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17、朝报不得不宣告停刊


  1936年的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每天有城市贫民五千多人靠慈善机关施粥为生。这年元旦开始,五大粥厂公告:“均循例停止放粥五天”。赵超构见了忍不住抗议:“在这雨雪纷飞的元旦中,稍微有点饭吃的人,也都‘循例’狂欢一下,而五千余无靠贫民,除了受冻,还要‘循例挨饿五天’。别论这个现象的对比公平不公平,就拿我们自己设身处地替贫民想想,能够不悲愤吗?能够不伤心吗?”他力主打破恶例,重开粥厂。
  1992年赵超构逝世后一个时期中,新闻界同行和赵超构新闻思想研究者,都看到了这一点:赵超构是个平民主义者。从他的时事评论、社会批评、杂文、办报思想和理论,都蕴含着高度平民性。他们认定赵超构是一个平民评论家,平民代言人。
  王公对这个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青年编辑,显然十分满意。出于父执的爱才之心,三个月试用期间,月支薪金六十元,试用期满加到一百二十元,不久又给了他一个主笔的头衔。至于他的小言论,王公、朱虚白基本上持肯定态度,以为只要立论公正,“为民喉舌”,批评政府几句,才像一张民间报纸,吸引读者。
  “只有一个人,你不能碰,不说你也知道,就是蒋先生。”王老板告诫他,“我们的最高国策是‘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必先剿匪’,———这是民国二十三年蒋先生定下来的,这是个大问题,我们只能尽量回避,不去评论。”
  “打起来啦!”王公从送到编辑部来的中央社电讯稿中一眼看到了大新闻,情不自禁地从座位上一跃而起,大声叫喊起来:“打起来啦!芦沟桥打起来啦!”
  编辑部人声鼎沸,所有的人都簇拥到了一堆,抢着看油墨未干的电讯稿。人同此心,谁不盼这一天呢?芦沟桥这一枪,打得解恨,“九·一八”事变以来这六七年中,中国的老百姓憋的那一肚子窝囊气,今天总算出了。这天是1937年7月7日。
  芦沟桥一开战,日本一面竭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一面百般欺骗国际舆论,麻痹国民党当局,散布“不扩大战争”的烟幕,以赢得时间,调兵遣将。
  国民党政府虽然也派兵到保定以南表示对抗战的二十九军的支持,但没有放弃“通过和平谈判,局部解决”的幻想。
  日本又是进行外交谈判,又是加紧进攻。他们的参谋本部决定三个月至六个月内以武力解决中国问题。
  8月13日,日军发动淞沪战争,也是向中国发动全面军事进攻。中旬,日军为打破淞沪僵局,向上海大量增兵。10月下旬推进到苏州河一线,11月5日在金山卫登陆,12日上海陷落。
  上海失守后,无锡、苏州也沦陷,敌人沿沪宁铁路长驱直入,进攻南京。国民党军队有十多万人,在唐生智指挥下进行了南京保卫战。南京政府11月20日通告中外,即日迁都重庆。
  南京从8月中旬起已遭到日军飞机日夜空袭,《朝报》被炸,不得不在八九月间宣告停刊。王公想把一部分印刷器材装船运往昆明,以图继续出版。不料船在中途又遇日机轰炸,釜破舟沉,几乎全军覆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