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八章 疯狂反扑 复仇女神大行动


  为司法部长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之后.哥国再次开展全国性的缉毒运动。但是.麦德林贩毒集团则有恃无恐.进行疯狂反扑:袭击司法大厦、劫持法官.又收买“四一九运动”游击队烧毁最高法院……波哥大腥风血雨.“复仇女神”大行动——国家缉毒警察局局长又在劫难逃。
  司法部长拉腊被谋杀的消息,让整个哥伦比亚都震惊了!
  当晚,等候在总统官邸门前的缉毒警察局局长戈麦斯立即奉命进行调查。
  谁是凶手?
  当晚12点,一个匿名电话打到哥伦比亚第二大报《观察家报》编辑部,正在值夜班的总编辑吉列尔莫·卡诺拿起话筒:“喂
  “复仇女神开始行动!……”
  ——对方丢下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就把电话挂断了。
  总编辑卡诺还久久地握着话筒。这时听到的只是一阵“嘟一嘟一嘟”的忙音。
  此时,司法部长拉腊被谋杀的消息已传到报社,这条特大新闻已作为明天〈观察家报〉则头版头条。总编辑卡诺破例在报社深夜值班,就是守在这里亲自审定和校对这条新闻的小样和大样。
  卡诺对拉腊的死非常悲哀。他们虽然还没有成为朋友,但作为一家大报的总编,他当然清楚这位年富力强的法学专家和司法部长,不久将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卡诺的手边就有拉腊生前的照片和记者刚从谋杀现场拍摄下来的遗照,这些照片都被冲洗放大了,将出现在明天《观察家报》的头版上。
  他拿起拉腊的照片,认真地审视了一下那张潇洒英俊的面孔。然后在案头的台历上,记下了刚才电话中的那句话一一复仇女神开始行动!
  复仇女神是谁?
  几天后,哥伦比亚大学一位民族学教授,终于找到了这个答案。
  他在给总统的报告中说:
  “据我所知,在一些印第安部落的方言中,‘复仇女神’的发音与‘埃斯科瓦尔’的发音十分相似。因此,我认为,谋杀司法部长拉腊的凶手,就是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
  这位满头白发的民族学教授,是一位毕生从事安第斯士着语言研究的专家。为了他的生命安全,总统办公室收到这份报告之后,并没有向外界公布他的姓名和身份。
  不过,“谜底”便由此揭穿。
  5月1日,司法部长拉腊的葬礼在波哥大隆重举行,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前来送葬。哥伦比亚总统夸尔塔原打算前来参加葬礼,但在戈麦斯等人的劝阻下,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最后还是作罢了。
  不过,当天晚上他在波哥大电视台,却举行了一次措词强硬的电视演讲。无数哥伦比亚人通过电视,听到这位对禁毒一向顾虑重重的总统,在电视中用拳头睡着讲台发出“哈哈”的声音。伴随着这“咯咯”的声音,人们听到他在义愤填膺地说:
  “……对司法部长拉腊先生的谋杀,是对我国法律的公然蔑视,是对政府的挑战!……在此,我代表政府作出最强硬的反应!第一,将司法部长拉腊呈送的引渡名单上的12位毒贩,全部引渡美国,决不姑息!第二,从今天——即5月1日开始,向贩毒集团全面宣战!……”
  夸尔诺总统的电视演讲,使扫毒的战火再次燃遍哥伦比亚全国。
  哥伦比亚政府的态度,立即得到美国的赞赏和大力支持。美国政府立即拨款3000万美元,并支援15架美制B-26型战斗机和大批武器装备,同时,又派出一个由反毒专家和中级军官组成的25人的军事顾问团,协助哥伦比亚的扫毒行动。
  这次大规模的扫毒行动从1984年5月1曰开始,一直持续到1985年6月。在这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扫毒部队共捣毁可卡因加工厂268个,查获可卡因500多吨,古树叶将近8000吨,逮捕贩毒和毒品生产人员2700多名。事后,至少有100名航空人员和200多名哥伦比亚警察因参与毒品走私而受到法律控诉,400多名法官因与毒品贸易有关而受到审查。
  然而,在这次扫毒期间,以麦德林贩毒集团为首的大小贩毒团伙,也进行了疯狂的反扑。一场罪恶的毒品战又在哥伦比亚拉开了战幕。“复仇女神”开始了大规模的行动。
  1985年5月14日,在缉毒警察局局长戈麦斯的主持下,哥伦比亚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和许多缉毒组织的首脑们,聚集在波哥大司法大厦的会议厅,商讨将狱中关押的毒贩,向美国引渡的事宜。
  上午11点半,快下班时,麦德林贩毒集团的头目莱德尔和加查等人,带领一支50多人的“敢死队”,分乘两辆中型面包车来到司法大厦门前。然后手持冲锋枪,撂倒了门前的岗哨后冲进司法大厦,企图劫持会议厅的那些法官和司法部门的首脑为人质,去换回关押在波哥大狱中的同伙。
  一场激烈的枪战在司法大厦展开,数百名军警奋力抵抗。下午3时,埃斯科瓦尔和奥乔亚又带领300名贩毒武装赶来增援,并带来了火箭筒和汽油燃烧弹。
  枪战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以后。
  在这10多个小时的枪战中,双方共有近百人死亡。其中有30多名警察,20多名老百姓和11名法官,贩毒武装也丢下20多具尸体。
  贩毒武装冲进了会议大厦,劫持了5名法官和一位警察局副局长。3天以后,这6个人的尸体都被抛在波哥大的大街上。
  当年11月,麦德林贩毒集团又与“四·一九运动”游击队联系,进行了一笔血淋淋的交易。
  麦德林贩毒集团为游击队提供2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游击队为他们袭击哥伦比亚最高法院,销毁所有关于贩毒成员的档案材料和有关犯罪证据。
  11月17日,双方达成协议。埃斯科瓦尔亲手将200万美元交给了游击队的头目,并附上了一张最高法院办公大楼的平面图,上面清楚地标明了档案馆、资料室、保密室和主要法官的办公室以及警卫岗哨的位置和火力配备情况。这张平面图,就是由打入缉毒警察局的卧底“维他命矿提供的。他已经获得了“F-2”的首脑们的信任,被提升为机要科副警长,可以自由出入国家司法、保密等要害部门,为贩毒集团提供大量的机密和情报。
  11月19日,“四·一九运动”游击队,按计划袭击哥伦比亚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位于波哥大市的第三大街,是由一幢15层的办公大楼和其他附属建筑组成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周围是3米高的水泥墙,墙头上又有一道洲公分高的高压电网。大门边有两道岗哨,里面常驻一个警察中队300多人,配有很强的火力。整个安全设施是很严密的。
  法院的保密室在大楼的第12层,由室内电梯上下。所有贩毒头目的档案和罪证材料,据“维他命O”提供的情报说,都在这保密室。所以,这里便成了“四·一九运动”游击队主要进攻的目标。
  每天清早7点50分上班前,正是车辆和人员进出的高峰期。大门口人来车往,川流不息。这时,也是警戒最严密的时候。刚从7点30分换岗的哨兵,一个个都精神抖擞地站在哨位上,密切注视着每一辆开进来的车辆和每一位进来的人。但是,这时也是大门口最混乱的时候,那么多轿车,那么多摩托车,还有那么多夹着公文包匆匆进来的公务员,哨兵的眼睛根本不够用。更主要的是,大家都是刚刚上班,有的是刚坐下来开锁拉抽屉,有的则还在走廊上未找到办公室的门……一天的工作还没有开始,一切都还未理出一个头绪,有的即使坐下来了,也坐在那里发呆,不知道该先干什么。
  这种意识上的混乱和松懈,远远超过了大门口的混乱。于是,“四·一九运动”游击队,便抓住这种“混乱”开始了他们的袭击。
  这一天,一辆大型的集装箱卡车,随着熙熙攘攘的车流和人群,突然出现在最高法院的大门口。刚一停下,哨兵正要上前干涉时,集装箱的大门打开了,就像蜜蜂从蜂房里涌出来一样——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游击队战士突然出现在哨兵的面前。几乎是在一瞬间内,就解除了他们的武装。只见领头的把手一挥,一阵枪声骤然响起,游击队在人群的惊叫声中非常顺利地冲进了大门,迅速占领了一楼电梯的进出口。
  电梯间的工作人员根本不知道这里发生的一切,所以电梯依然运转如故。几十名游击队战士进入了电梯,正在向第12层升去。楼外的游击队战士已迅速散开,分别占据了大楼前的花坛、库房顶和其他低矮的建筑物,封锁了办公大楼的进出口,并利用几辆轿车为屏障,构成临时的工事。
  院内驻防的警察部队是最先反应过来的人,他们这时已在调遣火力,开始向游击队还击。双方正式枪战由此开始。
  正当楼下子弹纷飞,枪声大作时,楼上的激战也开始了。原来当电梯升到第12楼时,从电梯中冲出来的游击队员,遭到了保密室旁边驻守的警察的阻击。保密室在第12楼走廊的尽头,在它旁边相对的两间房间,正是从昨天开始才住进了几十名武装警察,这是“维他命O”始料未及的,所以他提供的火力配备图上并没有标明。
  游击队原来的打算是速战速决,攻进保密室后,拿到所有的材料就撤,拿不走的就放火烧毁。现在这意外的变故打乱了整个战斗部署。这时,许多房间的电话都响起来了,一些已经走进办公室的人们,现在完全清醒过来了,他们知道今天所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报警,向警察局和上级报告。与此同时,大楼上的报警器也响起来了,惊人的怪叫让人胆战心惊。
  楼下的游击队头目得到第12楼受阻的情况后,立即通过步话机,命令楼上的游击队立即改变计划,不要接近保密室,而是把刚才带上去的火箭筒和汽油燃烧弹打出去,将保密室所有的文件材料全部烧毁。同时,命令他们一定要守住电梯,打完了立即撤下来。
  楼上的游击队员接到命令后,不再想冲进保密室拿走文件,而是朝保密室开火。一枚又一枚的火箭筒射向保密室,穿透了保密室的钢板门之后便在里面爆炸开来。汽油燃烧弹也跟着飞了进去,保密室在一片爆炸声中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发出劈哩啪啦的燃烧声。许多保险箱的碎片飞出了窗外,无数的纸屑随着浓烟在翻卷,然后漫出倒塌的门窗,在半空中纷纷扬扬。
  这时,波哥大警察局和警备司令部接到电话之后,立刻派出大批的武装警察和国防军赶来增援。大街上警车和军队的吉普、摩托和军用卡车呼啸而来,正朝着火光冲天的法院大楼汇集。
  眼看马上要被包围了,游击队的头目立即下令边打边撤。当楼下的游击队员已撤到大门口对,楼上的那些队员已经下不来了。虽然他们控制了电梯,但电梯间已经切断了电源,电梯不再动了。几个率先选进电梯的游击队员只好被关在电梯里,等待做警察的俘虏。那些还没有跑过电梯的游击队员,只好顺着楼梯,一层一层地向下跑。但是,等他们跑到第一层的楼梯口时,楼梯口已经被冲进来的武装警察截住了,他们有的被打死,有的做了俘虏。有几个胆大的冲进附近的办公室逃到阳台上往下跳去,结果死的死,伤的伤,一个都没有漏网。
  楼下的游击队员这时已逃上了大门口的卡车,卡车发动了朝前狂奔。后面集装箱里的游击队员便向追来的警察和大街上的市民疯狂扫射,许多警察和市民当场倒下了。
  大卡车就像一头疯狂的美洲豹,拼命地朝郊外逃去。等到增援的兵力赶到法院时,这几十名游击队员已逃之夭夭了。一路上他们撞倒了公路上的栏杆和两个警察亭,还有几辆来不及躲避的小轿车。
  法院的办公大楼已成一片火海,无数支高压水枪朝第12楼保密室的窗口喷射。待到消防队员冲进保密室时,满地的纸灰在水中飘浮,保密室所有的材料和毒贩们的罪证,都已化为乌有。
  “四·一九运动”游击队的这次偷袭,真是帮了哥伦比亚所有贩毒集团的大忙。他们虽然只得到了200万美元,但却丢下了二十多具尸体和十多个俘虏。更主要的“战绩”是,他们将哥伦比亚司法部门花了十多年时间,甚至以许多警察和情报人员的生命为代价收集起来的机密材料,还有“可引渡者”的罪证全部销毁一空。
  许多缉毒和司法专家们惊呼:哥伦比亚最高法院的这次损失,将使这个国家的扫毒史倒退了30年,许多工作将得从头开始,而有许多材料却是永远没有重新获得的机会了。
  1986年,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哥伦比亚政府开始对“四·一九运动”的肃清。
  3月对日,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四·一九运动”为非法组织,立即取缔,并对该组织的游击队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
  几天以后,政府军队攻入了游击队在科迪勒拉山区的根据地卡拉马尔镇。他们捕获了许多未来得及逃走的游击队员和伤病员,烧毁了所有营地、仓库、兵工厂和被服厂,并查获了三家可卡因毒品加工厂和几处毒品仓库。遗憾的是,政府军并没有抓获游击队的总司令雷纳斯将军和参谋长穆拉托。
  哥伦比亚当局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缉令,通缉这两名政府要犯。同时,在所有游击队活动过的地区进行搜捕。但是,几天过去了,依然没有消息,搜捕也一无所获。
  这时,缉毒警察局局长戈麦斯手下的一位秘密警察,给他送来了一份重要的情报:在科迪勒拉山深处的某个印第安土著部落,出现了两位形迹可疑的人,据说其相貌特征同通缉令上的雷纳斯和穆拉托的照片十分相像。
  戈麦斯得到这一重要的情报后,立即派遣一支秘密警察小分队,前去那个印第安部落进行追踪。三天以后,戈麦斯办公室收到那支小分队发来的密电说,游击队总司令雷纳斯将军,已被穆拉托打死在哥伦比亚和巴拿马交界的边境的丛林中,而穆拉托也在越境时,被哥伦比亚边防军击毙了。
  穆拉托为什么要打死他们的总司令雷纳斯呢?后经查明,原来穆拉托在游击队偷袭最高法院之前,就同雷纳斯产生了分歧。原因是穆拉托不同意游击队接受麦德林贩毒集团的200万美元,而去为他们当枪手。但是,雷纳斯则认为这笔交易并不坏,200万美元对游击队来说是很需要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游击队加工可卡因和走私毒品的证据也落入缉毒警察的手中,如果这些证据一旦公开,他们这支反政府的武装和所谓的“左派势力”便会威风扫地。他们和麦德林贩毒集团的这笔交易,既可以从中得到200万美元,又可以趁机销毁自己的罪证,真是一笔“一箭双雕”的赚钱买卖。
  不幸的是,这位总司令并没有预料到,在偷袭法院时竟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连参谋长的一位亲兄弟也赔上了。
  参谋长穆拉托的亲兄弟埃努卡中校,就是带领游击队队员占领电梯,冲上第12楼保密室的那位头目,结果在撤退时卡在电梯中,被警察活捉了。
  埃努卡被捕获后,在审讯时他供出了游击队同麦德林贩毒集团勾结的全部真相内幕,在哥伦比亚政坛引起一片哗然。埃斯科瓦尔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密令“维他命O”将埃努卡杀死在看守所,并放出风声,说是雷纳斯将军指使的。
  埃斯科瓦尔这种“离间计”的目的,是要让“四·一九运动”游击队从内部分化瓦解,最后不攻自破。因为这支游击队在哥伦比亚已经出大名了,成为各种势力的众矢之的,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实力上,都已经没有利用的价值了。同时,也免得这些人今后又经常来找自己要钱。
  对于埃努卡的死,穆拉托当然伤心。但让他更担心的是,埃努卡给警察交代的内幕,大部分是从自己这里得到的。而这些内幕又是属于游击队的高层机密,除了总司令和自己,游击队中不可能有第三个人知道。现在这些内幕已经让政府当局了解了,并公布于众,无论是对麦德林贩毒集团还是对“四·一九运动”都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在政治上和舆论中,前者勾结反政府武装反对政府,这是罪上加罪;后者则与贩毒集团狼狈为奸,更谈不上政治上的进步。总之,双方都会失去许多支持者和政治势力。这种事情,总司令雷纳斯肯定会怀疑自己别有所图。现在,他已下令杀死了埃努卡,那么,下一次他将下令杀死谁呢?
  想到这种结果,穆拉托便先下手为强,决定投靠一种势力,既可以保全自己,又可以剪除雷纳斯。他在心里全盘考虑了一下,觉得无论是政府方面还是麦德林方面都已经失去了合作的机会,唯一能投靠的还有一股势力,那就是美国人。
  于是,他便通过一位“左派”议员,与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取得联系。他愿意充当政府的“卧底”,消灭“四·一九运动”游击队,交换的条件是保证他的生命财产安全。
  美国大使馆了解到穆拉托的这种动机后,立即同哥伦比亚政府联系,同意穆拉托的条件,但必须提供可靠的情报。
  穆拉托果然在政府宣布“四·一九运动”为非法组织后的第三天,便把游击队总部所在地卡拉马尔镇的所有布防情况,绘制了一张详细的地图,送往美国大使馆。就这样,卡拉马尔根据地便被政府军一举攻破,整个“四·一九运动”由此土崩瓦解。
  在卡拉马尔总部被攻破之前,穆拉托就同雷纳斯转移到了印第安土著部落。他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进一步骗取雷纳斯对他的信任,想得到游击队这几年来通过贩毒和接受麦德林贩毒集团的资助而得到的钱。
  事实上,雷纳斯并没有亲自下令杀死埃努卡,当然不会怀疑穆拉托的忠诚。结果在卡拉马尔总部被攻破之后,他便将游击队在麦德林和波哥大及海外各家银行的存款都告诉了穆拉托,叫他利用这些钱去收拾旧部,购买武器装备,准备东山再起。
  谁知穆拉托掌握了这笔几千万美元的巨款之后,便找了一个机会,将雷纳斯干掉了,然后准备逃亡巴拿马再去美国发财。哪晓得人算不如天算,在偷越哥、巴边界时,死在边防军的枪口下。
  “四·一九运动”的覆灭,让麦德林贩毒集团找到了一个同美国人算帐的口实。因为据谈他命O”提供的情报得知,进攻游击队根据地卡拉马尔的作战情报和计划都是由美国军事顾问团提供和制订的。于是,在雷纳斯和穆拉托死后不久,麦德林贩毒集团的“敢死队”头目加查,便在一天夜里,在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内安放了一枚炸弹,结果使一名无辜的大使馆女仆丧生。
  爆炸事件发生以后,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立刻采取紧急措施,撤走了17名外交人员,并马上改建原来的办公楼,建成了一幢地堡式的建筑,每个墙角上都没了岗哨,由士兵防守,而且规定每一位外交人员,在大使馆走动都必须身佩手枪以防不测。晚上,则由使馆外交官员轮流值班,进行彻夜巡逻。
  尽管采取了上述相应的措施,但美国驻哥大使馆仍然受到贩毒集团的威胁,每天都能收到他们寄来的恐吓信,信套里装着一粒子弹或者是一只死者的耳朵。恫吓和威胁的电话接连不断。
  麦德林贩毒集团公开张榜告示,悬赏30万美元的高价,捉拿任何一名美国缉毒官员。哪怕是扛来他的尸体,也能领到30万美元。此告示一贴,让大使馆所有的外交官员一时人心惶惶,恨不得早日任职期满,回到美国去。
  1986年,麦德林贩毒集团的暗杀活动达到了高潮。他们以高薪雇佣了一批职业杀手,专门为他们从事暗杀活动。
  这年6月,在麦德林贩毒集团头目莱德尔的建议下,他们特设了一所专J训练杀手的学校,培养职业杀手。同时,他们还组织了专门从事暗杀行动的“死亡小组”,对那些拒不接受贿赂敢于缉毒的官员,坚决干掉,决不心慈手软。自从“死亡小组”成立以后,哥伦比亚先后有50多名法官、25名记者、数百名缉毒官员和警察死在他们的手中。
  自1984年哥伦比亚司法部部长拉腊罹难之后,第二位遇害的部长级官员便是哥伦比亚缉毒警察局局长戈麦斯。
  戈麦斯是继拉腊之后,又一位力主禁毒的强硬人物。此人担任缉毒警察局局长以后,积极配合司法部长拉腊,对贩毒集团进行严厉的打击。
  1984年4月拉腊遇刺之后,他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企望找到杀害司法部长的凶手,为其报仇。戈麦斯通过调查表明,拉腊上任之后,麦德林贩毒集团就对他进行了监控,把他列入了暗杀的名单之首。无论是他家的电话还是他办公室的电话都被人窃听了,他所有的活动和同别人的对话都在贩毒集团的掌握之中。
  通过调查,他还发现有一位代号为“维他命O”的贩毒人员,已打入国家安全机关,许多暗杀事件都与他有关,袭击最高法院是由他提供的情报。戈麦斯发现这一情况后,感到事态严重,立即写成报告上报总统办公室,要求马上在国家所有的安全机关,进行一次大清查,对来历不明或有嫌疑的人员立即立案侦破,尽快找出这位暗藏的“维他命O”。
  清查工作于1986年4月进行,“维他命”的身份很快就要暴露了。“维他命O”得到的埃斯科瓦尔的指示是:干掉戈麦斯,继续潜伏。
  1986年6月3日,戈麦斯通过“F-2”机要科向麦德林市警察局发一份传真电报,电报称:
  经总统批准,务必将贵局关押的拉雷斯等12名毒贩头目,于6月4日押往波哥大第5号监狱,复审后将引渡美国……
  ——这份电报其实是戈麦斯设下的一个圈套。他要以此证明机要科副警长的身份。
  电报发出之后,戈麦斯立即亲自同麦德林市警察局局长通了一个保密电话。他在电话中说:“贪局收到我局的传真电报后,不要将拉雷斯等人押往波哥大,其中原因待日后面谈。”
  麦德林警察局长听到戈麦斯这个指示后,非常不满,他不明白一个全国缉毒警察局局长,怎么可以这样出尔反尔,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再说,拉雷斯这12名贩毒头目,都是在攻破特兰基兰迪亚毒品基地时抓获的,如今在麦德林监狱关押了三年多。这些人随时有被劫走的危险,这一直成了这位局长的一件包袱。麦德林市警察局也多次向国家安全司法部门报告过,鉴于麦德林的治安状况,请政府立即将这12名要犯转往波哥大。但是,一直未得到上面的批准。理由是波哥大近来也不安全,暗杀和劫持事件时有发生,这12名要犯暂时不能转狱。等到波哥大的国家最高法院遭到袭击之后,这件事更没有商量的余地。
  没想到刚才竟收到缉毒警察局的传真电报,这真让这位一直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小局长大喜过望。但是,这种高兴仅仅维持了10分钟,便又被警察局长戈麦斯这个电话给搅黄了。
  麦德林警察局的这位局长放下电话后,想了想,还是决定派人派车将拉雷斯等12名要犯押往波哥大。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有你全国缉毒警察局长的传真电报,至于你局长戈麦斯的电话,我就不管了。口是风,笔是踪,即使有什么不对,也只好由你这位局长去担待了。
  第二天,麦德林警察局果然派出两辆警车和一辆囚车,将拉雷斯这12名要犯押上了囚车,一清早就往波哥大开去。
  这时,这位麦德林市警察局局长才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事,一身轻松地去找一些老朋友打牌去了。他只是把昨天收到的那份传真电报,亲自锁进了保密柜中。他想,说不定这东西过两天会有大用场。
  果然,在上午10时左右,正在赌场上的麦德林警察局局长的手提电话响起来了。他打开一听,是戈麦斯那位混帐的家伙在大发雷霆。原来麦德林警察局开往波哥大的三辆车子,在路上被麦德林贩毒集团的“死亡小组”劫持了。押运要犯的8名警官3死5伤,拉雷斯等12名要犯悉数被劫走。
  这位警察局长一听,头上顿时冒出了汗珠,他连连说:“这·……这……”
  “这什么这!”电话中戈麦斯在大声说,“难道你没有听到我说的话吗?昨天我不是亲口对你说过,你不要把这批家伙送来吗?你等着瞧,我要枪毙你!……”
  “你听着,戈麦斯先生,”这位警察局长经戈麦斯这样臭骂一通后,反而清醒了许多,他不卑不亢地说,“我一个小小的局长,只不过是奉命行事,你不要忘记,你昨天发给我的传真电报还在我手中,到时候着究竟是谁挨枪子儿。再见,局长先生!”
  麦德林的这位警察局长不再听对方打官腔了,他“啪”的一声关上了手提电话,又对其他的几位牌友说:“来来,该谁出牌啦?去他娘的!怪不得我的手气今天这么臭!”
  在波哥大缉毒警察局的局长办公室,戈麦斯这时还在拿着电话干等,话筒里传来的只是一片忙音。他气得狠狠地丢下话筒,恨慢地说:“这个猪猡,麦德林真是个毒窝,没有一个好东西!”
  这时,戈麦斯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所做的这件蠢事将不可收拾。
  果然没有几天,哥伦比亚最高检察院派来了一个调查组,调查毒贩拉雷斯等12人被劫走的责任。麦德林警察局长拿出那份传真电报,戈麦斯有口难辨。尤其是“经总统批准”那几个字,让戈麦斯吃不了兜着走。总统虽然理解这位缉毒干将,但国会议员却闹得沸沸扬扬。最后,这位哥伦比亚缉毒警察局局长只好饮恨辞职,才平息了这场波及哥伦比亚政坛的风波。
  不过,戈麦斯在辞职之前,还把麦德林贩毒集团狠狠地宰了一刀——他将“F-2”机要科的副警长、代号为“维他命o”的那个“卧底”抓了起来,在没有经过任何司法程序的情况下,派人在监狱里把他暗杀了。因为通过那份交给他的传真电报,就完全证明了他的身份。那份传真电报除了戈麦斯本人和麦德林警察局长以外,没有更多的人知道。而那位警察局长要想将拉雷斯等人放走,易如反掌,在关押的三年当中,完全有这种机会。所以,给麦德林贩毒集团泄露这份电报内容的,就只有“维他命0”。
  他本来是想给这位“卧底”提供一个假情报,没想到那位麦德林市混帐的警察局长把假戏真唱了。
  戈麦斯刺向麦德林贩毒集团的最后一刀,也给他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戈麦斯辞职后,在波哥大郊区的私人别墅中赋闲,他打算过一段时间后,和一位青年时代的好友合伙开一家公司,来打发这种权力失落的时光。
  1986年11月17日,他带着妻子和一位女儿,准备去波哥大的马球场去玩一玩。结果他们三人出门坐上了汽车,刚一发动汽车就爆炸了。这是一辆蓝色的“马自达”轿车,随着一声巨响,它和它的主人都成了碎片,一团烈焰在熊熊燃烧。
  事后经警察部门调查,发现是有人在汽车的发动机里,事先安放了一颗炸弹。这是一起恶性的蓄意谋杀事件。事情发生后,已下台的哥伦比亚总统夸尔塔收到了一封匿名信。写信人在信中说:
  “感谢你在作为总统的最后日子里帮了我们的大忙,但维他命O的血不能白流……”
  这封匿名信,坦率地告诉了这位已下台的总统,谁是杀害戈麦斯的凶手。
  这让夸尔塔悔恨不已。
  戈麦斯的死,让哥伦比亚正直善良的人们,又一次沉浸在悲痛之中。尽管他是一位已经辞职的政府官员,但刚刚上台的哥伦比亚总统巴尔科还是为戈麦斯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据有关消息说,巴尔科总统正在考虑重新起用戈麦斯,可惜他没有等到那一天。
  戈麦斯的死,并没有让麦德林贩毒集团的谋杀活动画上句号。无论是麦德林还是波哥大,依然笼罩在暗杀的恐怖之中。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