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8月初的一天,在吉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黑大庙水文站,一位监测员壮着胆子监测到霍林河最后的水文数据——流量3200立方米/秒。随后,他跳上了等待他的直升机。 飞机腾空后,他看到水文站在数秒之后就淹没在滔滔的洪水中。 这是吉林西部遭遇到的、有水文纪录以来的最大洪水。 吉林省抗洪最前线位于松原和白城市,这里距长春500多公里。松原的最险段在“零点”,该地段位于前郭县八郎镇与大安市交界处,嫩江与第二松花江在此汇合为松花江,它下游的第一个著名城市正是哈尔滨。 县委常委、宣传部徐部长说,该县嫩江国堤地段长为36.7公里,正常流向为从西到东,现在由于下游受到其它支流影响,二松的水向上顶,造成逆流,致使水位猛涨。水位超设计标准0.61米,他一直关注着水中一个标志水位的小木桩,但那时已经踪影皆无。 最有危险溃堤的是离指挥部不远的一个马蹄型河湾,西北风裹着大浪不断拍打着浸泡多日的沙土结构堤坝,在此负责指挥死守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韩部长几天来不敢离堤半步。他说:“决堤不仅直接威胁着2万亩水田,影响到农民的1亿元收入,还威胁着数十个村村民的人身安全。” 在堤上,军人、机关干部、农民组成了抗洪抢险的中坚力量,而这个队伍中的志愿者犹为引人注目。个体船主夏殿阁放弃了每天赚取1300元运输费的诱惑,把船无偿提供给抗洪指挥部装运沙土。退伍兵包满秋找到县领导,主动要求来到第一线。 县委书记孙亚珍虽是位女同志,但她却是指挥部最忙碌的一个。8月11日那天,她跑遍了36.7公里大堤范围内的每一个责任段,提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改进方案。据她介绍,抗洪期间,全县日出车8000台次,每天上堤人数22000人左右。受水灾严重威胁的曙光村、黎明村的800户农民当时已经陆续转移到安全地带,看护段全部安装上照明灯和程控电话,军民携手严阵以待即将到来的第3次洪峰。 白城市的险中之险位于嫩江和洮儿河交汇处的月亮泡。8月11日,这里的2、3号国堤已经被水漫浸。原本是月亮泡的水向嫩江流,这时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在7号坝处,嫩江水高出堤外近10米,有的地方出现管涌,有的地段已出现漫堤。 当晚9时,通向江堤的公路上,军车载着士兵正源源不断地增援,老百姓开着四轮车、马车携带家眷逃生,不时地还可以看到有人赶着猪羊上路。 嫩江水位依然猛涨。 8月15日早5点30分,3声枪响声中,嫩江南部月亮泡水库的六号堤终于吃不住劲儿,在坚守了20几天之后宣布漫堤。10时30分,六号堤决口扩展到上百米。 洪水汹涌下泄,这意味着下游5个乡镇即将受淹,大安市的主体安广镇将成水下公园。 此时,在六号坝弃守之前,大安一线嫩江分指挥部果断发出命令:建二道防线,死保安广。保卫安广意味保护6.5万人口,15万亩土地。 在八家子村,洪水的潮头已哗哗地扑了过来。一个老农开着四轮车要回家拉粮食转移,水到了跟前,急得驾驶员摘了四轮的拖斗,只开着车头,在潮头前方嗖嗖地逃命。 解放军最先到达洪水肆虐的八家子。一队解放军从烟地上来增援,后面的人不得不从玉米地拐进来。水来得太快。一位青年农妇从苞米车上倒掉玉米,腾出丝袋,供解放军装土。 下午2点,附近5个乡镇的农民也上来了,副镇长崔晓东带来镇上5000多开着四轮车的农民。 几乎同时,81123部队,81021部队,81129部队在师参谋长程铁军带领下全部到位。大安市委书记李凤东、市长任克军也上来了。 “告诉团首长,非常紧急。越快越好。”“死看死守,坚决拿下”指挥声响成一片。 下午3点30分,这里的公路已经全部进水,水越过荞麦地,透过甜菜地,猛压过来。这时,还没有完全建起来的第二道防线又宣布失守。 “给救生圈吹气,向后撤。”指挥员们临时磋商,在不远处的树林中利用原有的水渠坝基筑坝,建第三道防线。还是解放军动作最快,他们三、四人一组,喊着号子,把土袋抬过坝顶,码在堤坡上。只几分钟的时间,便在一片光秃秃的地上垒起了一道土堤。 “要用葵花杆铺在堤上阻挡风浪袭击。”团首长一声令下,五六个小战士一个个跳到水中拔出已经开花结果的向日葵。 水一寸寸地长,坝一寸寸地叠。 4时04分,吉林省副省长魏敏学巡查到堤边。近5点钟,一直负责月亮泡一带指挥的省纪检委书记吴广才与他们在坝上不期而遇。他们一直徒步走完了全部新坝,对发现的问题随时纠正。在坝西水边,眼看水一步步逼近,领导们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紧张。魏省长在树上折下一根树枝,撸下几片树叶,认真地丈量水深,向随行的水利专家请教垒坝的高度。王云坤省长打来电话,询问水情,做着指示,并告诉明天赶到。 第二天上午,在三道防线的红岗子乡政府临时指挥所获悉,3道防线在夜里安然无恙。人撵水退,水势向西往新荒乡防线退去。 那几天来,吉林白城市通榆县也正陷入洪水围困的窘境。在那里,车想进城,没门。如果想过人,就要在桥两边用松树杆搭简易桥。 8月13日,通榆县形势最为危急,省委书记张德江的车刚开出10多分钟,通往白城的北大桥便轰然倒塌。全县29个乡、镇、场有23个直接遭到洪水袭击。霍林河、文牛格尺河、额木太河分别逼向通榆。县城内一片混乱,茄子卖到了2.4元钱一斤。 早在10天前,在充分预计到水害后,该县便在县城四周建坝抵水。在铁东25公里地面上动用土方30万立方米,建起平均3米半的大堤,城区内老、弱、并残被输送到城内安全地带,一些人投亲靠友。 为平抑物价,王荣文副县长带领城边永清乡二线妇女进地摘菜。县内最大的农贸市场内,菜价已降到被水围困前的水平。当地工商所一位负责人说,这还得力于县政府关于最高限价的《通告》。《通告》明确表示,对哄抬物价,借水灾之机发国难才的不法商贩,严惩不贷。与此同时,这个县还组织人员到长春进来大量快餐面等食品,保证热门商品供应。 入汛以来,吉林省西部十几条河流同时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白城和松原两市受灾尤为严重。为了抵挡洪水,修筑堤坝,各地纷纷紧急求援麻袋。白城市麻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东北最大的麻纺织企业,又地处灾区之中,供应麻袋便成了它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抗洪中,麻袋的功能非常重要和特别。麻袋有自重,表面防滑,能叠高,草袋、编织袋不如它。8月15日,白城市麻纺公司一天便要运走40万条麻袋。此前一天,该厂已创下一天运送148万条的纪录。 日产4万多条麻袋,月产130万,想满足不断增长的要求,只有加班加点。车间里机器震耳欲聋,麻毛在污浊的空气中扑打着脸颊,拼命向眼睛里钻。去年从技校分配到厂里做挡车工的小伙子小高说,他们现在是3班倒,他要一直干到零点。 生产麻袋的工艺并不复杂,这属于一种劳动密集型生产行为。经过8道工序成为有模有样的麻袋,需要在生产线上走8天。该公司修厂长说,现在是向极限要产量,为了每天多生产3000条麻袋,早、中、晚三个班的近500名工人就要各牺牲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 路长顺在白城市麻纺织厂干了18年。在他的记忆中,以往历年涨水时最多从厂里调走过30万条麻袋。可仅今年一个调令就调了80万条。到8月中旬为止,已经有400多万条麻袋从这个公司运往吉林省抗洪前线。一包麻袋有100条,一百六、七十斤的重量,而厂里只有8名搬运工。 这个麻纺公司是有名的质量效益管理先进单位,在经营最难的时候,他们一条麻袋就挣一分钱,可这个有48年历史,现有1896名职工的企业没误过一天的工资。能算计的修厂长现在不想跟国家算小帐了。他们提供的麻袋和无纺布总价值是2500万元,一分钱都不想挣。 在吉林防洪大堤上,麻袋筑成了一道道黄色长城。 吉林的灾民属镇赉县农民最惨。在黑龙江泰来县决口的嫩江水完全没有预兆,呼哮着就来了。决堤那当口,有人晚上睡着觉,听到叫喊声,没穿鞋就往外跑,更甭提拿米捣腾面。想跑远不可能,只能就近上高岗安营扎寨。当地人把高地叫岗子。 东出镇赉50公里,在莫莫格镇下乡道十几公里就是才力大岗子,这里分道南道北驻扎着东方红农场和兰家堡屯的上千口人。路是在岗子中间劈开的,因此上岗的通道立陡立陡。 8月19日,当地老马一家3辈5个女人围在地上吃饭,她们周围是数不劲粘糊糊,同样饥饿的蚊子、苍蝇和小咬。她们吃的很简单,大米饭,茄子钝鱼。看样子那条小小的鱼大概是在洪水中捞上来的。 “老爷们抽坝上堵水去了,就剩老娘们在家瞎糊弄。”马大嫂身材不高,圆脸,这么折腾也没忘了笑。马大嫂创造的灶堂不简单,她依坡势挖3个土坑,下面的坑用来填柴禾,往上的那个放锅,后面的坑是个烟筒。有人认为她的烟筒大了些,她说实际上还就是这么大的能跑烟儿。 老马太太70了,端着饭碗吃后悔药:“我家是四平市梅河口的,孩子头一年来这里种地,想孩子了,我不曾想,进来就出不去,啥时是头呢。” 马家准备的不好也不孬,米有,柴禾得到野地里拣,吃水要到屯里去拎。 挨着马家西侧的是田家,标准的3口之家。他们用液化气罐做饭。帐篷里,锅碗瓢盆挤在三、四米宽的卧室里。这个普通的塑料小棚,用竹子支起1米5高,地面就是干草上铺塑料布。小女孩5岁,只穿着一个小短裤,手里拿一版药,傻乎乎地笑。她妈妈说,这孩子总吵着要回家,晚上蚊子咬得睡不着,得成宿拿笤帚扇着。水后蚊子奇多,就这么小小的棚子,四周竟然密密麻麻全是蚊子,孩子爸爸不敢使劲打,重了会打破帐篷,劲小了蚊子不死,只好用笤帚扫来扫去。 嘎什根乡是镇赉受灾最重的乡。被洪水围困的二力把小高岗本是乱埋死人的岗子,当地土葬改为火葬后,这里种上了玉米。因为逃到这里的500来口人都没来得及抢粮出来,岗上的青玉米就成了他们的救命粮。 镇赉县被困在岗子上的十有八九,人数达到9万余人。水没有退却的迹象,也许他们就要在岗上度过难耐的秋天和寒冷的冬天。鸡杀光了,猪杀光了,即使是稀稀落落的炊烟也不知能挺到何时。 8月下旬,吉林境内的洪水全线回落。位于嫩江与洮儿河交汇处的月亮泡水库的水位已降到被淹房屋的窗台以下约30公分处,深浅不一的水痕清晰可见。当时,洮儿河第8次洪峰已进入月亮泡水库,库内水位高出嫩江水位15公分,出现溢洪。由于秋季风大浪大,驻守在此的解放军官兵丝毫不敢松懈,他们或用锹使劲拍打,或用脚踩在上面,使用麻袋垒成的子堤更加结实。138团的政委潘伟东自豪地说:“这坝,八级风绝对没问题1 汽车行驶在长白公路上。前段时间穿梭不停的运送防汛物资的车辆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满载着救灾物资的大卡车从长春方面向白城、松原疾驶而去。一幅幅白底红字写有“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横幅也高挂在路上显眼的地方。一些受灾群众暂住在路边的高岗上,红十字的旗帜迎风飘扬。 在松原市水利局,前来支援吉林抗洪的水利部的同志们拿着行李,准备返回北京。该局万副局长说,嫩江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三岔河口处与第二松花江汇合,形成松花江干流,并继续向前流,通过下岱吉流向哈尔滨。下岱吉距哈尔滨近150公里水路,它的水情情况是哈尔滨防汛的重要参考资料。当天下午两点,下岱吉水文站水位高程100.25米,比昨天下降了14公分。 洪水终于向吉林告别了。就在吉林遭遇水灾的同时,同样惨遭洪水围困、但却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人们久已熟悉的地方——大庆。 1998年整个夏天,“大庆”这个名字再次在媒体上频繁出现。这不仅是因为嫩江洪峰包围了那里,更因为那里的石油产量是全国的半壁江山。 8月中旬,一马平川的大庆北、西、南三面被嫩江洪水撕扯着。边缘的油井,随时都有被淹的可能。如果主力油田被淹,影响的,恐怕就不仅仅是大庆,而是中国了。 因此,中央有令:死保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 一时间,除了增援抗洪的部队,新闻记者成了大庆外来人口的主力。每天早上,堵在大庆市防总探听情况的记者不下几十人。也有人说,如果把在大庆所属4县采访的记者都算上,已经超过200人。 伴着大庆响当当的名字,两个以往不见经传的地名也被媒体炒得火热。那就是肇源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它们分别位于大庆的南部和西部,是洪水进入大庆油田的门户,也是洪水入侵最凶恶的地方。两个月主汛期里,大庆人曾经在这两个地方步步为营,又不得不步步后退。 号称20年一遇的堤坝,阻击着200年一遇的洪水。人与自然,无声地抗争着。 去过大庆抗洪的人,谁也不会忘记肇源县。胖头泡、发展村、马尝古恰,接二连三设了四道防线,才把洪水拦在大庆油田的外面。这个结果的代价是,前三道坝相继决口,粮田被淹,十几万农民转移。 特别是保卫第二道防线——发展村大堤的战役,可谓“苦”矣。 当时,1.5公里长的堤坝上,密集着1.5万兵力;5000吨面粉充当了阻水的子堤。背水一战的人们,红着眼睛面对洪水殊死搏斗。可是,洪水兀自咆哮着,冲刷着堤坝。 堤坝下部的泥沙被掏空了,形成了暗河,人们脚下的子堤开始松动。沙袋、面袋噼噼啪啪地往水里掉。一开始,40米的决口像一张魔鬼的嘴。冲锋舟卷进去了,塞满了沙袋的钢筋笼卷进去了,汽车卷进去了,抽油机庞大的底座也卷进去了…… 无奈的人们,不得不转而去70公里以外的古恰乡修筑另一道堤坝。这时,在发展村与古恰乡之间200平方公里的回水面积里,洪水肆意地狂奔! 这里,就是黑龙江省省长田凤山的家乡。面对汪洋中已经挂了浆的玉米地,他说:“牺牲粮田也要保油田1 洪水从大庆直奔下游的时候,大庆油田公布的情况是:油田生产基本正常,年产5000万吨石油的计划可以继续完成,受洪水影响的产量只有2%。 大庆的情况稍稍缓解,黑龙江省防总前指立即移师哈尔滨。哈尔滨,这个著名的北方城市,正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洪水劫难。 著名的太阳岛被水围成了孤岛,哈尔滨通往大庆的202国道断了线,城市水源地一直受着威胁,江南、江北堤坝上,各种险情简直就没断过…… 直到9月初,秋风席席的哈尔滨用那张全世界最长的红地毯,送走了汛期一直战斗在这里的解放军战士,人们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