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美特显微点曝光记



                 冼冠华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真武宫斋堂之夜

  夜,静静的。

  山,被黑暗吞噬。

  远处,一只饿狼在嚎哭,古柏上一只夜鸟奈不住这恐怖之声,扑翅而起,躲进茫茫夜幕……

  真武宫斋堂,此时正在沉睡之中。

  突然,在后院的一个小房里,传出了说话声:

  “温老师,别……别这样。”

  “小婉,我,我喜欢你。”

  “不……温……东成,不要这样。

  “没关系,她们不会知道。”

  “哟唷!东成,轻、轻点。我……别离开我……”

  夜,复归宁静。

  然而,第二天,兴宁县南乡东村却仿佛开始抖动。东村小学教师温东成与真武宫斋堂尼姑侯小婉通奸的消息,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

  此时,是1943年秋。在尊师重教的客家地区,为人师表的温东成被视为败类,被校方解雇,回家种田。

  然而,沾过腥的豺狼又怎会丢弃猎物呢?不多久,好吃懒做、不问稼穑的温东成又敲开了本村一位少女的闺房。

  这一次,终于激怒了父老乡亲,宗族上下再也不容他在村中居留。1945年,他只得取道香港前往泰国,美其名曰“协助在曼谷的父亲经商”。

  温东成到了曼谷后,不但没有改变他的劣性,反而变本加厉地沉迷于花红酒绿的生活之中。父母苦心经营的家业,从这个不孝之子手中源源不绝地流进女人的腰包。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他温东成回天乏术,不久便宣布破产。可怜他的双亲,也睁眼归西。

  他只得重操旧业,在曼谷一间中学谋得一席之位。在任教期间,他同一个学生交上了朋友,这名学生叫刘文。

  70年代初,已知天命的温东成在泰国仍是于然一人,当他顾影自怜、在课堂上打发无聊岁月之际,昔日的学生、此时的中泰酒店经理刘文找到了他,说念于师生之情,可以让他“于一番大事业”,发点财。

  刘文果真如此顾念师恩吗?非也。

  原来,刘文乃泰国“东南亚联防委员会”负责人,其真实身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和台湾国民党间谍,是名副其实的“双重间谍”。那时,由于中国援越抗美斗争取得节节胜利,打乱了美国称霸东南亚的美梦,作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刘文自然也闲不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悉昔日的老师温东成有个堂任温茂在云南省开远铁路局调度室工作,这一消息使他意识到,在主子面前邀功请赏的机会来了。因为中国大部分援越物资,都要经云南这个边睡小镇发出去,若能把温茂“招安”,通过他窃取援越物资的情报,那么,就有可能扼住这个咽喉,改变越南战争的局面。于是,温东成便自然成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第一步的发展对象,然后再通过他去策反温茂。

  温东成虽然知道所谓“大干一番事业”实则是参加美国间谍组织,但并没有感到什么良心有失。对他来说,只要有钱,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

               美国人的八卦阵

  1974年正月9日,一个红须美国人在某旅馆召见了温东成。

  “How do you do!”

  温东成迟疑了一下。刘文小声告诉他,美国人在向他问好。

  “you good!you good!”这个教了大半辈子中文的老头忙不迭地点头。

  “红须”愕然,对刘说:“Doesn’t he know English?”(他不懂英语吗?)“No,But he is expert at Chinese.”(是的,他是研究中文的)。刘文赶紧替温解难。

  “红须”向温审视片刻,才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盒拼图,在桌面上摆了个图形,接着又把它搅乱,然后用英语向刘文交代几句。刘文对温说,美国人叫他把刚才的图形再摆一次。

  这可难倒他了。他只记得那图像是一个圆圆的月亮,这个“月亮”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中间被一个“S”隔开。

  “红须”见他摆弄了大半天仍无结果,摇了摇头。刘文见状凑了过去,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红须”勉强点点头,又拿出一套图片。这套图片共7块,画的是一个人手拿斧头锯子,砍树建房。

  温东成已经看出“红须”刚才不满的神态,意识到成败与否,在此一举。他挺了挺胸,扼要阐明了图片的含义:“上级的意思是要我带上活动工具回大陆,站稳脚跟,伺机行动。”

  “红须”听了呵呵大笑,连说“OK”,交待刘文几句,便扬长而去。

  “红须”走后,温连声问刘:“怎么样?是否已通过?”

  刘微笑不语,拿出一式两份英文表格让他签上名。

  至此,温东成正式参加了美国间谍组织,揭开了他惨淡人生的一页。

               一封可疑的信

  1975年2月21日这一天,对别人来说或许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梅县地区公安处反间谍部门(今梅州市公安局)的侦察员来说,却是很有意义的一天。

  早饭时间刚过,侦察科(梅州市国家安全局前身)李科长及几位侦察员被叫到处长室。

  李庭辉处长早就坐在那里等候。他指了指桌面上的一封可疑信件说:“你们先研究研究这封信吧。”

  李科长拿起一看,见信的正面上方用楷书写着:寄泰国曼谷皇家巷XX号XXX收;下方署:梅县地区兴宁县华侨旅社温。信封里面装有两封信,其中一封落款为“温为民”,其大意是:因开支过大,费用几乎用完,要收信人速汇500元给广州市X路X号潘XX收转温东成。

  另一封信署名“温茂”,开头称呼“叔叔”。其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透露自己前段时间因5人共处一室,写信极不方便,现已单独住一室,就方便多了。
  2.对自己与海外通信甚为担心,害怕信件丢失带来难以设想的后果。
  3.向泰国透露,自己已向泰发了“茂”字二号信,并准备发第三号信。
  4.叮嘱“叔叔”从泰国回乡,要提高警惕,所带东西宜交内人温华保管。

  毋庸置疑,这是一封明码联络信,从其写法和称谓来看,可列为台湾国民党间谍嫌疑。

  侦察员发现敌情,如同猎人发现野兽一样兴奋。从这一天开始,广东的反间谍侦察史上,将会郑重地给他们写下一笔。

  当天中午,反间谍部门即对兴宁县华侨旅社进行了严密的布控。经查,证实确有温东成其人,他是从泰国回来分发侨汇的“水客”。但温东成是否就是“温为民”,暂时还不能认定。

  温东成像得了“好动症”似的,整天外出,四处游逛。他对街上的布告和“大字报”等特别感兴趣,一会到宣传橱窗前悄悄抄些什么,一会又趁人不注意,撕下几张“大字报”揣进怀里。

  他自以为行动隐秘,无人知晓,却不知有“黄雀”在后。温的一举一动,都毫无遗漏地记录在侦察组的档案上。

  温东成喜欢在外面游逛,这可苦了侦察员小袁。兴宁县城不算大,很多人都认识这位警察,所以见面就同他打招呼。可是那些熟人每次都见小袁要不低下头,要不转过头去,总是视而不见地从他们身边走过。有的人还以为小袁高傲、眼中无人呢,殊不知他是怕引起侦察对象的注意,才不敢同熟人打招呼的,而且事后也不能向他们解释。于这一行真是有苦难言啊!

  如果说白天已得罪了一些朋友熟人,那么晚上则是得罪了自己。温东成在房间里的一举一动,当时只能透过对面房间的一个纱窗才得以窥视到的。温习惯于夜生活,常常是凌晨两三点才休息,而小袁和同事们因连续数天一刻不停地跟踪、监视,疲劳过度,加上纱窗的纱眼又小,看得久了则眼花缭乱,结果小袁呕吐起来,差点晕倒在地。

  其实,小袁和他的同事们是县反间谍部门临时拼凑起来的一队“土八路”,他们中谁也没有搞过跟踪窥视等高难作业,只是由于此案眉目方显,尚未列为重大案件,还轮不到“正规军”上场,所以“土炮”也就当“洋枪”使上了。

  2月25日,派往广州市调查潘XX的侦察员回来报告说:温东成曾于1974年4月和11月两次归来,今次是第三次。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新的收获。

              发现“九点指示”

  3月3日下午,有一男一女进入温东成的房间。温交给男的一封信,要他带到邮局投寄。男的走后,温东成那黯然的双目突然发出光亮。他关好门,一把搂住那年轻的女人,枯槁的手在她身上上下摸索着,那女的半推半就了一会,便任由他动作了。

  这女的是谁?或许说出来读者会大倒胃口,她就是温茂的老婆、温东成的堂侄媳温华。这个年方廿六的轻佻女子,早就看中了这位堂叔的钱物和地位。从堂叔第一次回乡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她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被这位比自己年长一倍的堂叔搂着进入梦乡的。

  当温东成与温华在进行着那苟且之事时,那个被支使去投信的男子刚刚来到县邮局。他是谁?经查此人是温东成的堂侄、温茂的胞弟温才。他把信投入信箱后,便回去向温东成交差。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封信并没有按信封上写明的地址寄出去,而是“寄’到了反间谍部门的办公桌上。

  信是寄给云南省开远铁路局温茂的。经检查,发现写信的人署名“温为民”,由此证实“温为民”就是温东成无疑。令人惊异的是,这封明信的内容,竟是温东成按间谍机关的要求,给温茂下达的“九点指示”!

  “九点指示”使案情的眉目清晰起来,它证实了温东成和温茂系间谍,并暴露了温三次潜回国内的动机和目的。13天战斗的收获,使侦察员们兴奋不已。

  然而,就在此时,突然得到温东成注销暂住户口准备返泰的消息。

  李处长果断下令:立即拘留温东成;传唤温才和温华;派人前往云南开远逮捕温茂;着手调查温东成借发放侨汇之机接触的可疑人员。

  3月9日上午,温东成在办理离境手续时,一副手铐突然搭上他的手腕。这个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家伙,根本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就“蚀大本”。

  下午,温才和温华被分别传唤到兴宁县公安局和南乡派出所。

  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又发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1974年4月,温东成来到中山大学,找到了某系教授刘某。他自称是出版商,怂恿刘教授写几篇反动论文,被刘教授严词拒绝。

  1974年11月8日,温东成借发放侨汇之机,结识了兴宁县某局副局长黄某。两人一见如故,一瓶长乐烧下肚后,局长大人“慷慨解囊”,按照温的要求,把“现阶段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全盘托出。为了炫耀自己的本事,还把该县局级以上干部的名单及当地驻军首长的姓名提供给温。

  11月15日,温东成为了满足己欲,并在国内建立活动据点,经温华介绍,认识了永和公社社员陈某。

  陈某是“右派”的女儿,22岁,团员。温财嘴兼施,妄图打动对方。可惜此女不是彼女,在她的客气又不失礼貌的拒绝下,温东成什么好处也没有捞到。

  然而,温东成并不因此放弃他的私欲和计划,11月21日,在陆丰县境一个路边饭店里,他认识了颇有姿色的女老板杨某。杨某的“麾下”自“火头军”到跑堂全都是清一色的女性。她的真正生意并非饮食,而是卖淫;客人大多是走南闯北信息灵通或有一定来头的人物。温觉得这个老板娘有一定“情报价值”,下决心同她混熟,殊不知刚贴上去便惹上了性病,只好及早“班师回朝”。

                飞赴云南

  3月11日,范股长和侦察员小姚奉命飞赴云南,会同当地反间谍部门逮捕温茂。在这里,笔者要点上一笔:由于当时反间谍部门的经费非常紧缺,一时拨不出赴滇的旅费。为解决这个问题,李庭辉处长亲自到兴宁县找县革委会主任汇报案情,要求拨款,以解燃眉之急。县革委会主任非常重视,当即拍板,大笔一挥,批给3000元。这个数字在当年是很可观的,它解决了赴滇办案的一切费用,真可谓“雪中送炭”。这笔钱既表示县领导对反间谍斗争的大力支持,又给侦察员们增添了新的动力。

  范、姚两人由于连日奔波,疲劳过度,双双晕机。但到达昆明后,他们顾不得休息,即与云南省铁路局公安处取得联系。在公安处大力协助下,一批侦察员分乘两辆吉普车直奔开远。

  1975年3月13日,温茂会永远记住这个日子。他被我侦察员从调度室带上吉普车。吉普车启动时,正逢一列满载援越物资的火车徐徐离站。温茂颤抖着闭上眼睛。直到此时,他才醒悟,凭他们这些间谍分子,是难以阻止历史的车轮前进的。

  温茂的被捕,震动了开远铁路系统。他平时工作积极,业务娴熟,深孚众望。上级机关已准备提拔他为该站的副站长。这样的人物居然参加了间谍组织,出卖了祖国,怎不令人震惊!

  温茂自1974年初被温东成发展参加间谍组织后,仅一年多时间,已向间谍机关提供了大量情报。当他被带上人民的审判台时,这个年仅28岁的颇有前途的青年,才流下了懊悔的眼泪。

               发现白色复写纸

  案情至此,可说已是水落石出了。然而,侦破组的同志并没有忘记,温华在交待问题时提到,温东成曾把一包东西交给她保管,说是给温茂的,并一再叮嘱她“不要乱动,等温茂回来再亲手交给他”。“九点指示”里也特别提到这包东西。

  究竟是什么东西,使得温如此小心呢?

  3月9日下午,兴宁县反间谍侦察员从温华家中搜查到了这包东西,并于当夜送到梅县地区反间谍部门。

  侦察员们谨慎地将这包东西打开,发现全是普通的日常用品:指甲钳一只、航空信封两个、白纸两小张(经检查证实原为一张撕成两半)、维他命药片两瓶小刀一把。

  很显然,这些极为普通的小玩意既然令温东成如此关心,那里面肯定大有文章。然而,大家左看右看,就是没发现有什么破绽。

  “难道真的是些普通用具?”有的同志开始失去信心。此时,李庭辉处长来到工作现场,又将这些小物品细细地查看了一遍。这位经验丰富的老侦察员用肯定的口吻说:“不可能没有问题。温东成后两次回来,都没有同温茂接上头,按常理,间谍机关既然发展了温茂,必定要教会他一些基本联络方法和技能,并配给活动工具。这些东西必定与此有关。”

  “那么,在这几样东西里,又能藏着什么工具呢?”有同志说。是呀,就算一台简单的发报机,拆开也不止这些零件。两张白纸、一个信封,这不过是写信用的,什么也藏不住;指甲钳除可以剪指甲,再无别的用途;小刀也是如此简单。若说复杂,只有两瓶维他命还沾得上边,但反复倒出来装进去,也没见有何异常。

  到了下半夜,明亮的灯光映照出侦察员们因连续作战而消瘦的身影。他们依然全神贯注地检查着这几件物件,感觉不到时间的流动,更没有预料到即将发现的东西,会轰动全省。

  凌晨4点多,一个年轻眼尖的侦察员突然惊呼起来。原来,透过斜照的灯光,他发现那张白纸上有轻微的字迹压痕。

  一直坐镇现场的李处长接过那张白纸,对着灯光看了半晌,发现压痕原来是一组文字,经辨认正是间谍联络暗号,最后是连续两个“X”。他沉吟了一会,断定说:“这是一起美国间谍案。”

  此语一出,在场的年轻侦察员无不愕然:“不是已经证实,温东成是台湾国民党间谍吗?”

  “温东成是台湾国民党间谍,同时又是美国间谍。他是‘双重间谍’。”李处长招呼大家围拢过来,“你们看,这并不是普通的白纸,而是美国间谍常用的白色复写纸,使用方法与普通复写纸一样,只不过通过它压写出来的字迹没有颜色,看上去依旧是白纸一张,只有用药物显影,字迹才会显露出来。你们再看看,这上面最后落款是两个“X”,它是美国间谍惯用的符号,所以可断定温东成是美国间谍无疑。”

  这确实出乎大家的意料,因为他们一直都以为对手只不过是一名蒋帮分子。与“山姆大叔”直接打交道还算是头一回,这使他们感到既兴奋又紧张。

  李处长提醒大家,目前外国间谍喜欢用显微技术作为重要的通信联络手段,既然查证认定了温东成的美国间谍身份,就必须在显微工具方面穷追到底。不过,显微点是什么模样,侦察员们谁也未曾见过。

               发现显微放大镜

  侦察科李科长一连几天没睡好觉,饭量锐减。他实在太疲劳了。由于温东成态度顽固,拒不交待问题,因此,此案的审讯进展缓慢。假如不从这包小物件中寻找出突破口,要撬开温的嘴巴就会愈来愈困难。作为一个侦察科长,此时肩上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这几天,他干脆不骑自行车上班,改为步行,这样可以利用这十几分钟的路程,继续琢磨指甲钳等几件小玩意。在饭堂吃饭时,他也不再加入那班“牛皮”队伍,而独自坐在饭桌一角,心思依然萦绕在指甲钳上面。

  这一天,太阳吐出了南国春天少见的阳光。李科长来到办公室,又一头扎在那包小物件之中。

  突然,他发出一声惊叫。同志们以为出了什么事,纷纷跑了过来。

  原来,李科长在拨弄指甲钳的活动柄时,刚好把联结塑料饰片与金属柄的那枚透明塑料“铆钉”压在一张白纸上。这时奥秘终于被发现了,他透过亮珠般的“铆钉”,隐隐约约看到了几行细若游丝的字样。这一重大的发现,几乎使大家都跟着呼喊起来。

  喜讯立即通过电话报告给省反间谍部门。当年的反间谍侦察处林处长对此非常重视,指示暂不要乱动,厅里会马上派专家前往。

  再说,在李科长发现那粒亮珠般的“铆钉”之后,细心的侦察员们又发现了在维他命瓶盖夹层的干燥剂中,也有一粒有别于其他干燥剂的圆柱状透明物。

  第二天中午,林处长带领专家赶到梅州市。经过专家确认,指甲钳柄的“塑料铆钉”和那粒藏于维他命瓶盖的圆柱状透明物,都是显微放大镜。而指甲钳柄有字迹的那粒放大镜上面,还粘着一枚薄如蝉翼的显微点。

  林处长幽默地说:“美国佬的好东西,居然奉送到我们山区来了,这可是难得的呀。根据美国间谍惯于同时配备两枚显微点的习惯,既然发现了一枚,就必然有第二枚。再查!”

  然而,未曾使用和作显影处理的显微点,凭肉眼是根本搜索不到的。

                再审顽特

  看来,第二枚显微点的下落,只能去问温东成本人了。这个喝梅江水长大的家伙,前几番审讯,都拒不交待自己的罪行,至多只来个避重就轻,说些乱搞女人的故事。

  温东成又一次被带进审讯室。他默默地站在墙边,闭口不语。

  这时,李庭辉陪同林处长走了进来,戴眼镜穿警大衣的林处长很有儒将风度,又兼有学者派头,温东成一看便知道是上头来的官,显然有些紧张。

  李处长首先来一招“敲山震虎”,他指指林处长说:“温东成,这位首长能决定你的命运。再给你一次机会,希望你彻底交待罪行。”

  温东成愣了愣,颤抖着说:“是,长官,这回我要竹筒倒豆——彻底交待。”但他只是紧张了几分钟,便又恢复了顽固之态,尽是胡诌些泰国学校里派系斗争的琐事。

  林处长叫侦察员搬张凳子让他坐下,然后不动声色地说:“温东成,这些故事我也喜欢听,不过,你得蹲在监狱里慢慢地讲,想讲多少年就讲多少年。当然,如果你还想回泰国的话,那么你就应当知道我林某人最喜欢听些什么。”

  温东成身子一震,连忙说:“我交待,我彻底交待。我知道泰国的街头有很多间谍……”

  “慢,”林处长微微一笑,“泰国街头上的间谍让泰国人去抓好了,很遗憾,我们却是在兴宁县的街头抓住你。我知道你很忙,身兼数职嘛!不过你的技术却不高明,尽露馅。”

  面对如此棘手的长官,温东成心中曾闪过无数念头:莫非他们真的发现了我的秘密?不可能,美国人的显微技术是最高明的,就是苏联也只能望其项背,对,他只是吓唬我罢了,中国根本没有能力破这个谜。只要我守口如瓶,又奈我何?

  心念已定,温东成抬起头来,装作委屈的样子说:“我确实没干什么,只是帮泰国华侨带点侨汇,收取微薄的报酬罢了。”

  林处长目露威光,轻蔑地哼了一声说:“那么,请你告诉我,那只指甲钳千里迢迢送给温茂,难道就是为了剪剪脚指甲?那两瓶维他命,是否就可维持他的生命?”

  温东成顿时大惊失色,他知道我反间谍人员已经掌握了他的罪证,再抵赖下去,便真的要长蹲监狱,甚至要掉脑袋了。“这肯定是泰国那边有人告密,有人出卖我……”他自言自语,至此他还不相信我侦察人员的神勇和智慧。他垂头丧气却又不很情愿地交待:“好吧,我彻底交待,我参加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组织,奉命潜回国内,把显微点和显微放大镜交给温茂……显微点就在航空信封面上的飞机翼下……”

                 尾声

  那个航空信封,又摆在侦察员们的面前。可是,不管众人怎么检查,都没有发现代表航空信的标记——飞机的机翼下有任何异常的东西。

  林处长拿起一瓶维他命,审视了一会说:“这不应该是维他命。”一语惊醒梦中人,侦察员小余一拍大腿:“对呀,温东成有什么必要送给温茂维他命呢?肯定是同显微点有关的东西。”李处长接口说:“会不会是显影剂呢?”“我看很有可能。”林处长满有把握地点了点头。

  一场试验开始了,有人端来了一小杯自来水,李科长则取出一粒“维他命”放进水杯里,这粒“药片”很快便溶解了。接着,省厅来的专家亲自动手,小心翼翼地把信封上的航空标志剪下来,放进“维他命”水溶液中。奇迹终于出现了:在机肚的下方,显现出大头针针头般的一枚灰黄点。显微点终于被分离出来。不到几分钟,在与航空标志对称的另一端,又以同样的方法发现了另一枚显微点。

  美国中央情报局自认为万无一失的显微点,终于完全暴露在我粤东山区反间谍侦察人员的雪亮眼睛之下。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