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6 


  作为孙中山大元帅卫队队员,徐向前亲眼看到元帅没兵不行。“军权如命啊!”

  在中国的十大元帅中,有几位曾经和孙中山相处过?笔者翻阅史料,访问老人,发现:徐向前是伴随孙中山时间最多的一位。他在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第一期,荣幸地参加过孙中山大元帅的卫队。1981年7月,笔者随徐向前元帅在大连棒槌岛采访,一天在沙滩上,谈起孙中山先生。徐帅满怀深情地说:“他是中华民族的伟人。我们黄埔学生,都从心里敬重他。”
  历史翻回到1924年。
  黄埔军校开学不久,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这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段祺瑞联合张作霖,反对直系的曹锟、吴佩孚;孙中山与段祺瑞、张作霖呼应,亲自率兵到韶关,准备北伐。计划先出江西,再取湖南,然后与滇、川、黔各路军阀会师武汉,进军中原,与段祺瑞、张作霖共平曹、吴。
  一天,黄埔军校第一队正在野外训练,突然被召回军营,背起行装,紧急集合,从黄埔岛码头乘船,开往广州城。徐向前和同学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敢问,谁都不敢说。军纪严明:凡军事行动,上级没说不准打听。汽船在珠江上飞速行驶,两岸绿荫诱人,大家无心观赏说笑,都在猜想此行为什么。黄埔学生新入伍三、四个月,憋不住,有的人不由得悄声问队长:
  “我们这是开往哪里?”
  “不准说话。”队长在低头纳闷,好象他和普通学员一样也不知执行什么任务。
  “会不会打仗?”有人又悄悄说。“你没听说,军阀开战哩。”
  “不准说话。”队长又发出话:“军人天职是服从命令。”
  徐向前坐在汽船里,只是抱着一本书读。他不爱多语,也不管去什么地方。心里想的是这样:上级不说,乱猜有什么用,不如读读书增些知识,消磨时光。入学三个多月,他已经读了七八本书,好多书从前没见到也没听说过。
  汽船沿江而上,不到一小时,停靠在广州城小码头。接着,队长发口令整队步行往火车站。路旁行人看到学生军来了,停住脚步,有人呼叫,有人指指点点。市民们都很喜爱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年青、漂亮、威武、纪律严明。黄埔学生军一路行进唱起校歌:
  萃萃学生,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
  徐向前在队列中走着,随声唱着校歌。他十分喜欢这歌词,深深地印在心中。大家越走越带劲,只顾走好队形,步伐整齐,似乎都忘记了这是走向什么方向。
  傍晚,黄埔军校生第一队,登上了一列特别火车。在车厢里,一位军官这才郑重宣布:这是元帅的专列,孙中山大元帅就在这列车上,第一队从今天起,作为大元帅的卫队,随同北上。
  “唔啊!”车厢里几乎齐声欢叫起来。青年军人们脸上个个带着自豪的笑意,谁都认为坐上孙大元帅专列,是一生中的荣幸。徐向前和同学们一样,做了孙中山大元帅的卫队,感到无尚的光荣。列车里又响起军校校歌:
  萃萃学生,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歌声一遍又一遍,学生兵有的尽管还没完全学会这只歌的歌谱,词却已背熟,拉着嗓门大叫大唱。
  徐向前元帅80岁高龄后,向笔者讲到当年第一次随孙中山北上的情景,心情仍是激动的,他远望着棒槌岛上的小山、渔船,沉思良久,说:孙中山虽然是大元帅,但在广州只有个大本营,没有多少部队。那时陈炯明在东江,已经准备倒孙中山的台,赣军、湘军、滇军、豫军、桂军,均各有自己的如意算盘,靠不住,当时我们山西有一支部队,也叫国民革命军,更不成样子。我们说笑话,它是官多于兵,兵多于枪,枪又多于子弹。
  孙中山当时认为可靠的,是黄埔这帮学生兵和教导团。9月上旬,我们第一队作为孙中山的卫队,随他到了韶关,任务是放哨、警卫。这次随孙中山一起到韶关的还有宋庆龄,以及苏联顾问鲍罗廷和他的老婆孩子。在韶关,我们住在一个山坡上,喝水很成问题,水又不干净,蚊子很多,几乎没有不生病的。
  “双十节”那天,孙中山在韶关飞机场举行了阅兵式。受阅部队除樊钟秀部、吴铁城部,还有我们黄埔军校的学生。检阅完毕,孙中山简短演讲,主要是讲北伐意义,号召参加部队英勇作战,彻底打败北洋军阀曹锟和吴佩孚,就在这天,广州城内发生了商团叛乱……
  历史事实正是如此。孙中山当时号称大元帅,手下并没有听他指挥的军队,这是孙中山最大的苦恼。所以他只得紧紧地抓住黄埔军校这群学生兵。辛亥革命后,他搞两个运动,一个是新军运动,另一个会党运动,同盟会,发展成国民党,孙中山建党有颇大成效,只是没抓到军队实权。有一个故事,是徐向前后来听说的。说是孙中山刚到广东,有个大军事骗子,投到孙中山名下。他知道孙中山抓军队,就向孙中山说他有两个团的兵力。孙中山一听十分高兴,要去检阅他们部队。那骗子就派副官四出借兵,而且借来的兵都是兵强武器好,摆开阅兵阵式,请孙中山检阅。孙中山看到这么好的一支军队列队从面前走过,十分满意。随即答应拨一笔钱给那军事骗子。哪知孙中山一走,那个军事大骗子只剩几名副官和护兵,每天躺在床上抽大烟、玩女人。许久以后,孙中山才识破那个军事骗子,但是,孙中山总是抓不住军队,赣军、湘军、滇军、豫军、桂军表面上都听大元帅的,实际上是各有各的靠山。孙中山这次到韶关,准备北伐,决心亲自抓着黄埔军校的第一队和警卫团。
  黄埔军校学生兵,跟随孙中山来到韶关,几乎日夜不离大元帅的行营。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特别信任和钟爱黄埔学生兵。一天,孙中山听说军校学生当中不少人病倒了,偕夫人亲自到军营中察看。他们爬上山头,钻进士兵们住的帐篷,和一个个躺倒的士兵谈话、握手、问候。还送给士兵们水果。这天徐向前虽然也病着,因为站岗的同志少了,他接连站了半天。
  孙中山和徐向前说了好几句话,因为紧张、新奇、兴奋,徐向前只记着:“好好注意身体。”宋庆龄那温文大方亲切的问候,更使徐向前和学生们难忘。
  新中国成立后,一次在北京中南海徐向前和宋庆龄等会面,徐向前无意中说到,在黄埔军校时,他就见过孙夫人,说那时他在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曾经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卫队。宋庆龄连忙拱手,说:“谢谢,谢谢,那时我们不认识呀!”徐向前笑着说:“我们都认识孙夫人。我那时是普通一兵哩。”宋庆龄再次拱拱手,脸上浮现着笑容。她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面对着共和国的一位战功赫赫的元帅,真是感慨万分!
  历史的发展,竟像大海波涛,一浪推着一浪,日新月异;在革命的征程中,多少战友分别、相会又走到一起来了;又有多少当年的朋友、同志,最后竟成了势不两立的敌手!
  1924年秋,是孙中山在广东最后一个秋天。这时他已经患上了癌症,只是他和他的随身医官都还不知道这潜伏的死敌。孙中山在韶关行营,日夜筹划着,决心调兵出师北伐。可是,他统帅下的国民革命军,不是这一路说武器弹药等补充,就是那一路借口军粮筹办困难。孙中山每天愁得打转转。他对苏联援助武器装备,抱着极大的希望。苏联顾问鲍罗廷也盼着正在海上行驶的苏联援助中国的船只到达中国。10月7日,苏联援助的一船军械,终于抵达广州,船上有山炮、野炮、轻机枪、重机枪和许多弹药。孙中山高兴万分,立即从韶关发电报给蒋介石,命令把这船上的武器和军火,停卸在黄埔岛,先武装黄埔军校教导团和学生军。作为普通一兵的徐向前,当时不知道上层的内幕,他每天在孙中山行营门前放哨,看到孙中山出进、散步时,情绪极好,兴许是因为得到苏联武器的原因。
  北伐,北伐,是孙中山的希望。10月10日,一个电报打破了这位大元帅的梦幻。广州城内群众集会纪念武昌起义十三周年时,以陈廉伯为首的广州商团,突然发动武装叛乱。他们开枪向游行的人群射击,打死打伤几十人。他们筑起炮台,封锁市区,四处张贴“打倒孙政府”、“驱逐孙文”的标语。孙中山正一心想北伐成功,却没料到后院起火。广州的形势十分严峻。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镇压商团叛乱,提出“向一切反革命的商团和军阀下总攻击令,以决最后之死战”。周恩来在广州群众示威大会上讲话说:“我们不要以为反革命派的势力很大,反革命派的气焰日涨,我们只要下我们团结的决心,我们有工人可以武装,有农民可以自卫,有士兵可做先驱。”广州工人代表执行委员会发出通电,“誓为政府之后盾”。特别是黄浦军校学生,决心以实际行动,与商团决一死战。徐向前所在的第一队,此时虽在韶关保卫着孙中山,战士们已摩拳擦掌,准备投入战斗了。
  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支持下,孙中山下达了平叛商团的命令。他亲任镇压团“革命委员会”会长,急调参加北伐的警卫军全部、湘军、粤军各一部昼夜从韶关回师广州。与此同时,命令留守广州警备军、黄埔军校学生军以及广州陆军讲武堂学校学生军、滇军干部学校学生军、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铁甲车队、兵工厂卫队等,统归蒋介石指挥。
  10月15日凌晨,各军同时开动,向商团叛军发起反击。
  商团的头目陈廉伯系英国汇丰银行广州分行经理,大买办,他原以商民自卫的名义,组成了4000人的反革命武装,曾向香港南利洋行购买了长短枪9840支,子弹337万多发;由悬挂挪威国旗的丹麦商船“哈佛号”偷运到广州,8月10日已被广州革命政府查获,连船带武器,都扣留在黄埔军校。此时,黄浦军校以商团的武器,全部武装起来。各路平叛部队,仅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战斗,把广州商团的叛乱平息下去。
  参加平叛的学生军,大都是初上战场。徐向前生平头一次荷枪实弹作战。他生性有股子猛劲,加上“初生牛犊不怕虎”,等回味过来流血牺牲的情景,敌人溃不成军,战斗很快结束了。在《历史的回顾》中徐向前写道:“广州商团军是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的一支买办武装,与东江军阀陈炯明相勾结,趁孙中山和黄埔大部力量东出韶关之际,公开发动反革命叛乱,妄图推翻革命政府,胁迫孙中山下台。一时广州形势十分紧张,黄埔军校师生又回广州,参加平叛。在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中,黄埔生首次上战场,大家很勇敢,受到了锻炼,树立了军威。”
  黄埔军校在革命风雨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平定商团以后,徐向前所在的第一队学生军,又全部返回黄埔岛上。这时已进入秋冬,学生军该换冬装了,不但冬装没着落,甚至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张治中在《五百师生的艰苦创校》一文中记述着:“……当初我们在那小岛上面第一期学生五百人,都是各省各地的热血青年。然而是可怜得很……就是一天三餐的伙食,还是有了早上不知道晚上,有了今天不知明天……我们常常听到廖先生(即廖仲凯)同我们讲起筹款时种种困难的时候,他几乎落下泪来。他晓得本校明天的伙食费就没有了,今天就得四出奔跑设法,一直到了下午八九点钟,还没有得着一个钱的时候,他只好跑到军阀的公馆里面去。这一些军阀总是正靠在烟榻上抽大烟”,“等到军阀高兴了,他才提出某一个地方有一笔款子可以让他去收一收,只说有一个紧急的用途,始终不敢提到是为黄埔学生的伙食,然后,这班军阀才答应廖先生,然后我们这五百个热血的革命青年,才不至于断炊……”
  军阀的手中有军队,不愁没钱。他们每天灯红酒绿,孙中山和他的门徒们,却在忍饥受冻中闹革命。黄埔岛上,每天是歌声、口号声不断。徐向前经历过一段随孙中山做卫队,又经受过平叛战斗,头脑中增加了许多问题,要思考,要解答,他更如饥似渴地读书。他结识了同队的蒋先云同学,经常和他一起交谈,向他求教。
  蒋先云是黄埔军校第一队中出类拔萃的学生。文才、口才都是一流,提笔成章,登台演说滔滔不绝。他是湖南新田人,在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时,“五四”运动中就是学生中的先锋分子。做过湖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1921年10月毛泽东到衡阳考察时,亲自介绍他加入了共产党。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对蒋先云有一段记述:“我们经常看见他晚上还在灯下读书、看小册子。他斗争坚决,作战勇敢,头脑敏捷,堪称青年军人的榜样;连蒋介石也很赏识他的才干,曾要他当过秘书、警卫营长。他和我经常交谈,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在一篇东征归来的文章中,写下这样的话:‘革命军自有革命军的本色’‘革命军人的头衔不是赠品’,‘我们希望革命政府旗帜下的军人不要作假革命军’。北伐战斗时他当团长,负了伤,坐着担架指挥冲锋,牺牲时年仅二十八岁。”“在黄埔军校,我们紧紧团结在以蒋先云为首的‘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旗帜下,不断地与国民党的右派和‘孙文主义学会’中的反共分子作斗争。”
  风雨飘摇,时局更加动荡。国民革命急需带兵的人,孙中山决定黄埔军校第一期于1924年11月9日提前毕业。孙中山11月13日从广州乘永丰舰北上,经过黄埔港时,又特地到黄埔军校,观看学生的战术演习,并参加了为他送别的宴会。
  傍晚才登舰离去,军校师生列队在码头上,欢呼致敬。谁都不会想到,这天是与他们敬爱总理的最后诀别。这也是徐向前最后一次见到孙中山。徐向前从到广东考入黄埔军校以来,多次听到过孙中山的演讲,又荣幸地参加卫队,多少日日夜夜,都伴随着他。虽然是一兵一帅的关系,没有特别的友情,可是由于革命的理想目标一致,兵与帅的心是紧紧相贴的。
  广州的局势,突然吃紧了。盘据在惠州的军阀陈炯明得知孙中山北上到了北京,认为时机已到,便于1925年1月7日下达了反攻广州的命令。他还在东江地区收复了许多土匪,号称拥兵10万。1月27日,叛军首先向虎门要塞发起进攻。2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发布总动员令,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争开始。徐向前这时已被任命为入伍生队副排长,第一次领兵,踏上了征战的路程。
  东征大军兵分三路:右路军有粤军许崇智所部1万人,黄埔军校教导一、二团和学生总队3000人;中路军为刘震寰所部桂军,约6000余人;右路为杨希闵所部滇军,约3万余人。
  徐向前作为一名基层军官,当时不了解全局兵力部署与行动的情况。他帝的学生军编在粤军第二师,开始的主要任务是做战勤和宣传工作。有一点徐向前是感受很深的,那就是周恩来领导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使政治工作十分活跃。东征开始在誓师大会上,徐向前就听到了周恩来的政治动员讲话,以后,一路到东江地区,多次见到周恩来,听到他的演讲。他声音响亮,鼓动性强,立志推翻帝国主义列强和军阀压迫的讲话精神,深深印在大家头脑中。军校政治部颁发的《敬告士兵同志们》,徐向前揣了一张,多次读给同志们听;军校政治部要求人人高唱《国民革命歌》、《爱民歌》、《军校校歌》,一路上成了征战人的进军号角,成了唤起民众的武器。徐向前一生都记着《爱民歌》中的歌词:“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石,莫踏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军校政治部在《告百粤父老兄弟姊妹》书中宣布:“有违反我们所宣传的行为者,请不必客气,具实向我们官长报告,定必依法惩办”。徐向前身为小军官,每离一村,按照告人民书的精神,细心查看军人住过的房屋,征求老乡的意见。这时,他虽然学会些广东方言,但对东江一带的群众言语,听起来吃力,说起来更不行。有时动纸笔与群众“交谈”,或者请学生中的广东人当翻译。
  东征作战,从广州出发,历时两个多月,打遍了东江,直捣汕头。作战中,徐向前所在的学生军在右翼作战中,人人奋勇,大显军威,同学中有一个口号:“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每天高唱着歌:“以血洒花,以校为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战场上黄埔的学生不少人英勇献身。征途中,徐向前由于带兵好,行军作战中以身作则,升为排长。
  以黄埔军校为骨干的东征右路军,连战皆捷,攻淡水、下平山,直到潮州、汕头。右路军和中路军的刘震寰、杨希闵部队却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3月27日在东征军取得胜利的关头,噩耗传到前线最高指挥部:孙中山大元帅在北京逝世。
  关于孙中山北上和病死北京,黄埔军校史料是这样记载的:在东征军出发前后,孙中山正因北京政变而进行南北和平统一的活动。此时北洋政府由段祺瑞出面维持局面,自称“临时执政”。孙中山号召和平统一,希望同北洋军阀妥协。在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抱着在北京召开全国国民大会的愿望,从广州坐船经上海,又绕道日本到天津,最后到达北京的。在北京的段祺瑞与国民军表面上热烈欢迎孙中山,实际上把他当成摆设。军阀们另有打算,把孙中山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束之高阁了。孙中山本来就有相当严重的肝脏病,到北京后连累加生闷气,陷于进退两难,病情加重,于1925年1月26日入协和医院施行手术,3月12日病逝在北京。
  这位革命的伟人,黄埔军校奠基者,在军校师生中影响之大,威望之高,是无法用笔墨形容的。当时,军校学生军正在前线,校部对孙中山逝世的消息,一直保密到3月底。徐向前第一次知道这不幸的消息,是从一张蓝色纸印刷的号外上看到的。消息传开,黄埔生无不悲痛落泪,第一队做过孙中山的卫队感情更深,许多人失声痛哭。3月30日,徐向前参加了在兴宁县北门外屋坝举行追悼孙中山及东征阵亡将士大会。大会由何应钦唱礼,蒋介石宣读了誓词和孙中山的遗嘱,周恩来宣读了祭文。最后全体宣誓:“我陆军军官学校全体党员,敬遵总理遗嘱,继承总理之志,实行国民革命,至死不渝,谨誓。”
  这一天一夜,黄埔学生军浸透在泪水与悲伤中。有见识的军官都感到,孙中山死了,革命必定受挫。徐向前也正是这么认识的。形势到底会怎么发展,他说不出,想不清楚。很快消息传来,自称是孙中山忠诚学生的滇军司令杨希闵、桂军司令刘震寰,突然在广州反叛;5月20日滇、桂军占领了广州市的狗头山、观宿山和电报局、火车站。代理大元帅的胡汉民被逼到永丰舰上。广州革命政府危在旦夕!
  面对这瞬息万变的局势,徐向前又随军速返广州,平叛刘、杨,挽救广东革命政府。东征五个月来,每天行军、打仗,打仗、行军。脚走疼了,腿走肿了,浑身浸泡在汗水里,湿了擦干,干了又浸湿。如果说上次平叛广州商团是一次实战演习,这次东征是苦战、恶战了。东征几个月,徐向前职务上从副排长晋升到排长,认识上却大大跳跃了好几个阶梯。
  他开始思索:什么是军权?什么是真革命,什么是假革命?
  他开始理解:孙中山为什么那么重视办黄埔!
  6月,革命的党军第一旅——这是以黄埔军校教导一团、二团为基础编成的,首先开进广州城,与叛军展开激战。在工人罢工、农民助战有力配合、支援下,革命军最后把叛军撵出广州。徐向前和他的战友们又踏上黄埔岛,开始了新的课程。
  东征作战,对他们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一课。
  疾风过去,骤雨暂停。第一次东征胜利了,广州平叛胜利了!然而,摆在徐向前和革命军人面前的,只是征程的第一步。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