幅幅众志成城的迎战图。“渡江先锋团”喊出的誓言是:人在大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老虎团”的口号是“人在江堤在,誓死战洪魔”。为了确保600万哈尔滨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当时26万军民正日夜守护在江堤上,迎战这次有纪录以来的最大洪水。 防洪纪念塔前的广场上,天真可爱的孩子和和平鸽一起游玩,描述着这个城市的平静和安宁。 松花江大桥下就是咆哮东去的江水。桥北左侧的路基早已浸水,黑龙江省军区的教导大队200多名官兵正加紧加高加固子堤,挥汗如雨。而另一侧则是芳名远播全国的“太阳岛”。她远离洪水,依然那么美丽。 闻名中外的太阳岛,其实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岛。它三面临水,即便是江水相对丰满时也只能算是“半岛”,因为太阳岛堤外的地势较高。可是,这次百年不遇的洪水,使它终于成了“孤岛”。 17日零时,太阳岛周围已是四面洪水,只有一条上坞路与公路大桥相连。水位距堤顶还有8磴。当地防总宣布,太阳岛此时开始戒严。 太阳岛是著名的消夏旅游胜地。戒严前一天,这里还接待国内外游客5000多人次。 岛的围堤是按40年一遇的标准建造的。沙堤沙坝,在水位高、压力大的情况下较易渗漏。环岛堤坝高于松花江南岸,平均海拔在121米左右,最高处达122.11米,当天没有出现险情。但岛内老河道和青年之家两处近800米险工弱段已经发生渗水。 17日17时20分,太阳岛老河套段堤坝出现两处管涌。驻岛的平房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组织人力,上堤排险。至18日零时,两处管涌被控制祝可到2时,这两处管涌再次出现险情。100余名防汛人员再次上堤。 8月21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为超历史纪录的120.82米。太阳岛上已不见往日如织的游人,但甬路旁一丛丛山芍药、玻璃翠等鲜花,依然迎风怒放,娇艳欲滴。 居民区内,几个小女孩正在跳皮筋。一位洗衣服的妇女说,为确保安全,大堤下的100余户居民几天前已转移。这里还有400多户居民,他们每天从电视上了解抗洪情况。 53岁的岛上居民刘玉增一家6口,正围在自家开的西园餐馆门前吃饭。刘说,从爷爷那辈开始,他们在岛上住了90多年。1953年的大水,一下子就把房子冲没了。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的150多名医护人员,每天乘船往返于大江南北。来自北京、深圳、广东等地的113名患者正安心接受治疗,庭院里两位坐着轮椅的轻患悠闲地下着象棋。 5.6公里的环岛公路畅通无阻,汽车跑一圈仅用17分钟。1800延长米低洼沙基堤处垒起半米多高的子堤。个别地段洪水已接近堤顶。 汹涌的洪水,无情地冲击着两岸堤防。松花江北外贸大堤虽已几经排险,但因水势上涨太快,在500延长米的堤段上又出现了漫堤险情;道里区新发大堤出现了20多延长米的刷坝;新农大堤发生了轻微渗漏;哈市儿少中心江段750延长米防浪子堤渗水,高出地面20多厘米;公路大桥盘旋路底部发现漏水;群力大堤排水闸失控,大堤出现4处裂痕;太阳岛老河套东段大坝发生管涌……。 19日凌晨3时左右,洪水又携风带雨,如困龙出水,狂卷而来。此后,松花江江水以每小时2厘米的速度迅猛上涨。 这期间,哈市多处堤防再次险象环生:202国道受东西两侧江水的顶托,1.7公里的道路被淹没,最深水域已达1米多,只能允许运送防洪物资的车辆通过。7时至12时,沿江3700延长米堤防上的江上俱乐部、青年宫、防洪纪念塔及儿少中心4处子堤出现严重渗水,斯大林公园部分地段已水深过膝。险工弱段90多处。 曾经安祥美丽的松花江,顿时变成一个抵御洪魔、保卫家园的战常松花江把哈尔滨隔成南北两块。江南是哈尔滨政治、商业、文化和居民生活区,江北是近几年新建的经济开发区。江南的大堤经历过1991年的大水,能抗御50年一遇的洪灾。而江北的大堤只能抗御20年一遇的水患。 为此,黑龙江省市防指确定了这里的抗洪目标:南岸死保,北岸死抢,坚决把滔滔江水阻挡在哈尔滨家门之外! 一夜之间,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前的子堤又加高了一米,滔滔江水被阻隔在它的外面。守护在这里的沈阳军区某部“老虎团”一位姓徐的战士说,夜里10点多,因江水上涨,发生较严重的漫溢。战士们迅速投入抢险,加高加宽子堤。现在,这段江堤上子堤已有3米宽两米高,个别地段高度接近3米。 编织袋、泥土、石子等成了最重要的防洪物资。据市防指介绍,当时每天消耗的编织袋多达320多万条。有300多万人口的哈尔滨就是靠这些编织袋、泥土垒成的子堤免受灭顶之灾。 8月19日下午,哈尔滨市防指已经开始在离江水百米之远的融府大厦广场上焊接铁链、铁笼等庞然大物。市防总物资部部长说,一旦情况紧急,这些硬家伙会派上用常另外,依托原有的二道坝,各路人马用编织袋已建起第二道挡水大堤。 这是一段15米宽的路面。20辆大卡车从100米远的路边运来泥土,卸下后交给一拨人装袋,再由他们扛到另外20辆卡车上,运到1公里外被洪水淹没的路段,另一拨人卸下后,再把它们压排在路的两侧,做成“路堤”。全部完工后,再用抽水机、桶、盆,将路面上的积水清去。 这条路在哈尔滨松花江大桥北侧的一段,它连着哈尔滨与大庆、齐齐哈尔,人称“202”国道。17日下午,路面开始渗水。18日,道外区前进堤破后,肆虐的洪水从路的另一侧汹涌袭来,形成两边夹击。19日上午,路面水深最高超过了1米,总长度达4公里,除大卡车外,其他车辆已不能行驶。为了行车安全,哈市防指决定从上午9时30分关闭这条连接哈尔滨与大庆的202国道。 然而,“202”国道是哈尔滨补给抗洪人力和物资的重要通道,一旦中断将严重影响哈尔滨抗御洪水的能力。中午,省市防指决定,必须尽快打通“202”。 下午2时,哈尔滨市交通局机关和所属8个单位700多名干部和工人奉命开到了这段路面,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快恢复这段路面的交通。闫立本局长把机关和所属单位能上一线的同志全部集中来了。他将700多人分成几个作业队,运土的,开车的,装袋的,围堤的,各司其职。 刘铁军是打完点滴上阵的。这位已在一线干了两天一夜的硬汉,怎么劝也劝不住他。他说:洪水不退,决不回家!而58岁的何宝华,主动向局里请战。他说,岁数大了,但挖土装袋这样的活儿还是干得动的。飞达出租公司的两名司机也放弃了营运来到这里。他们说,生意以后可以慢慢做,抗洪一刻也不能耽误。 由于作业面狭窄,加之积水太深,“路堤”进展仍然较慢。 有关部门及时向部队求援,力争尽早打通这条干线。很快,沈阳军区某部300名官兵赶到现场参加作业。4公里长的路面上,呐喊声、马达声、水流声响成一片。 17时30分左右,供电部门来到现场架起了电线。市防指的最新要求是连夜打通“202”国道。这意味着这批已劳累不堪的勇士又将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因为已经无人可以替换。 昔日车水马龙的哈尔滨市松花江大桥,现在也几乎成了一座“废桥”。 由于位于江北的道外区前进乡前汲家屯破堤,汹涌的江水迅速漫过松花江大桥北侧的204国道约4公里长的路面,积水超过1米,导致交通中断。通往太阳岛的路口北侧的路面上,被黄沙石子拦腰切断,以阻挡另一侧越来越高的积水。这样,204国道哈尔滨段实际上已不能使用,当时只有少数车辆经松花江大桥运送抗洪人员和物资前往太阳岛和大桥北引桥抢险。 由于松花江大桥是哈尔滨与大庆、齐齐哈尔等江边地区的联系的重要交通设施,它的中断无疑会影响抗洪人员和物资调拨的进度,这给该市日趋严峻的抗洪工作增添了难度。 无奈,哈尔滨市区与江边联系重新启用解放前修建的东江桥。东江桥只有两个车道,过桥车辆密密麻麻,行驶速度极慢。由于市交警支队道外大队增加了20名警力,才没有发现交通堵塞现象。 8月11日,松花江北的外贸堤防险象环生。坐落在外贸堤防内的东北虎林园告急。 虎园附近的这段堤坝全长2413米,其中有900米是险段,最薄弱的地方在江水上涨后,便出现了渗漏和滑坡。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道外区委、区政府,省森警学校,东北虎林园组成的抗洪抢险“联合部队”,开始了护园行动。 东北虎林园中共有价值2亿多元的52只东北虎、2460只狐狸和貉子,附近还有76户居民。江水一旦达到119.20米,东北虎就开始搬家。让人惊奇的是,园内的老虎非但对百米外的滔滔洪水毫无惧色,反而对连降的大雨乐不可支。 老虎本性喜水。这些天,园内的水泊成了老虎们展示游泳本领的舞台。到水里泡上一会儿,嬉戏一番,老虎们高兴得撒了欢儿。有时,大雨瓢泼,它们也不思归舍,到了晚上,工作人员不得不驾着车赶它们“回家”。随着大水猛长的草丛,更成为老虎施展野性的好去处。在一人多高的密草中穿梭,老虎仿佛找回了栖息山林之感。连日来,22号、37号和41号母虎都刚刚和自己的“百天虎”分了窝。它们似乎对外面的世界变化有点感觉,37号虎很依恋虎崽,在虎笼边不停地走来走去。 后来,洪水一直涨到120.89米,52只老虎也不得不搬家了。 在离哈尔滨260公里一个叫横道河子的小镇,就是虎园52只东北虎逃难的地方。原来,东北虎“避难”的地方是横道河子的“猫科动物繁殖中心”。3年前,这些东北虎大都是从这里“远嫁”到哈尔滨虎园的。饲养部部长刘丹说,总的说,刚刚搬回来时,它们大多数不适用,表现出烦躁,迷茫,不进食,甚至有撞击铁栏等暴力行为。经过这几天的调理,情绪已基本稳定,生活安好。 刘丹说,52只东北虎,除16只今年夏天才生下的幼虎,和6只不足2岁的小虎外,别的全是300多公斤的成年虎。在虎园,它们都是散放的,游客观看它们反而要躲在铁笼子里。8月16日,工作人员费了老大劲,才把这些庞然大物骗到笼子里。但现年15岁的“老11号”和“36号”虎老奸巨猾,怎么也不肯上当。不得以,最后兽医采取麻醉的办法才将它俩弄进铁笼。一般,为老虎的安全计,不是万不得以是不采取这种方法的。当时,52只老虎足足装了16辆大货车,分两批运到了横道河子。为减轻路途颠簸,行使速度极慢,到16日午夜,最后一车老虎才到达目的地。 刘丹笑着说,它们中还有两只正身怀六甲,所以行驶速度不能太快。 由于这里的温度、湿度、环境和关在笼子里圈养的“生活方式”等与虎园都大不相同,第二天老虎们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抵触情绪。或吼叫,或撞栏,或厌食,或无休止的走动……。还有两只虎由于晕车,伴有呕吐,精神不振。工作人员们精心调理他们的食物结构,主食是鲜新的牛肉,汤是由鸡蛋、牛奶和一些维生素调制而成,要让它们吃好。另外通过“对话”、眼神、对幼虎逗耍等方法,稳定它们情绪,做它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两天后,老虎们才渐渐适应这里的环境。吃饭休息开始正常,相互间不时嬉戏追逐,眼睛也有了神采。为防止洪灾期间疾病传染,从16日开始,横道河子“猫科动物繁殖中心”已不再对游人开放。因工作需要进来的人们,也要先对鞋子进行消毒,以保护东北虎不受细菌侵袭。 为了饲养好它们,虎园派来了10多人的队伍吃住在这里。刘丹说,等洪水退去,这些虎还是要回去的。因为,哈尔滨北岸的“虎园”是它们向往的家。但那时,哈尔滨依然险象环生。 8月23日,距离松花江哈尔滨段堤坝只有50米的高谊泵站,突然塌掉了一半! 有经验丰富的“老水利”说,对于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哈尔滨抗洪形势来讲,这不啻于致命的一击,它成为入讯以来黑龙江省千里江堤第一险。 在高谊泵站所在的松花江畔九站公园入口处看去,已经持续28个小时的松花江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大洪峰仍然居高不退。汹涌的洪水,顺着高谊泵站向江中排放污水的管道“哗哗”地倒灌回来。 3层楼的泵站地下被掏空了,暗河奔涌着,地基不断沉降断裂。从外面看上去,塌陷得变了形的泵站楼东部,裂纹由楼底贯穿至楼顶,像是一个遭到猛烈撞击的沙器。 距离九站街多栋居民楼只有20米的高谊泵站,是21个松花江沿岸及支流泵站中最大的一个,全市最主要的商业区10余万市民和企业生活污水,全部由此排入江中。 哈市防总排涝组负责人张贵生分析,现在,倒灌的洪水与排向江中的污水形成顶托,前者强大的压力,使排污口形成巨大的旋涡,倒灌回去。而地下蓄水池的容量是有限的,一旦储满,污水势必沿着互相连通的城市污水排放管网蔓延四溢,后果不堪设想。 更可怕的是,泵站通向江中的50米管道,形成穿堤结构物,直接威胁松花江堤坝的安全。万一造成决堤,包括著名的中央大街在内的主要街道势必水漫金山,哈尔滨人坚守了50多天的阵地,很可能前功尽弃。 抗洪形势陡然变得异常严峻。已经在此指挥了一昼夜的哈尔滨市委书记李清林一直站在浮桥上观察抢险的进度。他说,现在实施的,已经是第三套抢险方案了。 两天前,高谊泵站排水管爆裂、渗水,始终原因不明。22日,海军某部潜水员8次下水探查,才摸清了泵站排水管入江口的大致位置。可是,排水口旋涡太大,人根本无法接近,爆裂的具体位置至今不能确定。所以,堵住排水管口的第一方案,流产了。 紧接着,防总又拿出关闭水下闸门的第二方案。可惜,水深、流急,吊车载着准备嵌入闸门门槽的钢板试了几次,都不能准确进入,潜水员的5次水下配合也不管用。5台大型抽水机一刻不停,泵站内倒灌的水还是越聚越多。 23日凌晨1时半,黑龙江省长田凤山、哈尔滨市长曹广亮主持的防总会议开了2个小时决定:必须采取水陆并进的方法,先行转移周围两栋住宅楼内的居民,再在管口处外设围堰,内部填实,彻底堵死管口。 冲锋是早上6时打响的,10个小时后,一个深6米、宽31米、伸向江中22米的围堰浮出水面。执行抢险任务的沈阳军区某部“铁拳团”1000余官兵不敢松口气,200—300斤重麻袋,平均每人扛了300多。背土时,不少战士的腰已经弯成了90度角。 15时25分,刚刚休整的部队再次集结。一艘载重300吨的舶船靠近围堰,数百名战士高喊“誓与大堤共存亡”的口号开始冲锋。只用了7.5分钟,2000麻袋土石溅着一丈多高的浪头,雨点般地落入江中指定地点。水深立即从6米变成3米! 两个小时后,装满8000袋土石的第二艘舶船也到现场准备作业。接着5万袋土石已投入江中,高谊泵站排水管口围堰外强大的水压有所缓解。 一个深6米、宽31米、伸向江中22米的舌字形围堰慢慢形成,直到24日凌晨3时合龙,高谊泵站的险情才得到控制。 8月25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继24日20时开始回落后,再次大幅下挫。20时哈市水文局测得的水位已跌至120.81米,流量16800立方米/秒。23日还不可一世的蛟龙终于温顺起来。至此,哈市抗洪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这一阶段性胜利来之不易。哈尔滨段自5月26日出现水位111.62米,流量226立方米的地量后,一路攀升,直至摸到8月23日12时的120.89米的历史最高值方才罢休,时间跨度达到了近90天。然后,在这一高位盘整32小时后才开始回调。由此可见这次洪灾水位之高、流量之大、肆虐时间之长,以及哈尔滨人民及英勇的解放军官兵与之搏斗所付出的艰辛。 这场洪灾给哈尔滨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哈市防指新闻发言人称,初步统计,全市受灾人口54.3万人,其中转移6.3万人,停产企业91家,损毁公路285公里,淹没农田310万亩,损失达到25亿元人民币。哈尔滨人民将面临着艰巨的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工作。 9月初,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和《哈尔滨日报》共同发起“1998.抗洪文物征集活动”,征集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再现这场伟大斗争的一切文物。这些留给后人的文物成了黑土地上军民抗击150年一遇洪水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第八章完)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