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四节 武汉平安夜


  暴雨,久久徘徊在川、湘、鄂、赣、皖长江沿线。
  流经武汉的长江暴涨!汉江暴涨!东荆河暴涨!府环河暴涨!金水河暴涨!巡司河暴涨!滠水、倒水、举水河暴涨!
  1998年6月26日,武汉关水位跃过25米设防水位。
  6月28日,突破26.30米警戒水位。
  7月1日,窜过27.30米紧急水位。
  5天,江水攀升近3米,连跳三大水位线。
  武汉保卫战在江水的咆哮声中拉开了序幕。
  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武汉,担负着长江上中游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洞庭四水、乌江、清江及汉江等8大水系、占流域集水面积80%的洪水渲泄量。上游所有的来水,大部分都要从武汉经过。
  入汛后,长江沿线普降暴雨,江河暴涨。“川水”自宜昌磅礴东下,“湘水”经洞庭湖涌进长江,“汉水”穿新沟直逼武汉,鄱阳湖在下游向上顶托。受“四水”夹击,武汉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7月3日,武汉市防汛指挥部发布第一号令,命令全市党政军民紧急动员起来,投入抗洪抢险斗争。
  286公里长的大堤上,防汛大军急增到2万多人。
  就在长江第二次洪峰正以58000立方米/秒的速度逼近武汉时,7月21日凌晨,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突然袭击三镇。这场暴雨下了3天3夜,堤内,三镇城区一片汪洋,堤外,滔滔洪水悬城而过。头顶一江水排大渍,脚踩一盆水抗大洪。武汉防汛形势雪上加霜。
  长江汛情、武汉水情牵动了党中央领导的心。21日深夜12时,江泽民总书记打电话给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温家宝,要求沿江各省市特别是武汉市要做好迎战洪峰的准备,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武汉等沿江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三个确保”成为’98长江抗洪的主题,保卫大武汉成为长江抗洪的一大战略目标。
  温家宝副总理指出:保武汉,关系到保全国改革发展的稳定局面。
  武汉市有着720万人口,2000多亿固定资产,是长江中下游水陆交通枢纽、通讯中心,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商埠港口。1954年,百日洪水,武汉丢了汉阳一城,损失近百亿元。如今,京广铁路受阻1小时就要损失一个亿!
  为保卫武汉,荆江摆开了战常9万解放军官兵与百万群众在荆江大堤与洪水展开了一次又一次恶战。
  为保卫武汉,公安县荆江分洪区33万人民举家迁徙,他们赶着牛羊,抱着鸡鸭,舍弃一生积攒的财物,离开自己的家园,义无反顾地走向他乡。
  为保卫武汉,武汉以上100多个民垸主动扒口,将洪水引向自己的家园,有100亿立方米洪水没有从武汉经过。
  为保卫武汉,葛洲坝、丹江口水库、隔河岩水库拼力拦截洪峰。
  为保卫武汉,武汉举全市之力,几十万军民在286公里的大堤昼夜坚守,与洪水进行着殊死的搏斗。大堤上,每30米就有一名干部,每10米就有一名党员,每0.7米就有一名群众,他们在最危险的地段树起了“生死牌”,在抢险中立下了军令状。“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成为抗洪大军共同的誓言。
  汉口龙王庙是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受长江、汉水夹击,这里历来被洪魔当作进攻武汉的突破口,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险段。1954年大水时,周恩来总理就曾嘱咐武汉人民:绝不能让大水冲了龙王庙!
  在龙王庙堤段后面,是闻名遐迩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是人口密集的汉口。
  十几名共产党员,带头将签上自己名字的生死牌立在了堤上。几千双眼睛日夜警惕地扫视着这里的每一寸堤防和闸口,不放过一个险情疑点,不漏过异常的蛛丝马迹。当长江洪峰一次次扑来时,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保卫了大堤的安全。
  武昌粮站闸口是武昌段长江干堤两大险段之一。守护在这里的是一支团员青年组成的突击队。
  7月28日深夜,武汉上空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箭一样的雨柱从天空冲下来,江面上卷起惊涛骇浪。粮站闸口正处在风口,一阵又一阵浪头冲过来,打翻了护堤的防浪布,风浪无情地扑打着、撕扯着裸露的江堤。
  11名青年突击队员用绳子一头捆住腰,一头拴在闸柱上,毫不犹豫地跳进巨浪中,他们手挽着手扑在堤上,用身体死死挡住浪头。狂风卷起巨浪,一会儿将他们甩到堤上,一会儿将他们拖回到急流中。漆黑的夜里,耳边只有虎啸般的涛声和风的嘶鸣,他们咬着牙一小时又一小时地坚持着,紧紧护卫着胸前的江堤。
  在286公里的大堤上,洪水每天都在制造着大大小小的险情。
  7月31日中午,江岸丹水池地区出现重大管涌。洪水躲过人们警惕的眼睛,掏空江底,绕过防水墙,在堤脚钻出来。开始只有口杯大的管涌口,15分钟就被撕开了80厘米。浑浊的江水喷射而出,水柱高达1米多。在它后面不到400米就是京广铁路干线,就是人口密集的城区。
  险情惊动了住在附近的人,中南石化武汉公司几百名干部职工赶来了,在家休假的大学生赶来了,公安干警赶来了,武警部队300多名官兵赶来了。人们将砂石袋投进去,将瓜米石投进去,瞬间就被洪水吐出来。20多名武警战士抱成团扑在涌口上,未能堵住喷涌的水柱。19位青年手拉着手跳进漩涡迭起的江中,想用身体挡住急流也未能奏效。
  这是溃堤的征兆!丹水池一丢,汉口一马平川,已无屏障可守。
  1931年的溃口惨案就是在这里发生的。那年7月30日,洪水在这里撕开一道260多米宽的口子,江水长驱直入扑进市区,“市镇精华,摧毁殆尽,浮尸漂流,疫病流行,米珠薪桂,无食者23万余人。”在这场灾难中,汉口城区未淹面积仅0.5平方公里,64万人失去家园,3600多人在洪水中丧生。
  历史的悲剧决不能重演!市委书记、市长来了,防汛专家、技术人员来了,3000多名抢险队员来了。
  堵口须堵源。必须尽快找到堤外洞口。人群中,一位年过花甲、叫王占成的老人站出来了。他手握一根竹杆,毅然跳进波涛汹涌的水中。王占成1954年就是抗洪英雄,在渤海边长大的他从小就在风浪里滚爬。
  水面上卷起旋涡,王占成一手将竹杆横在胸前防止被旋涡吸进去,一手拨开浮在江面的浪渣,在旋涡下寻找,一个直径不下1米的洞口终于找到了。
  一床床棉被和毛毯抱来了,包上砂石,塞进洞口,一口气塞进去了47个棉被团。喷射的水柱终于压下去了。人们又在管涌口用砂石袋筑起了一个直径40米的护堤平台,终于控住了溃堤之险。
  丹水池大险,武汉人惊魂未定。8月1日,距武汉市仅60公里的嘉鱼县牌洲湾突然溃口,十几万亩良田、5万多人口的合镇垸被洪水吞没,死亡、失踪44人。血的教训,使武汉抗洪大军不敢有丝毫的麻痹,丝毫的松懈。
  8月1日、2日,武汉市防汛指挥部连发2道命令。命令丹水池八厂联防堤段的11家企事业单位、武昌沿江5家工厂学校,必须在5天之内拆除沿江40米内的建筑物,打通防汛通道。
  同时,武汉市紧急投入1800万元,实施28项应急抢险工程。这28项工程几乎全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险工险段。一边与洪水搏斗,一边夜以继日地组织施工,很快就完成了其中的15项工程。这些工程,为武汉市迎战后来一次比一次大的洪峰立下了汗马功劳。
  16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90名水利专家、1000多名水利技术人员奔赴抗洪一线;有“哨兵”之称的GPC卫星定位仪24小时昼夜监视着全市22处险工段;“和丙凝”堵漏剂、高压喷射灌浆法等一批新材料新技术用于堵漏抢险。现代科技上堤,使武汉抗洪大军如虎添翼。
  长江卷起一次次洪峰,峰叠峰,峰追峰,峰咬峰。
  8月10日,长江第四次洪峰将武汉关水位推到29.38米的高度,使其成为该市有水文记录以来第二高水位。同天,汉江、府环河水位均创历史新高。
  洪水更疯狂地制造着险情。全市286公里堤防已发生大大小小险情2000多处。机场路附近出现500米脱坡,中华路出现大面积散浸,黄金口发现管涌群,丹水池长江干堤又发生部分防水墙渗漏,汉江五星闸水下涵管的封口被冲开……。仅8月10日这一天,就发生大小险情20多处。
  此时,武汉防汛大军已增加到20多万人,每50米一哨,每公里20人昼夜不间断巡堤。10000多名部队官兵驻守在11个险工段。
  由于上游葛洲坝、丹江口水库、隔河岩水库拼力拦截洪峰,长江第五次洪峰在汉未能成峰,但却仍延续着武汉关的高水位。一连十几天,三镇气温高达摄氏40度,堤上象着了火,不断有人中暑倒下。
  高温,高水位,武汉防汛到了最困难最危急的时候。
  8月14日,在抗洪抢险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冒着高温亲临武汉视察,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作出了夺取长江抗洪抢险最后胜利的总动员,他鼓励抗洪大军,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夺取最后的胜利。
  江泽民总书记来到龙王庙,他对把守这一险段的广州军区某红一团官兵们说:“你们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一定要发扬我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坚决保卫武汉,保卫人民。”
  8月19日20时,武汉关水位再次突破今年最高水位达到29.41米,距1954年最高水位29.73米仅差0.32米。同日凌晨2时,汉江新沟水位也再次突破18日30.42米的历史第一高水位,攀升到30.97米。而此时,长江第六次洪峰正以72300立方米/秒的速度向武汉推进。长江、汉江洪峰在武汉遭遇!21时,武汉关水位跃上29.43米,而且持续了整整26个小时。*武汉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丢掉幻想,背水一战,严防死守,死保死守。
  这是一场异常激烈,异常残酷的恶战。堤上的防汛大军增加到37万人,一辆辆装满抢险物资的卡车停在堤边,一艘艘随时准备堵口的船只泊在江面,6万多名抢险队员集结待命。武汉市作好防万一抢大险的准备。
  两江洪峰汹涌叠加,卷起一阵高过一阵的巨浪扑向已在高水位中浸泡了50多天的大堤。护堤的防浪铁网全部被打烂,大堤在喧嚣的巨浪声中微微抖动。37万抗洪大军紧紧守护着大堤,3天3夜没有合过眼。
  长江入汛以来最大的一次洪峰终于颓然东去。
  9月19日,武汉关水位退出警戒水位。在警戒水位以上持续83个昼夜的洪水终于低头东去。
  经历长江八次洪峰,武汉长江干堤一闸未失,寸堤未溃,人民生活安宁祥和,各项生产运转如常。
  这是武汉抗洪史上迄今为止最为辉煌的胜利。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